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天後宮在哪裡
擴展閱讀
杭州一家人遊玩什麼地方 2024-10-07 02:53:23
廈門按摩哪裡有kb 2024-10-07 02:47:03

天津天後宮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5-10 05:13:59

『壹』 天後宮在哪個省﹖

很多地方有天後宮,最著名的是泉州天後宮,位於福建省。
泉州天後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泉州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
泉州天後宮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少數幾座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貳』 天後宮在哪裡

天津天後宮

俗稱"娘娘宮",在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在的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6年),明代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宮內供奉著天後娘娘。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歷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 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里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里設了專門店鋪。現在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

汕頭天後宮

位於汕頭市東南出海口,距離市區約3.6海里的南北航道中間,有一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古名為「馬嶼」的海島,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漁船和其它船隻停泊於此避風或待航。

末代淳熙年間,停泊馬嶼的福建漁船漁民為求媽祖庇佑海上航行安全,與當地船民及商賈到福建湄洲組廟請來媽祖香火,在島上創建一簡陋狹小的媽祖廟以供朝拜。此後,來島進香拜謁海上女神的越來越多,「馬嶼」也逐漸被改稱為「媽嶼」。

有了媽祖廟,媽祖的聖事很快傳播到潮汕各地。乘船過海上島的善信者絡繹不絕,朝拜後將帶來的活雞放生在島上,任其孳息,時日長久,滿山雞群,故而「媽嶼」又名「放雞山」。

揭陽喬林天後宮

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東山區喬林鄉,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形狀為一艘遠洋大船船樓,船頭刻有「安瀾水慶」匾額,贊頌海神祖姑。宮廟建三進宮殿式。中殿頂端建八角燥井,既通風通光又壯麗美觀。正殿供奉祖姑塑像,旁有侍女和千里眼、順風耳塑像。祖姑塑像既壯嚴又慈祥,突出聖姑除暴去惡救苦救難的形象。宮廟樑柱雕刻精工細致,殿頂嵌瓷巧奪天工。廟的右前方有碑亭和可供香客乘涼歇息的書,書廊前邊有記載歷代重修的碑記石刻。宮廟四周鄉河繚繞,浮光倒影,風景清幽,名氣遠著。

天後聖姑是喬林卿林氏族人的直系小姑,南宋時,祖姑的第六代裔孫陶公(諱文熙),任職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巡歷於潮汕,觀榕江之濱的磐溪是塊土沃物豐的土地,留下第三子崇(諱德高)卜居立籍,創建喬林鄉。二公從福建莆山縣涵頭望江里請來祖姑香火,建廟奉敬。喬林先輩歷來十分崇敬祖姑,現在的十多萬鄉民(包括海外僑胞)對祖姑也十分虔誠。每逢祖姑耶誕都熱情捐資慶祝。全鄉三個自然村以村為單位,每個二月二十一,由長輩們穿著禮服帶隊,招展彩旗,歡奏鼓樂到聖廟奉請祖姑香火到神壇。家家戶戶備辦禮品,誠心朝拜。神壇前高搭戲台,各村都演梨(戲)三天。宮前神檀香火更盛,也高搭戲台演戲二天。全鄉設計四個神壇三天共演12台大戲。慶典之後,還整裝隊伍大鑼大鼓奉送祖姑香火進宮廟。為使祖姑香火更加旺盛,鄉民還成立了天後宮理事小組,小組的成員由三個自然村選派。近十年來在理事組的積極管理下,天後宮廟務不斷發展。

1995年,對天後古廟背後場地進行清理,修建「天後園」。建成後的天後園有古樹、假山、魚池、涼亭、留芳亭和詔廊。詔廊裏豎立著宋、元、明、清四朝皇帝對祖姑的封贈聖旨46道的精工石刻金字的碑林,這是全國少有的,也是林氏後裔弘揚祖姑偉德的重大創舉。為方便廣大香客,2000年鄉民獻地興建了香客停車場。最近又增置價值近萬元的大型石雕香爐。理事小組還節約不必要開支,拿出人量資金協助本鄉建初級中學,修橋築路,豎大型石刻鄉界碑,設立鄉界路標燈等,以實際行動彰演祖姑美德。日前,理事會正積極開展把喬林天後宮列入揭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

