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港靠泊情況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廈門大學的自動化怎麼樣 2024-09-08 08:00:34
廈門火車站哪裡寄信 2024-09-08 08:00:26
上海有哪些特色的音樂 2024-09-08 07:07:53

廈門港靠泊情況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6-26 09:24:33

❶ 廈門港有哪幾個港區

廈門港有12個港區:東渡港區、海滄港區、嵩嶼港區、劉五店港區、客運港區、招銀港區、後石港區、石碼港區、古雷港區、東山港區、雲霄港區、詔安港區。

1、2012年福建省交通廳決定,將漳州的古雷港區、東山港區、雲霄港區、詔安港區並入廈門港。廈門港口管理局統一管轄廈門、漳州兩市行政區劃內的所有港區。

2、2006年,原漳州港的招銀、後石、石碼港區已經並入廈門港,加上廈門港原有的東渡、海滄、嵩嶼、劉五店、客運港區,廈門港港區已達8個。廈門港漳州港實現整合,將古雷港區、東山港區、雲霄港區、詔安港區並入廈門港,這樣廈門港的港區達到12個,廈門港深水岸線將增加27公里,解決了廈門港長遠發展資源瓶頸問題,也有利於廈漳經濟的發展。

❷ 廈門港口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1、廈門港的優勢(Strengths)(1)自然條件廈門港自然條件優越。港灣外圍島嶼環繞,港內水域寬闊、水深浪小、不凍少淤。港口水域面積3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1平方公里,岸線總長154公里,其中適於建港的岸線31.6公里。進港航道全長約40.3公里,水深達到-14米,10萬噸級船舶可乘潮進出港。良好的自然條件使廈門港在中國對外貿易港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2)區位條件廈門港的地理位置和特區優勢是推動廈門港迅速發展的一大動力。歷經25年的快速發展,廈門開始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大戰略中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25年來,廈門GDP從特區建設之初1981年的7.4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06年的1162.37億元,年均增速達18%,不僅在福建省九地市中首屈一指,在中國內地同類城市中也居於前列。目前,遵循政府「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龍頭和示範作用」的要求,廈門正蓄勢而發,在海峽西岸推進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 (3)政策優勢1997年4月29日,隨著廈門輪船總公司「盛達」輪首航高雄港,正式啟動了對台運輸的「試點直航」。之後,兩岸陸續出台相關政策,使廈門港成為我國對台最重要的「三通」口岸之一。同時,廈門港的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廈門港聯檢報關中心的交付使用,改善了口岸通關環境,聯檢報關實現「一條龍」服務。此外,廈門海關先後推出了「審價綠色通道」、「預審價」、「預歸類」、「原產地預認定」和「應稅貨物綠色通道」等舉措,提升了廈門港的對外優勢。 2、廈門港的劣勢(Weaknesses)(1)城市規模較小,腹地資源不足廈門港口城市規模較小、經濟腹地不足已成為制約廈門港口和區域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連接廈門的省內鐵路基礎設施落後,高速公路網路尚在建設階段,導致連接港口的集疏運系統效率較低,腹地輻射能力較差。如何拓展經濟腹地,促進港口發展,推進區域物流合作成為廈門當前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2)港口基礎設施尚存差距與上海、深圳等港口相比,廈門港基礎設施還存在差距。除了港口本身自然因素和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發展滯後外,政府的投資力度和外資的利用程度等方面也還存在著進一步改善的餘地。此外,構建覆蓋全港區乃至涉及港口產業鏈的網路平台也是改善廈門港基礎設備的一個重要議題。

❸ 廈門港及它的深水面積,深水岸線,主航道水深

廈門港:廈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自然條件優越。地理坐標為 118 ° 04 ′ E , 24 ° 27 ′ N 。港灣外圍大小金門等島嶼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內水域寬闊、水深浪小、不凍不淤。岸線匯流排 154 公里 ,適於建港的岸線 31 . 6 公里 ;現有錨地面各 18 . 99 平方公里,規劃錨地面積 52 平方公里。進港航道全長約 40.3 公里 ,水深達到 -14 米 , 10 萬噸級船舶可乘潮出港。

泉州港:州港現轄有4個港區16個作業區,即: 湄洲灣南岸港區(沙格、鯉魚尾作業區);泉州灣港區(崇武、後渚、內港、石湖、祥芝作 業區);深滬灣港區(梅林、深滬作業區);圍頭灣港區(圍頭、石井、東石、安海、水頭 作業區),以及正規劃建設中的湄洲灣南岸港 區斗尾作業區和泉州灣港區秀塗作業區。泉州灣口為逆時針迴旋流。大乍至崇武沿岸一般為東流,流速約1.54米/秒,灣內逐漸變成往復流。灣內潮流一般是順深水水道流動,主流經小墜島與祥芝角之間。灣口至秀塗,大潮潮流流速為1.63-2.21米/秒。交通狀況泉州市區順濟橋下約200米左岸。距晉江入海口約10公里,外港(後渚)位於洛陽江入海處右岸碼頭山下,距市區11公里,距泉州灣口約15公里。

