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寫天津的橋的說明文,100字左右
天津解放橋天津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 解放橋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它不僅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解放橋附近原有一座老龍頭橋,是法租界當局要求清政府於1902年修建的。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於1923年籌建新橋,1927年正式建成後,將老橋拆除。解放橋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叫做中正橋。
Ⅱ 天津解放橋代表了什麼歷史事件(四五十字左右) 急急急
連接河北區世紀鍾廣場與和平區解放北路的解放橋最初建於1902年,於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更願意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將「萬國橋」改為「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 抗日戰爭期間,「萬國橋」曾阻斷了日本軍隊過橋,為中國軍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解放戰爭期間 解放天津
Ⅲ 天津解放橋
解放橋主要承擔交通功能,很少進行開啟表演.金湯橋有開啟表演,今年國慶1-3日曾經開啟過.
Ⅳ 解放橋的歷史軼事
◇拒絕日軍過橋:
抗日戰爭期間,「萬國橋」曾阻斷了日本軍隊過橋,為中國軍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之後的第十天,即7月17日,日本政府召開五相會議,決定調集40萬日軍,全面開始侵華戰爭。當時天津守軍兵力很弱,受<辛丑條約>的限制,當時天津市內不允許駐有中國軍隊。雖然1935年張自忠將軍調了部分兵力駐守天津,但實際上守衛在天津地區的兵力僅有2個旅和1個手槍團。但是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1937年7月29日凌晨1時,天津抗戰的槍聲在整個市區打響。日本兵營、日本飛機場、天津總站、東車站(今天津站)都湮沒在炮火硝煙中。日軍的援兵沿著海河北岸向萬國橋沖來。假如援軍沖過了萬國橋,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攻勢也將立刻被瓦解。然而就在這時,萬國橋中跨之上的橋面在尖厲的警報聲中徐徐開啟,駐守法國租界的法國軍隊以保護本國租界的名義,拒絕日軍通過。這讓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贏得了時間。激戰兩小時後,日軍被逐出東站。在此駐守的中國軍隊不僅贏得了攻打東站的勝利,還能抽調出一部分兵力去增援兄弟部隊。
◇目睹人間悲劇:
萬國橋開啟後通航貨輪,說明其橋下航道很深,這對通船航運是件好事,但於另一方面也是壞事,例如時常有人把它視為理想的自殺之地。萬國橋建成之後,曾有不少窮苦百姓被種種苦難壓得喘不過氣來,跑到橋上縱身一躍命赴黃泉;也有不少賭徒、破產的商人跑到萬國橋上扎進河底尋了短見。橋下水深,人跳下去轉眼之間就不見了蹤影。據說曾經有位名震全國的京劇名角,演戲多年,一招一式極其認真,從未出過半點差錯。不想一次在天津演出《八大錘》時,扮演前往敵營斷臂說降的王佐,一時疏忽舉錯了胳膊。觀眾眼尖,當時指出。這位名角羞得無地自容,除了再也不演《八大錘》外,還常對人說當時自己恨不得跑到萬國橋上跳下去。他也選擇萬國橋,足見對於自殺者而言,萬國橋的名氣有多大。後來法國人在橋上常設警察,除為保衛大橋的安全,也為防止有人跳橋。
◇見證天津解放:
萬國橋靠近天津市中心,北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天津火車站,南側是當時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中街,也是國民黨各重要機構的所在地。1949之前,國民黨守軍在萬國橋頭修築了堅固的工事,派駐重兵,把萬國橋當作北翼守衛城南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對於攻城的解放軍部隊來說,萬國橋則是我軍在河西、河東兩大戰區迂迴穿插的惟一通道,同樣是勢在必奪的戰略要地。1949年1月15日拂曉時分,解放軍東野一縱三師二團經過1天的激戰,終於沖進市區,沿海河南岸插到了萬國橋前。駐守橋頭的軍民黨軍仍在負隅頑抗。為減少傷亡,同時迅速攻下大橋,我軍派出1個排的戰士從萬國橋上游200米處強渡北岸,准備從橋北攻擊敵人,同時另2個排的戰士猛攻橋南之敵。守衛大橋的是國民黨第九十四軍留守處的部隊,裝備精良,但是他們當時已經得知上游的橋梁失守,明白大勢已去,軍心渙散。看到解放軍攻到眼前,而且還在渡河准備包抄自己的後路,便開始潰逃。這樣一來,僅20多分鍾,我人民解放軍只用了不足1個連的兵力,就擊潰了人數眾多、武器先進且有工事可以依託的國民黨守軍,佔領了萬國橋。萬國橋一役,共俘敵50餘人,繳獲汽車80多輛。萬國橋看到了解放軍神勇,也見證了這一戰爭史上的奇跡。
Ⅳ 天津解放橋和步行街簡介。
天津解放橋
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 (東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1923至1927年建成的鐵橋。橋長96.7米,橋面總寬19.5米。耗資125萬兩白銀,是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
