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塘沽曾經叫「塘大市」 附:天津市區縣級歷史行政區劃時間表
塘沽曾經叫「塘大市」,在1948年11月中共冀東區委曾擬建塘大市,計劃接管塘沽、大沽地區的政權機構,但最終未能實施。1949年1月17日,塘沽解放後,塘沽、大沽地區由天津市接管,並於同年3月劃歸天津市,改為塘大區,直至1952年4月21日塘大區改為塘沽區。
天津,簡稱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下轄多個行政區。1949年1月15日,天津下設11個行政區,1949年3月,塘大市劃歸天津市,改為塘大區。1952年4月21日,天津縣劃歸天津市,塘大區改為塘沽區。
天津的歷史行政區劃經歷了多次調整。1952年10月10日,天津市將原行政區合並為8個行政區。1953年5月14日,天津縣行政建制撤銷,設立了東郊、西郊、南郊、北郊4個郊區。1956年1月1日,天津將市區以序數排列的一至八區分別更名為和平區、城廂區、河北區、河東區、新華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1958年2月11日,天津市劃歸河北省,作為省會所在地。1960年6月25日,漢沽區劃歸唐山專區,薊縣、寶坻縣劃歸天津市。1961年7月17日,天津專區從天津市劃歸河北省,薊縣劃歸唐山專區。1962年2月1日,恢復天津市東、西、南、北4個郊區。1962年11月6日,漢沽區又劃歸天津市。1963年2月2日,北大港從黃驊縣劃入天津市,建立北大港區。
1967年1月1日,天津市從河北省劃出,恢復為中央直轄市,河北省省會遷至保定。1970年1月,撤銷北大港區,將其並入南郊區。1973年8月10日,河北省的薊縣、寶坻縣、寧河縣、武清縣、靜海縣5個縣劃歸天津市。1979年11月6日,北大港區從南郊區劃出,成立大港區。1992年2月12日,東、西、南、北4個郊區分別更名為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2000年6月13日,撤銷武清縣,建立武清區;2001年3月22日,撤銷寶坻縣,建立寶坻區。2006年,天津市轄15個市轄區、3個縣。
2009年11月9日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由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整合而成。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包括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九大產業功能區。2015年靜海、寧河撤縣設區,2016年7月29日撤銷薊縣,設立薊州區。
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調整,濱海新區成為了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也是中國鄰近內陸國家的重要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