台東天後宮

道教宮觀。在台灣省台東縣台東市中華路一段二二二號。據《台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清代光緒十四年 (1888年),初稱媽祖廟,俗稱東台媽祖廟;民國十五年(1926年)遷建今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增修擴建,1973年曾有修繕,1979年興建牌樓、唐樂台及鍾鼓二樓。過宮前牌樓,兩旁側立金亭,再前為正殿,殿系雙檐歇山造型,燕尾輕揚,龍鳳凌空,檐問懸掛「天後宮」三字金匾,殿內正龕供奉木雕媽祖坐像,頭戴珠冠,身披綉袍,神態慈祥,左龕奉註生娘娘,右龕祀城隍神及福德正神。

明代,媽嶼海域盜賊猖獗。時任南澳島副總乒何斌臣奉命海面剿寇,悉知媽祖顯聖,出兵前特到島上禱祝媽祖庇佑,並許願能剿賊擭勝,即拓新廟宇。後出師凱旋,於明萬曆四十八年正月望日卜地開鳩基工,五月朔日遂告落成。

古廟歷經滄桑。清咸豐八年重修,後又倒塌。民國十七年,由汕頭市總商會發動擴建。改廟為由山門和正殿組成一廳二間,釆川石木雕建築構件,屋頂為硬山形式,屋脊有嵌瓷裝飾,只有潮汕古建築的地方特色。

1979年,媽嶼辟為旅遊區,媽嶼天後宮香火旺盛,到這裹來朝拜的善信逐年增多,一些回國探親的海外僑胞及港澳台同胞,特地到媽嶼朝拜媽祖庇佑功恩。

香港九龍葉輝女士來島朝拜,見廟宇殘破,捐資為媽宮屋脊重新嵌瓷「雙龍奪寶」,使舊廟煥然一新。普寧僑商張百花夫婦也解囊捐資修葺廟宇。

窪濠旅港同胞蔡振廷先生捐資4 0多萬元建設「戲台」及「石牌坊」。旅居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的華人及港、澳、台同胞也熱忱捐資倡議重建媽祖廟。

1980年,媽嶼村成立集體管理組織——媽宮理事會,建立規章和財務管理制度,規定樂善捐款主要用於廟宇修建和環境建設,善信捐助錢物歸集體;動員媽宮管理人員集資經營香燭及紀念品市部,以盈利解決工資分配。

1988年,媽嶼媽宮被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媽宮擴建,獲海內外善信響應,擇日於庚午年中秋日奠基,癸酉年(1993年)農歷3月17日竣工落成。宮廟建築面積由原來的163平方米增至365平方米。開光慶典期間,近萬人位臨參觀朝拜,是時香燭濃煙滿天,航運客輪來往穿梭,廟內外人群摩肩接踵,擠得水泄不通,鑼鼓聲、鞭炮聲響亮震耳,是島上有史以來參拜范圍最廣、人數最多的一次盛會。

擴建後的媽嶼天後古廟,石雕藝高,木刻精細,嵌瓷技巧,金漆工美,近觀工藝獨特,遠望富麗堂皇,是一座極具潮汕特色的古建築廟宇。媽宮周圍環境也進行了全面規劃並逐項建設。現已建有高12米的「石觀音菩薩」、「石天後牌坊」、「石李老君」、「朝聖門」和標志「放雞山」的金雄雞、銀母雞及小雞群嵌瓷景點。還有「吉祥亭」、「如意亭」、「友誼亭」等旅遊設施,初步形成媽宮古跡與游覽景點融於一體的媽嶼風景區。

貴州鎮遠天後宮

貴州鎮遠天後宮天後宮建築年代比較晚,但其工藝精美。特別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正殿重檐翹角和屋脊上,都是鳳在上而龍在下,可見該建築年代在慈禧當政時期。

天後宮位於府城西門,今新中街。北靠石屏山,南臨舞陽河,近百級台階延伸到河岸碼頭,是古碼頭石階最多最陡的一處。由碼頭、山門、正殿、廂房前廊、耳房、及膳房等組成,現存建築正殿及抱廈分別為清同治十二年與光緒三年由福建籍人捐資重建。正殿內供奉海神「媽祖」。背飾鏤空灰塑二龍戲珠,具有典型閩南風格,抱廈屋面舒展,線條流暢,木雕精美,遠離大海的鎮遠建有供奉海神「媽祖」的天後宮。天後宮在沿海一代稱「媽祖廟」,在內陸設天後宮是不多見的。據考證,舞溪以上只有三處,即湖南芷江、貴州鎮遠和黃平舊州。但鎮遠天後宮最險、最高,內中建築工藝最美。

