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三國時期屬於哪裡
擴展閱讀
上海到捷克跟團多少錢 2025-01-18 17:57:18
深圳取保候審有什麼條件 2025-01-18 17:47:47
廈門星鯊宿舍為什麼便宜 2025-01-18 17:47:40

廈門三國時期屬於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6-24 23:22:39

① 三國時期福建是東吳的地盤嗎那時候福建叫什麼名

我就是福建人哦。

是屬於東吳的。請看地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8%FD%B9%FA%B5%D8%CD%BC&in=24752&cl=2&cm=1&sc=0&lm=-1&pn=2&rn=1&di=566878161&ln=314&fr=
那時福建叫建安郡.

東漢末年,孫策在擊敗吳中豪帥嚴伯虎之後,親自謀劃平定冶縣。冶縣平定後,在閩北正式設立了建安(今建甌)、漢興(今浦城)、南平(今南平)三縣;接著,又打敗逃往侯官(今閩侯)的會稽郡守王朗,佔領侯官,並立縣。這是漢王朝第一次正式在福建地區立縣。此時,原冶縣(東冶)地就有了四個縣。建安十年(205)又轉討上饒,並分建安之桐鄉地,設立建平縣(今建陽)。這樣,漢廷第一次真正地在東冶(今福建)建立了五縣(建安、漢興、南平、建平、侯官),確立了政治統治。孫權於建安8年(203),確定了自己在東冶(今福建)的統治地位,在建安縣設立了南部都尉府,隸屬於會稽郡。這是一個軍事管制委員會性質的政權。吳永安3年(260),建立了建安郡城,這是福建轄境的第一座省城。建安郡的設立,標志著福建地區從此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行政建制,標志著「會稽郡南部都尉府」、「冶縣」、「東冶」等提法退出了歷史舞台。建安郡的建立,使福建從此被正式納入了中國古代郡縣制的軌道,結束了「此前不通中國」的局面,標志著「七閩,至三國吳時,始通中國」(乾隆福州府志),即正式接受中央王朝統治。當時福建重心在閩北,中心在建安。「建安」是當時福建疆域的代稱。

另外的再說一點:

閩字最早出現於周朝,閩與八閩,都是福建省名的簡稱和別稱。「閩」是最原始的名稱。《山海經·海內南經》說:「閩在海中」,這說明福建在遠古時代,還是屬於海浸之區。

八閩,則是從北宋開始。關於八閩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福建古為閩地,北宋時始分為八州、軍,南宋分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因有八閩之稱;另一種是《辭源》的說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建、延、邵、汀,為上四府;福、興、漳、泉,為下四府。共八府,號稱「八閩」。

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它和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福建」名稱。

詳細請看:
http://ke..com/view/2812.htm#1

② 在三國時期,福建屬於誰管轄的范圍

福建一般來說是屬於曹操管家,他在中原地區呀,所以屬於曹操的領地。

③ 在封建明清時期廈門是不是歸泉州府管轄呢以前廈門是不是歸泉州呢誰有以前封建的地圖網站

不是的,不要聽泉州人放屁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明清以來中國歷代行政區域變革頻繁,但是考據充分,記載詳實。

在清朝以前,泉州從南安郡開始發展起來,一直到泉州府,到這個時期,廈門島內大致叫嘉禾里,隸屬於同安縣,屬於泉州府管理
但是到了清朝,廈門逐漸開始脫離了泉州的管轄。標志性有兩件事,一個是康熙年成立台廈兵備道統領台灣和廈門兩地政務,廈門首次成為直管之地,隨後制度化的是雍正5年,興泉永道(即後來改名為福建南路道、廈門道)的道台治所遷到了廈門。 道台最初只負責軍政,後來權力逐漸擴大,形成了省下府上的實質政府。按到今天來說,就是福建省下面設立了一個廈門大區,而這個大區管理廈門,泉州,莆田等地區,先後加上了永春大田等縣,從而泉州正式進入廈門管轄時代,先後200多年,歷任100多任道台都在廈門,一直到1925年。後廈門道撤銷,廈門建市由福建省管轄,從此和泉州切割。而泉州在後來還一度完全撤銷

