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廈門大橋創建歷史
廈門大橋始建於1987年10月1日,1991年4月主體工程竣工,同年5月試通車,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廈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由高崎引道、跨海主橋和集美立交三部分組成。
大橋歷史
廈門大橋建設之前,廈門出島唯一的通道是高集海堤,海堤只有2個車道,而廈門島內的機動車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近1萬部。海堤已經不堪重負,而且經過幾十年「服役」,路面坑窪不平,車速也上不去,一旦發生事故,施救車都難進去,堵上半天更是家常便飯。當時他從島內去同安,早上7點從輪渡出發,要到下午1點才能到,一路都是堵車,尤其是海堤[1]。
1991年,廈門大橋通車了,以後短短數年間,廈門大橋又帶動了島內嘉禾路、廈禾路的改造和建設,島外同集路的建設,島內外交通網路迅速得到改善。這時他從島內到同安,只要一個小時就到了,整整節省了5個小時。
「全國第一」不好當
廈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這個「全國第一」不好當。廈門大橋1987年10月開工,到1991年4月竣工,12月正式通車,花了整整四年,相比之下,建海滄大橋花了3年,杏林大橋花了2年多,集美大橋只花了1年多。
正因為是 「全國第一」,在建橋的過程中,建設者遇到了許多前人從未遇到過的困難。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也留下了對廈門海域水文、地質等方面的詳細記錄資料,為後來幾座大橋和隧道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建橋過程中,建設者發揮聰明才智,取得了許多技術創新,後來的許多工程都從中受益。朱獎懷回憶說,在建廈門大橋之前,中國建橋一般都是立桿照明,中間一排路燈,兩邊兩排路燈,廈門大橋就取消了兩邊的路燈,把燈光從下面打在扶手上,這樣兩面的視覺就沒有了障礙,開車過橋就更順暢了。這個做法後來在許多橋梁的建設中都得到了採用。
B. 廈門大橋哪一年修建的。
廈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由主橋zd、集美立交橋、高崎引道和自動化管理系統組成。廈門大橋始建於1987年10月1日,1991年5月試通車,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1991年12月19日正式通車剪綵。主橋長2070米,版橋面寬23.5米。直權通式集美立交橋由七座匝道橋組成。高崎引道長855米,路面寬23.5米,為一級公路標准。
C. 廈門有幾座大橋
不好意思 樓上和樓上上都有一個十分顯眼的錯誤:是演武大橋 而非寅武
在建的隧道名為翔安隧道 是廈門東通道
還有一條相當重要的在建大橋 名為廈門公鐵大橋 是汽車火車兩用的鋼鐵大橋(似乎是鋼鐵的) 也是福廈鐵路的重要工程之一 建成後將極大緩解廈門大橋的壓力 並且可能導致廈門海堤從歷史上消失 因為廈門海堤的存在使北部海域長期無法循環交流 產生了大量泥沙淤積等問題
談到規劃 索性提提宏偉的、不知何時能夠實現的長遠規劃 除了樓上所說的通往漳州(龍海)的跨海大橋之外 還有一個近期被較多討論的連接廈門、金門的廈金大橋 另外還有計劃連接台灣島的跨海大橋 不過後者的確設想得有些過於大膽超前了……
事實上 石鼓山立交橋可以算得上過去的一個小大橋 東渡的高架橋也稱得上小小亮點 湖裡高架橋在長度上可謂小氣派
所謂「五緣灣大橋」 原本名為鍾宅灣大橋 實際上我也更樂意稱之為鍾宅灣大橋 至於為何突然間將鍾宅村民世代居住的海灣鍾宅灣改名為「無緣灣」 恐怕還得問問在這件事上有些阿諛諂媚的外來市委書記
不過呢 在此還是尊重一下民政局的公告 稱之為「五緣灣大橋」
答 樓下 : 當晚我在現場看中秋晚會,主持人裝作向小金門眺望,實際上什麼都沒有,電視上看到的根本就只是海滄大橋,把人民當白痴啊,還說什麼「您可以通過最先進的電視技術看到這座大橋」……滿嘴胡話。央視搞形式是特長,有一套,當晚也依然是假唱對口型。這也就大陸一文藝方面的現象
