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應採取怎樣的措施應對我國出口商品受到進口國的反傾銷起訴
進口徵收關稅 會使進口國買出口國商品時的成本激增 當徵收的關稅過高時 進口成本高過進口國國內購買產品的時候 就會導致進口國廠家退而求其次 選擇國內貨物.(這也是各個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
這樣出口國的出口商品,出口數量和出口的價格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而下跌.
出口商品,數量的減少 會使得出口國廠家原有的規模無法正常運作 甚至於虧本經營,為了保本只能選擇在國內降價促銷.
也不排除少部分廠家選擇減少規模加價尋求國內銷售途徑
B. 中國如何應對國外的反傾銷
I.政府層面
(1)充分利用WTO的貿易爭端解決機構(Dis—pureSettlement Body,以—F簡稱DSB)。中國遭受反傾銷之害,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長期游離於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合作組織WTO之外,對於已經發生的不公平的對華反傾銷案無法通過WTO的DSB取得司法救濟,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上文中可以看到,WTO反傾銷規則在條約國之間逐漸統一了反傾銷法,且對成員國國內反傾銷法具有一定的制約。所以加入WTO之後,應積極、充分地利用DSB解決有關貿易爭端。
WTO的DSB的前身是GATT的專家調查組。1995年,WTO取代GATT後設立貿易爭端解決機構DSB。據WTO統計,從1995年1月至2000年5月,DSB已受理包括反傾銷爭議在內的案件194起。DSB的做法比GATT更為合理。由於DSB的7名成員是公認的經貿、法律方面的權威且與各國政府沒有關系,因此其決議具有權威性。而且「全體—『致否決」的方式提高了處理爭議的速度和效率。
(2)切實改進政府的職能。由於WTO是以締約方政府為主體,所以為切實保護我國企業少受不公正的反傾銷訴訟之苦,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首先要不斷深化企業改革,特別是國企改革,政府不幹預包括外貿公司在內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其資源配置、產品價格和產量由市場供求規律調節,真正按市場規律辦事,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提升我國國際形象,使越來越多的國家主動意識到我國確實已成為「市場經濟國家」。其次應繼續堅定不移地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增強政府和企業的法制觀念。通過各種媒體和方式普及WTO的基本知識,加強對出口企業落實「誰應訴、誰受益」的政策。通過政府駐國外的機構收集信息,建立進出口監控體系和預警機制,組織引導行業協會的建立,建立反傾銷應訴基金。
(3)加強國家間協調。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反傾銷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保護本國工業和貿易,也可能招致貿易戰。EU和美國都具有這種矛盾的心態,這就為我國與這些國家(或地區)進行協調提供了可能。通過與別國(地區)政府之間簽定協議規定,在相互使用反傾銷法時進行合作,積極尋求避免反傾銷調查的各種手段和途徑。首先,通過對外貿易政策和具體的措施來對別國的反傾銷適用施加影響。中、日、美同屬APEC成員國,在這個區域性組織內達成互不使用反傾銷法應是我國努力的方向。其次,通過對外貿易政策和具體措施來對別國的反傾銷適用施加影響,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如中韓關於韓國對華大蒜反傾銷問題就是通過中國政府擬採取相應的報復手段而迫使韓國與中國協商解決。
2.企業層面
(1)積極應訴,爭取主動。在我國出口商品中,有一些是自我壓價造成的不利局面,但也有很多商品確實具有競爭力。然而,由於許多企業存在僥幸心理或無力承擔應訴費用,主動放棄了應訴的權利。一方面導致了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造成了軟弱可欺的印象。所以我國企業應積極運用各種正當手段應訴,既能維護經濟利益,又能提升國際形象。 .
