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戰略方針有哪些
擴展閱讀
長沙杭州飛機票多少錢 2024-11-30 01:37:18

天津戰略方針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1-26 04:55:00

『壹』 天津戰役雙方是怎麼部署的 天津戰役簡介

天津戰役為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1月平津戰役中,人民 *** 東北野戰軍對 *** 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城市攻堅戰。遵照中央軍委及 *** 平津前線總前委命令,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野戰軍主力5個縱隊22個師和特種兵司令部之炮兵、坦克、工兵等,共34萬人奪取天津。同時以1個縱隊(2個師)位於軍糧城地區監視塘沽,並准備截殲天津突圍的 *** 軍隊。此役,人民 *** 以傷亡2.3萬人的代價,取得殲滅 *** 軍13萬餘人與佔領天津的勝利,為和平解決北平創造了有利條件。

簡介

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由時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 *** 中央軍委關於平津戰役最初的作戰計劃是,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在把50多萬 *** 軍隊分割包圍在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和塘沽5個孤立點後,先打下塘沽,以阻止 *** 部隊海上外逃,迫使平津守敵放下武器,避免平津兩大城市遭戰火破壞。但是經過偵察發現,塘沽周圍不適於構築工事和展開兵力,平津守敵又企圖頑抗,於是中央軍委改變原定計劃,決定首先攻取天津。天津地形復雜,市內被河流切成若乾地區,周圍又是沿海窪地,易守難攻,而守敵達13萬人,並且繞城構築了現代化防禦工事。根據這種情況,考慮到天津南北長、東西窄的特點,以及市內河流分布情況,制定了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割後圍,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按照這個方針,東北野戰軍遂以第 l、第2、第 7、第 8、第 9縱隊全部和第 12、第 6縱隊各一部共22個師 34萬人,配屬大口徑火炮 538門、坦克 30輛、裝甲車 16輛,由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發起攻城作戰。從1949年1月3日至12日,用了10天時間,掃清了天津外圍的18個據點,完成了攻城的准備工作。曾先後3次要求守敵放下武器,但都遭到拒絕。於是,中國人民 *** 於1月14日上午10時發起總攻,500多門大炮經40分鍾火力急襲,在守軍防禦體繫上打開缺口;工兵在護城河上架設浮橋,隨後,各步兵縱隊由天津最窄的東西兩側發起對攻,僅一個小時即突入市區,與守軍展開巷戰,經過29個小時的激戰,至當日 15時,戰斗結束,殲敵13萬多人,活捉 *** 軍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勝利佔領天津。整個戰役中,除中紡七廠因守敵頑抗而被毀外,全市工廠、學校、街道大都保持完好。

蔣傅軍部署

總兵力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軍隊即於九月三十日在塘沽登陸,進駐天津、北平、唐山、秦皇島等地區,接著空運國軍第九十四軍到天津和唐山一帶。一九四六年九月,又海運第六十二軍到秦皇島登陸,接替第九十四軍在天津和唐山的駐區。一九四七年春美軍撤走後,又於八月調第九十二軍接替第六十二軍在天津的駐區。以上國軍的活動,都是在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的指揮下進行的。到一九四七年年底,華北「剿總」成立以後,即由「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指揮。

一九四八年十月,遼沈戰役開始以後,傅作義將駐在天津的第九十二軍一部調到葫蘆島,另一部調到唐山,增援錦西國軍,其駐地又由第九十四軍接替。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 *** 向平綏線的張家口和新保安進攻,傅作義又將駐天津的九十四軍兩個師西調平綏線,將第八十六軍由秦皇島調駐天津。當張家口和新保安相繼解放,傅作義的嫡系部隊被殲後,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迫近平津,傅作義又於十二月十日急將第六十二軍的兩個師從北平、豐台凋到天津。

從此,天津戰役前夕守衛天津的國軍計有:第八十六軍三個師,第六十二軍兩個師,第九十四軍一個師,河北省兩個保安師,天津市警備旅一個旅;臨時增編的有第六十二軍第三一七師和第九十四軍第三0五師(人員武器不全),加上憲兵第四團、汽車兵團、警察等,共約十三萬餘人。

動機

1948年夏,經過易縣、淶水戰役的失敗後,時任 *** 華北「剿總」總司令的傅作義鑒於 *** 的野戰威力,採取了集結部隊於平綏、北寧鐵道線區的措施;將張垣、北平、天津作為三個基點,連同平津張鐵路線上的重要城鎮,預行工事設施,以為依據,實現所謂「靈活機動、集中優勢」的「依城決戰」方略。

然而9月下旬濟南解放,十月初東北完全解放,華北的 *** 軍更為孤立暴露。無論華東、中原 *** 的北進或東北 *** 的入關,聯合起華北 *** ,都要形成為絕對優勢。(當時傅所指揮的連雜編的護路旅、保安團以及後勤部隊,不逾五十萬。)對此形勢再不容排成一線,必須集結一頭,策定根本動向。計有三條路線:

