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教天津的河流主要有哪些
擺渡了一個。天津的漕運我國古代的元、明、清三朝均建都於現在的北京,京城所消耗的糧草單靠北方出產是供不應求的,還必須「南糧北調」,而調運糧草最經濟和便利的運輸方式在當時只有水路。尤其在明朝永樂年代後,一方面解除「禁海」令,一方面大力開浚南北大運河,漕糧既有海運,又大多以河運為主了。但不管是海運或河運,每年數百萬擔的漕糧都必須經過海河上游的三岔河口,再進入北運河才能運達京城,這樣使海河上游的三岔河口逐步形成為天津的航運港口,也為天津成為北方最大的商貿中心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將南方的特色文化帶到了北方,尤其是媽祖文化對天津城市和地方文化的持久影響,這在北方沿海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 由於天津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不僅是京畿重地的門戶,也是南北大交通的樞紐,所以天津很快地發展起來,漕運帶給天津衛的不僅是財富,也把天津衛推向北方重鎮的輝煌。 漕運分為河漕和海漕兩大部分,但甭管是哪一路的漕運,都必須從南北大交通的要沖———天津衛進行中轉,北方的高粱、南方的大米,甚至是各種生活消費品,各路的漕運船隻紛紛雲集在三岔河口,南來北往的船隻帶動的不僅是社會經濟的活躍、國家政治的穩定,也帶動了天津衛的發展。 早在元朝時期,盡管天津還沒有建衛,但元朝政府看中天津這塊寶地,因為天津在南北大交通中發揮重要作用,更成為元朝大都的生命補給線。到了明清時期,天津衛正式設立後,盡管海漕、河漕在不同時期各領風騷,但都不影響天津衛在漕運中的地位,天津衛依然是政府看中的一塊寶地。 有專家說,天津衛之所以成為政府的生命補給線,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國的後幾個朝代,國家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而國家的經濟重心卻在南方,政府需要南方的經濟做後盾,所以就必須將物資從南方調到北方,龐大的運輸線就因此產生了,也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漕運,國家在穩定政治的同時,也促成了南北物資的大流通,天津衛作為南北大交通的樞紐,自然成了南北大交通中的最大收益者。
B. 天津有幾條河
流經天津的一級河道有19條,總長度為1095.1千米。還有子牙新河、獨流減河、馬廠減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還鄉新河6條人工河道,總長度為284.1千米。二級河道有79條,總長度為1363.4千米,深渠1061條,總長度為4578千米。天津還多次引黃濟津,並有一定數量的地下水。
1、子牙新河
子牙新河於1967年開挖,橫貫海河流域中部,是海河流域內規模最大的人工開挖泄洪河道。子牙新河起自河北獻縣樞紐進洪閘(滹沱河、滏陽河在獻縣匯流點),向東穿過南運河和津浦鐵路,經靜海在北大港新、老馬棚口之間的海口樞紐入海,全長143.35公里。
2、獨流減河
獨流減河(Duliujian River)是天津市一條重要的行洪河道和南部防洪的重要防線,屬大清河系,引泄大清河和子牙河洪水直接入海的人工河道。獨流減河全長67公里,流經靜海縣、西青區和濱海新區南部。它也是亞洲東部候鳥南北遷徙重要一站——北大港濕地的主要補給水源。
3、馬廠減河
馬廠減河的源頭位於天津市靜海縣大張屯鄉靳官屯村,東至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新城,與海河、南運河連通,開挖於1875年-1880 年,全長75公里;1970年、1974年進行過兩次疏浚。
4、永定新河
永定新河,位於天津市區的北部,全長66公里,1970年到1971年開挖。北運河、潮白新河等匯入後再與薊運河匯流由北塘入渤海。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北部水系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新河和薊運河的共同入海河道。
5、潮白新河
潮白新河(New Chao River)位於天津市的東北部,是 1950 年開挖的河道。引潮白河水流經黃庄窪、小蜈蚣河,七裏海入薊運河,至北塘入渤海。潮白新河是海河水系治理的工程項目之一,用以減免潮白河下游因宣洩不暢所造成的災 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