江陰港:
風況:年平均風速4.4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台風多出現於每年8月,風速17米/秒,但對港口裝卸作業影響不大。
江陰港 -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1025.6毫米,每年7月降水最多,達414毫米。
江陰港 - 霧況:
年平均霧日29.6天,一般從早晨至上午8時消散。
江陰港 - 氣溫:
年平均氣溫15.2℃,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14.2℃屬常年不凍港。
江陰港 - 潮汐:
屬不正規半日潮海潮,有日潮不等現象。平均最高潮位4.04米,平均最低潮位2.40米,平均潮差1.63米。
江陰港 - 潮流:
屬往復型或單向變化。長江洪水充速2.5米/秒。.

還有馬尾和三都澳等等,自己網路下基本都能找到有五課
1.綠色海西
2.藍色海西
3.人文海西
4.科技海西
5.五緣海西

❹ 廈門港的港區泊位

廈門港是一個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大港,由東渡港區、海滄港區、嵩嶼港區、東部港區、旅遊客運港區組成。全港共有生產性泊位 74 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 23 個,最大靠泊能力 10 萬噸級,集裝箱、石油、煤炭等專用碼頭一應俱全。到 2005 年,將新建成 10 個深水集裝箱泊位和 1 個大型國際郵輪碼頭,屆時,廈 門港具備全天候接待第六代集裝箱船舶的能力。2012年,全港建成生產性泊位139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2個(含10萬噸級以上泊位14個),碼頭貨物綜合通過能力達1.4億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964萬標箱。
港口吞吐量
1998 年,廈 門港全港集裝箱吞吐量達 65 萬標箱,位居世界集裝箱百強港口第 67 位。 2003 年全港貨物吞吐量達 3404 萬噸;全港集裝箱吞吐量達 233 萬休箱,躍升至世界集裝箱百強港口第 29 位。 2004 年全港貨物吞吐量達 4261 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 287 萬標箱,名列全國第 7 位,預計世界排名可望進人 25 名。預計到 2005 年廈 門港貨物吞吐量將達 4500 萬噸,柒裝箱吞吐量將超過 350 萬標箱;到 2010 年廈門港貨物吞吐量將達 8000 萬噸以上,集裝箱吞吐量將超過 800 萬標箱,跨入世界大港行列。2012年,廈門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72億噸,同比上年增長10.1%。集裝箱吞吐量720.17萬標箱,增長11.4%。旅客吞吐量1092.3萬人次,略降0.6%。
1997 年年初,交通部確定廈 門為海峽兩岸試點直航口岸,當年 4 月 19 日廈門首開至台灣高雄的集裝箱班輪;轉運航線,結束了兩岸將近半個世紀互無商船往來的歷史。到 2000 年底,廈 門港試點直航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 90.93 萬標箱,占祖國大陸試點直航吞吐總量 70% 以上,初步顯示了廈門港對台航運的特殊區位優勢。
港口發展目標 「十五」期間,完成「九五」跨「十五」 12 個泊位的續建(萬噸級以上 7 個),新增年設計貨物吞吐能力 395 萬噸。「十五」新開工建設 11 個泊位(萬噸級以上 9 個),新增年設計貨物吞吐能力 930 萬噸;建成廈門灣 10 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使水深達到 -14 米 。廈門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是在原廈門港務局所屬企業的基礎上組建的一家大型國有港口企業。於 1998 年 06 月 18 日 正式成立。

❺ 廈門港的交通狀況

廈 門港擁有便捷的集疏運網路,公路連接全省路網,並通過 319 、 324國道與全國公路網相連;我國沿海高速公路與廈門港相連;直達碼頭前沿的鐵路專用線通過鷹廈線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廈門高崎機場距東渡、海滄等主要港區僅半小時車程, 70 多條航線通達世界各主要港口。沿海航線北距上海 561 海里 、福州 201 海里 ;東距台灣省基隆 222 海里 、高雄 165 海里 、台中 130 海里 、澎湖 102 海里 ;南至廣州 389 海里 、香 港 287 海里 。客運有通過香港、上海、廣州、溫州、海口、汕 頭等航線。

❻ 中國六大深水良港是什麼

沒有「中國六大深水良港」之說。大神洲固有領土(包括失去的固有領土)有以下天然深水良港:海參崴(俄侵佔)、大連、青島、日照、連雲、寧波、福寧灣(包括晴川灣)、三都澳、羅源灣、興化灣、湄洲灣、金廈門(廈門灣)、高雄、東山灣、碣石灣、金海灣(海陸豐)、陽江、水東灣(茂名)、湛江、欽防(含欽州與防城港)、洋浦港、金牌港(臨高)、清瀾港(文昌)、龍港(瓊海)等等,共二十四個天然深水良港港。就總體來說,最優良的天然深水良港是三都澳,其次是興化灣、湛江,再次是寧波、欽防、洋浦,以上算是最優良的六大深水天然良港吧。高雄與龍港(瓊海)水深,但是風浪相對也比較大。我國規模最大自貿五大港口~上海、香港、廣州、深圳、天津,其實都是淺水港,較大噸位的輪船都要通過人工疏通航道才能進入。正因為如此,上海才投放巨資在洋山建造風浪大的深水港區。而香港被誇張為世界四大天然深水良港,其實香港九龍灣(殖民地名為維多利亞灣)最大水深才13米,實實在在是潛水港。