(一)傅內部屬於察綏系,傾向西去,保察綏基地,但不能帶動蔣嫡系中央軍,尤其不能和馬鴻逵合作,沒有後路;

(二)蔣介石以徐(州)海(州)在危急中,想放棄平津,免蹈遼沈復轍,給傅以華東全責,依青島為後路,以圖挽救淮海危局;

(三)美國以司徒雷登通過胡適等人的呼喊,要以軍火直接給傅,就須東靠,死踞津、沽海口,擾亂華北。

十月後,蔣介石與傅作義不斷討論,最終傅傾向於「依託美援保持津沽」的向東靠,以觀望形勢。其認為有能力保住平津,支撐華北(防止東野直驅徐蚌),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持。

依照此意圖,陳長捷在天津構築的大量工事,進行固守。

戰略

天津市的碉堡工事始於日本侵佔天津的時期。日軍曾在天津市郊的主要交通要道構築紅磚碉堡,有的高及一丈多,有的低及數尺,大大小小總共有幾十個,並在碉堡周圍架設一層鐵絲網。在一九四五年間,美軍接替日軍,加築一些鐵絲網。國軍接替美軍後,更積極修築碉堡工事。一九四六年間,第九十四軍在高碉堡駐有部隊,又加築一些鹿砦的障礙物。而後於1947年,進一步完善了天津環城碉堡工事線。此時,天津城防工事長達八十四華里。有一道寬五米、深三米的護城河。內牆頂到河底高達七米,牆內每隔三十米有一座碉堡。環城圍繞一道鐵絲網和電網,沿著護城河有大型碉堡三百八十多個,連同市內縱深的碉堡先後完成共約一千多個。環繞天津市護城河放進運河河水和海河潮水,經常水深保持兩三米左右。沿著環城碉堡工事線只留了八個門為出入交通,其餘都圍繞了鐵絲網。每個大型碉堡部安裝了電話,足夠一班兵力的駐用。而且在護城河內牆各大型碉堡之間還構築散兵坑掩蔽部和交通壕及馬路,連貫一起,便於使用汽車運送人員、彈葯、糧食的補給。原來天津市周圍是廣闊平坦的水網地帶,可以四通八達的,自從構築環市碉堡工事線以後,形成了天津城防形勢。在戰事尚未迫近天津市郊的時期,只有在八個門來往交通,每個門都駐有警察和憲兵,檢查行人和車輛,入夜閉門。其餘地段築有鐵絲網和護城河,不易通行。

但 *** 方面對解放戰爭的發展情勢判斷不足,認為將來主力作戰會在天津外圍一百里或幾十里的地區,天津市為後方而不是前線,以一個師或兩個師必要時一個軍防守天津就足夠了,故而當時環城碉堡工事過於靠近天津市區。1948年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再向天津市商民籌款幾十億元法幣,加築水泥鋼筋碉堡幾十個,分布在天津市郊的主要地區在戰前又倉促修建了一些以紅磚牆構成的工事。其將外圍防禦陣地前1000米以內的樹林、房屋清除以利於射擊視野,並布了4萬顆地雷。同時還在市內各主要馬路、胡同巷口等地築了380多座大碉堡,此外,還將運河水引入護城河,使護城河的水深達3米。國軍在天津連年構築碉堡工事,是企圖憑借堅強工事而作頑強抵抗。

部署

十二月十一日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在平津交通被切斷、北平形成孤立據點的情況下,依據北平、天津和塘沽的現存殘余部隊,最後對華北地區作出「防守」計劃,將天津和塘沽為一個防守區,以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兼任司令,陳長捷兼任副司令,陳長捷兼任天津警備司令、天津防守司令,第六十二軍軍長林偉濤和第九十四軍軍長鄭挺鋒兼任副司令。

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陳長捷根據傅作義對平、津、塘的整個部署,認為應固守天津,將強城防,又判斷敵人主攻方向為天津北面宜興埠、丁寧沽方向而來,那裡沒有河流,容易使用大兵團接近。其將天津市分為三個防守區,他並指定西北區以第六十二軍擔任,由林偉濤指揮;東北區以第八十六軍擔任,由劉雲瀚指揮;南地區以第九十四軍第四十三師擔任,由陳長捷兼任指揮;其餘部隊為總預備隊在耀華中學附近。

