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1)天津是什麼字擴展閱讀:
地方特產
天津的小吃與特產數目眾多,尤其以「天津三絕」著名。
1997年貓不聞餃子被定為津門四絕之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度較高的還有:曹記驢肉、冠生園八珍羊腿、陸記燙面炸糕、白記水餃、芝蘭齋糕乾、大福來鍋巴菜、石頭門坎素包。天津的小寶栗子格外有名,其產品出口世界各國。
天津在20世紀80年代末,比較有名的小吃有什大酥燒餅、明順齋什錦燒餅、羊湯、上崗子麵茶、王記麻花(又稱饊子麻花)、豆香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記水餃、水爆肚、煎燜子、花樣餜子、怪味果仁、石頭門坎素包、羅漢肚、熟梨糕、皮糖張、天津栗子、天津螃蟹、北塘海鮮等。
天津三絕
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2. 天津名字的由來
天津,得名於明成祖朱棣,意為「天子渡津之地」,舊時又稱天津衛。常言有雲,「中國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國時期,南有上海灘,北有天津衛,這兩座城市是近代中國繁華之所在,其中天津衛在近代史上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許多風雲人物在此處發跡或歸隱,很多重大事件在這里發生影響著歷史進程。
截至2017年底,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共有街道、鄉、鎮245個。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
(2)天津是什麼字擴展閱讀
天津特色:
1、天津三絕:天津三絕歷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2、特色小吃:糖礅、熟梨糕、茶湯兒、果仁張、崩豆張、麵茶、楊村糕乾。
3、特色早點: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燙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兒。
4、天津特產: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獨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3. 天津的津是什麼意思
津字的一個解釋就是渡水的地方.天津的津意思就是渡口.天津的原名天津衛,本意就是保衛天子的渡口的意思.
明成祖朱棣為了紀念開始發兵的「龍興之地」,把「直沽」這個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賜名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賜名後,於同年設置了軍事部門。「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當時天津設有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統稱三衛。至今人們經常提到的「天津衛」一詞,就是從此而來。
4. 這是什麼字是天津嗎
是 天津
5. 天津的「津」字去掉三點水念什麼是什麼意思
◎
聿
yù
【名詞】
(1)
(指事。從聿一一者,牘也。秦以後皆作筆。本義:毛筆。筆的本字,秦以後始加竹作筆)同本義
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
吳謂之不律,
燕謂之弗。——《說文》
(2)
又如:舌聿(即「口筆」。用口所說的,用筆所寫的)
◎
聿
yù
【助詞】
(1)
古漢語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無念爾祖,聿修厥德。——《詩·大雅·文王》
聿,循也。——《後漢書·傅毅傳》注
(2)
又如:聿女(養女);聿遵(遵循。聿,發語詞);聿追(聿本助詞。後人往往訓聿為述,因以「聿追」謂追述先人德業)
◎
聿
yù
【形容詞】
(1)
輕快
武騎聿皇。——《漢書·揚雄傳上》
(2)
又如:聿皇(輕快的樣子);聿役(動的樣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6. 天津古代叫什麼名字啊
歷史上天津用過海津鎮,直沽寨,天津衛這些名字。
天津現在的位置是古代由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的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改道南移,天津海岸線固定。最遲至戰國時期,此處已有先民勞作生息。
西漢時期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三岔河口」成為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時期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等物資北運的水陸碼頭。海河曾是宋遼的「界河」,南北為宋、遼分治。
宋朝在海河以南設立許多軍事據點,如南河、沙渦、獨流等,以防遼軍南下。金朝在三岔口設立軍事重鎮「直沽寨」,當時天後宮附近已形成街道。
元代海漕開通,直沽成為漕運樞紐,為此在大直沽專設了接運廳和臨清萬戶府並修建糧倉,興建天後宮。1316年,在直沽設「海津鎮」,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和漕運中心。
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同其侄建文帝爭奪皇位,在此渡河南下奪取政權。永樂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詔賜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築城設天津衛。
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明廷在天津陸續設官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清朝天津先後改衛為州,升州為府。清朝滅亡以後,民國的時間那段時間里,天津的名稱沒有變化,一直延續「天津」的稱呼。
(6)天津是什麼字擴展閱讀:
從遠古走來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黃河,歷史上三次經天津入海,以驚人的造陸能力淤積成天津平原。
至今,在天津的上古林等地還殘存著一些貝殼堤,考古學家說,這是古海岸線的遺跡。天津的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經歷了無數的歷史開合與時代變遷。
天津一名由來,始於中國的明代。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他的長孫朱允炆。朱棣為與朱允炆爭奪皇位,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
