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廈門曾經的市轄區鼓浪嶼區,為何要撤銷了呢
說起福建廈門的鼓浪嶼,可謂家喻戶曉,它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國家5A級景區、世界遺產,關於它的景觀這里不再贅述。
就如今城市化而言,相對於廈門島內,鼓浪嶼這座小島是不適合居住和工作的,畢竟這里沒有高樓小區,工作性質單一。旅遊業的發展,個人尋求更廣闊的空間,所以鼓浪嶼土著就流失了。這也是鼓浪嶼撤區的一個原因吧。
B. 廈門鼓浪嶼的歷史有哪些
宋、元、明代鼓浪嶼的開拓和發展
廈門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海港風景城市。其西南一水之隔的鼓浪嶼,歷來屬於廈門的行政管轄范圍。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廈門島上就有人類生活。唐中葉(公元8世紀前後)以後,來自中原的陳、薛等家族先後遷居島上開發與生產,該島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宋、元時期,島上人煙漸繁,其北邊不遠的泉州港海上貿易的繁榮昌盛進一步促進了廈門(時稱嘉禾嶼)社會經濟的發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首次在島上設立「嘉禾千戶所」。 因為目前有關文物、文獻資料不足,宋、元以前鼓浪嶼的歷史已不可考。由於鼓浪嶼四周的輪廓接近圓形,因此民間相傳宋、元時期其地名為「圓沙洲」「圓洲仔」。今之燕尾山在本世紀的地圖上曾被稱為「洲仔尾山」,可以作為鼓浪嶼古地名的一個考證根據。
明未清初至鴉片戰爭前夕鼓浪嶼的初步繁榮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據金門、廈門兩島為根據地抗擊南下的清軍,並於此操練水師,率兵東征,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鼓浪嶼是鄭成功最初的根據地。《南疆繹史》等文獻記載,鄭成功在南安故里焚青衣起兵後,立即「與所厚陳輝等90餘人第一旅遁入金門,隨往南澳收集余眾,得數千」,隨之「移屯鼓浪嶼」,時在隆武二年(1646年)。鄭氏起師伊始,軍費拮據,處境困難。恰好有一艘鄭家的商船從日本開來停泊在鼓浪嶼,鄭成功遂將這艘商船帶來的10萬兩銀子用來募兵和購制軍械。接著在鼓浪嶼日光岩等要地屯營紮寨,設水操台練兵,並積極從鼓浪嶼引兵配合閩南抗清力量,在泉州、同安、海澄一帶抗擊清軍。直到永曆四年(1650年),鄭成功計奪廈門島,兼並鄭彩、鄭聯的軍隊,始形成包括鼓浪嶼在內的金、廈抗清根據地。鄭成功率師駐鼓浪嶼前後四年,為其以後的抗清復台大業打下了基礎。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占據鼓浪嶼
18世紀後半葉,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西方殖民者不斷向外爭奪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封閉的舊中國成為它們的一個侵略目標。廈門是清代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早為西方殖民者所垂涎,並被列為用武力侵佔和被迫通商的主要目標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胡夏米(H·H·Lindsay)等人乘坐武裝商船前往包括廈門在內的中國東南沿海進行偵察。事後,胡夏米向英國外交大臣建議,如果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一定要封鎖並佔領廈門。英國當局在制定侵華戰爭計劃的過程中,也一再提到廈門,把侵略的矛頭指向廈門。 英國侵略者極力用鴉片來打開中國的大門。為保護販賣毒品的可恥勾當,它們加緊攫取在華的種種特權。1840年6月3日,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戰爭伊始,英軍便多次派遣兵船闖入閩粵海面窺探和挑釁。當時領導福建沿海抗英斗爭的是閩浙總督鄧廷楨。鄧廷楨是一位愛國的抵抗派代表人物。由於鄧廷楨積極備戰,加強了防禦力量,加上廈門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殺敵,英軍於1840年7月2日和8月21日以及接連幾天的武裝侵略,均遭到廈門軍民的迎頭痛擊,以失敗告終。 英艦退出廈門後,繼續北上,用武力恫嚇清政府。清朝統治者見勢不妙,遂採取妥協態度,在福建方面調顏伯燾接任閩浙總督,同時下令「撤兵省費」。1841年8月,英國侵略者再次派遣侵華全權代表璞鼎查(H·Pottinger)親率強大的艦隊直攻廈門,狂妄地要求清政府地方當局「放棄城池及廈門之一切堡壘」。在當年8月2日激烈的炮戰中,雖然廈門守軍擊中數艘英軍兵船,無奈寡不敵眾,金門鎮總兵江繼芸和部下官兵堅守陣地,同敵人血戰到底,最後全部壯烈殉國。廈門和鼓浪嶼同時陷入敵手。
