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張學良天津故居在哪裡
擴展閱讀
廈門信息集團工作怎麼樣 2024-10-06 23:23:26
深圳怡景哪裡買菜便宜 2024-10-06 23:14:17

張學良天津故居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5-09 23:20:44

㈠ 記一次寶來的天津之行,遊玩少帥張學良故居

㈡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後樓建於1926年。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㈢ 五大道的名人故居

天津慶王府是慶親王奕劻長子,乾隆帝玄孫,正紅旗總族長,農工商部尚書載振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3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重慶道55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慶王府始建於1922年,原為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為華人樓房之冠。後被清室第四代慶親王載振購得並舉家居住於此,因而得名「慶王府」。慶王府佔地面積4327平方米,建築面積5922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二層(設有地下室)內天井圍合式建築。整體建築適應當時的西化生活,更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象,是五大道洋樓之中西風東漸的典型建築。解放後,這座昔日的王府先後成為中蘇友好協會天津分會、天津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天津市外經貿委、天津市商務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辦公地點。2011年5月,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整理有限責任公司依據「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安全適用、有機更新」的原則,歷時近一年完成了慶王府的整修工作。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學良位於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距瓷房子50米,近濱江道)的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張學良故居風景(二)(18張)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舊宅是顧維鈞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7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威靈頓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67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員會所在地。
顧維鈞舊宅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為三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樓房,共有45間樓房,2間平房。建築平面布局規整,紅瓦坡頂屋面,外立面為紅磚清水牆面並砌築拱券等花樣。舊宅室內裝修講究,木地板、木樓梯等保存較好,並設有雙槽玻璃窗。舊宅二樓和三樓設有平台,院內種有各種花木。 胡佛舊居是是美國第31任總統在天津的舊居,位於馬場道原重慶道小學校址內,有一座樓就是胡佛在天津的舊居 。
胡佛舊居應該是原重慶道小學西樓。這座小樓為英格蘭別墅式建築,磚木結構,主體兩層樓房,局部三層並帶有地下室。樓房帶有寬敞的後院,總建築面積約3345平方米。這座建築外表醒目,用紅磚青磚分層砌築,有拱形門洞和拱形大窗。一層入門上台階後有一個大休息台通進樓內,兩側有瓶狀透視矮牆。資料記載,至1942年前,這座樓作為民居,居住著六戶市民。1942年後曾一度作為學校宿舍、小學教室等。
如今,重慶道小學整體遷址,原校址已經作為二十中學的部分操場。記者到二十中學采訪的時候,一位老師用手指著操場旁一排高高的鐵架子告訴記者:「大概那個位置就是原先的重慶道小學。」而那些鐵架子下面,大概就是胡佛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吧。 伯苓故居是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等南開系列學校的創始人、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的住宅,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39號(今和平區大理道87號)。
張伯苓故居始建於1920年代中葉,是磚木結構的三層英式別墅,機磚牆身,多坡式瓦頂,屬於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室內裝潢均為菲律賓原產的木製地板、門窗和樓梯,並配有巴洛克式壁爐。房屋前後有寬敞的庭院。張伯苓夫婦於1950年9月15日從北京回到天津,租住於此。 張自忠故居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原西北軍系將領、第38師師長、原察哈爾省省主席與原天津市市長、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與北平市市長、第59軍軍長、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張自忠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36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倫敦道(London Road)(今天津市和平區成都道60號)。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1936年8月,張自忠在任天津市市長期間,以「慶安堂」名義購得天津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一塊約4.356市畝的空地,此後開始建設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後樓。1936年至1937年期間他在這里居住。這組建築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張自忠故居主要包括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後樓,總計16間房,在院內另有14間平房,建築總面積達1400餘平方米。其中,主樓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西式樓房(局部三層),樓前面用立柱支撐上下兩層內廊,樓兩側有對稱的外凸多邊形房間。房子外立面處理遵循現代簡約風格,採用天津地方材料,造型朴實無華。建築內部一樓設有會議室;二樓設有兩座平台;三樓設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大門右側的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 孫殿英舊宅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十二軍軍長、冀北民軍司令、新編第五軍軍長孫殿英(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30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睦南道20號至22號),該建築如今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2]。為天津市長蘆鹽務管理局和天津市長蘆鹽業總公司。
殿英的這座宅邸是在1930年,也就是東陵被盜兩年後,為其三姨太購買的。但後來該建築主要充當孫殿英的駐天津辦事處。他在這里主要經營珍寶、毒品、軍火、販、假鈔票等業務
孫殿英舊宅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設有地下室)。建築外部造型高大並且錯落有致。其中,正面大型露台具有西洋古典風格,上立有四組絞繩式立柱,柱頭裝有花飾。頂部內外檐採用拱券窗、矩形窗等建築形式,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折中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建築。 李愛銳故居為蘇格蘭運動員,基督教傳教士,19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00米冠軍、200米賽跑銅牌獲得者埃里克·利德爾在天津的故居(1982年美國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火的戰車》人物原型),建於1922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劍橋道70號(Cambridge Road)(今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38號)。該建築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李愛銳故居為英式現代風格的磚木混合結構平頂樓房,外立面為硫缸磚清水牆面,部分為砂石鵝卵石,牆面新穎別致。陽台牆為磚砌,上部設有方形透視孔。建築內部設施齊全,裝修高級。一樓為客廳、餐廳、備餐室;二樓為居室、書房、衛生間,現仍保持完好。該建築整體簡潔大方,是一座帶有現代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式建築。 徐世昌為民國總統徐世昌在天津的故居,故居坐落在和平區新華南路255號。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段祺瑞(1865—1936)自芝泉,安徽合肥人,早年隨袁世凱創辦北洋新軍,1916年袁死後任北洋政府總理,成為皖系軍閥實權人物,1920年被直系軍閥擊敗下台,來津在此樓隱居,1924年直系軍閥失敗,段再次出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6年又被馮玉祥趕下台,從此回津作了寓公。
段祺瑞位於天津鞍山道38號的舊居是由妻弟吳光新出資興建,後讓於段居住,故被人稱為「段公館』,是當年天津日租界最為豪華的私人公館式住宅。段祺瑞故居東沿蒙古路,南臨鞍山道,西臨河南路,北抵萬全道。包括主樓、後樓、平房等建築,整座住宅共有樓、平房74間,總建築面積3458平方米