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贊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在天津設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天津共設三衛,駐軍1.6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歷史由此而開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7. 天津的津字是什麼意思
津
讀音:[jīn]
部首:氵五筆:IVFH
釋義:1.渡水的地方。 2.口液,唾液。 3.汗。 4.滋潤,補。 5.中國天津市的簡稱。
8. 天津的「津」字右半邊念什麼
聿,念「玉」,如抗日將領杜聿明。這個聿字的本意是「毛筆」,繁體的筆字就是上邊竹字頭下邊一個「聿」字,從字形上看,這個字很像一個執著毛筆的手,還記得怎麼拿毛筆嗎?五個橫從上至下依次為:食指、大拇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中間的一豎就是筆。繁體的書字上邊是「聿」,下面是「曰」,把說過的話記錄下來就是「書」;
9. 天津的津字怎麼組詞
組詞:問津、津要、要津、津貼、津寄、津逮、煙津、津頭、津渚、津際、津沫、輕津、津濟、臨津、談津、津通、津航
拼音:jīn
部首:氵
釋義:
1、渡口:要津。
2、唾液;汗:津液。遍體生津。
3、滋潤;補貼:津貼。
4、天津的簡稱。
筆畫順序:
(9)天津是什麼字擴展閱讀
津的組詞釋義:
1、問津 [wèn jīn] 探詢渡口,比喻探問價格或情況等(多用於否定式):無人問津。房價太貴,不敢問津。
2、津要 [jīn yào] 水陸沖要的地方:扼守津要。
3、要津 [yào jīn] 沖要的渡口,泛指水陸交通要道。
4、津貼 [jīn tiē] 工資以外的補助費,也指供給制人員的生活零用錢。
5、津寄 [jīn jì] 津逮。寄,通「暨」。至。
6、津逮 [jīn dài] 由津渡而到達。
7、煙津 [yān jīn] 亦作「煙津」。雲天中潔凈的露水。
8、津頭 [jīn tóu] 渡口。
9、津渚 [jīn zhǔ] 水邊。
10、津際 [jīn jì] 涯際;邊際。
11、津沫 [jīn mò] 口中津液;涎沫。
12、輕津 [qīng jīn] 水流湍疾的渡口。
13、津濟 [jīn jì] 渡口。
14、臨津 [lín jīn] 面臨津渡。
15、談津 [tán jīn] 富有教益的談話。
16、津通 [jīn tōng] 指水無阻滯地流動。
17、津航 [jīn háng] 指渡船。
10. 天津別稱是什麼
天津,簡稱津,別稱天津衛、津門、津沽、沽上、沽。
天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10)天津是什麼字擴展閱讀
在遠古時代,天津曾是渤海的一部分,陸地是逐漸沖積形成的。夏朝時期,屬於冀州。周朝時期,屬於幽州。戰國時期,分屬於燕國和齊國。西漢時期隸屬漁陽等郡。唐朝中葉以後,天津已成為南方大米、絲綢北運的碼頭。
宋、遼時期,今海河當時稱「界河」。海河以北屬遼幽都府(後改析津府)武清縣;海河以南屬北宋高陽關路乾寧軍和滄州清池縣。宋朝在海河以南設立許多軍事據點——「寨」、「鋪」,如泥沽、雙港、三女、南河、沙渦、獨流等,以防遼軍南下。
金貞佑二年(1214)前,設「直沽寨」,派都統完顏佑、副都統完顏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見史籍。天津成為畿南軍事重鎮。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開通,直沽成為漕運樞紐,為此在大直沽專設了接運廳和臨清萬戶府;並修建了直沽廣通倉等糧倉。至元年間(1264-1294)還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別建了天後宮(東、西廟)。1234年三岔沽一帶鹽鹵湧出,特許高松、謝實等18戶在此設灶煮鹽;兩年後,又專門設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鹽場。
元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設「海津鎮」,命副都指揮使伯顏鎮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與其侄朱允炆爭奪皇位,率兵從直沽渡河南廠,偷襲滄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奪取了政權,翌年改元「永樂」。
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設衛,命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都指揮僉事凌雲、指揮同知黃綱興工築城,並賜名「天津」,意謂「天子車駕渡河之處」。
永樂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設天津左衛。永樂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衛(一說青州左衛)為天津右衛。
清朝初年,沿襲了明朝的各項制度。順治九年(1652)將左、右衛並入天津衛,結束了衛所官員的世襲制。三衛合並後,設立「巡道」、「同知」,負責民政事宜;「戶曹」、「鹽政」,負責稅賦和鹽業;「總兵」、「游擊」、「參將」,負責軍事。
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州,天津開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為府,轄天津、靜海、青縣、南皮、鹽山、慶雲、滄州六縣一州。
1912年(民國元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銷天津縣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銷天津府,重建天津縣。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轄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京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另外,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城,於七月五日組成「暫行管理津郡城廂內外地方事務都統衙門」(簡稱「都統衙門」),對天津實行軍事殖民統治達兩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天津,次日成立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12月17日,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改組為偽天津特別市公署;1943年11月,偽天津特別市公署又改稱偽天津特別市政府,對天津人民實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統治。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說「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為中央直轄市,直至今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