(2)應訴中慎重選擇「替代國」。在現實條件下,中國大多數被提起反傾銷調查的企業不會被授予「市場經濟國家」待遇,因此「替代國」標准不可避免。由於「替代國」標准具有不公平性、不可預見性和政治歧視性。「替代國」的選擇極為關鍵。歐盟、美國常常選擇經濟水平高出我國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國家作為「替代國」。因此我國應訴企業應該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慎重選擇與我國應訴產品最相似的國家作為候選「替代國」進行抗辯。對此,我國曾有成功的先例,如1990年歐共體對華豬鬃反傾銷案中,豬鬃這一出口產品的主要原料是豬毛,在中國極其便宜,然而在被定為「替代國」的巴基斯坦由於宗教原因,豬毛為稀有物,因而「替代國」正常價值很高。歐共體因此對我國豬鬃徵收69%的反傾銷稅。後經我國企業積極努力,提供大量證據進行抗辯,實現反敗為勝。
(3)變「市場准入」為「投資准人」。鼓勵具備技術、品牌和價格優勢的產品加速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即實行「反規避"(anti—cirumvention),以避開進口國的反傾銷。中國在許多方面已經擁有「局部技術變動理論」所闡述的技術優勢。一些家用電器和機電產品完全可以在北美、歐盟實現「本地生產、本地銷售」。海爾、長虹已在北美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值得其他企業學習效仿。
C. 請分析面對國外對華反傾銷,可採取哪些應對策略
一、傾銷概述 1、傾銷的概念及特點 在經濟學中,傾銷被定義為國際貿易中的價格歧視。而傾銷的法律概念通常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六條的規定為依據,即指如果一個產品經一國出口到另一國的出口價格低於出口國正常貿易中旨在用十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
一、傾銷概述
1、傾銷的概念及特點
在經濟學中,傾銷被定義為國際貿易中的價格歧視。而傾銷的法律概念通常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六條的規定為依據,即指如果一個產品經一國出口到另一國的出口價格低於出口國正常貿易中旨在用十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即低於該產品的正常價值,進入另一國的商業,則此產品被視為傾銷總結起來傾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傾銷是一種人為的低價銷售措施。(2)傾銷的動機和目的是為了爭奪國外市場,擴大出口,或者為銷售過剩產品。(3)傾銷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行為。
2、反傾銷措施
由於傾銷阻礙和威脅了進口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擾亂了進口國的市場秩序,威脅和抑制了進口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的建立。進口國紛紛通過反傾銷措施來保護本國經濟及其生產者的利益。反傾銷是世界貿易組織所允許的保護國內產業的三種合法手段(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之一。
二、國外對華反傾銷的基本狀況及其影響
1、國外對華反傾銷的基本狀況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尤其是出口貿易迅速發展,在進口國及國際市場上佔有份額不斷擴大,我國的出口商品也成為其他國家反傾銷的主要目標。從1979年對中國的第一例反傾銷案件以來,尤其是進入90年代後,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被反傾銷立案最多的國家。
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在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間,中國遭受反傾銷調查案件的數量排在世界首位,佔全世界總數的11.25%,高出第二名美國近3個百分點;遭受反傾銷最終裁定的數量也居世界第一位,比第二名美國高出6.3個百分點.遭受反傾銷最終裁定比率同樣高達63.97%。因此,稱我國是反傾銷「最大受害國」毫不為過。
2、國外對華反傾銷對中國的影響
(1)阻礙中國產品出口
據統計,20年來對華反傾銷案給我國造成直接損失超過100億美元,僅在歐洲市場就損失了30億美元。從短期看,外國對華反傾銷限制了我產品的正常出口,減少了我國國際市場佔有率;從長期看,外國對華反傾銷使我國外匯收入減少,直接影響了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並進一步影響我國製造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
(2)影響中國外商投資環境
多方利用外資,開辦三資企業,是我國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多年發展,三資企業已成為我國出口產品的一支生力軍,出口額己佔到我國出口總額的40%左右。在外國對華反傾銷的劇烈沖擊下,我國三資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害,部分三資企業甚至被迫減產、停產或轉產。從而使外商在我國投資的信心受挫,大大惡化了我國的投資環境。
三、中國企業應對國外反傾銷的對策分析 1、轉變低價競銷的出口戰略 (1)制定正確的價格戰略,及時提價爭取主動。 其基本原則是,出口產品的價格不能低於其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價格。而當相同產品的國內市場價格低於國際