❼ 廈門港口介紹

廈門港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廈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天然深水良港,位於北緯24°29ˊ東經118°04ˊ,時區為東八區,地處上海與廣州之間,福建省東南的金門灣內,九龍江入海口。它面向東海,瀕臨台灣海峽,與台灣、澎湖列島隔水相望,為我國東南海疆之要津,入閩之門戶。廈門港岸線總長154公里,其中可用於建港的深水岸線30公里,聯檢錨地14平方公里,港口水域面積34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7平方公里。目前,廈門港共有生產性泊位7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6,集裝箱泊位15個。港內航運條件優良,外航道水深達?14米至?25米,已建成十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並配備了完善的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

廈門港交通發達,以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與閩南、閩西、贛南、粵北等經濟腹地聯系密切。鐵路專用線直達碼頭前沿,內與外福線、漳龍線、漳泉等鐵路支線連接,外通過鷹廈鐵路干線貫通全國。
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與全省公路連網,形成了以福廈、廈漳主幹道為骨乾的運輸網。疏港公路連接319、324國道,並通過高集海堤。廈門的高崎國際機場已擁有國內外航線75條。水運航線可通我國沿海、長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

自然條件
氣候:屬於亞熱帶海洋氣候,溫和多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氣溫:年平均氣溫20.8C,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氣溫28.3°C,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氣溫12.5°C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181.0毫米,5-10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9天
風況:常風向為東北(9-3月)、東南風次之(4-8月),6-10月為台風季節,7-9月對生產影響較大 。
潮汐:屬正規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46米,平均低潮位1.41米,平均潮差3.99米。
潮流:呈往復流形式。漲潮流向為西北方向,流速2.3節,落潮流向為東南方向,流速2.5節

航道:港內航道分為7段
廈門灣十萬噸主航道(九折礁至墓前礁):長約43.6公里,底寬300米,水深-14米——- -14.5米以上,潮流流速2-3節,可通航各大、中船舶、有進港導標。(2004年6月15日通過驗收)

鷺江航道:位於廈門島和鼓浪嶼之間的鷺江內,長約2海里,寬160-300米,水深-7.20米,潮流流速2-3節,可通航小型旅遊船、有進港導標。

東渡航道:東渡航道猴嶼西航段:位於猴嶼西側,長約1.8海里,寬200米,水深-10.50米。 潮流流速2-3節,可滿足2.5萬噸級以下船舶全天候雙向通航的要求,還可以適應5萬噸級船舶及第四代集裝箱船舶乘潮單向通航的要求。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2003年10月24日通過驗收)
東渡航道猴嶼東航段:位於猴嶼東側,長約3海里,寬300-800米,水深-9.70米。 潮流流速2-3節,可通航大、中型船舶,乘潮可通航5萬噸船舶,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

海滄航道:位於鼓浪嶼西南方,呈東東南到西西北走向,可航寬度180米,水深-11.50米,可通航萬噸級船舶,乘潮可通航10萬噸船舶,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

猴嶼至石湖山碼頭航道:猴嶼至石湖山煤碼頭19號泊位:長約3海里,寬200-250米,水深-12米以上,但在主航道附近有-8.5米的水深,潮流流速2-2.4節,可通航大、中型船舶,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

馬鑾航道:位於象嶼至馬鑾海堤間,長約3.1海里,寬150米,水深-6.1米,可通航3000噸級船舶,航道設有馬鑾2—8號燈浮。

石湖山煤碼頭至高集海堤:長約2.3海里,南部寬300-500米,水深-5米;北部寬20-150米,水深-2米、只能通過小船,航道內沒有燈浮。高集海堤有一堤洞, 該洞高 11.7米,長24.1米,寬13.3米,水深-1.2米,只能供小船進出。在高集海堤東約250米處建有廈門大橋, 其橋洞高於高集海堤洞口。