興泉永道的道台駐地就在今天中山公園邊上的少兒圖書館,後來又成為廈門市府的辦公用地,一直到了1980年代湖濱北路的新市府建好才結束百餘年的歷史使命

同安擺脫泉州的時間較為後面,同安縣長時間屬於泉州府管理,到了清末府的權力縮小,同安縣逐漸向廈門直接匯報。後來廈門建市以後同安等縣又幾經變化。建國後屬於第五專區一度成為泉州的上級,後來劃歸晉江專區也不再歸於泉州管轄。隨後同安的管轄土地逐漸分割歸給廈門,一直到1958年同安縣由廈門管轄,加上從漳州龍海劃過來的海滄,從此廈門的區域穩定下來。

所以從歷史上看,在明朝以前,廈門可以說屬於泉州,但是清朝以後,泉州很長時間是歸廈門管理,到了民國以後,廈門就走上獨立成市的階段,而泉州成為市還是在1950年代晉江專區時代以後。

從這個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少部分自大的泉州人實際上對自己家鄉的歷史都不了解,純粹是在膨風。。。。。。

------------

小常識:從興泉永道到廈門道

道一級機構從清朝順治開始逐漸產生完善並擴張,從原來的巡視機構逐漸形成了一級實權政府,位於省下府上。

大致上說,道分為兩類,一類並不是地方政府,而是省級派出機構,專門督導辦理某類事務的,比如兵備道等,你可以理解為現在的省府駐某地的專門辦事機構。另外一類道是地方政府,通常一個道領2-4個府。而後一種道又分兩種:分守道和分巡道,開始的時候分守道是常駐某一個地方,注重錢糧事務,而分巡道是駐一個地方巡視周邊,注重軍政。後來逐漸統一道分巡道,類似於後來的地區專員公署

興泉道原來是興化+泉州兩個府,雍正年遷道廈門後逐漸擴大,永春直隸州並入,成為興泉永道,維持近200年。興泉永道是地方分巡道,兼專門的負責郵政,海洋事務的專門事務道,乾隆年間又加上兵備道。所以興泉永道是不折不扣的地方一級主管機構

同安縣令是正七品,永春直隸州知州是正五品,泉州知府是從四品,而興泉永道的道員是正四品,甚至很多道員是正三品從三品,極端發生過從二品兼任道員的,道員離任以後很容易跳過從三品直接接任正三品的按察使。所以道員的權力遠遠大於知府

④ 在三國時期福建的福州屬於哪個國家

【福州概況】 福州市簡稱榕,拼音:fu zhou,英文簡稱Fu zhou。
因城內有屏山、烏石山、於山三山鼎立,別稱「三山」;又由於自宋代以來,人們在城內外廣植榕樹,綠蔭滿城,又稱「榕城」;此外又有「合沙」「東越」「左海」等別號。郵政編碼: 350000,電話區號:0591。為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7′。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市人民政府駐地鼓樓區烏山路。現轄五區、六縣、兩個縣級市和一個經濟區,即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5個區,閩侯縣、連江縣、羅源縣、閩清縣、永泰縣、平潭縣6個縣,福清、長樂2個市和琅岐經濟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里,2004年底建成區面積165.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為6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43萬人,全市戶籍人口609.3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70.85萬人。全市設34個街道辦事處、105個鎮,48個鄉(含2個民族鄉和馬祖鄉),2795個村(居)委會、社區居委會。