鼓浪嶼淪為列強統治的殖民地
鴉片戰爭之後的20年間,外國列強勢力對廈門和鼓浪嶼的侵略已全面展開,且迅速地擴展和深化。在此期間,西班牙、荷蘭、挪威、法國繼英、美兩國之後,也在廈門設立領事並在鼓浪嶼建造領事館。外國洋行和公司越辦越多,外國商人不滿足於通過轉手投機買賣攫取暴利,開始在廈門創辦工廠企業,直接利用當地的資源。英商廈門船塢公司和設在鼓浪嶼的英商廈門機器工程公司就是其中較大的外國公司。為了進一步操縱中國的市場,外國勢力培植了一批買辦為它們效勞。航運公司、銀行、電報局也同時相繼興辦起來。緊跟在美國歸正教會後面,倫敦差會於1844年在鼓浪嶼成立教會,大英長老會也於1850年在鼓浪嶼扎住腳跟。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的「中華第一聖堂」建造在廈門新街仔。15年後,英國教會也在鼓浪嶼建造了專供外國人祈禱的「協和禮拜堂」(在今第一醫院內)。一批培養中國牧師、傳道士的「聖道學教」,宣傳宗教的教會學校在廈門,特別是在鼓浪嶼,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為了進一步掌握東南門戶一一廈門的經濟命脈,控制廈門海關和港口管理大權被視為關鍵的措施。1862年3月30日,外國列強根據《天津條約》的附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在廈門設立海關稅務司。同年,設立廈門口理船廳。清初以來就已存在的中國海關變「常關」,被降作對內航運貿易的關卡。到了1901年,根據《辛丑條約》,連這一點點權利都被剝奪掉。海關稅務司和廈門口理船廳的設立,使清政府喪失了廈門海關和港務的管理大權,廈門從此進一步落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奧地利、德國、日本等國看到廈門門戶大開,有利可圖,趕緊蜂擁而入。德國和日本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1862年以後,列強勢力越發強大。1870年海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統計廈門有洋行14家,其中英國7家,印度3家,德國2家,美國和英屬新加坡各1家。1882年,副稅務司勞思(W·B·Russell)統計,洋行已增至23家。[2]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獨佔了鼓浪嶼,直至我國抗戰勝利。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回歸祖國。 2003年,撤銷行政區,歸屬於廈門市思明區。區劃調整後,鼓浪嶼—萬石植物園風景名勝區將管轄10個著名風景區,陸地和海域面積達到245平方公里。
C. 中國那些地方被英國殖民過
LZ您好
我國共有8處地方租借或割讓給英國,後回歸。
香港及周邊:1841年英武力登陸香港,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1860年按北京條約割讓九龍,1898年新界租約,深圳界限河以南變為英租地,租期99年。上述領土1997年7月1日交還我國。
威海衛:1898年英國為了制衡日俄,與滿清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1930年10月1日交還。
漢口:1858年二鴉戰爭後的天津條約,劃定武漢為通商口岸,但英軍艦直接開進武漢,強行與湖廣總督私下立約,升級成租借地。1927年發生一三慘案,憤怒的武漢軍民憤而還擊,趕跑英國人,同年2.27回到祖國懷抱。
天津:1860年天津變為通商口岸,英國直接上書要求劃分租借,並在之後擅自擴大,吞並租借地范圍。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宣布收回。
九江:1862年英與江西布鎮司訂立九江租地約,開始對江西九江租借。1925年五卅運動開始遭民眾沖擊,1930年3月15日收回