錨地
一號錨地為五萬至十萬噸級船舶錨地,以24°18′48〃N ;118°10′09〃E為中心,半徑700米的范圍內。
二號錨地為五萬至十萬噸級船舶錨地,以24°20′30〃N ; 118°11′30〃E為中心,半徑1海里的范圍內。
三號錨地為萬噸級以下船舶錨地,為以下五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3 ′ 57 〃 ; 東經 118 ° 06 ′ 06 〃
24 ° 22 ′ 34 〃 ; 118 ° 06 ′ 50 〃
24 ° 22 ′ 21 〃 ; 118 ° 06 ′ 20 〃
24 ° 23 ′ 54 〃 ; 118 ° 04 ′ 31 〃
24 ° 24 ′ 13 〃 ; 118 ° 05 ′ 03 〃
四號錨地為五萬噸級以下船舶錨地,兼作檢疫、引航錨地,為以下六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5 ′ 05 〃 ; 東經 118 ° 05 ′ 46 〃
24 ° 25 ′ 18 〃 ; 118 ° 06 ′ 10 〃
24 ° 24 ′ 37 〃 ; 118 ° 07 ′ 17 〃
24 ° 23 ′ 42 〃 ; 118 ° 08 ′ 07 〃
24 ° 23 ′ 08 〃 ; 118 ° 07 ′ 26 〃
24 ° 24 ′ 34 〃 ; 118 ° 06 ′ 02 〃
五號錨地為千噸級以下船舶錨地,為以下五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5 ′ 58 〃 ; 東經 118 ° 02 ′ 32 〃
24 ° 25 ′ 54 〃 ; 118 ° 02 ′ 47 〃
24 ° 24 ′ 04 〃 ; 118 ° 04 ′ 14 〃
24 ° 23 ′ 54 〃 ; 118 ° 04 ′ 07 〃
24 ° 23 ′ 10 〃 ; 118 ° 02 ′ 32 〃
七號錨地為千噸級以下船舶錨地,為以下五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5 ′ 54 〃 ; 東經 118 ° 01 ′ 07 〃
24 ° 25 ′ 24 〃 ; 118 ° 01 ′ 09 〃
24 ° 25 ′ 10 〃 ; 118 ° 02 ′ 29 〃
24 ° 25 ′ 59 〃 ; 118 ° 02 ′ 29 〃
24 ° 26 ′ 03 〃 ; 118 ° 02 ′ 10 〃

港區、碼頭泊位情況
2006年1月1日廈門灣實行一灣一港的管理體制。8港區合一,包括東渡港區、海滄港區、嵩嶼港區、劉五店港區、客運港區,漳州招銀、後石和石碼等港區,這意味著廈門港首次有了突破行政區劃發展的領域,廈門灣的港口資源將得到統一規劃、管理和合理利用,廈門港向台灣海峽區域性航運中心和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發展的目標大大地邁進了一步。「十一五」期間,港口建設計劃總投資約120億元。預計至「十一五」末,廈門港綜合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2億噸以上,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接近800萬標箱。全港遠景發展目標為貨物吞吐能力2.6~2.9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1700~1900萬標箱,屆時,廈門港將一舉跨入世界強港行列。

東渡港區

東渡港區:以調整、完善既有設施的布局和功能為主,發展集裝箱運輸,發揮毗鄰保稅區的優勢,積極推進區港聯動,發展現代物流。

海滄港區

海滄港區:重點發展集裝箱中、遠洋干線運輸為主,與嵩嶼港區共同構成全港集裝箱干線運輸的主體港區,並為海滄台商投資區臨港工業發展服務,逐步成為發展現代物流的基礎平台。

嵩嶼港區

嵩嶼港區:在充分發揮現有煤炭、成品油碼頭作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集裝箱干線運輸,並成為全港集裝箱干線運輸的主體港區之一。

五店港區(東部港區)

劉五店港區:廈門港遠景重點發展的港區,將以集裝箱運輸、臨港工業開發為主,並為對台經貿合作和「三通」服務。

客運港區

客運港區:發展國際客運和海峽對台「三通」、海灣滾裝運輸以及沿海、本地區內的短途客運。包括廈門港國際旅遊客運碼頭與和平碼頭、廈門港國際旅遊客運碼頭設計范圍超過28公頃。其中,北段岸線建設大型國際郵輪泊位,碼頭前沿水深-12.4米,岸線長509.56米,可靠泊14萬噸級的大型郵輪。南段岸線規劃布置89米長的浮碼頭兩座和35米長的浮碼頭兩座,泊位功能分別為小型客輪碼頭及港口作業碼頭。規劃范圍包括旅遊客運大樓、酒店、人工運河、服務式公寓、展覽中心、休閑廣場等配套設施。

招銀港區

招銀港區:依託漳州開發區和廈門灣南岸地區經濟,以發展集裝箱和雜貨運輸為主,兼顧海灣、海峽客滾運輸。漳州港已建成7個泊位碼頭,生產能力達92萬標箱、700萬噸散雜貨的能力。

後石港區

後石港區:依託後方臨港重化工業區的大型臨港工業港區,重點發展大宗散貨碼頭。包括一個十噸級的碼頭和一個五千噸級的碼頭

石碼港區

石碼港區:主要為漳州市和龍海市地方物資運輸服務,並為九龍江兩岸及來往廈門的客運服務。石碼港區現已投產的客貨生產泊位有34座,大部分屬簡易小型生產泊位。最大的泊位是3000噸級,最小的只有2個200噸泊位。