㈣ 張學良是哪一年獲得自由

1988年蔣經國逝世後,張學良逐漸獲得人身自由。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

(4)張學良天津故居在哪裡擴展閱讀:

後世紀念

張學良故居坐落在天津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㈤ 天津的十大名勝古跡有哪些

天津的十大名勝古跡有:海河、張學良故居、大悲禪院、鼓樓、古文化街、五大道小洋樓、海河意式風情區、薊縣風光、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靜園。

海河:

座落在河北區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義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區,已有近百年歷史,原有街區及建築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義大利文化集中地。在這個區域的周圍有諸多著名的近代和現代歷史名人故居,有梁啟超飲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凱、馮國璋宅邸等。

薊縣風光:

薊縣居津京唐承四市的腹心,古稱漁陽,是天津的歷史文化古城,境內山青水秀、峰巒疊翠、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聞名遐邇的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石趣園、遼代白塔、唐代獨樂寺;還有以「八仙」在此野餐小憩的神話故事命名的八仙山、號稱「天津第一高峰」的九山頂、有觀賞與科研價值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水伴石生的大峽谷。

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裏海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寧河縣西北部,是海退後形成的古瀉湖潮窪地。潮白河南北貫穿,將濕地分為東、西七裏海,總面積約為9500公頃。七裏海生物物種多樣,是許多珍稀和瀕危野生動物遷徙、棲息、繁殖的基地。水生植物涉及12群落,植物200多種,國家保護三類植物3種,主要植物為蘆葦;動物有1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一類動物11種,二類動物14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達10多種。