共軍部署

總兵力

東北野戰軍集中第三十八軍(一縱)、第三十九軍(二縱)、第四十四軍(七縱)、第四十五軍(八縱)、第四十六軍(九縱)五個陸軍軍、第四十三軍(六縱)第一二八師(十七師)、第四十九軍(十二縱)第一四五師(三十四師)共二十二個步兵師及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大部(野炮四個營、十榴四個營、重炮五個營、重迫擊炮三個營、高射炮五個連、坦克二十九輛、裝甲車三十輛、工兵四個營)約三十四萬人組成東西兩個突擊集團對天津 *** 守軍發起總攻。西突擊集團由第三十八軍(一縱)、第三十九軍(二縱)組成,自和平門南北兩側突破,向市區金鋼橋、金湯橋及其以南地區(今解放橋以北)挺進;東突擊集團由第四十四軍(七縱)、第四十五軍(八縱)組成,自民族門、民權門突破,也向市區金鋼橋、金湯橋、勝利橋(今北安橋)及其以南地區(今解放橋以北)挺進;南集團由第四十六軍(九縱)和第四十九軍(十二縱)第一四五師(三十四師)組成,在前後尖山、黑牛城、紀家莊和灰堆地段進行輔助攻擊。第四十三軍(六縱)第一二八師(十七師)為總預備隊。

部署

天津戰役前,中央軍委最初部署先殲塘沽之敵,控制出海口,從而防止傅作義逃跑。但劉亞樓通過觀察地圖發現先攻塘沽有諸多不利:塘沽以東、以北地形開闊,鹽田連綿,冬季不結冰,不能構築工事,不便大部隊運動與迎敵,更不能對敵形成四麵包圍;敵17兵團司令部及防守司令部均設在軍艦上,很容易逃脫……為了進一步確認自己的想法,劉亞樓進行了實地勘查,並聽取各縱隊的意見,最終決定不打塘沽轉而奪取天津。中央軍委同意改打天津的決定,並任命劉亞樓擔任天津前線司令員。

1949年1月2日, *** 天津前線指揮部根據天津地形特點和敵軍布防情況,擬定了天津戰役作戰方針,即:「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先吃肉後啃骨頭。」1月6日至8日, *** 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召開會議,決定首先打下天津,盡早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目標

在天津戰役前,東北野戰軍總部在戰役的部署中,東北野戰軍天津前線指揮部將主要攻擊方向定在天津中部。

具體部署是:西線,由一縱、二縱配屬特種兵縱隊三分之二炮兵組成西集團,為第一主攻方向。從西向東攻擊,由天津西南和平門(小西營門)南北地段突破,即從和平門兩側(在和平門、西營門、勝利門間),以金湯橋為第一目標,迅速與東集團會合,然後會同南集團,殲滅南半城之敵,爾後視情況向北半城發展。

東線,由七縱、八縱配屬特種兵縱隊三分之一炮兵,組成東集團,為第二主攻方向。從東向西攻擊,由天津城東之王串場(民權門)、民族門地段,從民權門(在民權門、民族門、中正門間)兩側由東向西實施主要突擊,第一步到達金湯橋與西集團會合,然後七縱向南半城發展,以八縱向北半城攻擊。

『貳』 天津以前是河北的省會嗎

建國後河北省省會的變遷——

1949 年 7 月 , 華北地區大部解放 , 河北境內解放區連成一片。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 , 推進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及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 , 中共中央決定恢復河北省建制 , 隨後 , 華北人民政府發出了調整行政區劃的一五0號通令。通令決定 , 撤銷原各根據地性質的區劃 , 恢復河北省建制 , 省會駐保定。7月12日、8月1日 ,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相繼在保定成立。
從河北省恢復成立到現在,由於種種原因 , 省會經過了數次搬遷,最終長駐於石家莊。

一、1954 年 , 第一次省會遷石計劃擱淺

建國伊始 , 新中國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 , 隨著國民經濟恢復工作的完成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 , 經濟建設成為國家工作的中心。河北省省會駐地何處 , 也是圍繞著經濟建設這→中心工作而展開際釀、討論的。從 1951年開始 , 河北省委就對省會駐地問題進行了多次研究討論。1954 年 1 月 8 日 , 河北省民政府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請示 認為:河北省自建省以來 , 省會就設於保定市 ,該市雖經幾年來的恢復與發展 , 但由於建設工業的條件缺乏 , 將來也很少可能成為工業城市。而國家已進入社會主義工業化有計劃建設時期 , 省的領導重心必須轉向城市特別是轉向工業城市 。省會設於保定 , 實難適應新的領導任務。我省石家莊市 , 地處平漢、正太兩鐵路干線的交點 , 工業比較發達 , 也將是全國重要工業城市之 一 , 且為軍事要地 , 在國家建設發展中 , 該市勢必成為全省經濟文化中心。為了便於領導工業推動全省建設工作 , 特呈請將省會遷往石家莊市。同時提出:省會搬遷 , 勢必要新建房舍 , 而石家莊系新興城市,住房缺乏 , 所以要進行建設。按省級黨政機關編制 3800 人(時實有3745人)計, 需建房 115950 平方米 ,投資 1522.55 億元 ( 舊幣 ) 。為不影響國家預算 , 資金可從年稅收超額留成中解決 , 並採取逐年建設的方法 ,到 1957 年正式建成 。1954 年 , 經華北局和政務院批准 , 同意搬遷。

