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新華大宗是哪個區的
擴展閱讀
深圳哪裡有日用品批發 2024-11-27 15:47:31
深圳羅湖哪裡有二手傢具 2024-11-27 15:40:48
北京小汽車怎麼玩 2024-11-27 15:39:41

天津新華大宗是哪個區的

發布時間: 2024-05-31 09:11:03

⑴ 天津市內六區和四郊五縣,分別是哪些

天津市內六區分別是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四郊分別是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五縣分別是武清區(武清縣)、寶坻區(寶坻縣)、靜海區(靜海縣)、寧河區(寧河縣)、薊州區(薊縣)。

(1)天津新華大宗是哪個區的擴展閱讀:

1、和平區

歷史上和平區境內地勢窪下,人煙稀少。1860年後,境內大部分地區被英、法、美、日強辟為租界。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一區、十區建立區委、區政府。1956年1月,一區改名和平區,五區改名新華區。1958年10月,天津市調整行政區劃,新華區全部並入和平區,新華區人民委員會隨即取消。

2、河東區

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河東區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1956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將以序數排列的行政區改為以地域命名,第四區因地處海河以東而得名為河東區。

3、河西區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個行政建制區。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區舊稱。1956年1月1日,市政府將六區改稱河西區。1966年9月,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至1968年1月廢止,復稱河西區。

4、南開區

南開區原是天津舊城迤南的開窪地帶,清末人稱此地為天津老城「南邊的開窪地」,1919年境內成立了著名的南開大學,因此1956年始設南開區之名。

5、河北區

河北區是天津的發祥地和中心城區之一,因地處海河之北而得名。1952年,區境才有完整的政區,時稱三區。1956年,三區改稱河北區。

⑵ 國內大的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1、.青島九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九州油
2、齊魯商品交易中心:齊魯油
3.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西商油
4.浙江新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新華油
5.渤海商品交易所:渤海油
6.廣東省貴金屬交易中心(廣東冠東石化交易中心):粵東油
7.寧夏藍海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西夏油
8.廈門石油交易中心:海峽油
9.中經商品交易中心:中經油
10.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天通銀
11.廣東省貴金屬交易中心:粵貴銀
12.華夏有色金屬交易市場:華夏油 華夏瀝青
13.湖南湘商商品交易中心:湘商油
14.新華產權交易所:大慶油
15.南寧(中國—東盟)商品交易所:東盟油
16.東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東南油
17.銀天下

⑶ 南開區新華園大廈屬於哪個街道哪個社區

南開區新華園大廈屬於南開區堤南街道社區。南開區新華園大廈位於天津市紅旗南路251增1號,隸屬天津市南開區堤南街道社區管轄。

⑷ 天津市市內六區是怎麼來的

天津市市內六區分別是和平區、南開區、河西區、河東區、河北區和紅橋區,基本上是1956年定的如今的名字。
其中 歷史 最久的要追述到元朝吧。

和平區
作為天津市的核心,天津95%的小洋樓都在這個區,卻沒有包括天津老城區。曾多次被房地產商的公眾號傳出擴區的傳聞。

和平區在明朝時屬河間府靜海縣。在清雍正八年(1730)劃歸天津縣。清咸豐十年(1860)後,境內大部地區先後被英、法、美、日四國辟為租界。1943年英租界改稱興亞二區,法租界改稱興亞三區。1952年,天津市政府將市內11個區合並為8個區,今和平區分別歸屬於第一區和第五區。1956年,第一區改稱和平區,第五區改稱新華區。1958年,天津市實行新行政區劃,原和平區、新華區的全部,城廂區大部分和河北區一部分合並組成新和平區。1960年10月,和平區所轄東南角、東北角、鼓樓西3個公社劃歸南開區,和平區的光復道街劃歸河北區,成為今天的區域。1966年和平區改稱戰斗區,1968年恢復今名。