㈥ 天津都有那些名人故居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號路(今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一座三層小洋樓。初建於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設計,共有樓房11間,平房2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機磚清水牆。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1913年從軍,歷任團、師、軍長,寧夏省主席、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反對內戰,拒絕執行蔣介石向紅軍發動軍事進攻被迫解職,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滬之戰爆發後毅然回國。1933年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察哈爾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指揮,曾收復多倫。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餘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將這所樓房進行改造,將二樓的三個門改成七個門,使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樓上南側做客廳,牆壁上懸掛吉氏親筆所書條幅: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三樓是地下黨秘密印刷室,樓下為接待地下黨員住房。院牆爬滿藤蘿,使這座紅樓熠熠生輝。

霍元甲故居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內有一明兩暗的三間土坯房,房屋內陳設著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堂屋內霍元甲的遺像是19O9年在津拍攝的,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東屬為霍元甲生前的卧室。

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於天津的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他的武功不僅繼承了祖傳絕技,而且旁參各派,博採眾長,練就了超群武藝,曾打敗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俄國大力土和英國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隊,大振國威。為了強國強民,他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精武體育會,孫中山曾為之題寫「尚武精神」幾個大字。後來,霍元甲被人以治病為名投毒害死。他死後,其弟子扶樞歸里,將他葬於小南河村南。霍元甲雖英年早逝,但是他所倡導的精武精神卻得以流傳和發揚。

目前,精武體育會已遍布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等地更為盛行。為了紀念這位精武元祖,家鄉人民為他修建起陵園,在墓前的漢白玉牌坊上刻有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尚武精神」四個金字,霍元甲的半身塑像屹立於陵園的花木叢中。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徐世昌故居

徐世昌,字卜五,天津人,咸豐五年(1855)生。清末曾兩次出任軍機大臣。辛亥以後,於1918年任北洋政府大總統,1922年被曹錕逼迫下台隱居津門。

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此外,徐世昌還有一所住宅,在英租界咪哆士道(今和平區泰安道),是他在1927年化名徐弢喬購買漢森洋行宅地9市畝,修建成西式磚瓦三層樓房一座,計27間,平房17間。這所建築是花園住宅,造型美觀,庭院內有假山、亭子、魚池、花窖等。

黎元洪故居

黎元洪,湖北黃陵人,同治三年(1864)生。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擁戴為領袖,藉此聲譽,先後於1916年與1922年出任民國政府大總統。下台後隱居天津,他在津有兩處住宅。

其一,在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19號)是他1912與1918年先後以黎大德堂名義購自英租界工部局,土地共三塊8.096市畝,後又購自張金鑒堂上地4.69市畝。黎氏在買進這些土地後,委託一個外國建築師,先後建成東樓、中樓、西樓、戲樓與花園等,共建房171間,建築面積8516.5平方米。其中樓房150間,平房21間。東樓房是一所西式二層帶地下室混合結構,機磚、瓦頂,雙槽門窗,菲律賓木地板;西樓為法式三層樓房,高台階,樓上有平台、涼亭、裝飾富麗堂皇。中樓又叫鴛鴦樓,也是一所西式二層樓房,前後被花園圍繞。戲樓有休息廳、客廳,一些著名的演員在此唱過堂會。

其二,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區解放南路256號),是黎氏1917年以宋卿府君名義購置的一塊3.72市畝房產,經拆除後修建成一所花園住宅,共有房44間,建築面積1878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洋樓,磚混結構,混水牆,砂石面,尖形瓦頂,大理石台階,整座建築與室內裝飾都十分講究。院內有噴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氏於1928年即死於這寓所。以上兩所住宅幾經拆改建,原建築不復存在。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戊戍變法主要成員之一,與康有為齊名,近代史稱「康梁變法」。辛亥革命後曾先後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部長等職。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今河北區民族路)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市畝,於1914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築面積1100餘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