碼頭泊位情況

作業區或裝卸公司名稱 泊位名稱 長度(米) 水深(米) 靠泊能力(噸級) 裝卸貨種 岸吊情況 備注
東渡作業區 1 號泊位 166 -7.69 10000 集裝箱 30.5 x 2 內貿運輸
東渡作業區 2 號泊位 254 -11.7 50,000 散糧 門機 4×10 噸
東渡作業區 3 號泊位 190 -11.7 50,000 散化肥 門機 3×10 噸
東渡作業區 4 號泊位 166 -9.5 10,000 件雜貨 門機 2×10 噸
東渡作業區 東鈴碼頭 200 -4 1000 件雜貨 16Tx1,5Tx3,8Tx2
海天裝卸公司 5 號泊位 26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 x 30.5T, 浮吊 1×6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6 號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35.6 噸
海天裝卸公司 7 號泊位 176.6 -12.2 50,000 件雜貨、集裝箱 橋吊 2×45 噸
海天裝卸公司 8 號泊位 303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 1×4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9 號泊位 190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5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10 號泊位 220 -13.8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5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11 號泊位 230 -13.8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55 噸
象嶼集團 12 號泊位 22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40 噸
象嶼集團 13 號泊位 25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40 噸
象嶼集團 14 號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1×40 噸, 2x40 噸
象嶼集團 15/16 號泊位 336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x45 噸
石湖山裝卸公司 18 號泊位 488 -15.3 50,000 多用途兼散雜貨滾裝、集裝箱 門機 7×15 噸 門機 1×40 噸
石湖山裝卸公司 19 號泊位 建設中
國貿集團 20 號泊位 355 -13.5 50,000 多用途
廈門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海滄2號 278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2×41噸 1×35噸 橋吊1×41噸
廈門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海滄3號 493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1×41噸 橋吊1×51噸、橋吊2×52噸
海潤貨櫃碼頭 海滄 4 號 385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 4×55 噸
港務控股 海滄 7 號 330 -15.3 70,000 散雜貨
明達玻璃廠 海滄 8 號 258 -13.8 50,000 件雜貨 門機 3×20 噸
金鼎 海滄 9 號 233 -13.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翔鷺化工 海滄 10 號 271 -13.8 25,000 油品 , 化工品
馬鑾倉儲 馬鑾碼頭 80 -6 3,000 化工品 /PTA
博坦倉儲(外檔) 博坦油碼頭 268 -16.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博坦倉儲(內檔) 嵩嶼油碼頭 150 -10.5 3,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嵩嶼倉儲 嵩嶼油碼頭 110 -7 3,000 油品 , 化工品
和平碼頭 1 號泊位 100 -7.9 10,000 客輪 小型吊2
和平碼頭 2 號泊位 100 -8.4 5,000 客輪 小型吊2
和平碼頭 3 號泊位 120 -9.9 10,000 客輪 小型吊2
國際旅遊碼頭 國際旅遊碼頭 509.56 -12.4 140,000 客輪

拖輪船舶規范
拖輪名稱 主要尺寸 定額馬力 航速(節) 拖力
廈港拖一號 38.5 × 9.8 × 4.3 3600 11 42
廈港拖二號 32.8 × 9.5 × 4.3 3200 13 45
廈港拖三號 38 × 10.4 × 4.8 4900 13
廈港拖四號 38 × 10.4 × 4.8 5500 17
廈港拖五號 38 × 10.4 × 4.8 5500 17
廈港拖六號 37.65 × 10 × 4.5 4000 13.5 46
廈港拖八號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廈港拖十號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廈港拖十二號 37.65 × 10 × 4.5 4000 13.5 51
海聯 32.6 × 8.2 × 4.2 3200 11

未來港口規劃
廈門港海滄港區一期工程
(1號、5號、6號泊位)

港區一期工程1號泊位為10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長443.5米,碼頭前沿水深-17.5米,停泊水域寬86米,5號、6號泊位均為2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兩個泊位總長390米,碼頭前沿水深-15.3米,港池寬度86米。3個泊位近期設計年通過能力為集裝箱46萬標箱、雜貨40萬噸,預計2006年底可完工。
海滄西港區(海滄港14#~22#泊位)規劃建設六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三個5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年集裝箱吞吐能力約400萬標箱、貨物吞吐能力約4000萬噸。海滄西港區14#~22#泊位地處九龍江出海口北岸,由廈門海滄投資總公司擔任該項目的組織開發建設。一期工程包括:14#~19#六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岸壁及後方陸域吹填、20#~22#泊位後方陸域吹填、港南路二期工程和海滄南部3#排洪渠(港區段),總投資估算約22.5億元人民幣。

嵩 嶼 港 區

嵩嶼港區將建設7個大型集裝箱泊位,可以靠駁第五、第六代10萬噸級以上的集裝箱船舶。其中,嵩嶼港區南岸將建3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一小輪碼頭,岸線長1246米,前沿水深-17.00米。東岸則建2個10萬噸級和1個3萬噸級泊位。南岸一期工程投產後,集裝箱吞吐量一年可以達到120萬標箱。