這是一座可以開合的橋梁。大輪船從橋下通過時,即用電力啟動開台設備帶動橋的梁架從中分開,分別以兩端橋墩為軸心旋轉上揚,橋的兩墩中間即暢通無阻。待輪船過後,橋又復原接通。解放後,此橋很少啟動開合。最後一次啟動、開合,是在1970年 (或71年)。這次開啟不是為了過船,只是為了試驗、檢修。開啟時間是在車輛、行人稀少的深夜12時至2時。但聞訊趕來觀看開橋者仍然雲集兩岸。2008年7月22日,按照原貌修復的天津解放橋時隔33年重新恢復開啟功能,為海河再添新景。
從這座橋的名稱更易,可以看出天津歷史變遷的某些要節。橋的原名叫「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因為當時天津有「國中之國」的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九國租界。此橋正處於海河兩岸租界之間。民間又稱此橋為「法國橋」,因為它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當時投拆者17家,設計方案達31種。海河工程局也曾於審標時參與若干意見。最後由達德與施奈爾公司承包。此橋又位於法租界與俄、意租界之間。不論哪國輪船通過此橋都得經過管橋單位開啟橋梁。「萬國橋」到1948年曾改名為「中正橋」,那是國民黨政府以蔣介石的字而命名的。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更名為「解放橋」,沿用至今。
解放橋最初建於1902年,於1927年重建,原名萬國橋,這座先後耗資達190萬兩白銀的橋梁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造價最為昂貴的橋梁之一了。多年來社會上有一種傳說,說這座橋的設計方案是出自法國建築大師居斯塔�6�1艾菲爾之手。天津政協文史辦副主任方兆麟介紹說:只知道是美國芝加哥布施爾澤爾橋梁公司的設計方案。而這個公司和製造艾菲爾鐵塔的公司確實是一個公司。因為鐵橋是近代工業的象徵。埃菲爾鐵塔當時建的時候也是頗受爭議,但是,正是因為它體現了雄厚的工業實力,所以才身價倍增,天津的解放橋也是如此。
天津抗戰時,解放橋,曾在關鍵時刻幫過中國軍隊一個大忙。「七七事變」發生之後的第10天,日本政府決定調集40萬日軍攻打中國軍隊,全面開始侵華戰爭。當時天津守軍雖然兵力很弱。但是,他們仍然決定主動出擊。1937年7月29號凌晨1點,天津抗戰的槍聲在整個東站打響。這時,日軍的援兵沿著海河南岸向解放橋沖來。假如此時這股援軍沖過了解放橋,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腹背受敵,形勢極其嚴峻。
就在這時,萬國橋中跨之上的橋面在尖厲警報聲中徐徐開啟,駐守法國租界的法國軍隊以保護本國租界的名義,不允許日軍通過。那時德、法之間尚未開戰,這就讓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贏得了時間。中國軍隊贏得了攻打東站的勝利。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解放軍在萬國橋上的戰斗也同樣打得十分精彩。解放軍僅用20多分鍾,用了不足一連的兵力,就擊潰了人數眾多、武器先進且有工事可以依託的守軍,佔領了解放橋,俘敵50餘人,還繳獲了80多輛汽車。萬國橋看到了解放軍神勇,也見證了這一戰爭史上的奇跡。作為海河上交通流量較大的橋梁,如今的解放橋已經修繕一新,百年老橋又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它不僅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的交通匯集地,而且是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
Ⅵ 天津解放橋的歷史
1.基本介紹:解放橋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位於天津火車站(東站)西側,連接河北區三經路與和平區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的跨河橋梁,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它不僅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和平兩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
2.建造歷程:1902年法國租界當局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龍頭車站附近(即天津站),修建一座橋梁,當時被稱為老龍頭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開始修建此橋,橋梁共分四孔,採用變高度的連續鋼桁架。由於城市交通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開始籌建新橋。1927年新萬國橋建成,遂將舊橋拆除。
新建的萬國橋於1923年開工,1927年竣工。原定工程費用以100萬兩白銀為限。開工以後,造價大為提高,主橋增至152萬兩,拆除舊橋等增至39萬兩,共計190萬兩白銀,遂成為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該橋性能良好至今通車無阻,一直沿用至今。
萬國橋是一座雙葉立轉式開啟式鋼結構大橋,橋長97.64米,橋面寬19.50米,橋身分為3孔,中孔為開戶跨。開戶跨為雙葉立轉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橋部分背貼一固定軌道,開橋時活葉桁架沿軌道移動開啟,以便讓開更大的通航凈空。合則走車,開則過船,「萬國橋下過大船」,曾經是海河一景。