三、中國企業應對國外反傾銷的對策分析
1、轉變低價競銷的出口戰略
(1)制定正確的價格戰略,及時提價爭取主動。
其基本原則是,出口產品的價格不能低於其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價格。而當相同產品的國內市場價格低於國際價格或進口國市場價格時,則出口品質價格應盡可能接近國際市場價格或進口國市場的價格。
(2)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在避免遭受反傾銷的大前提下,千方百計轉變傳統的外貿增長方式是根本目的。其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優化產品結構,實施產品差別化戰略。堅決貫徹「以質取勝」,「以技取勝」的集約型經營戰略。引導出日企業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產品的檔次和創匯率,大力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提高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質量,實現出口產品結構的第二次轉變。
第二、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改變出口市場過於集中的狀況。其基本要求是,在鞏固現有國際市場的同時,鼓勵、引導出口企業開拓其它市場。在國際貿易中,出口數量的增加是引發反傾銷調查的第二敏感因素。出口產品在進口國市場的迅速增長,不僅會引起進口國生產商對其是否傾銷的懷疑,也是造成進口國產業損害的有力證據。
2、積極應訴,保護出口權益
(1)積極應訴
在反傾銷這個問題上,只有積極應訴才是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唯一有效手段,也只有通過積極應訴才可能使反傾銷問題得到公平解決的機會。國外反傾銷法一般都規定如果涉訴企業不應訴,負責案件審理的部門可以依據「可獲得的最佳信息」直接作出「缺席判決」,這方面我們的教訓是很多的。
(2)依法採取應訴步驟
敢於應訴還必須解決怎樣如何應訴的問題。應當指出,反傾銷應訴是一個復雜的法律問題,由律師根據具體的案件情況來決定。並且,有關企業主動與進口國配合,可以使之在相應的反傾銷案件中承認中國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法律地位,承認中國相應的行業是具有市場經濟因素的行業,這是最終解決中國企業按市場經濟國家待遇處理反傾銷案件的有效途徑。
因此,面對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現狀,我國企業首先應從自身做起,堅決杜絕低價傾銷的行為。其次,如果國外仍指控我國傾銷,就應奮起應訴,無論是為國家還是為企業自身,都應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地進行抗辯.
D. 什麼事反傾銷中國現在如何應對反傾銷
反傾銷(Anti-Dumping)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採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對傾銷的外國商品除徵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此種附加稅稱為「反傾銷稅」。
中國目前應對反傾銷的方式是:
升級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
理論與歷史都表明,經濟繁榮則自由貿易主義盛行,經濟衰退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08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連續下滑、消費不振、投資減少、失業率飆升。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中國作為擁有最高增長率的世界貿易大國,自然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針對目標。
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是嚴峻的挑戰,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過於依賴外需的弊端,同時也是機遇,我國應藉此機會加速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包括:調整需求結構,在保持投資適度增長和穩定外需的同時,大力擴大內需;調整三大產業結構,鞏固和加強第一產業,改造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調整產業內部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落實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調整城鄉結構,加強農村建設、提高城市化水平,縮小城鄉差距;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加速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並充分發揮東部沿海地區的示範帶動作用。要減少對外需的過分依賴,就要大力擴大內需,將國家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結構性減稅、消費補貼等政策落實到實處,拉動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只有內需提高了,才能減少我國經濟過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降低世界經濟形勢波動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優化出口結構