東 部 港 區

該港區為廈門港遠期規劃發展的又一重要港區,將集裝箱運輸、臨港工業開發和港口物流為主,規劃岸線長1.9公里,建萬噸以上泊位5個,綜合貨物吞吐能力16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200萬噸標箱。

❽ 廈門港17、18、19世紀的歷史

網路了一下,只看到,閩南地區的,不錯閩南很大部分也是包括講了廈門港的情況,你可以參考一下哦。
17-19世紀:主導海外華商網路的閩南海商

鄭氏集團覆滅後,閩南海商獨步中國海外貿易局面不復存在。然而,閩南商人依託廈門港和東南亞華商網路,仍能長期主導中國海外貿易。

清朝攻下台灣的次年(1684年),頒令開海貿易,開放廈門、廣州、寧波和雲台山等口岸。廈門作為福建唯一開放的口岸,漳泉商人往海外貿易,需由廈門出口。早在明代嘉萬年間,廈門已成為月港的外港。明後期泉州安平港日益繁盛,成為鄭芝龍發跡的大本營。但漳州海商依託的月港和泉州海商依託的安平港都是港狹水淺,只是在海禁時期大港被禁後才成為走私貿易中心。廈門港闊水深,位於漳泉地區中心,海禁開放以後,漳泉海商逐漸匯集於廈門。在鄭成功時代,廈門已是沿海對外貿易中心。在清代前期開海貿易之初,廈門海外貿易繁盛程度一度領先於廣州等城市,直至鴉片戰爭前,閩南商人仍保持主導海外商貿網路的局面。當時的一位外國人如此評述遍布中國南北方各港口和東南亞重要商埠的閩南商人:「中國沒有一個地方象廈門那樣聚集了許多有錢能乾的商人,他們分散在中國沿海各地,並且在東印度群島的許多地方開設商號。被人稱為『青頭船』的帆船,大多數是廈門商人的船隻也誠如《廈門志》所載:「服賈者以販海為利藪,視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寧波、上海、天津、錦州,南至粵東、對渡台灣,一歲往返數次。外至呂宋、蘇祿、實力、葛拉巴,冬去夏回,一年一次。初則獲利數倍數十倍不等,故有傾產造船者,然驟富驟貧,容易起落,舵水手等藉此以為活計者以萬計」。
以廈門為基地的閩南海商之所以能主導海外華商網路直至鴉片戰爭前夕,其原因有三:一是清代前期廈門作為往南洋的發舶中心;二是依託其遍布東南亞和中國沿海各港口的閩南籍商貿網路和移民;三是長期壟斷對台交通和移民。

清朝攻下台灣後,重新開放海外貿易,廈門被定為作為往南洋貿易的官方發舶中心,廣東澳門則定為外國商船來華貿易之地。但朝廷也特許西班牙船來廈,可能因為西班牙船帶來的是中國緊缺的白銀。清朝似乎並無嚴禁外國船來廈門貿易,清代前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多次前來廈門交易。到清代中期,廣東方面也允許海商出洋貿易,廈門獨享發舶南洋的特權不復存在。