福州歷史悠久,夏代屬揚州地域,殷商為七閩之地,戰國時歸越國,秦時為閩中郡,漢高祖封閩越王,唐玄宗是設福州都督府,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豐富,有「佛國」之稱,重點佛教寺院有6座(湧泉寺、西禪寺、林陽寺、地藏寺、萬福寺、雪峰寺),為全國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氣候宜人,地理環境優越,有榕城、溫泉城之雅稱,還有「江南勝地」之美譽。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遊季節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審知墓、李綱墓、林則徐墓。名園有西湖、南公園、煙台山等。名塔有白塔、烏塔、羅星塔、瑞雲塔、三峰塔。名橋有萬壽橋、回龍橋、龍江橋。名居有林翰尚書故居、鄭振鐸故居、陳紹寬故居。

【行政區劃】
福州市轄5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福州市 面積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萬人(2004年)。
鼓樓區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 56萬。郵政編碼350001。區人民政府駐津泰路。
台江區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 32萬。郵政編碼350004。區人民政府駐廣達路。
倉山區面積 146平方千米,人口 39萬。郵政編碼350007。區人民政府駐麥園路。
馬尾區面積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萬。郵政編碼350015。區人民政府駐君竹路。
晉安區面積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萬。郵政編碼350011。區人民政府駐岳峰鎮。
福清市面積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萬。郵政編碼350300。市人民政府駐融城街。
長樂市面積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萬。郵政編碼350200。市人民政府駐吳航街。
閩侯縣面積2130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350100。縣人民政府駐甘蔗街。
連江縣面積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萬。郵政編碼3505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羅源縣面積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萬。郵政編碼350600。縣人民政府駐鳳山鎮。
閩清縣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萬。郵政編碼3508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永泰縣面積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萬。郵政編碼350700。縣人民政府駐樟城鎮。
平潭縣面積 371平方千米,人口 38萬。郵政編碼350400。縣人民政府駐潭城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汽車號牌
福建省(閩)
A 福州市 B 莆田市 C 泉州市 D 廈門市 E 漳州市 F 龍岩市 G 三明市
H 南平市 J 寧德市 K 省直系統

【歷史文化】
福州是一座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秦置閩中郡。福州歷為漢閩越國都,三國建安郡、晉安郡,南朝晉平郡、閩州、豐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五代閩王都長樂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為東路道(1914年改閩海道)駐地、福建省省會、閩侯縣治。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屬「閩海省」省會設此,為特別市,旋廢。1946年正式設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為福建省省會、省轄市。

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黃河、長江流域一樣進入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用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原始漁獵活動,並開始飼養畜類和從事簡單的農業勞動,創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本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歷次考古調查和發掘,福建省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以百計,出土了大批遺物,其中以平潭殼丘頭、閩侯曇石山等遺存最為豐富,並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考古發掘證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紀末至公元前16世紀初的夏朝時期,這里的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系。至周代,這里與中原的關系更加密切。它不僅隸屬於周朝,而且也進入了奴隸社會。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嚴高改建郡城,時稱「子城」。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佔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選用賢能,興文重教,浚湖拓城,減稅撤卡,發展海外貿易。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牆,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築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窪,又建城牆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於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後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東都」。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築外城。南宋紹興之後,金兵猖獗,中原塗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登基於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於泉州,三年後遷返福州。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後才陸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台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為商賈雲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我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我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

福州民風淳樸、文化昌盛,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早在三國兩晉時期,嚴高、虞願、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傳播中原文化。唐開元年間,福州就設立書院廟學。韓愈曾稱道:「閩越有長才、秀民通文書,與上國齒」,認為福州文化水準可與京都長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為發達,有著「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讀書聲」的盛況。當時,福州開設的巢經樓是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石鼓書院亦被稱為海內四大書院之一。明清以來,福州更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集地,「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名人燦若繁星。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福州籍進士達4100多人,其中文狀元16人,武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縣曾七年蟬聯「三狀元」,宋嘉定元年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為榕籍人士,都被譽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奇跡。目前,福州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50餘人,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

【自然地理】
福州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介於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西鄰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寧德市區,南連莆田市,陸域總面積12152.5平方公里。

地形:福州市區所在地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內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福州是礦產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硅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一定地位。