就商品結構而言,我國的出口產品多為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及機電、電子等低附加值的產品。我國目前還是處於中下游的產品製造環節的國家,僅靠低廉勞動成本的優勢獲得全球製造業加工工廠的地位,所創造的附加價值極為有限。從傾銷的概念來看,與高附加值產品相比,勞動密集型等低附加值產品自然更容易受到反傾銷的指控。我國應該努力改變自己在國際分工和全球產業鏈上處於中低端的不利格局,通過產業結構升級、自主創新等方法來獲取上游地位。企業應努力進行技術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變「以廉取勝」為「以質取勝」,完成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
就出口市場結構而言,我國出口仍然以歐盟、美國和香港為主要目標市場,而經香港轉口的出口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到達歐美市場,出口市場過於集中;具體到某些出口產品,出口市場集中甚至單一的現象更為嚴重。市場集中導致出口產品在進口國更易成為反傾銷的對象,也降低了產品抵禦反傾銷風險的能力。我國企業應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新市場,改變我國出口貿易主要集中於歐盟、美國、日本的局面,加大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逐步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
實施出口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出口企業大多缺乏對國際市場的深入調研和宏觀把握,往往制定出不合理的國際營銷戰略。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長期以來我國很多企業實行「薄利多銷」的營銷戰略,同行競相壓價,以低價求勝,給進口國留下了「低價傾銷」的印象。在以低價戰略打入國際市場後,不重視服務、品牌等非價格競爭手段,繼續依賴低價戰略。加上缺乏宏觀調控和長遠觀,曾經出現了哪個出口商品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各方就一哄而上的局面,導致多頭對外、低價競銷,一些企業未能把握國際市場和進口國行情,及時調整出口商品的價格和數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湧入進口國,增大了對華反傾銷的概率。
出口企業應加強對國際市場和主要貿易對象國的市場調研,了解和掌握有關國家商品市場的各種信息資料,了解進口國市場有無同類產品的生產商及其生產能力、市場銷售渠道和數量等,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確定並及時調整出口產品的數量和價格。出口企業應盡快轉換競爭方式,由價格競爭轉變為非價格競爭,積極利用商標、原產地標志、包裝、公關、廣告、售後服務等非價格競爭手段,創建名牌,以質取勝,多方位地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嚴禁出口產品在短期內大量湧入進口國,嚴禁惡性出口競爭行為,以減少遭遇反傾銷的己方因素。
政府強化保障,企業積極應訴
結構的調整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如今頻遭反傾銷襲擊的現實下,我國政府和企業應該充分運用世貿規則和進口國規定來維護自身利益。
對政府來講,應該努力爭取國際經濟秩序的話語權,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建立健全應對反傾銷的保障體系,包括預警機制和協調機構。設立專門機構,全面調研所在國的反傾銷法律法規,隨時預警、跟蹤我國出口商品被進口國反傾銷機構立案調查的情況;加大對外貿企業宏觀調控的力度,進一步整頓貿易秩序,嚴格禁止出口企業相互傾軋、惡性競爭的做法;培養我國從事反傾銷應訴的專業法律人才,培訓出口企業反傾銷知識;指導和組織企業應訴,在必要時通過與對方政府的交涉,解決反傾銷問題。
對企業來講,則要做到積極應訴,而非消極等待。近年來,雖然一些國家仍然視我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但可以給予我國提出申請並符合條件的企業市場經濟待遇。如果企業獲得了市場經濟待遇,在抗辯產品正常價值的認定時能採用更有利的方式,應訴成功的幾率也更大一些。如今許多國家改變了過去對我國所有企業裁定統一反傾銷稅率的做法,對符合條件的應訴企業分別裁決,而對不參加應訴或在應訴中不予配合的企業裁定一個統一稅率。參加應訴的企業只要掌握有利材料,努力抗辯,就有可能被免徵反傾銷稅或者取得一個比較低的稅率,而不應訴企業得到的統一稅率一般都大大高於應訴企業的稅率。即使應訴不完全成功,也能通過其他一些比如價格協商等方式取得比完全不應訴好得多的結果。所以,我國企業應積極參與反傾銷應訴,否則被動等待反傾銷的裁決,不僅給自己造成巨大損失,客觀上也刺激了某些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更多的反傾銷調查,惡化了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出口環境。以前我國企業應訴熱情不高,部分企業甚至被徵收反傾銷稅了還不知道原告是誰。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反傾銷應訴的隊伍中來,應訴成功率也在逐漸提高。歐洲法院日前裁定歐盟委員會2007年4月對中國熨衣板反傾銷案終裁中,拒絕給予中國廣東一家企業市場經濟待遇,並徵收18.1%的反傾銷稅的做法屬於違法,該企業將被免徵反傾銷稅,即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案例。