清代前期廈門作為往南洋的發舶中心,對鞏固和擴展閩南人在海外華商網路中的領先地位意義重大。閩南地狹人稠,無廣闊經濟腹地,物產有限,且與中國內地交通不便,成為中國沿海貿易中心的物資條件遠遜於山東半島、江浙與兩廣。明中期以後閩南人開始主導海外貿易,直至鄭氏時代閩南人獨步海上貿易,實在是一系列因緣際會所致,所憑借的是閩南人無畏的冒險、航海、重商的人文精神和閩南偏遠地理位置,在朝廷對中國私商海外貿易的普遍壓制的夾縫中發展起來。正如明代後期漳州月港被定為中國帆船的發舶地造就了漳州海商的發展機遇一樣,清初廈門被定為往南洋貿易的發舶地使海禁開放以後,閩南商人能掌控發展海外貿易和對外移民的先機,東南亞諸港,如「葛拉巴、三寶壟、實力、馬辰、哧仔、暹羅、柔佛、六昆、宋居嘮、丁家盧、宿務、蘇祿、柬埔(寨)、安南、呂宋諸國」,(註:周凱:《廈門志》(道光)卷5《船政略?洋船》。)都充斥著閩南商販。18世紀以後,廣東、尤其是潮州海商以澄海為基地發展海外貿易,開始活躍於東南亞各地。潮州人與閩南人都被稱為「福佬」,是卓有聲望的造船工匠,他們將其造船行當擴展到越南海岸和暹羅的阿瑜陀耶港。到18世紀中期,潮州人開始以削價為手段與閩南人競爭,在中暹大米貿易方面開始取代閩南人而當時廣州的貿易規模、人口數量、在中國經濟、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遠遠超過廈門。
中國帆船從廈門發舶,也使早已地狹民稠的閩南向東南亞移民活動遠較其它沿海省份便利。歐洲人在東南亞開辟殖民地需要大批勞力,東南亞華商網路的擴大也需大量的輔助人員,而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帆船是東南沿海人們移民海外的主要運輸工具。因此,清代前期廈門作為官定發舶地,就使閩南海外稱民在清初就開始大規模進行。直到清代中期,到東南亞的華人移民仍是閩南人居多。雍正5年(1727年)閩浙總督高其倬的奏摺中提到:「查從前商船出洋之時,每船所報人數連舵、水、客商總計多者不過七、八十人,少者六、七十人,其實每船私載二、三百人。到彼之後,照外多出之人俱存留不歸。更有一種嗜利船戶,略載些須貨物,竟將游手之人偷載四、五百之多。每人索銀八兩或十餘兩,載往彼地,即行留住。此等人大約閩省居十之六七,粵省與江浙等省居十之三四。」(註:郝玉麟編:《硃批喻旨》(46冊)1887年上海點石齋本,第27頁。) 從明後期閩南海商開始主導海上華商網路到鄭氏集團建立海上帝國,奠定了閩南海商在海外的優勢地 位,這種地位在清初又因廈門成為中國發舶地而得到加強,使閩南商販和移民遍布東南亞各要埠,海外華埠的擴大使華人移民謀生和發展的機會更多,從而吸引更多的閩南商販和移民加入。因此,盡管清代以來廣東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高於福建,18世紀中期以降,廣東的海外貿易也遠盛過閩南,廣州港更非廈門港可比擬,但閩南人仍能依託海外閩南籍移民群體和商家主導海外華商經貿網路。巴達維亞是荷屬印尼的商貿中心,其歷代華人甲必丹和大華商絕大多數是閩南籍人。越南的重要商埠會安的華人商家早期也以閩南人為多:「會安沿海直街長三、四里,名大唐街,夾道行肆比櫛而居,悉閩人」。(註:大汕和尚:《海外記事》卷4,第80頁,1984年中華書局點校本。)19世紀前期,暹羅華人盡管是潮州籍者占絕大多數,但他們大多從事種植業,閩南的同安人則從事航運業和商貿。(註:布賽爾(V.Purcell):《東南亞的中國人》,《南洋資料譯叢》1958年第1期,第24頁、28頁。)馬來半島各商埠華商歷來是閩南人為主,新加坡開港後,仍是閩南人主導華埠商貿。從16世紀末以來,菲律賓華人是東南亞各地華人中唯一幾乎僅從事商販活動的群體,而菲律賓華人幾乎都是閩南人。到19世紀中期,東南亞華人約150萬人,粵籍者約90萬。盡管東南亞的廣東人已遠超過閩南人,但東南亞華商網路為閩南人所主導應無疑義。直到20世紀中期,閩南籍華人在商貿領域仍是獨占鰲頭。因此,雖然西洋人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市場以後,華商對中國市場的壟斷不復存在,但由於海外華商網路的支柱和大本營,逐漸從中國沿海地區轉移到海外華人社區,海外華商網路仍可存活和發展,而閩南人在海外華商網路的優勢地位,亦能維持至今。

閩南海商長期經營南北航運交通和商販貿易,也可能由於鄭氏時代陸上五大商貿網路的存留,清代閩南海商在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江南沿海的商貿活動仍相當活躍。浙江溫州府「閩浙商賈叢集之地,煙戶繁多」,(註:《清高宗實錄》卷336,第13頁,中華書局影印本。)溫州府平陽縣至今還通行閩南語。寧波、舟山歷來是閩南海舶經營對日貿易的中轉和進貨之地,匯集大批閩南商人水手。(註:陳希育:《清代福建的外貿港口》,載《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4期。)康熙年間上海港興起後,吸引眾多閩南海商賈舶前往,僅在康熙年間,就有12艘閩台商船到上海運生絲到日本。據1980年出版的《上海碑刻資料選輯》所輯的泉漳會館碑銘記載,乾隆年間,上海興建的泉漳會館「規模之宏大、氣象之堂皇、橫覽各幫,洵無多讓。」蘇州多閩籍豪商,「自閶門至楓橋,多閩中海賈,各飾郡邸,時節張燈陳百戲,過從宴犒,艷服以財相炫廣東澳門與閩南淵源更深。由於明代中期以來的走私貿易以漳州人最為活躍,與葡萄牙商人的關系也較深,葡萄牙人在澳門開港後,閩南商人就雲集澳門。明朝末年給事中盧兆曾上奏:「閩之奸徒聚食於澳,教誘生事者不下二三萬人。」(註:《崇禎長編》卷35,崇禎三年五月丙午。)鄭芝龍早年隨其在澳門經商的母舅黃程到澳門,學習葡萄牙語並擔任通事。(註:江日升:《台灣外紀》卷1,第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Blusse,ibid,p.255.)從明末到19世紀中期,閩南籍人在澳門一直很活躍。從澳門到廣州的廣東十三行行商之一謝東裕,其祖籍就是閩南詔安。在廣州的閩南籍商人地位更為顯赫。廣州一口貿易制度實施以後,閩南商人資本與生意也隨之部分轉移到廣州。乾嘉年間廣東十三行著名行商中,潘同文(同文行)、任怡和(怡和行)、葉義成(義成行)、潘麗泉(麗泉行)、謝東裕(東裕行)、黎資元(資元行)各俱閩籍,劉東生為徽籍,盧廣利、梁天寶、易服泰、關福隆、黎屆成為粵籍,閩籍行商全屬漳泉商人
閩南商人的國內貿易網路除表現在覆蓋地域的廣闊性以外,還表現在於行業網路優勢乃至行業壟斷性。如在18世紀的外銷茶貿易上,閩南商人雖非產地的商人,也非以外銷茶集散地的廣州為基地,卻能僅以其在國內外貿易網路中的優勢地位,組成外銷茶葉生產、加工、販運、銷售的一條龍網路,主導在18世紀初—19世紀中期最為有利可圖的國際茶葉貿易。18世紀初風靡歐洲的閩北武夷茶,在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中期幾佔中國外銷茶葉貨值的一半,是當時中外貿易的核心商品組織閩北武夷茶的種植和加工,是來自閩南的商人。他們在武夷山向本地人租山種茶,從閩南招募茶師,開設茶廠,加工茶葉,再將茶葉販運到廣州,與壟斷廣州出口貿易的十三行商人交易,再由行商賣給前來廣州的洋商運往歐美。而廣州行商多半是閩南籍。閩南商人或將茶葉直接運往巴達維亞與當地華商交易,再由荷蘭商人運往歐洲,而巴城大茶商和甲必丹絕大多數是閩南籍者
閩南人在國內、尤其是東南沿海組構的貿易網路,是其海外貿易網路的支柱。尤其是18世紀海外華商網路尚未當地化以前,海外華商網路尚需依託中國商品、中國市場和中國帆船,因此,閩南人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商貿和移民網路就更顯重要。