天後宮的存在,是歷史上舞陽河水運發達的見證,說明了歷史上鎮遠水運發達、舟船雲集的盛況。

『叄』 天津媽祖廟的具體位置

天後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由於當時海運漕糧,漕船海難不斷發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轉入內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後宮(當時叫天妃宮),於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奉祀海神天後。水工、船夫、官員在出海或漕糧到達時,都向天後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沒兒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災。這是古人無法克服海洋、江河險難而求助神靈的消極表現,也反映了苦難民眾的古樸文化心態。一個天後便凝聚和撫慰著眾人心。

天津天後宮022-27356424南開區古文化街80號
至於從哪直達到古文化街請你追問告訴我

『肆』 天津天後宮的介紹

天後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歷經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宗教建築。建築群坐西朝東,面向海河,由山門、牌坊、前殿、大殿等組成,屬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每年天後誕辰,以天後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沿河船戶、周邊信眾亦紛紛到來,各地商賈雲集,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業街——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1天後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由於當時海運漕糧,漕船海難不斷發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轉入內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後宮(當時叫天妃宮)於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奉祀海神天後。水工、船夫、官員在出海或漕糧到達時,都向天後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沒兒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災。這是古人無法克服海洋、江河險難而求助神靈的消極表現,也反映了苦難民眾的古樸文化心態。

『伍』 天後宮在哪個城市

天後宮
天後宮俗成娘娘宮,坐落在天津舊城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現古文化街上。始建於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明代永
樂元年(1403年)重建,為天津市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這座海神廟與我國沿海一些城市、台灣省及南洋各國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神女——宋代福建蒲田縣賢良港出生的林默。傳說她自幼聰慧,15歲便精通醫理為人治病,決心終生行善濟人。她熟諳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險船工和漁民;她還能觀察風雲變化,預測天氣,告訴船戶可否出航,保護漁舟、商船的安全,被人們尊稱為神女。她死後被奉為神抵,立祠供奉,尊稱媽祖。以後又經宋、元、明、清各代朝廷敕封,加封天妃、天後,列入祀典,成為人們信仰的海神。

天後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現存山門、牌樓、鍾鼓樓、前殿、正殿、藏經閣、啟聖殿等。正殿內「娘娘」塑像高2.7米,身披霞披,頭戴鳳冠,四侍女捧印、抱瓶、打扇恭立兩旁,殿內兩側還陳列鑾駕一套。山門前有兩棵幡桿高26米(南桿實高26.2米,北桿實高25.94米),為明清遺存文物,分別綉著:「津門藝萃百肆迎春,溟波裕日濟運通航」。

天後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及聚會娛樂的場所,宮前有廣場和戲樓,兩側街道形成商業集市和年貨市場。舊時每月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這里香火旺盛;每逢天妃誕辰(農歷三月二十三日),還舉行「皇會」,表演龍燈、高蹺、旱船等,百戲雲集,萬人空巷。當時天後宮的繁華景象,有詩文記載:「旗颭危培集萬艘,碧溟漕運溯元朝,天妃廟貌依稀在,金鼎香煙繞綉袍」。

現在的天後宮內設有天津民俗博物館,在廟內兩側廂房陳列,介紹天津城、天後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城」,這是天津人對城市發展的通俗而生動的說法。天後宮是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它和古文化街一樣,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發祥地與搖籃。

『陸』 天津天後宮在什麼地方 有什麼公交車能去

公交線路:空調48路 → 地鐵3號線 → 633路,全程約9.9公里

1、從天津市步行約350米,到達天津賓館站

2、乘坐空調48路,經過5站, 到達德才里站

3、步行約430米,到達吳家窯站

4、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6站, 到達金獅橋站

5、步行約290米,到達小樹林站

6、乘坐633路,經過3站, 到達東北角站(也可乘坐804路、908路)

