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在古代叫什麼
天津在古代叫津沽、津門、直沽寨、海津鎮和天津衛。
天津,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和工商業城市。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也稱「津沽」、「津門」。
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即有人類居住,但作為城市則形成較晚。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位於運河北部、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漸重要,運河與「五河尾閭」(今海河)在市區三岔河口交匯,天津便以「三會海口」名於史冊。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區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修建京杭大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總督衙門遷津。同年中華民國成立,天津改為縣,屬直隸省。
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省省會設於天津。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同年7月,直隸改稱河北,省會仍設天津,10月省會遷北平。
1930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同年10月,河北省會再遷天津,遂改為省轄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天津仍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劃為華北人民政府直轄市。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中央直轄市。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再遷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復為直轄市至今。
(1)天津什麼地擴展閱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位於中國華北地區,界於東經116 °43′-118°4′、北緯38°34′-40°15′之間。東臨渤海,西靠首都北京和河北,北部和南部與河北接壤,天津市總面積11916.85平方千米。
天津地處太平洋西岸,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天津市氣候屬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6]
截至2018年末,天津市下轄16個市轄區常住人口1559.60萬人。全市生產總值(GDP)18809.64億元,比,上年增長3.6%。
B. 天津市中心在哪裡在哪個區具體在什麼地方
天津市中心在和平區,中心是指內環線以里的部分,也就是600路公交的行車路線,也就是東站後廣場、獅子林大街、北馬路、西馬路、南京路、小白樓、十一經路延線包圍的部分。如果指繁華區域多指和平路、大胡同、濱江道、小白樓一帶。
(2)天津什麼地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底,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共有街道、鄉、鎮245個。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
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經濟商業中心。按照服務業功能,中心城區按照「金融和平」、「商務河西」、「科技南開」、「金貿河東」、「創意河北」、「商貿紅橋」的功能定位。
天津,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和工商業城市。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也稱「津沽」、「津門」。
天津所在地原為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區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C. 天津什麼地方
天津就是天津衛,在北京的旁邊,薊縣有山,塘沽有海,有機場、有港口、有高速、有地鐵,物產豐富,出行方便。
、
D. 天津市屬於什麼地區
屬於華北平原地區。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4)天津什麼地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沖」和「畿輔門戶」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天津地質構造復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東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頂(海拔1078.5米)。地貌總輪廓為西北高而東南低。
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形,平原約佔93%。除北部與燕山南側接壤之處多為山地外,其餘均屬沖積平原,薊縣北部山地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靠近山地是由洪積沖積扇組成的傾斜平原,呈扇狀分布。傾斜平原往南是沖積平原,東南是濱海平原。
E. 天津以前叫什麼
直沽。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
(5)天津什麼地擴展閱讀
天津歷史沿革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
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6年,天津建城已有612周年。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參考資料來源:天津人民政府網-歷史沿革
F. 天津有什麼著名的地方
1、天津文化中心銀河廣場
天津銀河廣場坐落於河西區友誼路以東、樂園道以南、越秀路以西,總佔地面積19.89萬平方米,可使用面積17.14萬平方米,為一座半下沉式全開放式公園,它與天津大禮堂、天津國際展覽中心、天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相望,與天津博物館融為一體,珠聯璧合,蔚為壯觀。
2、楊柳青廣場
楊柳青廣場位於楊柳青鎮區中心,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由主廣場、副廣場兩部分組成。主廣場「一個心臟、兩個肺葉」,由國旗、花壇疊水、雕塑噴泉構成廣場心臟;歐式風格的疏林草地環抱東西兩側,似兩塊巨大的肺葉,五個設計各異的娛樂休閑園鑲嵌其中。
3、海河文化廣場
海河文化廣場是海河兩岸綜合開發改造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天津建衛600周年慶典活動的主會場。該廣場位於海河獅子林橋與金湯橋之間,因毗鄰古文化街而得名。工程分兩部分,一部分為突出水面的大平台,另一部分為下沉路頂部大平台,包括古文化街和下沉路 之間的路面。