為省會搬遷 , 省委、省政府早在1953年就成立了河北省省會遷移籌備委員會 , 開始了前期准備工作。1954年 , 根據石家莊城市規劃 , 確定省府建在橋西 , 並進行了部分的建設工作 , 如地基勘測、征地及部分的工程建設。後因國家計劃委員會和中央建築工程部提出不同意見 , 認為車站、倉庫、市中心聚在一起 , 形成三位一體的矛盾 , 於防空不利;鐵路貫穿市中心 , 人聲嘈雜 , 車馬擁擠;煉焦廠、化學廠等有害工廠 , 對衛生影響很大等。於是 , 確定變更原計劃 , 省府駐地由橋西改為橋東。
從 1953 年開始 , 全國進人「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1955 年 7 月 ,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由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正式通過 (1953-1957 年 ). 河北省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55年9月正式通過 , 此時距五年計劃的完成只剩下兩年的時間,省會遷石需佔用經費、精力等問題,使得此事要重新考慮。1955 年 8 月 , 經省委多次研究 ,為貫徹中央「厲行全面節約 , 反對一切浪費」,集中一切力量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精神 , 決定:河北省會暫緩遷石 , 停止遷建工程 , 節約出的資金用於糧棉增長。第一次省會遷移工作無果而終。河北省省會仍駐保定。
二、 1958年,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天津

1949-1958 年2 月,天津市是河北省境內的中央直轄市。但早在1956 年就有將天津市與河北省合並為一個建制,並以天津為河北省省會的建議 。
1958年2月 , 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議 , 將天津劃歸河北省。4月18 日 , 河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根據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提出的決議 , 決定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其時,「大躍進」的狂濤席捲中國大地 , 河北省也不例外。省會搬遷也大打「大躍進」需要的旗號。天津市劃歸河北省後 , 河北省委就省會由保定遷往天津召開了多次座談會 , 成立了搬遷委員會 , 作出了搬遷的各項安排 , 指出了省會遷往天津的諸般好處:「(河北省)僅依靠中央調撥和我省現有工業 , 不能解決生產大躍進的需要 , 有天津這樣一個大工業城市作為依託大有好處 ,1956 年春合作化後 , 沒有省級大城市的依靠是很困難的;農業躍進 , 工業也要躍進 , 合並一處 , 工農業可以更好地同時並舉」等等。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河北省省會由保定市遷往天津市。

三、1966年,因戰備再次內遷保定

1966年 ,美國擴大了侵略越南的戰爭 , 並把侵略矛頭指向我國;同時 ,中蘇關系惡化 , 戰爭危險加劇。為此 , 毛主席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的重大戰略指示。鑒於此 , 河北省委決定將省會出夭津遷回保定。因為天津市地處沿海 , 是國防第一線,一旦打起仗來 , 天津將有可能成為主戰場 , 這樣不利 於省委、省人委更好地掌握全局 , 指揮作戰。遷回保定 , 也有利於更好地面向農村 ,盡快把糧食生產搞上去 , 以便於執行「備荒」的方針。所以 , 省會遷回保定 , 不是消極疏散 , 而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積極措施。
1966年1月25日 , 河北省委決定將省委、省人委及所屬機關由天津遷回保定市和京漢鐵路一線。河北省委認為 , 這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備戰措施 , 而且通過搬遷,要更好地解決面向基層 , 面向前線 , 實行精簡 , 改進領導 , 促進省級機關進一步實現革命化這個問題。同時 , 通過搬遷 , 使省委、省人委逐步成為亦工亦農的機關 ,從而扎扎實實地領導好三大革命運動。這次制定的省會搬遷的原則是:大分散 , 小集中 , 省委的幾個部 ,省人委的幾個委 ( 辦 ), 省軍區搬保定市;部分廳局搬保定周圍各縣;部分廳局搬到所屬的基層事業單位。搬遷時間從4月份開始。搬遷順序: 省委、 省人委、省軍區等領導機關先搬 , 其他單位根據實際陸續搬遷。同時 , 保定市的地直、市直的許多單位 , 也相繼遷移到了農村 , 並先在新城、定興、定縣搞了三個試點。
1966年5月1日 , 省委、省人委及省直各機關等先後搬回保定。