7、步行約440米,到達天後宮

『柒』 天津天後宮的景點簡介

天後宮是天津市現存的著名道教宮觀,主要是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後。它位於該市南開區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宮、小直沽天妃宮、西廟、娘娘宮。天後宮坐西朝東,面臨海河,最初創建於元朝(1206-1368年)時期的1326年,後來的朝代又多次重修。從東向西,主要建築包括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大殿、藏經閣、啟聖祠以及鍾鼓樓、配殿和張仙閣等。主體建築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中間面闊3間,進深3間,7檁單檐廡殿頂,前接卷棚頂抱廈,後連懸山頂鳳尾殿,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結構建築風格。該建築群是中國三大天後宮之一,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天後宮之一。天後宮的主要功能是企求航海安全,是歷代海祭中心,也是古代船工海員娛樂聚會的場所,除了舉行隆重祭祀海神天後的儀式外,還經常有各種中國特色的酬神演出。據說在每年農歷3月23日為天後媽祖的誕辰,這里經常舉辦民間花會,吸引了很多遊人。 早在1954年,天後宮就被天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政府又重新修復天後宮,把它作為民俗博物館對外開放。

『捌』 天津天後宮

天後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由於當時海運漕糧,漕船海難不斷發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轉入內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後宮(當時叫天妃宮),於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奉祀海神天後。水工、船夫、官員在出海或漕糧到達時,都向天後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沒兒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災。這是古人無法克服海洋、江河險難而求助神靈的消極表現,也反映了苦難民眾的古樸文化心態。一個天後便凝聚和撫慰著眾人心。

『玖』 天津好玩的地方 天津的津門十景是哪些

天津最好玩景點:

  1.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The Tientsin Eye),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跨海河連接河北區與紅橋區,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亞洲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摩天輪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為28分鍾,到達最高處時,周邊景色一覽無余,甚至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緻,被譽為「天津之眼」。

2.五大道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區的南部,東、西向並列著以中國西南名城:成都、重慶、大理、常德﹑睦南及馬場為名的五條街道,是迄今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是國家AAAA景區,2011年,五大道被天津市規劃局確定為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3.盤山風景區

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5公里處,佔地面積106平方公里,又因她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山舊名無終、徐無、四正、盤龍。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是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並著、佛教文化與皇家文化相融的旅遊休閑勝地。

4.龍泉山游樂園

龍泉山游樂園,國家A級景區龍泉山游樂園, 座落在天津市薊縣下營鎮道古峪村西。擁有四區:山林生態旅遊區、水上游樂區、林間休閑區、生活服務中轉區;三園:山野林果園、松林淋浴園、湖畔林間納涼園。游樂園內已開辟龍樂園、百杏園、金龜石、鴛鴦洞等50餘個自然觀點;新建觀景長廊、望湖亭、玉龍橋等十餘個人文景觀;最新開設京東小飄流、五百米水上速降、飛天蹦極等多項驚險刺激項目,加上湖內遊船、沙灘浴場、湖邊垂釣等游樂項目。形成大型多功能游樂園式的旅遊度假中心。

5.天津海濱旅遊度假區

天津海濱旅遊度假區素有「海濱溫泉」美稱,位於天津市塘沽區高沙嶺東面,又叫做海濱浴場,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海濱浴場之一,這里建有全中國規模最大、15米高的具有三個直滑道和兩個旋轉滑道的沖水滑梯。每年接待的遊客數量超過100萬人次,是天津重點推廣的旅遊項目之一。

6.天後宮

天津天後宮,位於天津舊城區東門外的古文化街上,現為天津民俗博物館所在地。天津天後宮,俗稱「娘娘宮」,始建於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是世界三大天後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後宮、台灣北港朝天宮)之一。農歷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存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 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里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

7.水上公園

水上公園是天津市津門十景之一,是天津市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其特色是整座公園由東、西、南三大湖和分散在湖中的11個島嶼組成,因此稱之為水上公園,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風景區。2009年,水上公園經過大規模景觀提升改造,定位為「北方西湖,水上四季」。

8.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

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簡稱「濱海航母」)地處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八卦灘,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總規劃面積22萬平方米,是以「基輔」號航母這一獨特旅遊資源為主體,為航母觀光、武備展示、主題演出、會務會展、拓展訓練、國防教育、娛樂休閑、影視拍攝八大板塊為一體的大型軍事主題公園。

