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附近紅色基地有哪些地方
擴展閱讀
廣州大米配送要多久 2025-01-22 19:24:15

天津附近紅色基地有哪些地方

發布時間: 2024-02-27 07:16:54

㈠ 天津紅色足跡都有哪些地方

天津紅色足跡主要有:中共天津歷史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覺悟社、大沽口炮台遺址紀念館、盤山烈士陵園等。

㈡ 天津周邊紅色景點有哪些

給大家推薦幾個天津周邊紅色旅遊經典景點,這些景點不僅僅是觀光主要是通過紀念地和標志物為載體緬懷先輩,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

李大釗紀念館

樂亭縣李大釗紀念館坐落於樂亭縣新城區,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經中共中央批准,河北省委立項,於1996年8月18日奠基,1997年8月16日落成開館。同年,被中宣部確定為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李大釗紀念館主要內容包括:李大釗生平業績陳列展覽、李大釗紀念碑林、李大釗故居。以李大釗誕辰120周年為契機,李大釗紀念館對原有展覽進行了充實調改,展覽面積由原來的1200平方米增擴到2200平方米,由北京、上海、西安、俄羅斯等地新徵集到500餘件文物資料,經整理後,部分珍貴精品補充到展覽中。

李大釗紀念碑林由像亭、碑亭、碑廊等幾部分組成,展出擾禪碑刻及復制碑60餘塊,內容主要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李大釗同志部分手書、國內著名藝術家緬懷和頌揚李大釗同志高風亮節毀判的有關書法作品等。李大釗故居位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58年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建成李大釗故居紀念館,198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省博物館

河北省博物館系省級綜合性博物館,為石家莊市地標性建築。河北省博物館1953年4月成立於當時的省會保定市古蓮池,1954年2月開放。1982年,河北省博物館遷省會石家莊,借用河北省展覽館辦公並舉辦展覽。1986年,兩館合並改建為河北省博物館。2007年,河北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開工,設計新增建築面積33000平方米,展館總建築面積增至53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增至24936平方米,預計2010年開館。河北省博物館基本陳列包括《神秘王國———戰國中山國》、《金縷玉衣的故鄉———滿城漢墓》、《古代河北》、《近代河北》、《當代河北》5個陳列。

河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48809件,藏品中最為珍貴的文物主要包括戰國中山國出土文物、滿城漢墓出土文物、古代雕塑、名窯名瓷、書畫作品等,這些文物見證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河北省博物館還保存著許多珍貴的近現代文物,以抗戰時期敵後抗日根據地文物和趙博生、馬本齋、張寒輝等革命志士的遺物最為珍貴。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一二九師陳列館位於邯鄲市涉縣城西4公里的赤岸村,佔地面積340餘畝。其中,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位於赤岸村中央,佔地面積1834平方米,由下、上、後三個具有北方民族風格的農家四合院和一個防空洞組成。

1940年,八路軍一二九纖李改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下,東渡黃河、挺進太行,運籌涉縣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打響了抗日戰爭中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和解放戰爭中上黨、平漢等著名戰斗和戰役,曾有110多個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在涉縣駐扎達6年之久。在這6年中,一二九師由一支9000多人的隊伍,發展成為一支擁有30萬野戰軍、40萬地方部隊的「劉鄧大軍」。

一二九師陳列館由最初的幾座四合小院,發展成為一處集參觀、瞻仰、學習為一體的多功能、全方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其原貌保存的舊址、陳展內容先進的陳列館和規模宏大的將帥墓地——將軍嶺,三組建築的組合形成和價值在全國罕見。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公布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的清苑縣冉庄鎮,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冉庄地道始挖於1938年,地道一般寬0.7至0.8米,高約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順沿東、西、南、北大街挖成4條干線地道,再由干線延伸出20多條支線,直通村外和周邊幾個村。地道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在抗戰時期全村450戶,當時地道口405個,其中用於作戰的地道口30個,通往外村突圍的地道口3個,其他地上地下各種作戰工事140處。抗日戰爭時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優勢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