四、1968年,河北省省會正式遷駐石家莊

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市後不久 , 便開始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5 月 , 省人委被非法奪權 ,河北省地方政權進人了無政府狀態。1968 年 1 月 , 北京軍區在北京召開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籌備會議。會議認為 ,「石家莊市的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的前頭,工人階級隊伍比較堅強 , 又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可以形成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議河北省省會由保定市遷至石家莊市。1968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委會。2月3日 , 河北省革委會在石家莊成 立 , 石家莊遂成為河北省新省會。實際上,省會遷石應該還有客觀的因素: 一、省會剛從天津回遷保定才一兩年 , 工作等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容易繼續搬遷;二、到 1967年底 , 包括地、市委的保定兩派矛盾激化 , 沖突四起 , 社會環境極其混亂 , 也嚴重影響了作為省會領導全省開展「文化大革命」的作用。因此 , 才有了遷石之舉。
省會遷石後 , 到1970 年後半年 , 河北省革委會又有遷回保定的動議。9月29日 , 毛澤東主席到南方視察路過石家莊 , 找省革委負責人李雪峰等談話 , 問及河北省會設在石家莊好 , 還是設在保定或天津好 ? 李出於戰備考慮 , 回答說石家莊離太行山近,太行山很深 , 認為還是在石家莊好。到 1971 年 1 月 , 當時的省革委會領導人劉子厚等向中共中央請示 , 認為何北省省會還是搬回保定為好。但這個問題經中央政治局討論時 , 周恩來總理批示,河北省省會不要再遷。於是,劉子厚在 3月24日的河北省批陳(陳伯達 )整風會議上傳達了河北省省會不再搬遷的決定。從此, 河北省省會便一直設在石家莊,直到今天。