9.天津歡樂谷主題公園

天津歡樂谷主題公園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坐落於天津市東麗湖畔。全園分為六大主題區:演藝中心、歡樂時光、海洋之心、維京海港、聖誕村、飛躍加勒比。全園擁有56項水陸兩棲、老少皆宜的游樂設施,每日近90場藝術盛宴,以多元歡樂塑造一座全年歡樂之都、一個充滿激情與浪漫的繁華都市開心地。

10.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薊縣城東穿芳峪境內,公園總面積2126公頃。轄九龍山、梨木台山、黃花山三大景區。1995年批准為森林公園,1997年升為國家森林公園,目前是天津市面積最大唯一的山區國家森林公園。在公園東北部萬丈深谷中連綿聳立著九條山脊,恰似九龍聚首,故名九龍山。

津門十景是:

一:故里尋蹤——天津古文化街

以天後宮為中心的古文化街, 南口的牌樓上高懸「津門故里」大匾, 標志著這一帶是800年前的一處居民聚落點。金代在這里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 今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區域而逐漸拓展的。當人漫步這條古老街道時, 總要情不自禁地尋覓歷史的蹤跡,體會一下古味、中國味、天津味和文化味, 而且非尋不能出情趣。「故里尋蹤」一名由此而來。

二:海門古塞——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天津是北京的門戶,大沽海口是「津門之屏」,她位於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 渤海的交匯處。明代開始設防,以「威」、「鎮」、「海」三字命名。 清咸豐八年(1858年)為加強海防,確保京畿安全,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 逐漸形成以「威,鎮,海,門,高」為主體的完整防禦體系。近代,隨著外國列強對華侵略, 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南有虎門,北有大沽,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三:薊北雄關——黃崖關長城

薊縣黃崖關地處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的正中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又是北部之敵進犯京都的要沖。它始建於北齊天寶七年。 這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被視為國寶的北齊長城遺址。在歷經多次修築增建中, 以富於戰略眼光的愛國將領戚繼光主持修建長城的一次,規模最為宏大。 黃崖關虎踞長城其間。城牆石壘磚包,堅如銅牆鐵壁。層巒疊嶂之中,戰台林立,高低相關, 前後呼應。煙墩是點燃烽火、警報敵情的信號台,戰台用於居高臨下打擊迫近城牆的敵人。 戚繼光別出心裁修的空心敵台,台內券洞可以屯兵駐軍,還便於疏通和調動城上軍隊。 鳳凰樓看見敵人,薊北長城便全部進入戰備狀態。 黃崖關內的八卦街,是依照八卦圖建造的。你不妨在街里走走,轉來轉去道多門多, 就是找不著出路。

四:獨樂晨光——獨樂寺

獨樂寺坐落在薊縣城內西街,坐北朝南,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整組建築布局得當, 主體突出、巍峨雄壯,庄嚴瑰麗。 獨樂寺又名大佛寺。獨樂一名的由來,眾說各異。有人認為,觀音閣內巨大塑像的內支架, 即為一株參天矗立的杜梨樹,獨樂以杜梨諧音得名。有人認為,寺中觀音獨以普渡眾生為樂, 故名。而縣志記載則雲:「獨樂寺為安祿山誓師之地,蓋安祿山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 故爾命名之。」獨樂寺的創建及其倡建本,目前已無文獻可考,據傳始建於唐初。 現存獨樂寺的主要建築,是在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的,至今已重建1000年有餘。

五:沽水流霞——海河

海河風景線,始於三岔口,止於大光明橋,橫穿繁華的天津市區。 它宛如一幅長長的風景畫卷,把天津裝扮得愈加楚楚動人。它的美麗, 表現在令人留連忘返的海河公園、聞名於國內外的望海樓教堂、 雄偉壯觀的「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但它最讓眷戀的卻是夜幕降下之後, 海河流水閃爍的波光燈影的美,流動不息的美。那兩岸若明若暗的各色燈光, 倒映在河中,浮如絢麗的彩霞,緩緩的流水,又把一道道彩霞送向遙遙的遠方, 使人們產生無限的遐思。在天津,有「七十二沽」之稱,海河還被一些人稱作「沽水」。 於是,「沽水流霞」就這樣傳開了。

