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線上推廣有哪些
擴展閱讀

天津線上推廣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10-24 02:59:26

❶ 天津發布啟動促進消費恢復提振若干措施意見公告

8月4日,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國辦發〔2022〕9號)有關要求,市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單位在認真研究基礎上形成了《天津市關於促進消費恢復提振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意見就汽車消費、家電消費、住房家居消費、文旅體消費、夜間消費、農村消費、會展消費、新型消費及優化消費環境等九大板塊,提出了20點針對性措施意見,以致力於大力促進消費恢復和潛力釋放,提振我市的消費信心。

以下為天津市關於促進消費恢復提振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詳細內容: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國辦發〔2022〕9號)等文件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住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利契機,大力促進消費恢復和潛力釋放,提振消費信心,特製定以下措施。

一、鼓勵汽車消費

1.增加個人專項搖號指標。定向投放2萬個個人普通車增量指標,通過專項搖號活動,面向仍在搖號且已累計參加60期以上(含60期)的「未中簽」申請人進行配置,中簽者須在我市購置新車。(市交通運輸委負責)

2.加大新能源車推廣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區對個人購買新能源車給予更大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中央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充電設施獎補資金,加大對小區公共充電樁等領域支持力度。鼓勵新增或更新的出租汽車(巡遊車、網約車)、公交、環衛、城市物流配送(接入城配平台)等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探索氫能交通領域創新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氫燃料電池車在我市大型鋼鐵生產企業、運輸企業、網路貨運平台企業等領域推廣應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委、市城市管理委、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搞活二手車市場。推動二手車交易市場接入線上交易平台,擴大線上交易規模。鼓勵新車銷售企業開展二手車經銷業務,發揮企業品牌優勢,推出符合企業標準的二手車。落實國家部署,對符合國五排放標准小型非營運二手車,取消遷入限制,促進二手車自由流通和企業跨區域經營。(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促進家電消費

4.強化家電消費扶持。用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專項資金,針對濱海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等縣域六區,對改造提升家電銷售網路、倉儲配送中心、售後維修和家電回收等服務網點給予財政資金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區對消費者購置節能、智能型家電產品給予適當支持,引導消費者更新淘汰能耗高、安全性差的電冰箱、空調、電視機、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鼓勵開展家電促銷活動。積極舉辦「惠民補貼消費月」「家電購物節」「暖心家裝節」等活動,鼓勵大型商場、家電生產企業、電商平台等企業以打折、補貼等方式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綠色智能家電和電子消費產品促銷。(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擴大住房家居消費

6.穩定住房消費。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分區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優化個人購房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下調住房貸款利率,降低住房商業貸款首付比例,保障住房剛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型需求。(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金融局、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銀保監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擴大家居消費。鼓勵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房地產暨家裝展示交易會,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賣房加贈家裝、傢具、家電等活動,釋放消費潛力。(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拓展文旅體消費

8.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整合優化我市在河、海、港、洋樓以及海鮮美食、跨境電商等方面優勢資源,拓展海河游、鄉村游、非遺游等,串聯「吃住行游購娛」多種業態,精心設計親海體驗、休閑露營、洋樓打卡、鄉村休閑、酷享悅動、舌尖食趣等一批主題旅遊消費路線。(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委、各區人民政按職責分工負責)

9.強化文旅市場線上線下合作。加強與大型網路直播平台合作,開展天津文旅產品的直播帶貨活動,免費在線促銷吃住行游購娛等相關產品。高水平開展「你好天津」系列直播活動,做好「天津有禮」線上線下全方位宣傳,打造「天津有禮」禮盒套裝。引導品牌主體創新開展旅遊商品線上營銷,支持開辦電子商務平台旗艦店。(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商務局、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構建文旅消費新場景。充分利用東疆港水域,發揮船艇運動協會作用,打造東疆港海上運動基地。依託東麗湖優美自然風光,打造東麗湖露營基地。持續開發V1汽車世界,建設集名車展銷、駕駛體驗、賽車駕訓、專業汽車賽事等於一體的汽車產業特色項目。加大對薊州民宿等特色消費場所的宣傳推介,舉辦五大道咖啡節、東麗湖文化旅遊體育節等品牌活動。(市文化旅遊局、市體育局、市商務局、市委宣傳部、有關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繁榮夜間消費

11.打響「夜津城」品牌。打造「夜購津貨」「夜品津味」「夜遊海河」「夜賞津曲」「夜嗨津城」「夜讀津城」六張名片,引導全市重點商場、商業街、夜市、文旅、餐飲等商戶推出形式多樣的夜間優惠折扣、新品發布、燈光秀、藝術品鑒賞等活動。支持各區舉辦夜市、啤酒節、美食節、音樂節等夜間促消費活動。(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2.豐富夜間活動內涵。繼續推進有條件的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以及旅遊景區等場所延長開放時間,開設夜間藝術講座、沙龍、分享會、游園會等。鼓勵海河遊船在周末和節假日延長營業時間。發布《天津深夜食堂地圖(3.0版)》,建立深夜食堂聯盟,打造最美「夜津城」好去處、最美夜購門店、最美夜逛商圈。(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商務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激活農村消費