(6)天津解放橋為什麼開啟擴展閱讀
歷史事件:
抗日戰爭期間,「萬國橋」曾阻斷了日本軍隊過橋,為中國軍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之後的第十天,即7月17日,日本政府召開五相會議,決定調集40萬日軍,全面開始侵華戰爭。 當時天津守軍兵力很弱,受《辛丑條約》的限制,當時天津市內不允許駐有中國軍隊。雖然1935年張自忠將軍調了部分兵力駐守天津,但實際上守衛在天津地區的兵力僅有2個旅和1個手槍團。
但是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1937年7月29日凌晨1時,天津抗戰的槍聲在整個市區打響。日本兵營、日本飛機場、天津總站、東車站(今天津站)都湮沒在炮火硝煙中。日軍的援兵沿著海河北岸向萬國橋沖來。假如援軍沖過了萬國橋,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攻勢也將立刻被瓦解。
然而就在這時,萬國橋中跨之上的橋面在尖厲的警報聲中徐徐開啟,駐守法國租界的法國軍隊以保護本國租界的名義,拒絕日軍通過。這讓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贏得了時間。激戰兩小時後,日軍被逐出東站。在此駐守的中國軍隊不僅贏得了攻打東站的勝利,還能抽調出一部分兵力去增援兄弟部隊。
萬國橋開啟後通航貨輪,說明其橋下航道很深,這對通船航運是件好事,但於另一方面也是壞事,例如時常有人把它視為理想的自殺之地。 萬國橋建成之後,曾有不少窮苦百姓被種種苦難壓得喘不過氣來,跑到橋上縱身一躍命赴黃泉;也有不少賭徒、破產的商人跑到萬國橋上扎進河底尋了短見。
橋下水深,人跳下去轉眼之間就不見了蹤影。據說曾經有位名震全國的京劇名角,演戲多年,一招一式極其認真,從未出過半點差錯。不想一次在天津演出《八大錘》時,扮演前往敵營斷臂說降的王佐,一時疏忽舉錯了胳膊。觀眾眼尖,當時指出。
這位名角羞得無地自容,除了再也不演《八大錘》外,還常對人說當時自己恨不得跑到萬國橋上跳下去。他也選擇萬國橋,足見對於自殺者而言,萬國橋的名氣有多大。後來法國人在橋上常設警察,除為保衛大橋的安全,也為防止有人跳橋。
萬國橋靠近天津市中心,北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天津火車站,南側是當時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中街,也是國民黨各重要機構的所在地。1949之前,國民黨守軍在萬國橋頭修築了堅固的工事,派駐重兵,把萬國橋當作北翼守衛城南的最後一道防線。
但對於攻城的解放軍部隊來說,萬國橋則是我軍在河西、河東兩大戰區迂迴穿插的惟一通道,同樣是勢在必奪的戰略要地。 1949年1月15日拂曉時分,解放軍東野一縱三師二團經過1天的激戰,終於沖進市區,沿海河南岸插到了萬國橋前。駐守橋頭的軍民黨軍仍在負隅頑抗。
為減少傷亡,同時迅速攻下大橋,我軍派出1個排的戰士從萬國橋上游200米處強渡北岸,准備從橋北攻擊敵人,同時另2個排的戰士猛攻橋南之敵。守衛大橋的是國民黨第九十四軍留守處的部隊,裝備精良,但是他們當時已經得知上游的橋梁失守,明白大勢已去,軍心渙散。看到解放軍攻到眼前,而且還在渡河准備包抄自己的後路,便開始潰逃。
這樣一來,僅20多分鍾,我人民解放軍只用了不足1個連的兵力,就擊潰了人數眾多、武器先進且有工事可以依託的國民黨守軍,佔領了萬國橋。萬國橋一役,共俘敵50餘人,繳獲汽車80多輛。 萬國橋看到了解放軍神勇,也見證了這一戰爭史上的奇跡。
Ⅶ 解放橋竣工於哪年
外地人如果坐火車來天津,一出天津站,面對蜿蜒流淌的海河,頭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景觀,就是那座氣度不凡的鋼架大橋,它現在的名字叫解放橋,百多年前,因為周邊租界圍繞,它被名為「萬國橋」,橋身可以開合,合則走車,開則過船,成為海河一景。1926年,萬國橋建成。萬國橋位於老龍頭橋上游,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法、英、德租界,橋長97.64米,橋面寬19.5米。因為此橋由當時的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建,並坐落於法租界入口處,也叫「法國橋」。萬國橋分為三孔,中孔為開戶跨。開戶跨為雙葉立轉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橋部分背貼一固定軌道,開橋時活葉桁架沿軌道移動開啟,以便讓開更大的通航凈空,「萬國橋下過大船」的夢想成為可能。新中國成立後,萬國橋更名解放橋。
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 (東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1923至1927年建成的鐵橋。橋長96.7米,橋面總寬19.5米。耗資125萬兩白銀,是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
這是一座可以開合的橋梁。大輪船從橋下通過時,即用電力啟動開台設備帶動橋的梁架從中分開,分別以兩端橋墩為軸心旋轉上揚,橋的兩墩中間即暢通無阻。待輪船過後,橋又復原接通。解放後,此橋很少啟動開合。最後一次啟動、開合,是在1970年 (或71年)。這次開啟不是為了過船,只是為了試驗、檢修。開啟時間是在車輛、行人稀少的深夜12時至2時。但聞訊趕來觀看開橋者仍然雲集兩岸。2008年7月22日,按照原貌修復的天津解放橋時隔33年重新恢復開啟功能,為海河再添新景。
