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體育產業融資環境如何
擴展閱讀
廈門民立和松柏哪個好 2024-11-20 22:41:22
北京飛蘭卡威多久 2024-11-20 22:32:12

天津體育產業融資環境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4-30 16:56:55

Ⅰ 你對我體育產業發展前景有何發展有何依據

2萬億元的巨大市場
國家體育總局提供的相關統計資料顯示,體育產業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高,並正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發展,遠遠高出整體經濟增長水平。2008年,我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突破0.5%,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增長空間。
而這一數據在經濟發達地區尤為明顯。據統計,2008年北京市體育產業實現增加值154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39%,體育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24%。
體育產業不僅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於其他相關行業的帶動作用也日益明顯。「體育產業對調整產業結構具有積極影響,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精神文化需求。」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介紹說。通過與製造、建築、旅遊、餐飲、通訊、廣告、會展、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等行業的良性互動,體育產業的輻射效應充分體現。
除此以外,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還起到了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公告,2008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達到了317.09萬人。體育產業真正成為不僅能為國增光、為民服務,還能為國增利的朝陽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然而從世界范圍看,我國體育產業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美國,體育產業作為十大產業之一,已經佔到了GDP的2%,澳大利亞體育產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超過了農業、鐵路、保險、電力等主要行業。相關專家表示,目前歐美每年人均體育消費300至500美元,而我國年人均體育消費尚不足100元人民幣。如果人均體育消費能達到歐美的一半,就將形成一個每年2萬億元人民幣的巨大市場。
促進產業均衡發展
雖然我國體育產業的增加值不斷提升,但產業發展明顯呈現不均衡發展的狀態。具體表現為地域上的「東強西弱」和產業結構偏向製造業的狀態。從地域上看,京津城市帶、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體育產業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則明顯落後;從產業結構上看,體育產業主業不強,體育服務業只佔體育產業增加值的20%左右,而體育用品製造銷售則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80%左右。
解決不均衡發展的著力點,就在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調配中的重要作用,改變以往將群眾體育視為單純的公益事業,只能由政府來提供和包辦的狀況,重視發揮市場在開展群眾體育方面的作用,重視大眾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的培育和發展。
根據最新的分類辦法,體育產業被分為三個部分:上游產業為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中游產業包括體育中介、體育培訓、體育媒體、體育服裝、體育鞋帽、體育器材、體育保健康復、體育場館運營等,下游產業為體育食品、體育旅遊、體育搏彩、體育房地產等。新的體育產業的分類方式呈現出一條從上至下的體育產業鏈,也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明晰了方向。
相關專家表示,體育產業鏈的核心是發展體育健身市場,開發競賽表演市場。競賽表演的核心是推出賽事產品,也就是高水平的運動員和高水平的聯賽。國際上以賽事為中心牽動整個體育產業鏈發展,而中國的體育產業沒有圍繞核心形成產業鏈,因此導致製造業占據主導地位。就以家喻戶曉的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NBA)為例,2008至2009賽季NBA聯盟收入達到32億美元,除了出售電視轉播權和門票,他們還進行商業表演,開發出相關游戲、服裝、食品等,產生了明顯的產業放大效果。
足球世界盃、網球四大滿貫賽、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這些響當當的名牌賽事無不展示出巨大的「吸金」力量。我國在打造知名體育賽事上發展空間巨大,目前已有的
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斯諾克大師賽等,雖然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但與世界上各大傳統賽事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打造知名品牌賽事仍存在較大空間。
《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體育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一批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體育產品品牌,這其中的重要任務就是努力開發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市場,支持地方根據當地自然人文資源特色舉辦體育競賽活動,努力打造有影響、有特色的賽事品牌。
事實上,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登山、漂流、自行車等戶外運動日益風行,形成了以環青海湖自行車賽等為代表的一批品牌賽事。這些體育賽事在市場開發和商業運作上還有相當深厚的可以挖掘的潛力,如果充分開發中西部地區的自然資源,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品牌賽事,必將改變我國體育產業地域不均衡發展的狀態。
政策支持引導是關鍵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認為,我國體育產業作為一個處於發展初期的朝陽產業,資金保障是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自身發展規模和水平限制,我國體育產業還不能形成靈活運轉的資金鏈和產業鏈。這種局面主要體現在投資渠道單一,國有資本仍是主體;民間投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但總量仍然較小;體育企業資本積累不足,融資渠道不暢,再生產能力不強。」
「我國的體育產業就像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處於發育期的孩子,他需要好的環境、好的氛圍、好的機制來保障其健康成長。」國家體育總局政法司司長張劍表示。而《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正是在我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迫切需要政策雨露澆灌這一時間節點上產生的,勢必指導我國體育產業走上一條良性發展之路。
針對體育產業面臨的市場主體積極性不高、社會投資活力不足、投融資渠道不暢等問題,《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拓寬體育產業發展資金來源渠道,政府可以通過安排補助資金等方式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積極鼓勵民間和境外資本投資體育產業」;「鼓勵金融機構適應體育產業發展需要,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
針對目前國內體育場館設施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劉扶民指出,體育場館設施涉及兩個環節,一是規劃建設,二是運營實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對體育設施投入相對較少,而且重建設輕管理,缺乏規劃,布局不合理,利用率較低;一些大型體育場館投資主體單一、功能單一、經營方式呆板,影響了綜合利用,增加了政策壓力。」劉扶民認為,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和管理,改善服務質量是當前提高體育場館設施利用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
為此,《指導意見》提出了「立足國情、面向社會、服務群眾,合理規劃和布局公共體育設施,切實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高設施綜合利用率和運營能力,充分發揮公共體育設施在提供社會體育服務、滿足群眾體育需求方面的作用」,「對露天體育場要創造條件免費開放;已經免費開放的,不得改為收費經營」,「多渠道投資興建體育設施,加強中小型體育場館和體育服務設施建設,特別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體育設施建設」等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將對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而且將會為體育產業培育大批的固定消費群體,為體育產業的良性循環奠定堅實基礎。