六:龍潭浮翠——水上公園

水上公園位於天津市區的西南,建於1950年。面積213公頃,是天津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也是津門十景之一。水上公園以水取勝,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二分之一(100公頃), 內有12個小島,島與島之間以造型優美的雙曲拱橋、曲橋、桃柳堤相連接,將水面分割成東湖、西湖、南湖三個大湖。園內綠化疏密有致,沿湖以垂柳為主,
水中栽藕植蓮,島上林蔭道多種植白蠟、國槐、合歡、法桐等樹木。全園以翠亭洲上的眺遠亭為中心,亭高26.5米,是公園至高點,隨地勢設有三層平台, 可在不同的高度觀覽園景。湖水映襯著朱紅樓閣,再加上劃船、遊艇等各種水上活動, 構成了天津水上公園的獨特風格。

七:三盤暮雨——盤山

盤山坐落在北京正東面90公里的燕山山脈南緣,距天津市薊縣縣城12公里,
處於北京、天津、唐山三角交匯地帶。盤山海拔400至600米,海拔最高的掛月峰達864.4米。 盤山風景區由西向東長20公里,由北向南寬10多公里。 盤山峰戀秀異,景色絕佳,是獲益於它得天獨厚的水文地質構造。 燕山山脈多為石灰岩,而盤山則是由遠古地殼深處酸性岩漿形成的花崗岩構成, 沙石育水,水與山高,故而林木繁茂,水石清奇。據史書記載,自三國始至清朝末年,歷代皇帝競游盤山,魏武帝曹操、唐太宗、遼太宗、 遼聖宗、金世宗、清代的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帝王,都曾在盤山「鳴騶入谷」。

八:雙城醉月——食品街、旅館街

呈宮城式建築風格的南市食品街和南市旅館街,是十分吸引人的地方。 在月明風清之際,人們身臨美味四溢的食品街,把酒飛觴,對月輕吟, 盡情體味中國食文化的內涵,會油然而生陶醉之情;倘再下榻毗鄰的旅館街, 明月臨窗的房間,既舒適又愜意,定會興猶未盡,留下美好回憶。 天津人給它們起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雙城醉月」。 著眼其觀賞價值,南市食品街具有民族建築的古典美。 整個食品街形同一座縮小了的古城。建築群為3層樓,中間設有十字甬道,甬道頂是弧形玻璃頂,將四方城封閉起來,連成一體,形成共享空間。4個甬道口為4個入口,每個入口處上都建有門樓, 中間有一拱形門洞,門洞上有寬1.7米、長6.2米的匾額,上面刻有「南市食品街」5個大字, 著眼食品街的飲食價值,它集天下美味於一處,是龐大的飲食博物館。

九:中環彩練

中環線是一條圍繞津城市區的環城公路,道路兩旁不僅高樓林立,樹木成蔭,
還有眾多的公園及園林小品令人留連忘返,目不暇接。因此說中環線就象一條彩練一樣, 把津城打扮得分外妖嬈。 解放前,天津為半殖民地城市,市區內九國租界,被割據統治, 各項市政設施僅為帝國主義服務,造成道路「不寬、不通、不順」,各自為政不成系統。 為了改善天津的道路狀況,1985年天津市政府批准三環路的市區道路規劃,並開工修建中環線。 它是圍繞中心市區兼容客貨運屬功能的快速交通幹道,同時也是環繞市區的一條風景線, 全長34.5公里,沿線有8座立交橋,7座一般橋梁。西半環1985年完成。東半環於1986年完成。 沿中環線建成的路心池花壇13.7公頃,栽植月季24萬株;道路兩側34.3公頃,栽植30萬株, 全線栽有月季50多個品種54萬株。中線栽植喬灌長綠結合,市樹白臘樹2萬株,常綠1萬株, 花灌木3萬多株,藤本植物8萬多株,闢建小游園24處、26組植物造型、雕塑小品。 如果人們把外環線比做翡翠項鏈,中環則是鑲嵌明珠的寶石花環。

十:天塔璇雲——天津廣播電視塔

天津廣播電視塔,簡稱天塔,建於1991年,總高度為415.2米, 此高度在世界鋼筋混凝土電視塔中列加拿大的多倫多塔、俄羅斯的莫斯科塔、 中國上海的「東方之珠」塔之後,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 她坐落於市區西南部河西區八里台立交橋以南、紫金山路與津鹽公路匯合處的三角地帶, 西靠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鄰壯觀的八里台立交橋,周圍是旅遊區。廣播電視塔佔地300畝, 坐落在波光粼粼的天塔湖中央,猶如一劍穿天,直插雲霄。塔區70%是水域。這里地勢開闊, 環境優美,四周是綠化帶。鮮花簇擁,草木葳蕤,湖光塔影,相映生輝,是這一帶景觀的特色。