E. 我國產品出口國外遇到反傾銷怎麼辦
我國產品出口遭遇反傾銷的企業應對方式有:
1、進行申訴,積極配合調查,通過出示相關資料說明自身沒有進行傾銷或有補貼這種情況,最好的結果是獲得單獨稅率
2、若沒有單獨稅率,想要開拓相關國家市場,可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在第三國進行中轉, 出第三國的文件,再出口至目的國,這種方式可以避掉高額的反傾銷稅
以上為應對方式,更多反傾銷或轉口的情況可追問或找我昵稱
F. 我國出口產品頻遭外國反傾銷的原因和對策
中國企業多次被反傾銷,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
(1)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價格本身過低,損害進口國市場,導致當地政府貿易保護。
(2)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市場,2001年中國加入WTO同意在針對其出口商品的反傾銷案件中,在15年內被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導致在反傾銷案件調查中,在選擇商品「替代國"價格比較時,處於不利地位。
(3)國內企業反傾銷應訴意識低,從某方面增長進口國多次發起反傾銷調查。
從政府角度來看,應該政府角度我國關於反傾銷的法律還很不健全,立法缺陷比較明顯,所以,政府應加強反傾銷立法工作,結合WTO規則盡快解決法律依據問題,使企業在應訴的時候有法可依。同時,我國政府應盡快建立預警機制、應急處理機制和專門的處理機構,能夠迅速反應在短時期內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改變以往被動挨打的局面。也要加強專門法律人才的培養,提高抗辯能力和技巧,並熟練把握國外的相關法律。
從行業協會來看,我國企業相對比較分散,單一企業力量有限,對外交涉力度較小,所以往往在反傾銷應訴中處於弱小的一方;單一企業對於整個行業情況也難以及時了解和掌控,所以很難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因此,行業協會應該積極發揮組織作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優勢、成本優勢、權威優勢、公共關系優勢、人才技術優勢,促使其在反傾銷應訴中起到主導作用。
G. 什麼是反傾銷如何應對反傾銷
反傾銷(Anti-Dumping)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採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對傾銷的外國商品除徵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此種附加稅稱為「反傾銷稅」。
反傾銷的最終補救措施是對傾銷產品徵收反傾銷稅。徵收反傾銷稅的數額可以等於傾銷幅度,也可以低於傾銷幅度。 盡管反傾銷調查並未結束,但在已經初步裁定存在傾銷及其造成的損害,並防止傾銷在調查過程中繼續造成損害,各當事方已經得到充分的提供情況和發表意見的機會的前提下,受害成員可以採取臨時措施。 另外一種補救措施是價格承諾。若出口商自願作出了令人滿意的承諾,修改價格或停止以傾銷價格出口,則調查程序可能被暫停或終止,有關部門不採取臨時措施或徵收反傾銷稅。 與啟動反補貼調查程序一樣,一成員政府應該在接到國內受傾銷產品損害的企業或產業的申請後,展開反傾銷調查。各當事方必須得到關於啟動調查的通知。它們包括出口商所在成員政府、出口商或國外生產商、被調查產品的進口商、行業協會、進口國同類產品的生產商及其行業協會等。若沒有充分證據表明存在傾銷及其損害,或者傾銷幅度或傾銷進口數量低於最低限額,則應終止調查。 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只有政府,而不是貿易商和產業界,才能採取反傾銷措施。因此,一國的貿易商或產業界必須通過政府來啟動反傾銷程序。 若出口產品受到調查的成員不滿展開調查的成員所採取的行動,它可以將問題提交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出口商必須通過本國政府採取這樣的行動。
H. 中國如何應對反傾銷反補貼
面對各種正當和不正當反傾銷,我國國內外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和相關部門需要對此作出反應。
一、對於政府方面:
國際反傾銷經驗告訴我們,在反傾銷的情況下,政府作為一個宏觀管理的地位需要進行一個宏觀的調控:
1、需要在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協助和配合下對反傾銷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預警機制,避免國外的反傾銷造成我國的經濟問題。
2、在反傾銷的應訴過程中要加強流程的協調以及過程的服務。
3、在反傾銷中要積極利用WT0的解決機制來解決自身遇到的不合理反傾銷行為。
4、政府應該要做出堅決的態度,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堅決反對,建立健全反傾銷保障體系,一且出現反傾銷機構的立案調查情況,要及時進行貿易聯序的整頓,加大企業宏觀調控的力度。