『叄』 天津近代工業發展

天津近代工業,始於洋務運動中清朝政府創辦的天津機器製造局等。此後,袁世凱在天津推行「新政」,在海河北岸建設河北新區聚集了大量的近代工業企業。包括周學熙等實業家在天津創辦了一批「官督商辦」性質的大型產業。到20世紀初期,中國民間產業開始蓬勃發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永利鹼廠,在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永利鹼廠生產的純鹼獲得了金獎和證書,證書中稱其為「發展中華民國主要化學工業的象徵」。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和天津租界的建設促使天津在近代的快速發展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和工商業中心,以及中國第二大工業和金融商貿城市。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繁榮期和日佔時期等四個階段。由於天津近代工業發展繁榮,天津市在三岔河口修建了天津近代工業博物館。x0dx0ax0dx0a萌芽期x0dx0a天津近代工業的萌芽期是開埠後的洋務運動時期。從1866年開始,受洋務運動影響,清政府在天津及周邊地區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軍工產業。為應付對外通商事務,清政府又於天津設置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天津成為李鴻章北洋基地的核心地區,這一時期也是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初期。x0dx0a洋務派創辦的軍工業x0dx0a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洋務運動興起,「洋務派」開始興辦近代以軍工產業為代表的官辦產業。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城東18里賈家沽道附近覓得土地22頃,在周圍挖壕溝,建造長1500餘丈的圍牆,建成天津機器局東局,是天津機器局火葯廠,俗稱為「東局子」,是當時中國北方最早、最大的軍工產業。該局為北方諸省提供軍需的槍支、彈葯,在北洋水師建成後,又負責提供北洋艦隊所需的軍需物資。在崇厚之後,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主持天津機器製造局,使其迅速發展成為機器製造、金屬冶煉、鑄造、熱加工、基本化學、船舶修造等規模可觀的大型軍工企業。天津機器局的東局子被稱為當時世界最大的機器局之一。x0dx0a清政府為加強海防,又於1880年由李鴻章在天津創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大沽船塢是近代中國北方第一座船塢,與旅順軍港、威海衛劉公島並稱北洋水師的三大基地,用於修理北洋水師的軍艦,1890年始造軍火。x0dx0a「官督商辦」產業的創辦x0dx0a為配合近代軍工產業的發展,清政府在天津修建了最早的電報線和中國第一條自主型標准軌鐵路,並創辦開平鐵路公司和開平礦務局,開平礦務局是中國最早的機械化大型煤礦,以保證軍工產業所需要的能源物資。1878年由李鴻章委派買辦唐廷樞創辦開平礦務局,起初原擬官辦,後因清政府財政支絀,才改為官督商辦。1879年,以直隸總督府為起點,經天津機器局東局子及紫竹林租界和招商局,至大沽炮台及北塘兵營之間架設電線之間的電報線,是中國最早的電報線。此後又鋪設了天津至上海的電報線路。後在天津設電報總局,下設電報東局、電報北局、電報南局三個分局。天津電報局雖是「官督商辦」,但凡洋務、軍務電報,均為「頭等官報」,發報順序又定為「先官後商」。x0dx0a而始建於1880年的唐胥鐵路,後經李鴻章建議,延長至大沽及天津,主要用於開平煤炭的運輸和北洋海防調兵運輸軍火。1887年李鴻章將開平鐵路公司更名為中國天津鐵路公司(又稱津沽鐵路公司)。津唐鐵路建成後,李鴻章考慮到北洋防務,以天津為中心,修築了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除上述為軍工產業服務的「官督商辦」近代產業,為方便南北貿易往來李鴻章早在1872年就創辦了輪船招商局,總局在上海,設津局位於天津的紫竹林南。x0dx0a早期的外資企業x0dx0a外資在天津最早經營的近代企業是1874年英國的大沽駁船公司,但比李鴻章籌辦的輪船招商局要稍遲一些。外國資本是在1871年才獲准在天津經營駁船運輸業務,須經清政府規定試辦年限。1874年5月,英商集資興辦的大沽駁船公司成立了,資本為33000美元。1889年9月大沽駁船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為50萬兩。」至1900年天津共19家外資企業,英、德兩國佔16家。在19家外資企業中,以對外貿易的企業為主,其中打包廠有11家。此外,其他早期的外國資本多為小型民用工業。x0dx0a民間資本產業的創辦x0dx0a天津的民間資本產業較外資產業還晚,1878年由朱其昂創辦的貽來牟機器磨坊。在1900年以前,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每年獲利六七千兩,此後又有民間資本添沒三四家,每家每年仍可得利六七千兩,足見銷路日旺。這些在19世紀90年代新設的機器磨坊,缺乏具體的歷史記載,目前可以明確考證的有大來生機器磨坊、天利和機器磨坊和南門外瑞和成機器磨坊3家。x0dx0a1884年,廣東商人羅三佑創辦的德泰機器廠是天津第一家民間資本創建的鐵工廠。機器製造產業方面,天津還有1886年天津英租界內開辦的萬順鐵廠。此外,德泰機器廠、萬順鐵廠都設在毗鄰租界的海大道(今大沽路)一帶。20世紀初,這里又設有熾昌鐵工廠等。因此與當時天津租界的發展是相適應的,海大道一帶是天津早期民族資本機器製造業的發源地。天津早期民間資本創建的機器加工產業,還有三條石大街1897年建成的金聚成鐵廠。其他的產業則如1886年成立的天津自來水公司、1897年創辦的北洋織絨廠、1898年創辦的北洋硝皮廠,都是當時的著名買辦吳懋鼎在天津投資興辦的,也是當時天津乃至北方同類行業中最早的。x0dx0a天津近代工業初始期重要產業有三十餘家,十九家為外資企業。其餘十七家家民族工業中,六家為官辦或官督商辦產業,這六家產業多與軍事相關,即使為官督商辦性質,也多為官僚所控制。民間資本產業投資較晚,規模較小,類型也並不多。天津早期的近代工業主要以軍工產業為主、規模較大,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具有開創性價值。如中國第一家近代化火葯廠——天津機器局東局;中國第一所工業技術學校——北洋電報學堂;第一條自主型標准軌鐵路、第一條電報線——「北塘—大沽—天津」軍用電報線;中國北方第一座船塢等都與天津息息相關。