『拾』 世界三大媽祖廟都分別坐落在什麼地方

1、泉州天後宮:是中國首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媽祖廟,始建於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它位於泉州市區天後路,佔地面積約13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廟內除了保存較完整的大殿、後殿等古建築外,近年來又陸續修復了山門、戲台、鍾鼓樓、東西長廊、梳妝樓等多處建築,是現存媽祖廟中規模較大、年代較久遠的一座,建置於宮內的閩台關系史博物館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泉州天後宮對媽祖信仰在海外的發展與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歷史上,媽祖信仰由於泉州民眾的不斷向外移民和貿易活動而遠播祖國大陸及台、港、澳各地,因此,泉州天後宮至今在廣大海外仍享有較高的聲譽,許多海外同胞都稱其為「溫陵聖廟」,每年大約有3000多個海外團隊前來參觀朝聖。
2、天津天後宮:俗稱「娘娘宮」,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後來又經過數十次重建和重修,是世界三大天後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後宮、台灣北港朝天宮)之一。它位於天津舊城東門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坐西朝東,佔地5352平方米,建築面積1734平方米,從東至西由戲樓、幡桿、山門、牌坊、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閣、啟聖祠以及鍾鼓樓、張仙閣和4座配殿組成,是天津市現存最早的一處古建築群體,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發展的搖籃,因此曾有「先有娘娘宮,後有天津衛」的說法。
天津天後宮曾於1954年、1982年先後兩次被天津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又以其天津民俗文化發祥地之地位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除保留天後宮復原陳列外,還陸續開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風為基礎內容的陳列展覽,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漕運、婚育、商業、民間生活、民間藝術及民間信仰等習俗內容,並興建了長69米的天後碑廊,描繪出一幅幅極具個性的、地域文化的歷史風俗畫卷,成為中外人士觀光游覽的勝地。
3、芷江天後宮:是中國內陸地區最大的媽祖廟,位於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內,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屬於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媽祖廟融古代建築、浮雕藝術於一身,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保護價值,其前坊後宮的石坊上刻有50幅浮雕,栩栩如生,雕刻技藝精湛,有「江南第一坊」之稱。
由於130餘年未曾大修,歷史風雨的剝蝕和人為的因素,使木質結構的天後宮木柱、橫坊、板牆等損毀嚴重,因此,從1999年起,芷江侗族自治縣開始對其進行整體維修,經過3年努力,並花費數百萬元資金後,2002年,該天後宮已重新對外開放。
4、澎湖天後宮:台灣最早的媽祖廟,相傳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廟內雕梁畫棟,刻工精細,古香古色,美不勝收。每年農歷3月23日媽祖神誕日,澎湖天後宮都要舉辦大規模的媽祖海上繞境活動,藉以祈求風調雨順,闔家平安。
澎湖天後宮後殿藏有台灣最早的一塊碑刻,上刻「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幾個大字。據說十七世紀初葉,荷蘭人利用其經濟軍事實力,占爪哇,設東印度公司,企圖與我國貿易。但當時明朝實行海禁,非朝貢國不得通商。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荷蘭提督韋麻郎用大泥(今泰國境內)華僑潘秀之策,致書明朝疆吏,望允荷通商,因無迴音,旋率艦於7月12日登陸澎湖,以便打探。閩中大吏聞此情,急派都司沈有容往見韋麻郎於媽祖宮(即天後宮),鏗鏘陳辭,曉以利害。韋麻郎知通商無望,求戰亦無勝算,乃於10月25日灰溜溜離澎而去,書寫了中國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光輝一頁。
5、廟島顯應宮:中國北方建造最早、影響最大的媽祖廟,建於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經元、明、清幾朝皇帝冊封,一度被稱為「天下第一娘娘廟」而名揚於世,廟島也因此在長山列島中獨領風騷,成為南北島嶼之間文化交流的中心,歷時800多年之久,故長山列島現亦稱廟島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