13.加快開展消費品下鄉。組織日用消費品、家電、家居、汽車等企業舉辦「品質消費農村行」活動,促進農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引導一批實力強、信譽好的商貿流通企業通過流動售貨車送貨下鄉等形式,為農村居民提供食品、日用品、小家電、農資等各類商品。(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推進農產品進城。引導電商平台加大「津農精品」采銷力度,推進「互聯網 」農產品出村進城。組織更多品牌農業企業通過參加全國綜合性展會、舉辦地方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直播帶貨等形式,拓展銷售渠道,打造「津品出津」品牌。(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委、有關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做強會展消費

15.安全有序恢復展會活動。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有序恢復舉辦會議、展覽、展銷等活動,助力消費市場恢復。(市商務局、有關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6.強化展銷聯動。加快引進具有國際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的展會項目,按照展覽面積,對展覽主辦單位給予財政資金支持,吸引展會向天津集聚。利用自行車、傢具、食品等消費品展會打響天津消費品產品知名度,提振消費信心。高水平舉辦世界智能大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國北方國際自行車電動車展覽會、中國(天津)國際汽車展覽會等展會,提升影響力。(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有關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培育新型消費

17.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培育壯大「互聯網 」旅遊、養老、家政、體育、健康、托育等消費新業態。鼓勵傳統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改造,引導餐飲、商超、菜市場、葯店等拓展線上渠道,打造「雲上商店」、「雲上街區」。引導實體商家利用達人探店、博主種草、用戶點評等方式吸引線上客流轉化為現實購買力。拓展無接觸式消費體驗,鼓勵商業街區、旅遊景區、居民社區布局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驛站、智慧書店等智慧門店。(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民政局、市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優化消費環境

18.開展消費促進活動。打響海河國際消費季品牌,實行「一區一主題」、「一業一方案」,構建「周周有精彩、月月有新意」的豐富場景。開展「津樂購」消費券發放活動,強化市區聯動、政銀聯手、區域協同,圍繞百貨、家電、汽車、餐飲等商品開展打折促銷。用好寒暑假及勞動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點節假日,鼓勵開展周末周邊、母嬰親子、餐飲美食、民俗集市、夜間消費、文博文創、新品首發首秀等各種形式消費促進活動,支持各類線下實體和線上平台舉辦店慶、周年慶、網購節等優惠促銷。深入開展振興老字型大小行動,支持消費品老字型大小建設旗艦店、體驗店,鼓勵老字型大小打造「天津禮物」品牌,做大做強老字型大小品牌。(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文化和旅遊局、各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優化消費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圍繞大宗消費、新型消費、服務消費等重點領域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提供個性化金融產品,支持新型業態發展。推廣「商圈融資」模式,鼓勵銀行機構延期還本付息,向零售、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發放貸款,提供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充分發揮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加強公共信用信息與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推廣「渤銀E貸—海河貸」,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市金融局、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天津銀保監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0.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嚴格落實網路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制度,鼓勵引導企業建立線下無理由退換貨機制和賠償先付制度。加強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建立消費維權綠色通道,降低消費維權成本,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強化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運用,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市市場監管委、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措施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文件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本措施中有明確施行期限或其他文件另有規定的除外。

來源: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服務業消費處

❷ 天津發布15條措施助企紓困!附政策解讀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為進一步支持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推動全市經濟平穩健康運行,3月25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助企紓困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自當日起施行。

《若干措施》共計15條,圍繞市場主體關心的稅費減免、穩崗用工、金融支持等方面分類施策,投入真金白銀,進行精準扶持,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強化減稅降費減負擔

一、擴大「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至全部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中小微企業2022年內新購置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在500萬元以上的,按照單位價值的一定比例自願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符合條件的從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2022年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納稅人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繼續分別按10%和15%加計抵減應納稅額。

二、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2022年免徵輪客渡、公交客運、地鐵、城市輕軌、計程車、長途客運、班車等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對加工貿易企業暫免徵收內銷稅款緩稅利息。將以下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和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向在孵對象提供孵化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其自用及提供給在孵對象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專門用於經營農產品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商品儲備管理公司及其直屬庫自用的承擔商品儲備業務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三、加大小微企業以及「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力度,將先進製造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政策范圍擴大至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製造業等行業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並一次性退還其存量留抵稅額。

四、按規定延緩繳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部分稅費,已繳納入庫並符合規定條件的,可自願選擇申請辦理退稅(費)並享受緩繳政策。

五、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租賃房屋位於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區的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承租方2022年內存續租期短於前述減免期限的,按存續租期減免;已繳納租金的,可順延減免。對於其中通過間接方式承租國有房屋的,向最終承租方的優惠金額不得低於國有出租方讓渡的優惠金額。