如今,冉庄地道戰遺址保護區20萬平方米,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地下保留著當年的地道3000米,現對遊客開放1200米。紀念館展廳佔地面積960平方米,展廳內珍藏著寶貴的革命文物431件,其中一、二、三級文物共98件。

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

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保定市阜平縣城南庄鎮。其中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1996年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1937年,聶榮臻同志以阜平為起點創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我黨我軍創建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整個紀念館由展覽館、雕塑廣場、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和後山防空洞等組成,總佔地面積為14.7萬平方米。展覽館展廳面積1700平方米,展線長度260米,展出文物259件,照片222張,圖表31塊。

董存瑞烈士陵園

董存瑞烈士陵園位於隆化縣城西北的苔山腳下伊遜河東岸,是為紀念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烈士於1954年修建。經過幾次大規模擴建,現佔地9.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60平方米,是全國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園中佔地面積最大的。園內有紀念牌樓、烈士紀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紀念館、碑林等12項主體建築,並珍藏了老一輩革命家、學者、知名人士為董存瑞烈士的題詞、書畫210餘件。該園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董存瑞烈士陵園每年接待參謁者近20萬人次,建園55年來共接待1000餘萬人次。董存瑞烈士陵園記載了董存瑞烈士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隆化人民的解放,用身體做支架炸毀敵人橋型暗堡的英雄壯舉,承擔著對廣大群眾特別是未成年人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社會職能,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始建於1950年3月,1954年8月1日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是我國興建較早、規模較大、造型藝術品位較高的烈士陵園之一。

目前,園內主要建築物有:烈士紀念碑、革命文物廳、影視廳、烈士紀念館、銘碑堂、烈士紀念堂、白求恩紀念館、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烈士紀念亭、烈士墓區和頗具規模的銅鑄雕像群等。安葬著我國歷次革命歷史時期犧牲在華北地區的316位團職以上革命烈士,安放著新中國成立後犧牲或病故的643位革命烈士、老紅軍的骨灰。我國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高克謙,回民支隊司令員、「民族英雄」馬本齋,「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以及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柯棣華大夫等均安葬於此。

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以其庄嚴肅穆的紀念建築,松柏蔥郁的園林景觀,豐富珍貴的文物館藏,悲壯感人的陳列布展,吸引著海內外謁陵群眾,每年接待參觀人數50多萬人、旅遊團體200多個,每年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前來瞻仰烈士。

唐山抗震紀念館

唐山抗震紀念館位於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紀念碑廣場,始建於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1996年進行了改擴建,更名為「唐山抗震紀念館」,2006年紀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際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展改造。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抗震紀念館推廣普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宣傳展示震後新唐山建設成就。

抗震紀念館現有固定陳列為《唐山成就展覽》,展陳面積3500平方米,展線長度620米,採用圖片、實物、景觀、多媒體等多種高科技的展出形式,聲、光、電相結合,體現了新型展館的現代化氣息。展覽共由序及9個部分組成,一方面充分展示了震後33年特別是近10年來,唐山人民弘揚抗震精神,建設繁榮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歷史資料,加大了歷史沿革、抗震救災、防震減災的展出內容。開館至今,抗震紀念館共接待國內外各階層人士350多萬人次,年接待觀眾近20萬人次。

獻縣馬本齋紀念館

馬本齋紀念館坐落於滄州市獻縣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本齋東村,佔地105畝,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由馬本齋紀念館和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兩部分組成。馬本齋紀念館部分由馬本齋紀念館、馬母紀念館、回民支隊戰例館、百位將軍碑林等組成。馬本齋烈士紀念館主體分為9部分,分別展示了馬本齋烈士戎馬倥傯的一生。馬本齋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2004年9月馬本齋紀念館開始對遊人開放,同年入選河北省十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8月,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