從這座橋的名稱更易,可以看出天津歷史變遷的某些要節。橋的原名叫「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因為當時天津有「國中之國」的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九國租界。此橋正處於海河兩岸租界之間。民間又稱此橋為「法國橋」,因為它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當時投拆者17家,設計方案達31種。海河工程局也曾於審標時參與若干意見。最後由達德與施奈爾公司承包。此橋又位於法租界與俄、意租界之間。不論哪國輪船通過此橋都得經過管橋單位開啟橋梁。「萬國橋」到1948年曾改名為「中正橋」,那是國民黨政府以蔣介石的字而命名的。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更名為「解放橋」,沿用至今。
解放橋最初建於1902年,於1927年重建,原名萬國橋,這座先後耗資達190萬兩白銀的橋梁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造價最為昂貴的橋梁之一了。多年來社會上有一種傳說,說這座橋的設計方案是出自法國建築大師居斯塔�6�1艾菲爾之手。天津政協文史辦副主任方兆麟介紹說:只知道是美國芝加哥布施爾澤爾橋梁公司的設計方案。而這個公司和製造艾菲爾鐵塔的公司確實是一個公司。因為鐵橋是近代工業的象徵。埃菲爾鐵塔當時建的時候也是頗受爭議,但是,正是因為它體現了雄厚的工業實力,所以才身價倍增,天津的解放橋也是如此。
天津抗戰時,解放橋,曾在關鍵時刻幫過中國軍隊一個大忙。「七七事變」發生之後的第10天,日本政府決定調集40萬日軍攻打中國軍隊,全面開始侵華戰爭。當時天津守軍雖然兵力很弱。但是,他們仍然決定主動出擊。1937年7月29號凌晨1點,天津抗戰的槍聲在整個東站打響。這時,日軍的援兵沿著海河南岸向解放橋沖來。假如此時這股援軍沖過了解放橋,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腹背受敵,形勢極其嚴峻。
就在這時,萬國橋中跨之上的橋面在尖厲警報聲中徐徐開啟,駐守法國租界的法國軍隊以保護本國租界的名義,不允許日軍通過。那時德、法之間尚未開戰,這就讓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贏得了時間。中國軍隊贏得了攻打東站的勝利。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解放軍在萬國橋上的戰斗也同樣打得十分精彩。解放軍僅用20多分鍾,用了不足一連的兵力,就擊潰了人數眾多、武器先進且有工事可以依託的守軍,佔領了解放橋,俘敵50餘人,還繳獲了80多輛汽車。萬國橋看到了解放軍神勇,也見證了這一戰爭史上的奇跡。作為海河上交通流量較大的橋梁,如今的解放橋已經修繕一新,百年老橋又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它不僅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的交通匯集地,而且是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
Ⅷ 解放橋的介紹
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東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它不僅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1天津解放橋又稱萬國橋,俗稱法國橋、法俄橋,是目前海河跨橋中僅剩的三座可開啟的橋之一,連接著河北區的世紀鍾廣場與和平區的解放北路,位於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它不僅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河東、和平三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解放橋附近原有一座老龍頭橋,是法租界當局要求清政府於1902年修建的。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於1923年籌建新橋,1927年正式建成後,於1928年將老橋拆除。解放橋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叫做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
Ⅸ 解放橋的由來
連接河北區世紀鍾廣場與和平區解放北路的解放橋最初建於1902年,於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更願意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將「萬國橋」改為「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
Ⅹ 天津解放橋的介紹
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東站)西側,連接河北區三經路與和平區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的跨河橋梁,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梁,它不僅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築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和平兩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