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寶坻區老年人食堂有多少家
法律分析:天津市寶坻區老人家食堂共49個,其中一級3個,二級46個。有鈺華街道老人家食堂、寶平街道老人家食堂、海濱街道老人家食堂。老人家食堂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老人家食堂主要提供配餐、就餐、個性化送餐服務。二級老人家食堂主要提供就餐和個性化送餐服務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工作的意見》
二、進一步明確老年餐桌布局標准
1.按照「廣覆蓋、貼需求、惠民生、可觸及」的原則,老年餐桌以解決居家老年人在社區或家庭用餐為重點,統籌考慮地區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狀況、用餐服務需求、服務半徑、養老服務驛站分布等因素,由各區政府主導,統一規劃老年餐桌的布局設置。城市社區,原則上每個老年餐桌服務半徑不超過1000米,服務老年人口不低於2000人。農村社區,原則上500戶以上的村應設置老年人餐桌,其他村可根據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和消費能力設置。
2.各區配送餐服務的布局落地依實際需求確定,應根據社區(村)大多數老年人和其他群眾的需求和意見,通過社區(村)議事會等社區民主協商程序決定是否建設老年餐桌,商定如何使其可持續發展並形成方案和決議。
3.設置老年餐桌(助餐點)。各區政府要明確相關責任部門,依各社區(村)申請,統籌落實場地和設備,指導組織服務對接和落地,加強監管和支持。最終由街道、鄉鎮負責抓好落實。在養老服務驛站履行助餐職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在社區(村)有需要且合適的地點設置老年餐桌(助餐點),提供必備的保溫、分餐、就餐設施,方便老年人分餐、就餐。
B. 天津市河西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回顧
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區域經濟實現新發展
面對異常復雜和極其困難的發展環境,河西區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緊緊抓住大項目好項目建設,緊緊抓住服務重點企業,深入開展「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活動,區域經濟實現新發展。預計完成區域口徑生產總值450億元,增長13.5%,區屬口徑生產總值133.3億元,增長17.8%,三級財政收入52.7億元,增長12%,其中區級財政收入25.7億元,增長12%,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繼續位居市內六區前列。
服務業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區域第三產業所佔比重預計達到73%。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成立金融、中介及相關服務業等6個產業推進辦公室,制定優勢產業發展規劃,打造現代服務業制高點。河北銀行、金盛保險等21家金融、新金融機構落戶我區,金融產業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天津灣嘉茂文化休閑酒吧廣場建成,被列入全市25個商貿旅遊精品項目,商貿旅遊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5%。發揮樓宇的載體作用,全區75座商務樓宇實現稅收13.3億元,環渤海發展中心等6座樓宇實現年納稅超億元,全年新入駐企業390家。傳統服務業增勢明顯,結合人民公園城市會客廳建設,打造大沽南路、瓊州道、廣東路組成的H型商業街區。環渤海建材采購中心等一批升級改造項目建成開業。
經濟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完成國內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額77.7億元,增長25.3%,吸引外資實際利用額3.52億美元,增長348.48%。成功舉辦2009商務商貿節。成立駐北京、上海招商局,引進5家國內500強企業,專業化、產業化招商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大廈、世貿大廈等19個重點項目竣工開業或開工建設。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全年新注冊民營企業1345家,個體工商戶2584戶。實施「萬千百十」工程,成立天津嘉和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由政府牽線13家銀行為近500家融資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商戶)貸款約2.2億元。做好陳塘科技商務區融資貸款、土地收購整理、掛牌出讓、市政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招商等工作,已收購土地966.11畝,出讓土地30畝,建成服務中心、創業基地。堅持科技創新,推動世紀天感公司與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共同成立影像材料聯合實驗室,在影像材料行業的地位得到提升,河西區通過了國家級科技進步考核。
經濟運行監控效能顯著提升。制定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意見和暫行辦法,構建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運營體系,桂發祥麻花集團等10家企業納入區國資委直接監管。完成製冷器廠等5家企業退市、銷戶,紙箱二廠退市工作也在履行相關程序,妥善安置退市企業職工4157人,全市部署的困難企業退市工作在我區基本完成。強化財政預算執行、經濟責任和專項資金審計,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提高了財政支出效益。做好街域經濟統計,分析預測能力明顯提高,圓滿完成第二次經濟普查正式登記,河西區被評為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不斷提升建管水平,城市環境呈現新面貌
強化抓城市建設管理就是抓發展、抓民生的理念,河西區通過兩個「大幹150天」,搞規劃、攻難點、抓亮點、出精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環境面貌持續改觀。
城區規劃編制科學合理。圍繞市政府對河西區的功能定位,聘請專家組成高水平規劃設計團隊,奮戰150天,完成了河西區總體城市設計,規劃了「四區四帶」八大功能區的整體發展框架,編制了小白樓商務中心區等10多個專項規劃,在城市結構、空間布局、功能定位、形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規劃成果。
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推進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泗水道國際學校等項目竣工。高標准做好地鐵3號線、國泰橋建設、彩印道改造等工程的前期基礎工作,全年累計拆除各類房屋7.9萬平方米。維修改造了利民道、愛國北里等59條支線及里巷道路。疏通清挖了珠江里、光華里等200多個小區排水設施。完成了15片小區路燈補建。新增道路機掃水洗作業車輛20台,改造垃圾轉運站6座,新建垃圾壓縮站1座、公廁4座。
城區環境面貌日新月異。深入開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大幹150天,高質量完成人民公園、天塔湖兩個重點地區,廣東路、紹興道等29條道路,600多棟樓宇、102棟樓房平改坡、5片舊樓區、6個城鄉結合部臟亂點位的治理,形成了整潔優美、色調和諧、特色鮮明的街景組團,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通暢美觀的道路網路,花草結合、公園綠地相間的綠化景觀,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干凈整潔、和諧宜居。
城區精細化管理成效明顯。鞏固創衛成果,建立監督考評體系,量化深化考核內容,增強了考評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城區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集中治理城區管理難點問題,一些城區管理頑疾基本消除,精細化管理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積極推進數字化城管建設,率先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在全市城管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生態城區建設步伐加快。實施生態城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藍天、碧水、安靜等環保工程。在市熱電企業供熱干管鋪設到位的前提下,實現了35台、供熱面積102萬平方米的燃煤小鍋爐並網。完成22台10噸/時以上燃煤鍋爐的高效脫硫改造。新建改造綠地55.1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9%。空氣環境質量二級及以上良好天數達標率達80.5%。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減排任務和節能目標。