上海:1843年外灘開始劃定英租借,後幾經擴大,1862年與美租借合並。抗日戰爭時期英美租地先中立,後撤兵,被日佔領,之後由汪偽政權接收。抗日戰爭勝利後收回
廣州:1856年,英法兩國選擇十三行附近沙洲進行吹沙建島,設立租借地(英國佔4/5)。抗日戰爭時期被日佔領,之後由汪偽政權接收,抗日戰爭勝利後收回
廈門:1842年英國武力佔領鼓浪嶼,1845年撤軍,1852年在廈門島建立租借地,1930.9.17收回
D. 鼓浪嶼的資料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
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
(4)廈門鼓浪嶼曾經被哪個殖民地擴展閱讀:
鼓浪嶼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四季季相變化頗有規律:春季季風由東北轉偏南,由冷轉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風和雷雨的調劑,給熱天帶來涼意, 時有台風;
秋季少雨多晴; 冬季有東北季風,冷而不寒。海陸風極為明顯,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風,午後起至半夜前吹南至東南風。
年平均溫度為21.2℃。年平均最高溫度為24.5℃,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8.7℃,年極端最高溫度38.4℃,年極端最低溫度2℃。
E. 廈門被哪國統治
你好,准確的說:廈門是被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向區政府施壓、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然後列強們得寸進尺,又逐步將其變成了公共租界。
所以,當時廈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公共租界,與抗日戰爭前的上海是一樣的。
鴉片戰爭之後的20年間,外國列強勢力對廈門和鼓浪嶼的侵略已全面展開,且迅速地擴展和深化。在此期間,西班牙、荷蘭、挪威、法國繼英、美兩國之後,也在廈門設立領事並在鼓浪嶼建造領事館。外國洋行和公司越辦越多,外國商人不滿足於通過轉手投機買賣攫取暴利,開始在廈門創辦工廠企業,直接利用當地的資源。英商廈門船塢公司和設在鼓浪嶼的英商廈門機器工程公司就是其中較大的外國公司。為了進一步操縱中國的市場,外國勢力培植了一批買辦為它們效勞。航運公司、銀行、電報局也同時相繼興辦起來。緊跟在美國歸正教會後面,倫敦差會於1844年在鼓浪嶼成立教會,大英長老會也於1850年在鼓浪嶼扎住腳跟。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的"中華第一聖堂"建造在廈門新街仔。15年後,英國教會也在鼓浪嶼建造了專供外國人祈禱的"協和禮拜堂"(在今第二醫院內)。一批培養中國牧師、傳道士的"聖道學教",宣傳宗教的教會學校在廈門,特別是在鼓浪嶼,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為了進一步掌握東南門戶一一廈門的經濟命脈,控制廈門海關和港口管理大權被視為關鍵的措施。1862年3月30日,外國列強根據《天津條約》的附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在廈門設立海關稅務司。同年,設立廈門口理船廳。清初以來就已存在的中國海關變?quot;常關",被降作對內航運貿易的關卡。到了1901年,根據《辛丑條約》,連這一點點權利都被剝奪掉。海關稅務司和廈門口理船廳的設立,使清政府喪失了廈門海關和港務的管理大權,廈門從此進一步落入半殖民地的深淵。奧地利、德國、日本等國看到廈門門戶大開,有利可圖,趕緊蜂擁而入。德國和日本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1862年以後,列強勢力越發強大。1870年海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統計廈門有洋行14家,其中英國7家,印度3家,德國2家,美國和英屬新加坡各1家。1882年,副稅務司勞思(W·B·Russell)統計,洋行已增至23家。
1880年,廈門已有匯豐等外資銀行24家。有的洋行也代理輪船、保險業務甚至銀行,可謂財大氣粗。1866年外商為打擊中國傳統的農肥(豆餅)業,專門從海外免稅進口鳥糞二萬擔,屯集在鼓浪嶼倉庫。對此嚴重污染,地方政府竟無可奈何。