Ⅱ 體育產業發展前景

產業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在全民健身、體育強國的發展戰略下,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規劃,明確了各個階段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極大的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2017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元;2018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達到2.66萬億元。

2019年,我國發布《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國家體育總局與財政部將設立中國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多項政策利好我國體育產業。在賽事外交上,我國成功舉辦首次男藍世界盃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我國國女排蟬聯世界盃冠軍等。因此,前瞻推測,2019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Ⅲ 體育產業投融資主要有哪幾種渠道

融資渠道是指協助企業獲取資金的來源。 它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從外部所開辟的資金來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外部協助企業融資方式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

Ⅳ 目前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優化路徑是什麼呢

為緩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政府應積極出台相關政策。首先,政府可以通過房租減免或資金補貼等措施幫助企業降低資金方面的壓力,或採用調整稅收的方式來緩解企業因疫情造成的資金不暢的問題。其次,在疫情得到階段性的控制後,一方面,政府可以進行區域性聯合互動的模式進行體育賽事的開展,來為體育賽事的正常運營提供保障,進一步防止疫情可能會帶來的風險。

體育賽事是體育產業經濟中較為重要的板塊,涉及了很多的利益主體,因疫情影響造成的比賽推遲或延期,對體育經濟的發展有著較為嚴重的沖擊,由於比賽的延期,也會造成疫情常態化控制後的賽事壓力過大,高密度的賽事任務會使有限的資源被分散,對實現賽事的最終目標造成影響。

如果採用區域性的聯合互動,可以有效降低因人員大量聚集而帶來的疫情暴發的風險,使體育賽事安全、合理、有序地開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過賽事的開放拉動群眾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和積極性。

疫情大規模暴發後,線下的體育消費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政府應出台相關扶助政策,大力鼓勵體育相關企業盡可能多地參與到賽事的運營和管理中來,從而刺激參與式的體育消費,進一步彌補疫情所造成的影響,激活體育市場,使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得以恢復。

但體育產業的關鍵資產形式在於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相對一般產業,具有不確定性,導致財務報表中很難將其價值清晰地呈現出來,從而無法保證金融機構的風險保障需求。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風險投資行業造成了顯著影響,體育類公司的風險投資活躍度也有了明顯的下降。針對融資難的問題,可以通過強化政府對體育產業的非市場化金融支持,創新市場化方式,降低體育產業融資的潛在壁壘,促進體育產業進一步健康發展。

我國現已進入了「十四五」時期,邁進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也對體育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健康運動的需求不斷增加,體育經濟將成為我國新經濟的增長點。通過進一步推動體育產業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提高金融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可以更加有效地促進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更好滿足群眾對健康運動的需求,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Ⅳ 促進體育產業助推經濟強國建設策略都有什麼呢

一直以來,「精英體育」一直作為我國體育工作發展重點,金牌至上的觀念深深植根於人們思想中。國家近些年加大了競技體育的發展,集中了較為豐富的人財物等資源,而大眾體育的發展則受到一定的忽視,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視度也整體不高。

不過近些年,人們的健身意識有了顯著提升,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升,這使得體育領域「去中心化」的特點變得日益顯著。我們要將體育發展為中心作為理念,從群眾真正需求出發,進行體育發展。把人民滿意度作為最高判斷准則,將體育產品走向家家戶戶,豐富人們日常生活,普及人民體育活動,提高群眾幸福感。

然後,要對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內容、理念進行相應的革新,激發孩子們運動興趣,提升其運動技能,培養其終身鍛煉意識,進而培養他們的體育消費習慣。最後,積極和金融業進行合作,為體育消費提供創新的金融產品,為群眾的體育消費提供支持,同時還積極和數字化技術進行融合,為他們的便捷化體育消費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

當前時代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必然是資源與產品。從體育產業發展情況來看:第一,打造融資平台。依據中小型企業實際狀況打造金融融資平台,以此中小型企業可以利用與各個銀行合作來推進企業快速發展。並結合中小型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激勵與引導,打造一個科技研發平台,推進體育產業建設。第二,搭建載體平台,在實際發展同時也要積極創建體育產業基地等發展媒體,使它可以充分展現地方特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