4、世紀鍾廣場
世紀鍾廣場位於海河北岸,天津火車站旁,廣場上有一座巨大的機械鍾,是天津的地標建築,很多到天津遊玩的遊客都會來這里拍照留念。世紀鍾高達40米左右,大部分由金屬製成,在世紀鍾旁邊就能看到內部的鍾表骨架,眾多的零件咬合在一起,共同支撐著前面表盤的分秒不差。
5、津灣廣場
津灣廣場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的一處海河河灣南岸,東側、北側是海河,與天津站隔河相望,西鄰解放北路、南至赤峰道,總佔地面積12.5公頃,建築面積約76萬平方米。廣場最大的亮點是它的人文底蘊,映現了天津近代城市的功能、文化和風尚,以及它的文化價值。
G. 天津在中國地圖上的什麼位置
天津所處的位置您可以在下面的中國地圖中看到。天津緊鄰北京,靠渤海。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天津的地理信息:
1.天津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
2.北起薊縣黃崖關,南至濱海新區翟莊子滄浪渠,南北長189公里;東起濱海新區灑金坨以東陡河西乾渠,西至靜海縣子牙河王進庄以西灘德乾渠,東西寬117公里。
3.天津市域面積11917.3平方公里,疆域周長約1290.8公里,海岸線長153公里,陸界長1137.48公里。
4.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北枕燕山,北與首都北京毗鄰,距北京120公里,是拱衛京畿的要地和門戶。東、西、南分別與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滄州地區接壤。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7)天津什麼地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
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遊的最佳季節。
冬半年多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加強,以偏南風為主,氣溫高,降水也多。有時會有春旱。
天津的年平均氣溫約為14℃,7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8℃;歷史最高溫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溫度-2℃。歷史最低溫度是-17.8℃。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毫米之間,(1949-2010)平均值是600毫米上下。
H. 天津有哪些地方
天津有六個市區,紅橋,河北河西,河東和平,還有河北。四個叫去北辰,西青,津南,東麗。
I. 天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天津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見證者之一,去天津最應該看的還是那些刻有近代史印記的景點,如:大沽口炮台遺址、意式風情街、覺悟社舊址等,還有能體現天津歷史文化的景點,如:獨樂寺、黃崖關長城等。
1、大沽口炮台遺址
大沽口炮台遺址,位於天津市,原置於海河南北兩岸,俗稱「津門之屏」。明代,大沽口開始設防,清代修炮台,置大炮,設施不斷加強,逐漸形成以「威,鎮,海,門,高」為主體的完整防禦體系。近代隨著外國列強對華侵略,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
大沽口炮台遺址南有虎門,北有大沽,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後來大沽口炮台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以「海門古塞」之譽評為「津門十景」之一,並確定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黃崖關長城
黃崖關長城在薊州區北28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歷史上,薊州城共有守營墩台十八座,黃崖關為其一,也是最為重要的關隘。
始建於公元556年,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黃崖關長城是明代薊鎮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境內唯一的一座關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J. 天津市有哪些地名
水氣迷漫的天津地名
天津早期的名稱是直沽寨、海津鎮和天津衛。不管地名怎樣演變,「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全市18個區縣里,有10個區縣名中有帶「水」偏旁的字——河東、河西、河北、津南、塘沽、漢沽、大港、寧河、靜海、武清。
這些水氣迷漫的地名反映了天津地勢低窪、潮濕多水的特點。天津全市共有包括月牙河、西減河、東減河、洪泥河、衛津河等人工河渠在內的大小河流300餘條,坑、塘、窪、淀星羅棋布。這種獨特的地形地貌特點在天津地名中確有典型反映。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說,凡帶「沽」字的村鎮地名,幾乎都坐落在海河水系地區,如塘沽、大沽、漢沽、葛沽、西沽、後沽、大直沽、小直沽、鹹水沽、丁字沽、東泥沽、三叉沽等另外,天津別稱——津沽、沽上;海河又稱沽水,是天津市的風景軸線。沽水流霞已成為令人陶醉的都市景觀了。
除了「沽」之外,以港、泊、窪、淀、溝、塘、灣、灘等為通名的地名亦為多見,如:大港、雙港、官港;楊家泊、團泊窪、青泊窪;賈口窪、唐家窪、衛南窪;南淀、北淮淀、三角淀;陳家溝、九道溝、南清溝;北塘、西雙塘、白塘口;趙家灣、唐家灣、西大灣子;柳灘、大灘等。
如此之多的帶「水」偏旁字的地名,不正是天津低窪多水的地理特點的生動寫照嗎?
不僅如此,以與河流有關的「口」(河口)、「嘴」(河灣)、「圈」(周邊被水圍起的地方)、「堤」(堤岸)、「橋」(橋梁)、「閘」(水閘)、「碼頭」、「渡口」、「水庫」等命名的地名也不少見,如:
口——三岔口、唐家口、北塘口、老河口等。
嘴——陳嘴、蘆嘴、梁家嘴、霍家嘴、吳家嘴等。
圈——上河圈、下河圈、西湖圈、陳家圈、黃家圈等。
堤——王頂堤、西橫堤、千里堤、桃花堤、段堤等。
橋——雙橋、於橋、引河橋、聶公橋、北洋橋等。
閘——耳閘、雙閘、北閘口、二道閘、新港船閘等。
碼頭——萬家碼頭、崔家碼頭、南洋碼頭等。
渡口——大光明渡口、炮台渡口、教場渡口、柳灘渡口、楊莊子渡口等。
水庫——雙港水庫、於橋水庫、鴨淀水庫、永金水庫等。
另外,天津以「台」(高地)、「坨」(土堆)、「頭」(河岸的末梢)等為地名的更為多見,例如:
台——蘆台、侯台、馮台、白台、蘭台、八里台、六里台、李家台、姚家台、沈家台等。
坨——王慶坨、西塘坨、洛里坨、白公坨、田莊坨、青坨子等。
頭——梁頭、東河頭、西堤頭、上河頭、東灘頭等。
「台」「坨」「頭」等字的字形雖不直接從水,但作為地名用字的詞義卻與「水」密切關聯。如此眾多的與水結緣的「台」「坨」「頭」等地名,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天津地勢低窪,人們只能擇高台而居的歷史狀況。 http://www.zj.xinhuanet.com/website/2008-03/17/content_12716843.htm
天津地名考與漕糧有關的地名(上)
http://news.sina.com.cn/c/2003-12-17/004423902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