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中國古代天津是什麼
擴展閱讀
天津中專院校有哪些 2025-04-16 08:50:36

中國古代天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4-15 12:14:53

① 天津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1)中國古代天津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方特產

天津的小吃與特產數目眾多,尤其以「天津三絕」著名。

1997年貓不聞餃子被定為津門四絕之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度較高的還有:曹記驢肉、冠生園八珍羊腿、陸記燙面炸糕、白記水餃、芝蘭齋糕乾、大福來鍋巴菜、石頭門坎素包。天津的小寶栗子格外有名,其產品出口世界各國。

天津在20世紀80年代末,比較有名的小吃有什大酥燒餅、明順齋什錦燒餅、羊湯、上崗子麵茶、王記麻花(又稱饊子麻花)、豆香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記水餃、水爆肚、煎燜子、花樣餜子、怪味果仁、石頭門坎素包、羅漢肚、熟梨糕、皮糖張、天津栗子、天津螃蟹、北塘海鮮等。

天津三絕

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② 天津市歷史詳情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

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2)中國古代天津是什麼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8°04',北緯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39°10'。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17千米。陸界長153千米。

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和」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③ 天津有多少年歷史

天津至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3)中國古代天津是什麼擴展閱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1860年被辟為通商口岸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29.6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術企業達4093家 。天津位居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2018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第6位、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48位。

天津的經濟:

2017年,天津生產總值(GDP)18595.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6%。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28億元,增長2.0%。

第二產業增加值7590.36億元,增長1.0%。

第三產業增加值10786.74億元,增長6.0%。三次產業結構為1.2:40.8:58.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10.11億元。

其中,稅收收入1611.71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9.5%,比上年提高9.9個百分點。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649.05億元,增長42.4%;企業所得稅309.90億元,增長11.3%;個人所得稅116.51億元,增長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