南開區

因有南開學校而著名,其中南開中學已115年,南開大學恰好100年,但是南開區的命名卻不是因為南開學校。

1860年,天津開埠。清朝廷考慮到天津除了城牆無險可守,就在天津城外挖壕築牆,就此形成了牆子河。

而從老城西南角到壕牆之間的開闊地(天津土話叫開窪),就被稱為「南開窪」,後來因人口逐漸增多,變成了南開。

1928年設天津為特別市,現在的南開區屬天津特別市第一區和第二區。1937年後分屬天津市第一、第二、第六、第九區和天津縣。1947年為天津市第十一區。1952年改為第七區。1956年定名南開區。1960年將城廂區的東北角、東南角、鼓樓西並入。1966年改南開區為東方紅區,1968年恢復今名。

河西區

明代海河西岸地區為河間府靜海縣地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今海河以西、大沽路以東、瓊州道以北地區淪為德國租界。1919年,收回德租界後改名特別第一區。1943年改特別一區為第十區。1945年,將天津縣鄉區二所和五所各一部分劃入合並為第六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西岸定名河西區。1966年河西區改稱紅旗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和1992年,分別將屬南開區、西郊區、南郊區的部分地區劃入成今界。

該區與和平區相鄰,擁有天津各大博物館、 科技 館,文脈鼎盛,同時陳塘庄地區被「指認」為哪吒故鄉的有力爭奪者之一。

河東區

河東區大直沽是天津發源地之一。元代海運漕糧在今河東區大直沽接運,成為南糧北運的終點。現在的河東區在明代屬直隸順天府武清縣。1900年,今京山鐵路以西、十五經路以北淪為俄國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號路以北淪為比國租界。1924年,我國收回俄租界後改名特別三區;1931年收回比租界後改名特別四區。1939年,原特別三區和四區合並為特別三區。1946年,特別三區改稱第五區。1952年第四區和第五區合並後稱第四區。1956年天津市區由以序數排列行政區劃改為以地名命名,因位於海河東岸,更名為河東區。1966年河東區改稱東風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東郊區、河北區各劃出一部分並入河東區,成今界。

區內有媽祖原廟,天津站有大表的站前廣場也屬於河東區。

河北區

袁世凱執掌直隸時,將河北區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來經營,而對標的對象是海河兩岸的租界。所以河北區有天津剩下的5%小洋樓,其中意式風情區是義大利在海外唯一的租借地,頗有特色。而清朝遺老遺少、北洋寓公在河北區也有不少產業。

河北區在元代屬武清縣,元延佑三年(1316)屬新設立的海津鎮管轄。明永樂二年(1404)設天津衛後,衛城的東門外和北門外地區屬武清縣。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衛為天津州時屬河間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為天津巡警局北段轄區及意租界、奧租界及俄租界的一部分。1919年收回奧租界,改稱特二區;1924年收回俄租界改名特三區。1928年分屬天津特別市第四區和意租界。1943年分屬第四區、五區、十一區、十二區及特管區。1945年改為天津市第二區和第三區屬地。1952年二、三兩區合並稱為第三區,農村部分劃歸郊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北側而更為今名。

紅橋區

與河北區共享天津網紅——天津之眼。

紅橋區內三岔河口是天津發源地之一。明永樂初年,以南運河為界,河以北屬順天府武清縣,河南岸屬河間府靜海縣。清雍正三年屬天津府天津縣。1928年屬天津特別市,大部分地區屬第二、第三、第四警區所轄。1930年改天津特別市為天津市。1947年以南運河為界,分屬天津市八區和九區。1952年八、九兩區合並,統稱八區。同年將天津縣的三元村和北辛庄劃入。1955年以界內子牙河上有大紅橋而命今名。1958年將城廂區的侯家後、大胡同兩個街道劃入,成今界。1966年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8年恢復今名。

這六區就是天津的核心六區,也是天津話的大概分布地區,到了環城四區,那裡的天津話就開始帶有地方特色了。

^_^ 都是按照方向取名的

晚晴時期,大部地區被英、法、美、日強辟為租界。解放後,1956年1月,由民國行政一區改稱和平區。

河東區

河東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至今,河東區迄今已有800多年 歷史 。因座落於海河東岸,故名為河東區。