x0dx0ax0dx0a發展時期x0dx0a主條目:河北新區x0dx0a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期是從袁世凱在天津推行「新政」至中華民國成立初年。1902年前後,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袁世凱在天津大力推行「新政」,至中華民國成立前後是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期,突出表現在河北新區的建設、近代工業教育的繁榮以及民間資本產業的發展。x0dx0a「官督商辦」產業的發展x0dx0a20世紀初袁世凱在天津推行的「新政」為天津近代工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1902年,周學熙受袁世凱之託創辦北洋銀元局,取得成功後又於1906年創建了北洋勸業鐵工廠等重要的官督商辦產業,河北新區一度成為重要的工業區。同時,河北新區還創辦了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考工廠、實習工場等教育機構,成為重要的工業教育基地。x0dx0a周學熙又於1906年接手唐山因產品質量差而倒閉啟新洋灰公司,該公司前身為1889年唐廷樞創辦的唐山細棉土廠,是李鴻章委派招募民間資金創辦的。周學熙接手後引進當時國際最先進的水泥生產設備——丹麥史密斯公司的干法水泥回轉窯,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創了中國水泥工業的先河。x0dx0a軍工業的轉型x0dx0a主條目:大沽船塢x0dx0a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後,天津大型的官辦軍工產業受到侵略軍的嚴重破壞。天津機器製造局的東局子被八國聯軍佔領,後被用作法國兵營,天津機器製造局的西局子海光寺機器局則被完全破壞。在1901年被日軍佔領,西局子的舊址被作為日本兵營之用。北洋水師大沽船塢於1900至1902年被俄國佔領達兩年之久。1906年,大沽船塢作為北洋勸業鐵工廠大沽分廠投入生產,並將原大沽船塢的炮廠劃為憲兵學堂之用,大沽船塢此時已成為官助商辦的產業。x0dx0a商辦產業發展x0dx0a「新政」時期天津的民間資本得到了發展,河北新區的建設,天津造幣總廠、直隸工藝總局、北洋勸業鐵工廠等相繼建成,加上天津的機器工業本身具備一定的基礎,三條石大街一代逐漸發展成機器製造工業的中心。同時,工業區的范圍由河北新區沿三條石大街向天津舊城西部蔓延。從1902至1911年,天津出現過的工業企業總計為139家,涉及礦業、水泥、機器製造、紡織、化工、食品等行業,其中紡織行業居首41家,化工行業(含火柴、皮革、化妝品、榨油)居次31家,食品加工行業(含煙草)居三20家,天津的支柱產業結構初步形成。著名產業如大紅橋附近的天津造胰公司建於1905年,紀鉅汾1908年創辦卷煙公司。這一時期的穩步發展為辛亥革命後民間資本工業的繁榮奠定了基礎。x0dx0ax0dx0a興盛時期x0dx0a民國初至日軍侵佔這段時期是天津近代工業的興盛期,這段時期主要表現在商辦產業的興盛。麵粉、火柴、紡織、化學、製革等類型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天津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的工業中心,全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x0dx0a紡織業x0dx0a自「北洋新政」期間起,周學熙作為北洋實業的奠基人,創辦了直隸工藝總局,並倡導「大興工藝」並大力開辦工廠和工業教育。1904年,實習工場下設織機、染色、提花等科目,開始了機器織布工業。此後,天津及周邊地區興辦了數十家機器織布工廠。1915年由周學熙創辦的天津第一家機器紡紗廠直隸模範紡紗廠建成,1916年章瑞廷創辦恆源帆布有限公司,後與直隸模範紡紗廠合並,改名為恆源紗廠。1916年,周學熙退出北洋政府後,致力於實業,創辦新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1918年建成天津華新紗廠,又在青島、唐山、衛輝三地設分廠。1918年至1922年間,裕元、裕大、北洋、寶成等紗廠相繼建成。六大紗廠初具規模。此外,天津市區還有單織廠87家。至此,天津已成為中國北方近代棉紡織業的中心。1931年仁立毛織廠在津建成,1934年東亞毛呢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建廠投產,天津近代毛紡織工業自此開始形成。仁立、東亞是天津馳名的兩大毛紡廠。東亞毛呢紡織公司的取「抵制洋貨」諧音的「抵羊牌」毛線成為中國第一個國產毛線著名品牌,也是當時實業救國的代表。x0dx0a糧油加工x0dx0a1878年,天津已經出現使用機器磨面的磨房。1915年,中日合資在天津意租界內創辦壽星麵粉公司,產品旺銷。直到1919年,「抵制日貨」活動興起,該公司因有日資介入遭抵制而停產。1925年,該公司重組,更名為壽豐麵粉公司,後逐漸發展成華北規模較大的麵粉企業,下設三個分廠。大豐麵粉公司建於1921年,為二分廠,民豐麵粉公司建於1923年為三分廠。其他較為著名的麵粉企業還有福星麵粉公司,建於1919年,生產「蝙蝠牌」麵粉,嘉瑞麵粉公司建於1924年,生產「牧牛牌」麵粉。x0dx0a海洋化工x0dx0a主條目:天津鹼廠、久大精鹽公司和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x0dx0a天津地區古代就有鹽業,屬「長蘆鹽」。但傳統的食鹽製作粗糙、質量較差,精鹽製作已成必然趨勢。1914年在北洋政府的允可下,在鹽務專家景韜白的支持下,集資在塘沽創辦了久大精鹽公司,得到了眾多社會名流的大力支持,發起及贊助人有梁啟超、范源濂、李思浩、王家襄、景學鈐、胡浚泰、劉揆一等。x0dx0a范旭東從日本采購機器,購地建廠。起初購鹽為原料,後自置鹽田,作為原料。使用重結晶法工藝生產出精鹽,產品商標為五角形的海王星。純鹼和硫酸的生產水平是20世紀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指標之一。范旭東另一貢獻就是創建了永利鹼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進口鹼的數量急劇下降,中國人民只能食用「土鹼」,並且許多以純鹼為原料的工廠也被迫停工。范旭東等人決定採用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蘇爾維制鹼技術生產純鹼,1917年著手創辦永利制鹼公司,於1923年完成鹼廠基本建設,於1926年6月29日生產出雪白的純鹼,定名「紅三角牌」。精鹽和純鹼的研製成功,打破了外國企業的壟斷,填補了中國化學工業的空白。同時,「紅三角牌」純鹼使中國生產的化工產品的首次出口海外。早在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永利鹼廠生產的純鹼獲得了金獎和證書,證書中稱永利鹼廠為「發展中華民國主要化學工業之象徵」。