二、在法律方面:
重視培養反傾銷人才工作,對於企業反傾銷知識及時培訓,從而在必要的時候能夠進行政府的交涉和反傾銷的法律相關處理。
三、對於企業自身:
1、要保證自己的經營活動必須符合相關規范,避免傾銷出口的行為。
2、國外反傾銷的行為一且立案之後要進行積極應對,尤其是相關行業協會作為部門的主要合作組織要積極預防和應訴國外反傾銷行為,積極利用相關法律法規,搜索證據,是否出口產品實質阻礙或者實質阻礙威脅到進口國相關產品市場。
3、重點關注涉案產品的調查范圍,如有機會進行涉案產品抗辯的,應積極申請抗辯;
4、及時聯系專業的律師事務所,專業靠譜的反傾銷律師團隊從反傾銷調查發起,跟蹤案件,搜索信息,能夠極大幫助企業損失減少。即使反傾銷調查結束,進口國發布終局裁定,要求徵收反傾銷稅,律師利用好進口國的反傾銷追溯征稅體制,積極進行年度復審,可以力爭通過復審取得較低稅率,幫助企業重返該國市場。
I. 我國企業如何應對反傾銷
我國企業可從以下七個方面應對反傾銷:
1、加快產業損害調查與裁決的進度,提高規范化、程序化水平。
今年產業損害調查局將全面貫徹國家經貿委《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與裁決規定》、《反補貼產業損害調查與裁決規定》、《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與裁決規定》和《產業損害調查聽證規則》,深入研究世貿組織和主要國家相關法律和案例。
總結以往辦案經驗,制定詳盡的產業損害調查操作手冊或指南,把產業損害調查工作納入程序化軌道。
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快立案進程和調查與裁決的進度,及時發揮反傾銷等措施的作用,切實保護產業利益。及早制定預案,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針對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與裁決的行政復議和司法審查案件。
加強對案件的經濟學和產業競爭力分析和國內外典型案例的研究,特別是對同類產品確定、產品競爭性、損害威脅、公共利益等重點問題的研究,提高裁決水平,2003年擬先對2-3個產業進行產業競爭力分析,編制產業競爭力評估報告。
在已建立的電子政務平台及信息披露平台的基礎上,研究建立信息披露和案卷查閱制度,提高聽證會的質量和效果,增加辦案透明度。
2、充分發揮省市經貿委和行業協會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工作中的作用一是完善產業損害報告制度,加強調查研究,及早發現產業損害跡象和案件苗頭。
3、加強立案前輔導工作。對企業申請立案給予技術指導,協助企業建立信息渠道、提供申請書參考範本等。在徵得申請企業同意的情況下,邀請相關省市和行業協會參加立案前協調和咨詢會議。
4、根據不同案件的具體情況,在無利害沖突的情況下,省市經貿委和行業協會適當介入指導國內生產者填寫調查問卷、准備核查等工作。
5、加強省市經貿委和行業協會間的溝通,及時交流信息,共同做好指導產業(企業)立案工作。
6、完善國家經貿委與地方、行業有機結合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發揮預警機制為產業和企業的服務功能
產業損害調查局今年將繼續堅持做好月度重點敏感商品、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國別的產業損害預警報告。
指導省市經貿委和行業協會做好產業損害預警工作,2003年要爭取在10個左右省市和10個行業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使地方和行業的預警機製成為國家經貿委產業損害預警體系的延伸和補充,初步形成全國重點進出口商品產業損害預警監測體系。
在國際方面,將繼續發揮預警機制在避免貿易摩擦方面的作用,2003年力爭與日本、俄羅斯、印度、美國、墨西哥等國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數據交換機制,促進雙邊貿易健康發展。
7、面對日益嚴峻和復雜的國外反傾銷形勢,將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發展態勢,積極支持和幫助企業做好對外應訴工作。
(一)逐步與主要國家反傾銷產業損害調查機構建立聯系制度,加強對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主要國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研究。
特別是要加強對「非市場經濟」地位、特殊保障措施等問題的研究,結合對企業應訴典型案例的分析,總結出應對國外反傾銷的規律性做法和經驗,給企業應訴以針對性更強的指導。
(二)是加強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國家經貿委內部有關司局的協調配合,做好企業應訴和接受外方實地核查的國內協調工作,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地位的抗辯中,繼續發揮國家經貿委的作用。
(9)廈門服裝出口遭反傾銷如何應對擴展閱讀:
認定反傾銷的方式
按照傾銷的定義,若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正常價格,就會被認為存在傾銷。
打比方,德國一塊光伏板價格為5塊錢,中國光伏板由於政府補貼等因素,光伏板價格價格僅為2塊錢,作為消費者,當然是哪家的便宜就買哪家的。德國光伏板製造商由於賣不出產品,肯定不樂意了,向德國政府報告,你這看咋辦。
於是,德國政府在認定中國光伏產品確實存在傾銷行為後,就會使出大招:「反傾銷稅」。一塊光伏板原本賣2塊錢,現在還要額外繳納3塊錢的稅,這樣你要是還賣2塊錢那就要虧本啦。