河西區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個行政建制區。1949年天津解放,仍沿用民國六區舊稱。1956年,市政府將六區改稱河西區。1966年9月,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至1968年1月廢止,復稱河西區。

南開區

南開區原是天津舊城迤南的開窪地帶,清末人稱此地為天津老城「南邊的開窪地」,1919年境內成立了著名的南開大學,1952年10月名為第七區。1956年始設南開區之名。

河北區

地處市區東北部,因大部分地域坐落在海河以北而得名。1952年區境才有了完整的政區,時稱三區,1956年改稱河北區。

紅橋區

紅橋區內的早期聚落大都出現在元代,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國民黨第九區公所,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於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區人民政府。因界內子牙河上大紅橋得名,改稱紅橋區。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8年1月恢復原區名。

市內六區的形成,基本上就等於是半部天津城建史。

以海河為紐帶的早期天津咱就不說了。就從1404年天津建城開始,說說天津市內六區的形成。

道光版天津老城地圖

1404年天津築城後,基本上就是上圖的大小。再加上早於天津城本身就有居民聚居的的三岔地區(包含天後宮地區及附屬的宮南宮北大街)、侯家後地區(今大胡同附近)及直沽地區。這就組成了當時的天津城區。這些地區包含在現在的紅橋區、南開區、河東區。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天津城基本維持著這個規模。

明亡清興之後,雖然天津在順治9年開始不斷地有行政調整,如順治九年天津三衛的合並,雍正三年天津衛升天津州,雍正九年有升天津府。但是城市地區依然維持著明朝的格局,並沒有顯著的擴大。只有北門外地區逐漸繁華成為了天津的商業中心。直到1860年天津開埠後,英法列強開辟紫竹林租界,天津城區才開始有所改變。

天津租界形成時間圖

隨著列強侵略的加深陸續有9國租界設立在天津。並且英法等國租界還在不斷擴大。這些地區包含在了今天的河北區、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

清光緒三十年開始,袁世凱在清末新政中建設了一個大清的河北新區,也就是120年前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個范圍大概就是中山路、河北區數字馬路、各種緯路等等區域。

至此,天津的城區的整體結構基本形成,也就是老城、老城周邊、北大關、租界地、河北新區等等。當然也可以加上周邊工業用地及城鄉結合部,比如三條石之類的地區。這些地區也就是如今市內六區的雛形。

時間來到1928年,天津開始正式建市後,天津縣對城市的管理便形同虛設了。天津市市區共有公安第一區至第五區、特別第一區至第四區,以及仍然存在的英、法、日、意四國租界,合計13個區。

後幾經變革,在日偽時期,天津共劃分為9個區、3個特別區。以及4個租界(意租界頭鐵,最後一個收回,1943年後稱特管區,其餘三個租界在1943年歸還偽中華民國後,稱興亞一、二、三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天津市被劃分為11個區,後於1952年合並至8個區。

1955年底,天津市政府將第一區至第八區以此更名為和平區、城廂區、河北區、河東區、新華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

1958年,新華區並入和平區、城廂區並入南開區。至此。天津市市內六區基本形成。

1958年後,由於天津市的發展需要,市內六區的邊界其實是不斷擴大的。本文就略過了。下面說一下六個區名字的由來。

1、根據所處位置與海河的關系:河東、河北、河西

2、根據區內有名氣的標志建築或地貌:紅橋(有大紅橋)南開(南邊的開窪)

3、和平區:顧名思義吧

河東區:天津的發源地之一

大直沽是天津發源地之一。元代海運漕糧在今河東區大直沽接運,成為南糧北運的終點。現在的河東區在明代屬直隸順天府武清縣。1900年,今京山鐵路以西、十五經路以北淪為俄國租界;津塘路以西、大直沽七號路以北淪為比國租界。1924年,我國收回俄租界後改名特別三區;1931年收回比租界後改名特別四區。1939年,原特別三區和四區合並為特別三區。1946年,特別三區改稱第五區。1952年第四區和第五區合並後稱第四區。1956年天津市區由以序數排列行政區劃改為以地名命名,因位於海河東岸,更名為河東區。1966年河東區改稱東風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東郊區、河北區各劃出一部分並入河東區,成今界。