x0dx0a製革工業x0dx0a1898年吳懋鼎在天津創辦北洋硝皮廠後各地紛紛設廠,到民國9年農商部統計全國有新式製革廠3l家。1931年統計天津有新式製革廠11家,以裕津為最大,華北、鴻記為次之。裕津廠雖為中日合資產業,但廠內主要權力歸日本人,產量占天津皮產量半數以上,主要產品有花旗、法蘭、箱皮、馬具皮等。華北廠在天津是華商經營的最大皮革廠,初期以馬皮為主,年產約2萬張,後來專心研製花旗,法蘭兩種皮革。鴻記廠建於20世紀30年代,主要有花旗、法蘭、鹿皮3種產品,是天津的名牌產品。利生廠是中國第一家皮革制球工廠,該廠從製革開始,自己縫制籃球、足球等皮製球類產品,後逐步增設木工部、製革部、制弦部、營業部,是中國體育用品製造業中規模最大的。天津制皮作坊約有三、四十家,主要集中在西南城角、太平庄、南開大街、南大道、華家場一帶。x0dx0a機器加工業x0dx0a清末機器加工業就開始萌芽的三條石地區經過「新政」時期的發展,到1914年這一地區有鐵業作坊、工廠17家。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發展到鼎盛時期。到1937年前,三條石地區從事鑄鐵和機器製造的工廠已達300家左右,成為當時有名的「鐵廠街」。三條石地區鼎盛時期較為著名企業的有1918年建成的郭天祥機器廠,在當時已經注冊了商標;以及1926年建成的福聚興機械廠。x0dx0a其他工業x0dx0a主條目: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和法國電燈房x0dx0a天津近代民族資本產業在興盛期除了紡織業、糧油加工、機器加工、海洋化工等的大型規模產業外,還有很多類型和著名產業品牌。如天津丹華火柴公司,是1917年華昌公司與北平丹鳳火柴廠合並形立的,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火柴廠。丹華火柴公司與同時期的天津北洋、中華、榮興等三家較大的火柴公司共同佔領了國內各地主要市場。1921年周學熙創辦的耀華玻璃公司,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玻璃企業,董事會和總事務所設在天津,由中方出股本,由比利時方出專利權,工廠設在秦皇島。1929年,陳調甫等人創辦天津永明油漆廠,首先製成酚醛清漆「永明漆」;1931年以後,經研發陸續生產醛酸纖維素漆、硝基纖維素漆;1948年又研製成功醇酸樹脂漆,即可刷、可噴、可烘的「三寶漆」。天津油漆工業長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僅1912至1928年,天津民營資本廠家就有2471家,總資本額約8242.7萬元,涉及66個行業。其中,紡織1407家,總資本額為2687萬元,占當時天津民族工業資本額的30%,無論是廠家數,還是資本額均居首位;化工企業有280餘家,資本總額1100餘萬元;食品工業130餘家,資本總額855萬元。從1900至1937年間外資企業在天津也得到發展。1901至1928年,外商在天津設廠約90家,資本總額約3000萬元。1928至1937年,共有11個國家在天津投資建廠217家。其中較為著名的外資企業有1904年建成的比利時的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法國電燈公司和美孚石油公司等。x0dx0ax0dx0a抗日戰爭時期x0dx0a1937年日軍佔領天津及華北後,成立專門統籌華北地區內城市建設事務的華北建設總署,多次制訂「華北開發計劃」並強調資源的開發與交通運輸事業建設兩大原則。而天津在計劃中被規劃成向日本本國輸送物資的交通樞紐。但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侵華戰略為適應戰爭需要發生了改變,天津除了作為交通樞紐的作用之外,也成為華北進行長期工業建設的城市之一。為此,日本先後在天津制訂了《天津都市計劃大綱》、《塘沽都市計劃大綱》和《大天津都市計劃》等規劃。1939年華北建設總署都市局向天津特別市公署下達的《天津市都市計劃大綱》,其方針是使天津成為華北貿易大港、商業都市和工業基地。x0dx0a在天津淪陷後,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啟新洋灰公司等一大批工業企業被日本侵華軍隊佔領。永利鹼廠、久大精鹽拒絕與侵華日軍合作,永利公司總部被迫由天津暫遷香港,工廠便帶領技職人員和工人技術骨幹撤往四川。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被日軍佔領後,變成「軍事勞工監獄」。日本侵略者在天津先後成立了塘沽運輸公司、天津船舶運輸會社等機構,其造船部在大沽有東、西兩廠。東廠系新建,西廠即是大沽造船所,為軍管工廠委託經營。天津六大紗廠先後被官僚資本和日資所兼並。恆源紗廠和北洋紗廠分別於1925年和1936年被官僚資本的誠孚信託公司接管。裕大紗廠和寶成紗廠先後於1933年和1935年被轉賣給日資東洋拓殖會社和伊藤忠商事會社合組之大福公司。裕元紗廠和華新紗廠也於1936年被拍賣給日資鍾淵紡績株式會社,分別改為公大六廠和公大七廠。此外,日資在天津又新建成裕豐、上海、雙喜、大康等4家紗廠。x0dx0a在抗日戰爭時期天津成為日本侵華戰爭的後方基地,為提供軍事侵略所需物資,日本因此在天津建設了部分與軍事相關的企業,如日商華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日商中山鋼業所等6家鋼鐵企業。在此期間,日本設立的重要企業還有北支自動車株式會社、日商東洋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漢沽工廠等。侵華日軍佔領時期,天津機器工業得到了較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工業結構,提高了技術構成。直到戰爭結束日本投降時,天津已有300餘家機械廠。x0dx0a日後,這些工廠以及下屬的研究機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日商中山鋼業所解放後更名天津鋼廠,日商東洋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漢沽工廠更名為天津化工廠,日商華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今天的動力機車廠。原日本在華的紡織企業被接收後成立了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永利制鹼公司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在日後,將社中一切財產和所有工作人員並歸中國科學院,成為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x0dx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