實施援企穩崗保用工

六、實施失業保險穩崗政策,將階段性降低本市失業保險繳費費率至1%政策延續至2023年7月31日。按照國家部署,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大型企業按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30%比例返還,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

七、企業招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及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且持《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註明「企業吸納稅收政策」)的人員,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自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當月起,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定額標准為每人每年7800元。以前年度已享受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滿3年的,不得再享受該項稅收優惠政策。

加強金融支持增活力

八、運用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擴大融資服務,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推出信用貸款產品,線上申貸快速放款。推廣「智慧小二」金融服務平台,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隨借隨還類信用貸款。

九、商業銀行不得對小微企業貸款(銀團貸款除外)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銀行賬戶服務收費、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取消支票、本票等部分票據業務收費。

支持科技創新添動力

十、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入天津濱海櫃台交易市場(OTC)掛牌展示的費用給予全額補助,對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種子企業掛牌展示的費用給予補助。對在庫的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種子企業分別給予累計不超過50萬元、10萬元的融資貼息貼保補貼。

十一、對企業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費不納入能耗總量控制。對能效達到行業標桿水平的企業給予用能優先保障;對單位能耗優於全市平均水平的企業給予用能總量保障;對符合產能置換政策的項目給予用能保障。對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示範單位給予獎勵。

擴大有效需求挖潛力

十二、緩解旅遊業經營壓力,積極推進使用保險代替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繼續實施按80%比例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政策。

十三、對在本市舉辦展期3天以上(含3天)的展覽主辦單位給予資金補貼,對展覽總面積在1萬平方米(含)至10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含)至20萬平方米以及20萬平方米(含)以上的展覽項目分別給予每萬平方米最高不超過10萬元、12萬元、15萬元資金補貼(室外展覽面積按50%折算計入展覽總面積)。

十四、運用政府采購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對采購限額標准以上,20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應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超過200萬元的貨物和服務采購項目、超過400萬元的工程采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鼓勵預留該部分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4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其中預留給小微企業的比例不低於70%。

完善政務服務優環境

十五、園區內符合詳細規劃的產業用地,依申請5個工作日內核提規劃條件,不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15個工作日內報批出讓方案;園區產業用地的用地性質可在工業、物流倉儲、其他商務用地間按程序轉換,規劃指標可在基準指標內按需確定,均視為符合詳細規劃。

市發展改革委詳解15條政策亮點

《關於助企紓困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出台後,將給我市企業帶來哪些好處?市發展改革委對出台背景、主要內容和政策亮點進行了解讀。

市場主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更是千萬個家庭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石。年初以來,我市遭遇奧密克戎疫情突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受影響尤為明顯。為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近期出台的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從我市實際出發,強化統籌、精準施策,市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該政策旨在拿出硬核、解渴的舉措,統籌市區兩級,在精準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基礎上,幫助市場主體降低成本、減少房租支出、滿足金融需求等,助力他們恢復元氣,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據了解,《若干措施》主要通過實施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支持(減稅費、減房租、金融減費讓利等)、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等舉措,加大對市場主體支持力度。

一是突出「中小主體」,加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若干措施》在擴大政策惠及面的同時,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幫扶,包括落實國家減免稅費政策,既有階段性措施,也有制度性安排;既有退稅,也有減稅、免稅、緩稅等多種支持方式,呈現出覆蓋范圍更廣、政策力度更大、優惠方式更多元的特點。比如,延緩繳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部分稅費;將「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擴大至全部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並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上述措施都將實質性增加市場主體流動資金,有效增強發展信心。

二是突出「集中訴求」,積極回應解決關鍵問題。《若干措施》重點圍繞在調研調查中企業反映較集中的減稅降費、金融支持、援企穩崗等需求制定措施。在房租減免方面,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租賃房屋位於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區的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緩解房租等剛性支出壓力。在援企穩崗方面,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本市失業保險繳費費率至1%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等。在金融支持方面,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新推出純信用貸款和隨借隨還類信用貸款產品,進一步強化商業銀行落實減費讓利措施,精準滿足融資需求。此外,提出壓縮園區內符合詳細規劃的產業用地審批時限,按規定合理給予企業相應用能保障等措施,多角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痛點難點」,促進市場主體在有效防範疫情風險前提下加快恢復發展。

三是突出「重點領域」,對症採取幫扶措施。針對服務業部分領域具有接觸性聚集性較強、中小微企業較多、受疫情影響較重的實際情況,《若干措施》突出對交通運輸、旅遊等領域加大幫扶力度,免徵公交客運、地鐵、城市輕軌、計程車、長途客運、班車等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繼續實施按80%比例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政策,還將積極推進使用保險代替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工作。同時,運用政府采購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開拓市場;鼓勵吸引辦展,對在本市舉辦展期3天以上的展覽按照不同展覽面積給予相應的資金補貼。

支持市場主體發展15條政策咨詢電話公布

為切實做好《關於助企紓困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咨詢工作,方便企業了解有關情況,我市公布市有關單位相關具體措施咨詢聯絡方式,接受企業、單位來電咨詢。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