森林資源:全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地熱:全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海洋: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江陰島、琅歧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農作物一年三熟,盛產稻、麥、油菜、甘薯。淡水養殖魚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僭的有20多種。

氣候:福州氣候福州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冬短夏長,溫暖濕潤,無霜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達6~10℃;最熱月7~8月,平均氣溫為24~29℃。年相對濕度約77%。近年來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福州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夏季偏南風為主,7~9月是台風活動期,每年平均台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遊季節為每年4-11月。

【地方文化】
福州地區通用福州話,福州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間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整個閩東地區劃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屬的5區2市6縣通行,今寧德地區所轄的2市5縣也能聽懂。在閩東方言區之外的浙江省泰順縣、平陽縣、蒼南縣部分鄉鎮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至於閩北地區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則以福州話為第二方言,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話傳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其底層應當是古閩越族的語言。魏、晉之前的早期移民帶來古吳語和古楚語,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也明顯地留存於福州話中。

福州近現代名人輩出,有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文學家高士其、數學家陳景潤、國府主席林森、文學家鄭振鐸,化學家侯德榜,文學家冰心,華僑領袖黃乃裳等,舉不勝舉。僅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近現代名人燦若繁星,舉不勝舉。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全國各城市的前茅。

市標——「三山一水」雕塑: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市樹——榕樹: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現有古榕樹近千株。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這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相傳,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這株榕樹。每當春回大地之時,古榕約有一半樹冠首先萌芽,待老葉子逐漸落光,另一半樹冠則新葉初萌,形成層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市果——福桔:福州盆地盛產柑桔,尤以桔子為最,且皮薄、色紅、汁多、味甜,風味獨特,稱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福州風俗以「紅」見好,且「桔」與「吉」音似,所以成為民間吉祥物和賀年贈品。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開花,有單瓣、重瓣、單葉、復葉之分。花色有紅白兩種,以白花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於製作茉莉花茶、提煉香料等。

民間工藝品——「福州三寶」、「榕城三絕」:傳統工藝品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被稱為「福州三寶」。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榕城三絕」。

軟木畫,以質地松軟的栓樹皮為材料,經手工精雕巧鏤,製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圖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民族特色。

紙傘,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品種繁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裝飾觀賞效果。

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

牛角梳,造型美觀,結實耐用,溫潤而不掛發,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深受海內外賓客的喜愛。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餚為代表的閩菜,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選料精細,製作嚴謹,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飪界獨樹一幟,在海內外素有盛名。閩菜之首佛跳牆,原料珍貴,製作講究,湯濃味厚。雞湯氽海蚌,製法獨特,湯清味醇,清新靚麗,號稱百菜之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香芋鴨等福州名菜也獨具特色。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按製作原料分類,可分為米類、粉類、澱粉類、乾果類、肉類和海鮮類等,尤以米、豆、糖為主要原料的最為著名。春節期間的紅、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近年來,福州聚春園大酒店的「太極芋泥」,安泰樓、美食園的「鍋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等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稱號。

傳統藝術——閩劇、評話、十番: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燈、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⑤ 現代福建是古代什麼國

福建,《禹貢》屬揚州。在周朝為七閩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地。秦兼並天下,南平百越,置閩中郡,中央政權始達於福建。

3張

福建——安溪.中國茶都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封騶無諸為閩越王於此。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閩越地,封騶搖為東海王。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騶無諸孫騶丑為閩繇王,復封余善為東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閩越叛亂,漢武帝率軍平息,並以其地險阻,反復叛亂,終為後世患,故遷閩越人於江淮流域,而福建隸屬於會稽南部都尉管轄。
閩越北遷之後,自漢始元二年(前85年)漢承認冶縣、置東部都尉開始,中經東部都尉從冶縣遷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縣,隸屬於會稽郡,到設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軍事管制之下。
三國時屬吳國,設建安郡,轄建安、南平、將樂、建平(建陽)、東平(松溪)、昭武、吳興(浦城)以及候官、東安(南安、同安)共9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為建安、晉安兩郡,到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又從晉安郡分出一個南安郡,轄興化、泉、漳等地。自晉宋至齊梁,福建初屬於揚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屬下的建安、晉安、南安三郡又歸東揚州管轄。陳朝永定時(557~559年),陳武帝為羈縻陳寶應而設「閩州」,這是福建歷史上第一個省級建制。州治設在晉安(今福州),下領建、晉、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閩州罷,還屬東揚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把建安、晉安、南安三郡合並為一,稱建安郡;原設置的15個縣裁並為四(即閩縣、建安、南安、龍溪)。郡治由建安(建甌)移至閩縣。唐武德初年,設泉、建、豐三州,下轄10縣。州數和縣數均為隋代的二至三倍。