著力改善民計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2008年,河西區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把更多的財力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集中力量實施以教育、衛生、就業、救助等為重點的民生工程,使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加強社會保障,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五險」參保范圍廣、受益人群多。推進就業和再就業,新增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加大勞動維權力度,為1227名勞動者追討欠薪274萬元。堅持節日慰問與日常救助相結合,困難群體得到有效救助。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募集善款1000萬元,開展助困、助孤等「六助」活動,受助家庭4萬多戶。社會救助中心榮獲全國「基層低保規范化建設典型單位」稱號。
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合區內品牌學校資源,探索「名校帶新校」的辦學模式,新建師大二附小淥水道分校,首批21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准建設通過市評估驗收,妥善安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我區被評為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新建4所幼兒園分園。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教學節、學子節等主題活動特色鮮明,區青少年宮建成投入使用,河西區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區」稱號。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鞏固「512」市民教育工程成果,首批建成15個終身學習服務中心,市民多層次教育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高。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配套改革,新建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站7個,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個,方便了群眾就醫。率先建立社區基本用葯制度,實行網上采購、零差率銷售,直接讓利於民6000餘萬元,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科學整合資源,成立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聯合體,形成了市、區、社區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初步實現了基本醫療首診在社區。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與美中互利集團簽訂成立天津和睦家(國際)醫院意向書,實現醫療衛生發展多元化。公共衛生均衡發展,疫情監測網路體系進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各類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嚴格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河西區連續三個周期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示範區」。
文化大區建設全力推進。依託區內文化資源優勢,策劃組織了「今晚聽聽室內樂」、「天津之春」、「相約環渤海」等高品位藝術演出。開工建設西岸金逸國際影城,推出高端VIP觀影廳和電影藝術沙龍。坐落在人民公園內的中華花戲樓、上海三聯書店天津西岸書屋開業,西岸藝術品牌基本形成。成功舉辦文化旅遊博覽節、社區文化擂台賽。「打開音樂之門」暑期系列演出、銀河書市以及鄰居節、居民節、安居節等辦出了新特色、新水平。
和諧社區建設深入開展。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設立大學生社區公益崗,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社區工作者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增加居委會辦公經費,提升改造居委會辦公條件,改擴建社區綜合性服務設施15處、5511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居委會達74%。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從事志願服務,社會參與度逐步提高。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新建15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站),2個養老院,2個老年配餐服務中心。建成小圍堤道等4個菜市場,13個早點加工配送中心,服務網點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范,群眾生活更加方便。我區一次性拆遷面積最大、受益居民最多的民心工程——小海地小二樓拆遷工程全面啟動,已動遷居民6115戶,完成拆遷任務總量的70.25%。實現4片2.5萬平方米老住宅供熱補建,新增供熱面積86.29萬平方米,熱化覆蓋率達99.12%。河西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平安創建開創新局面
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開創了基層基礎鞏固、維穩體系完善、應急保障有力、社會大局和諧的嶄新局面。
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與區人大、區政協的溝通、聯系等工作制度,堅持重大事項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決定。加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力度,受理辦復代表建議84件、政協提案117件,解決率分別達88.1%和87.18%,解決率進一步提高。嚴格依法行政,行政行為進一步規范。深入開展「五五」普法,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積極拓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民族宗教領域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河西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區軍休所被評為全國「軍休工作先進單位」。
平安河西建設扎實推進。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大巡控」機制,開展打擊「兩搶兩盜」、盜竊非機動車等專項行動,破獲了一批大要案件,非機動車盜竊案件的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狠抓交通安全工作,治理車輛超限超載,交通秩序明顯改觀。加強公共安全保障,對學校、醫院、高層建築等公共場所電梯運行安全、消防安全進行檢查。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全區事故總量呈遞減趨勢,完成市下達考核指標。
積極推進管理創新,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深化效能建設,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對陳塘科技商務區建設等10項重點工作進行效能監察,政風行風明顯改善。加強以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為窗口的企業服務平台建設,推行「一審一核,現場審批」,審批時限縮短至3天以內。在區縣行政許可服務中心綜合考評中,河西區總分排名位居市內六區前列。在市區縣投資環境評價調查中,河西區綜合指標得分位居全市18個區縣之首。
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加快推進數字河西工程,建設應急聯動指揮、數字城管、政府服務熱線、智能交通、政務一體化等系統。開通商務河西天津CBD網站。完成全區90%路面影像數據的採集和真圖影像系統平台的搭建,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視頻監控系統、GPS車輛定位、城管通投入使用。
引才成效更加突出。制定並落實引才政策,引進清華大學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主動為大項目好項目搞好人才服務,全年引進各類人才422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