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台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卧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里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故居先後有兩處。一處在河北大經路天津市政府內後院(現河北區金鋼橋醫院);另一處在英租界倫敦道(今和平區成都道60號)。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宣統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從軍,曾先後任西北軍團、旅、師長,開封軍官學校校長。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犯長城,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張氏率三十八師在喜峰口、羅文峪大敗日軍。七七事變後,張又化裝出走後方,任五十九軍軍長,在臨沂、台兒庄戰役中功勛卓著,後升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轉戰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一線截擊日軍主力,身陷重圍,壯烈犧牲。張氏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於1936年8月以慶安堂名義購得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空地一塊,計4.356市畝,建成樓房一所(成都道60號)。主樓三層,後樓二層,共16間,院內另有平房14間,建築總面積1400餘平方米。主樓一樓有會議室;二樓設兩座平台;三樓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進大門右側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這所住宅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天津靜園

靜園位於和平區鞍山道70號,建於1921年。主要建築為前後兩幢磚木結構二層西式小樓及書房、庫房等,佔地3360平方米,建築面積2062平方米。其內部裝修為日式住宅。園內曲徑長廊,怪石清泉,設有地燈。周圍庄牆環繞,裝飾講究,顯示出一個「靜」字。該建築原名乾園,是民國時期參議院議員、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住宅。1929年7月,清帝溥儀攜婉容、文秀由張園遷此居住。因溥儀的「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故得名靜園。靜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人,出身富商兼書香門第。自幼酷愛文學藝術,以擅長書法、繪畫、音樂、篆刻而聞名中外。後來他目睹北洋軍閥禍國殃民,心灰意冷,出家為僧,法號弘一,世人尊稱「弘一法師」。李叔同故居位於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㈦ 天津現在有哪些名人故居對外開放

1、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坐落在河北區民主道上,坐東朝西,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館內收藏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近3000張館藏照片,可以讓大家很清晰的看到曾經的曹禺故居全貌。

2、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故居及「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46號,佔地2500平方米。2002年10月在梁啟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啟超紀念館」。梁啟超1912年在結束了長達15年流亡生活歸過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



3、溥儀的靜園

溥儀的靜園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上,內部裝飾很優雅,經過翻修後恢復了它當初的模樣,是3A景區。

4、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5、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整體建築為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幽燕之初露鋒芒;奮發智勇,永雪國恥;創建精武,強國強種;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㈧ 少帥中九一八事變是哪一集

少帥中九一八事變是41集。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出生於遼寧鞍山台安縣,國民革命軍將領,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軍總司令,因主張抗日,反對內戰,同楊虎城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故居坐落在天津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
張學良故居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㈨ 張學良都有多少故居分別都在哪

張學良有2處故居,分別在: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和台北市復興三路70號。

1、張學良天津市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後樓建於1926年。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2、張學良台北故居

張學良台北故居是張學良一生居住最久之地方,也是他在台灣唯一擁有的私人財產,如此嫻靜優雅的定居腹地面積達3,200坪(10,600平方米)山明水秀的台北市復興三路70號。

2016年8月8日文化局正式公布為歷史建物(文化局(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登錄),同時也被登錄在「 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是他在台灣四個住處中,唯一認定的歷史建築物,也是張學良居住最長(自1961至1995年期間,長達33年)並最具代表張學良生平之處。

(9)張學良天津故居在哪裡擴展閱讀:

張學良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

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

㈩ 有沒有一個地方讓你去了一次以後,再也不想去第二次

這絕對是一個防坑寶典,我以我的肉體之軀列上幾個我去過的坑爹的幾個景區。

盤山 坐標:天津

乾隆帝的一句「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火了盤山。然而盤山風景區似乎有意讓遊客多花錢,纜車是三段的!上去一百五十塊錢,下來又一百五十塊錢,如果想走步道,位置比較隱蔽,不太好找入口。

張學良故居 坐標:天津

改造成了個餐廳,想參觀的門票四十五(溥儀在天津寓所靜園的門票也就20),進去後也就匆匆參觀一圈就出來了,性價比著實不高。

鼓浪嶼 坐標:福建廈門

人擠人,恐怕想小清新也清新不起來了吧!

夫子廟、南鑼鼓巷、河坊街等

一句話,本地人從來不去這種仿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