紅橋區: 因大紅橋而得今名

紅橋區內三岔河口是天津發源地之一。明永樂初年,以南運河為界,河以北屬順天府武清縣,河南岸屬河間府靜海縣。清雍正三年屬天津府天津縣。1928年屬天津特別市,大部分地區屬第二、第三、第四警區所轄。1930年改天津特別市為天津市。1947年以南運河為界,分屬天津市八區和九區。1952年八、九兩區合並,統稱八區。同年將天津縣的三元村和北辛庄劃入。1955年以界內子牙河上有大紅橋而命今名。1958年將城廂區的侯家後、大胡同兩個街道劃入,成今界。1966年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8年恢復今名。

南開區:原是天津舊城迤南的開窪地帶,清末人稱此地為天津老城「南邊的開窪地」

元代,大批漕糧經三岔河口轉運入京。元泰定三年(1326),境內東北部建天妃宮,此地漸成「百貨交集」的重鎮。明永樂二年(1404)設衛建城,始稱天津。清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州,雍正九年升州為府並入天津縣。民國時期廢府,歸天津縣。1928年設天津為特別市,現在的南開區屬天津特別市第一區和第二區。1937年後分屬天津市第一、第二、第六、第九區和天津縣。1947年為天津市第十一區。1952年改為第七區。1956年定名南開區。1960年將城廂區的東北角、東南角、鼓樓西並入。1966年改南開區為東方紅區,1968年恢復今名。

和平區:明朝屬靜海縣

和平區在明朝時屬河間府靜海縣。在清雍正八年(1730)劃歸天津縣。清咸豐十年(1860)後,境內大部地區先後被英、法、美、日四國辟為租界。1943年英租界改稱興亞二區,法租界改稱興亞三區。1952年,天津市政府將市內11個區合並為8個區,今和平區分別歸屬於第一區和第五區。1956年,第一區改稱和平區,第五區改稱新華區。1958年,天津市實行新行政區劃,原和平區、新華區的全部,城廂區大部分和河北區一部分合並組成新和平區。1960年10月,和平區所轄東南角、東北角、鼓樓西3個公社劃歸南開區,和平區的光復道街劃歸河北區,成為今天的區域。1966年和平區改稱戰斗區,1968年恢復今名。

河西區: 因地處海河以西得名

明代海河西岸地區為河間府靜海縣地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今海河以西、大沽路以東、瓊州道以北地區淪為德國租界。1919年,收回德租界後改名特別第一區。1943年改特別一區為第十區。1945年,將天津縣鄉區二所和五所各一部分劃入合並為第六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西岸定名河西區。1966年河西區改稱紅旗區,1968年恢復今名。1985年和1992年,分別將屬南開區、西郊區、南郊區的部分地區劃入成今界。

河北區:元代曾是武清地界

河北區在元代屬武清縣,元延佑三年(1316)屬新設立的海津鎮管轄。明永樂二年(1404)設天津衛後,衛城的東門外和北門外地區屬武清縣。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衛為天津州時屬河間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為天津巡警局北段轄區及意租界、奧租界及俄租界的一部分。1919年收回奧租界,改稱特二區;1924年收回俄租界改名特三區。1928年分屬天津特別市第四區和意租界。1943年分屬第四區、五區、十一區、十二區及特管區。1945年改為天津市第二區和第三區屬地。1952年二、三兩區合並稱為第三區,農村部分劃歸郊區。1956年因地處海河北側而更為今名。

天津市內六區分別是:和平區、河西區、南開區、河東區、河北區和紅橋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紅橋區,大紅橋得名,南開區,元朝就是商業重鎮,和平區,明朝屬靜海縣,地處河西區,海河以西得名,河東區,天津發源地之一,河北區,元代曾是武清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