看看歐洲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做法:
自2013年12月起,歐盟委員會對進口的中國光伏產品徵收最高64.9%的反傾銷稅和最高11.5%的反補貼稅,為期兩年,並於2015年年底延長一次。
要看到的是,世界各國都把反傾銷做為貿易戰的主要手段之一。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由於國際市場需求快速萎縮,各國企業都面臨著爭奪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重壓力,那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深受各種沖擊也就不足為怪了。
J. 應採取怎麼的對策應對反傾銷行為
應對反傾銷的對策分析
外國政府頻繁對中國出口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不僅使中國企業損耗了大量資金,而且阻礙了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勢頭。因此,應對國外的反傾銷,我們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5.1積極應訴
在面臨國外市場針對中國企業、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時,應該積極應訴,而且更需要所有相關企業協會的通力合作。
在審理反傾銷案件中,有個通用的「不合作原則」 。即:如果被訴方不應訴,就完全按照申訴方的要求來進行裁定。這樣一來,如果不應訴,負責案件審理的部門就可以依據「可獲得最佳信息」的原則,對不應訴的國家或者企業直接做出「缺席審判」 。所以,「不應訴」就像體育比賽前自動放棄參賽權,只有敗訴這一種可能性。
例如1994年,中國一次性打火機製造企業遭美國反傾銷,54家企業只有3家企業應訴,結果有兩家應訴企業的反傾銷稅降到0,一家企業降到20%,而其餘沒有應訴的54家企業,都因被徵收197.85%的反傾銷稅而失去了美國市場。
再如1994年美國調查中國大蒜一案,由於我過出口商未出面應訴,美國商務部採用美國申訴方提供的資料認定中國大蒜對美國造成了傷害,裁定以376%的傾銷幅度徵收反傾銷稅。企業不應訴使我國對美國的出口損失高達3億美元。
另外,反傾銷針對的是我國在銷出國的全部產品,要是相關各企業不能齊心協力地去應訴,應訴企業也就很有可能被不應訴的企業所耽誤,導致處理結果的不利。
由於浙江的民營企業經濟發達,所以現在遭受反傾銷訴訟的浙江企業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的特點是散而小,沒有實力單獨應對國外的傾銷訴訟。根據國外的經驗,在面臨國際訴訟的時候,中小企業主要通過協會或商會出面解決。,一個民間組織可以集中力量為企業服務。浙江商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康漢說過,浙江的民營企業在利益上是共同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必須組織協調起來應對困難。因為中國的大企業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應對國外的訴訟,但是生產小產品、小商品的企業必須要抱團出擊。
1/4頁
孫加鋒認為,如果案件官司打下來了,中國企業在國外市場中的地位將得到保護,否則將逐漸失去在各國的陣地。尤其對於小商品來講,雖然在一個國家所佔的市場份額很小,但如果不去積極應訴而導致失敗,很可能也會為其他國家排擠中國產品產生示範效應。
5.2 合法抗爭
在面臨國外市場針對中國企業、中國產品進行"不公平"的反傾銷調查時,應該充分利用WTO相關法律法規,保證中國企業、中國產品在WTO框架下的合法權利。
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資深專家馮軍認為,在面臨國外市場針對我們的企業和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時,中國企業不僅要積極應訴,而且要充分利用進口方成員的相關法律武器,積極選取對中國出口產品有利的"替代國"價格,以爭取獲得較好的反傾銷應訴結果。同時中國要加大研究進口方成員經濟體的法律或行政當局的行政法規,將這些法規放在WTO的框架下進行審視,特別是按照WTO規則要求的透明度、可預見性或者預先通知、合理程序等方面進行審視,以防止進口方成員當局濫用中國入世承諾條款,保證中國企業、中國產品在WTO框架下的合法權利。
例如2004年的2月13日,美國軸承製造商協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要求對我國出口美國的球軸承正式提出反傾銷調查,這成為入世後的中國首起反傾銷案。根據美方公布的統計數據,我國去年有價值3億美元的球軸承出口美國,涉及我國253家企業。而且由於軸承的生產廠家基本上都在浙江,給這些企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涉及金額高達二億美元。
而美方在這次球軸承案中,選的替代國就是與我國的發展狀況比較接近的印度。這樣一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於2004年4月舉行的聽證會最終以絕對多數認定,中國球軸承對美國軸承工業沒有造成任何損害,中國出口美國的球軸承傾銷案並不成立。至此,以浙江新昌皮爾軸承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為代表的反傾銷應訴取得勝訴。
所以,中國企業、尤其是浙江企業,目前應該把意力更多地放在完善自己的出口貿易秩序,協調國內企業產品出口的數量和價格,提高產品檔次,增強品牌營銷與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