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美天津條約的簽約背景
19世紀40年代後,西方侵略者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清政府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攫取了大量的特權。但到了50年代,美國等國對原有特權不再滿足,於是在1854年、1856年兩次向清朝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中國開放內地,以便使美國產品更順利地進入中國,並擴大《望廈條約》已規定的各項權益。這實際上是另訂新約。清朝政府對美方的要求,均予以拒絕。1856年底,英國、法國悍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美國雖然表示中立,但這一中立僅限於不直接出兵中國,而在其擴大在華侵略權益這一點上,與英、法的利益完全一致。美國充當了可恥的幫凶角色,參與了侵華戰爭的謀劃。
1858年4月,已經佔領廣州的英法聯軍進逼大沽口,美國駐華公使夥同英、法、俄三國公使聯袂到達大沽外,照會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國公使列衛廉與清政府直隸總督譚廷襄開始談判,討論了美國所提出的草約。5月19日,因英法聯軍即將於次日發動進攻,美國應英國的要求,不動聲色地中止了正在進行中的談判。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後,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等人與英、法談判。雖然清朝官員並不信任美使,但還是一再懇求美使與俄使居中調停。列衛廉以「調停人」的偽善面孔欺騙清政府。6月7日,列衛廉恢復了與清朝官員的會談,並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條約草案再度進行談判。6月18日,美國搶先英、法與清政府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
B. 中美兩國高層會晤為什麼在安克雷奇而不是其他地方
1. 選擇安克雷奇作為會晤地點,是因為這個地方位於中美兩國首都的中間位置,這象徵著兩國在多個領域中的立場正處於交匯點。會晤地點的公正性體現在它不偏向任何一方,既不靠近美國也不靠近中國。
2. 高層對話應該基於相互尊重,而不是像美方在會晤開始時所表現出的無理取鬧。美國在對話中採用了低級的手法來污衊,並試圖通過拖延時間來獲取優勢,這種做法對實質性問題並無幫助。
3. 外交談判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重要的分歧。兩個國家能夠坐下來討論問題,說明在這些領域存在重要的爭議。如果不通過直接和有意義的方式進行交流,就無法達到任何有價值的成果。
4. 互相尊重是外交談判的基礎,這包括遵守規則、傾聽對方的立場,以及適當的禮儀。這些是全球普遍接受的規范,也是國家實力和素質的體現。
5. 最終,國家的實力是決定其國際地位的關鍵。如果一個國家無法阻止其他國家的進步,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衰落,那麼只有通過增強自身實力和發展,才能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
6. 總結來說,外界的態度雖然重要,但不是決定性的。歷史例子如《辛丑條約》的簽訂曾讓國家蒙受恥辱,但這並未阻止中國的崛起。國家的繁榮取決於自身能力的提升,只有國家強大,外界的態度才會變得不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