9張

海濱城市——廈門
唐朝,福建屬江南道。景雲二年(711年),立閩州都督府,領有閩、建、泉、漳、潮五州。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改稱福州都督府,隸屬於江南東道,為福州名稱出現之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為福建經略軍使,與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
五代十國時期,福建先後為閩、殷、南唐、吳越各國所據,區劃名稱幾經變遷。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稱東都,領福、泉、建、汀、漳五州。

14張

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泉州
北宋時期,置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及邵武、興化二軍。南宋孝宗時升建州為建寧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軍;府、州、軍實際是同一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福建號稱「八閩」。這時,福建全省有42個縣,成為東南全盛之邦。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軍攻破宋都臨安(今杭州),宋帝趙顯被俘。益王趙昰、廣王趙昞逃到福州,陸秀夫、陳宜中等擁立趙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力圖恢復宋室江山。後因王積翁叛變,南劍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擁戴渡海去廣東。
元朝時期,置福建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於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遷福州,次年還治泉州。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並入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復置。次年,改行尚書省。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並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書省。大德元年(1297年),設福建平海行中書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撤銷。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置。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為福州、建寧、延平、邵武、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復被廢為縣的福寧州,直隸於布政司。終明一代,福建設八府一州。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殺。鄭鴻逵、蘇觀生等迎唐王朱聿鍵來閩。六月,朱聿鍵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翌年,隆武政權覆滅。

⑥ 福建廈門這個地理位置,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屬哪國的

當時應該還是化外之地吧越國的疆域近在浙江和江西一帶,直到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滅了,無諸入閩,和當地土住融合,建立閩越國.

⑦ 三國時期的福建是屬於哪個州的

揚州。當時全國十三州,根本沒有越州。整個福建都屬於揚州的會稽郡。

⑧ 三國時期,台灣被稱作什麼

一、三國時期,台灣被稱作夷州。

二、孫吳同夷州(今台灣)的往來

根據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權傳》中記載,孫權聽說夷州(今台灣)有數萬家,擄來可以補充民力,擴大兵員。於是,在黃龍二年(230年)春 ,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萬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

根據三國東吳臨海郡太守沈瑩《臨海水土志》記載,當時孫權的這支部隊在台灣駐扎了一年時間,後因軍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陸。

這是台灣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政權統治及駐軍記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宗主權屬於中國。

(8)廈門三國時期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歷代台灣與大陸的聯系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市左鎮區發現了台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

夏商時期台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余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台灣的開始。

隋代大陸和台灣的接觸增多。隋煬帝曾3次派朱寬、陳棱等人前往流求(今台灣)。9至10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族人定居澎湖。

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12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今福建晉江)管轄,並派兵戌守。 大陸和台灣的聯系日漸頻繁。

元朝進一步加強對台灣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到台灣宣撫,並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台灣島並入其內,卻是中國中央政府對台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

明朝初期仍設澎湖巡檢司,直至1387年因實施海禁而廢除,並把居民遷到漳州、泉州一帶。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澎湖巡檢司。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設置台廈道,台灣與廈門共署,設一府三縣,置台灣為一府,稱台灣府。

⑨ 三國時期廈門叫什麼

三國時期的福建一帶叫建安郡,所以,今天的廈門也該屬於建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