長期壟斷對台交通和移民,對閩南人的海貿活動也不無裨益。廈門作為17世紀末以後近百年內唯一和台灣對渡的港口和遠東水域重要的貿易港之一,是台灣貨物國際流通的轉運港。1684年以後,台灣主要通過與廈門的對渡進行國際和國內貿易,台灣經濟主要支柱米和糖成為當時遠東貿易的最重要商品之一,通過與廈門的貿易,推動台灣農業經濟一定程度的商品化,也對經營台灣產品的閩南商人擴展海外貿易起了重要作用。廈門商船長期經營大陸、台灣、日本與東南亞之間的轉口貿易,尤其是在17-18世紀國際市場熱銷的台糖運到廈門,對廈門的海外貿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台灣經濟的發展為閩南人移民台灣擴大了生存和發展空間。對閩南移民而言,移居台灣與移居東南亞並無本質的不同。盡管91世紀後期以前,清朝嚴厲限制移民台灣:凡欲渡台者需給地方取保、海防同知審批;渡台者一律不許帶家眷;粵地為海盜淵藪,粵人不許渡台(此條後來取消)。但直到1789年設官渡以前,閩南人偷渡台灣者一直絡繹於途,是移民台灣的主要方式之一。到19世紀初,台灣人口已達200萬。在1884年設省以前,台灣在行政上一直受福建省管轄,居民也絕大部分是閩南人及其後裔,區域文化特色與閩南無異,是閩南人社會在海外的延伸。台灣成為閩南人主導的社會後,閩南人海外商貿活動應是如虎添翼,形成更大規模的閩南方言群體。

❾ 簡訴廈門港的區位優勢

廈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自然條件優越。港灣外圍大小金門等島嶼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內水域寬闊、水深浪小、不凍不淤。岸線匯流排 154 公里 ,適於建港的岸線 31 . 6 公里 ;現有錨地面各 18 . 99 平方公里,規劃錨地面積 52 平方公里。進港航道全長約 40.3 公里 ,水深達到 -14 米 , 10 萬噸級船舶可乘潮出港。
新加入的漳州4個港區,如東山、古雷港區,不僅水深條件好,且後方空間極大,特別適合規劃深水碼頭,並發展大型臨港企業。整合對於廈門港來說,突破了發展的瓶頸。整合來的4個港區,將直接從「地方軍」升級為中央「主力部隊」,建設和規劃都面臨全新機遇,比如大型臨港工業的引進,廈門港「金字招牌」更有優勢。經濟腹地
廈門港有廈門市和閩南三角地區為依託,該地區工農業總產值年平均遞增率為 41.6 %,腹地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未來 10 年將面向國際市場,逐步形成「貿一工一農」一體的外向型產業結構。

❿ 請問了解廈門港口朋友們個問題,廈門是有個翔安港嗎它的進港停泊最大噸位是多少是深水港嗎廈門港不

翔安有劉五店碼頭,是深水港,可以停靠集裝箱船。廈門原有的深水碼頭有東渡碼頭、海滄碼頭和嵩嶼碼頭,都可以停靠集裝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