總結:
廈門現存4座「大橋」 跨海的廈門大橋、海滄大橋 以及島內的演武大橋、「五緣灣大橋」
D. 廈門大橋什麼時候建的
廈門海滄大橋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也是廈門市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交通工程項目,工程全長5926.527米,主跨648米,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8.7億人民幣。海滄大橋工程於1996年12月18日破土動工,主體工程於1997年6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全橋於1999年12月30日順利通車。舒展在廈門東渡港和海滄投資區之間的西海域上
E. 福建打造一座新的跨海大橋,長多少呢何時投用呢
從當前我國境內的很多大橋工程來說,一般而言,跨海大橋的數量還是較多,特別是由於我國的海岸線很長,而且沿海城市的經濟實力也變得更強,從而在地域表現下也就促使很多城市都需要打造更多新的跨海大橋工程,特別是從區域經濟表現下來說,很多城市都由於不一樣的差異,也導致很多城市在交通上變得更便利的了,而像這座新跨海大橋的打造也成為當地城市很關鍵的工程線,從而讓其城市的發展都會更有競爭力的了,畢竟其高速公路的發展意義也更大,從而會取得更好的社會帶動力和影響力的了。
它貴為廈門的第7條進出島通道,未來可以讓廈門的城市交通變得更完善,同時也會讓沿線區域城市的發展都更具競爭價值的了,所以在發展下來看,這座跨海大橋的建設都會融入到廈門的城市發展當中,從而帶動沿線很多區域的持續發展和進步,更讓其跨海大橋的發展布局都會成為當地城市比較突出的重點工程。
F. 廈門五大橋哪座最早建
依次順序是,廈門高集海堤,廈門大橋 海滄大橋 集美大橋 杏林大橋 翔安海底隧道
G. 廈門大橋的橋梁簡介
福建省的廈門海堤的建成,成為廈 門陸上的門戶走廊,隨著廈門特區經濟的發展,汽車流量大增,海堤原設計日流量2500輛,1989年竟達12000輛。終於在1955年和1956年先後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廈門成為半島,鷹廈鐵路和324國道福建段(福州、經過莆田、泉州至廈門段等)得以連入廈門 ,對廈門的國防和經濟都有巨大貢獻。在1990年以前,高集海堤是廈門島內對外聯系的唯一通道。
廈 門人民盼望再建一座海峽大橋,為特區建設插上翅膀。廈門大橋於1988年1月正式動工,1991年5月1日正式通車歷時僅三年四個月大橋設計汽車日流量2.5萬輛。
全橋分主橋、集美立交橋、高崎引橋三個部分。橋梁總長6599米,成為全國最長的跨海公路橋。主橋為雙線橋,全長2070米,橋面寬23.5米。大橋建成,改善了廈門陸路運輸條件,每當夜幕來臨,大橋上燈火輝煌,與來往車輛燈光相輝映,形成一道絢麗耀眼的彩虹,景色十分迷人。
H. 廈門大橋的基本資料
功能用途:跨海公路大橋 建設地點:高崎至集美
建設長度:全長6695米,主橋長2070米
建設寬度:橋寬23.5米,雙向4車道
通行能力:2.5萬輛次/日
建成時間:1991年4月
開工時間:1987年10月01日
竣工時間:1991年4月
正式通車時間:1991年12月19日
獲獎情況:
1978-1993年全國十大公路工程(魯班獎)
1999年度福建省雙十佳建築
I. 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 分別是什麼建造的
始建於1987年10月1日,1991年4月主體工程竣工,同年5月試通車,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
廈門大橋2007年3月,集美大橋建設開始,今年5月,集美大橋整體完工,創下世界同型橋梁的建設速度的2—3倍
於2006年3月份正式動
2008年9月1日建成
杏林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