鴉片戰爭以來,鼓浪嶼陸續被列強國家佔地建造領事館、領事公館、教堂和教會機構。洋行和公司以及銀行等也先後在鼓浪嶼建起貨棧、碼頭和公館,甚至做起地皮生意。海關稅務司更是貪婪地在鼓浪嶼大刮地皮。從1865年起,稅務司便在島上大造公館樓房,諸如海關稅務司公館、副稅務司公館、海關同人俱樂部、理船廳公所、"幫辦"樓、緝私艦艦長宿舍、巡燈司公館和一大批海關職員宿舍。日本還在領事館旁增建警察署和宿舍樓,1896年未得任何人許可,強購"五個牌"山坡一大片地做日本人墓地。鼓浪嶼成了洋人的天下,在"工部局"成立之前,1.78平方公里的小島幾乎已被搶空。
19世紀60年代,德國已蓄謀侵佔廈門,以後多次派兵艦前來窺探,遂認定鼓浪嶼是建立海軍基地最理想的地方。狂妄的德皇威廉二世曾按捺不住地叫嚷"先用武力佔領,再談判"。只是由於外國列強之間存在矛盾,互相制肘,俾斯麥政府才不敢貿然下手。日本早也關注廈門,曾多次派遣兵艦闖來觀測地形,甚至出兵演習,虎視眈眈。1896年,繼《馬關條約》之後,日本又脅逼清政府簽?quot;公立文憑",提出要在廈門設立"日本專管租界"。日本領事上野專一擅自派人在廈門和鼓浪嶼兩處丈量和繪圖。廈門虎頭山一帶,鼓浪嶼從燕仔尾山到"五個牌"(今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場),包括海面,"必須遵照兩處丈量定界為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行為激怒了廈、鼓人民。其它外國列強也都心懷匠測。在這種形勢下,1899年曾提出要求"將鼓浪嶼內日本未請之地作為美國租界"的美國領事巴詹聲在"門戶開放"的幌子下,改口建議把鼓浪嶼開辟為"萬國公地"。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廈門當局與10個列強國家的領事、代領事在日本領事館簽訂了《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和《續訂公地章程》。1903年1月,鼓浪嶼成立了工部局(municipal council),"專理界內應辦事宜"。從此,鼓浪嶼淪為殖民地。
鼓浪嶼淪為外國帝國主義者共同統治長達40年。"工部局"由各國領事組成的領事團選定領袖領事行使"領導"權,設置巡捕。巡捕長即"工部局"的正局長,對該島實行警察統治。更嚴重的是同時設立所謂的"會審公堂",擴大了列強的領事裁判權,粗暴地干涉中國內政,把鼓浪嶼的中國人置於外國領事的統治之下。"工部局"一再頒布"律例"和法規,並且橫征暴斂苛捐雜稅,稅收和罰金名目花樣繁多,稅金罰款逐年加重。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的30餘年中,稅收前後相比加重了近30倍。
"工部局"設立以來,列強勢力有恃元恐,在鼓浪嶼佔地建房之風有增無減。"工部局"規定,凡界內居民需要新建或修理房屋,事先都必須辦理手續,繳納費用,才能領取建築執照,"工部局"從中攫獲利益。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市政建設正處高潮,許多海外華僑和僑眷由於害怕當時內地的匪患兵災,都紛紛到鼓浪嶼建房置宅。近20年間,僅華僑就在島上投資興建房屋1074幢,其它屬於外國人和本地人新建的房屋也很多。據不完全統計,1924年至1936年期間,"工部局"頒發了970份建築執照,其中華僑和僑眷佔75%。早在1878年,列強勢力就已擅自組織"鼓浪嶼道路基地基金委員會"。根據他們的樓房館舍和道路規劃建成的道路彎彎曲曲。"工部局"統治時期繼續按照外國人的需要修築道路,設置路燈,鋪設排水溝。就建築的整體布局和風貌而言,至遲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夕,鼓浪嶼的特色已經基本形成。
"工部局"統治期間,鼓浪嶼人民不甘心屈辱為亡國奴,多次起來抗爭,利用各種形式反對帝國主義列強的奴役。1938年5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了廈門。此後,鼓浪嶼"工部局"的統治權實際上已操縱在日本人手裡。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同一天,日寇立即武裝登陸鼓浪嶼,實現了其獨占該島的美夢,對鼓島人民施行殘酷血腥的法西期統治。1943年5月26日,還導演了一出"收回鼓浪嶼公共租界"的丑劇。直到抗戰勝利,鼓浪嶼才掙脫外國帝國主義列強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