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介紹
分享2013年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考研相關資料,希望能給想考研的小夥伴一些幫助。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② 請問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差嗎我准備調劑過去的,看了你說的好傷心
《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eDp_th0ha9O1aboyMVyKA
三所在廈門,廈門是個很適宜居住的城市,我很喜歡那裡,不知道你是學什麼專業的,如果你想將來留在三所,到那邊讀還是可以的,等博士讀完,留下的機會會比較大,到研究生讀研的好處就在這里,不過前提是你想要留在所里。
③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是211嗎
不是。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不是一所大學,是事業單位,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三所)成立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國家公益一類綜合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位於福建省廈門市。
④ 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怎麼樣
分享2013年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考研相關資料,給想考研的小夥伴一些參考。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⑤ 廈門 海洋三所
海洋三所大致有生物、化學、海洋地質、生物生態、環評幾個方向。你是要去做研究呢還是搞行政?這幾年國家的海洋研究政策調整讓海洋三所發展很快,越來越有錢了,蓋了新的行政大樓,大規模地招人。但新進的碩士的工資全部由課題組出,也就是說如果課題組有錢,你的工資待遇就很好。反之亦然。如果去做行政,也還不錯,工作不會很忙,工資也不低。
這是什麼時候的帖子了。好像過期了,哈哈
⑥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怎麼樣
2013年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考研相關資料
鏈接: https://pan..com/s/1gm5Rmg9DaN-eIIXRzPpdTQ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三所)成立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國家公益一類綜合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位於福建省廈門市。
⑦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怎麼樣研究生呢
2013年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考研相關資料 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ixeawwjY1kYO5yC4U8XKNg
海洋3所,還不錯啊,不過重點的研究是放在海洋方面的
⑧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怎麼樣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eDp_th0ha9O1aboyMVyKA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三所)成立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國家公益一類綜合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位於福建省廈門市。
⑨ 在地大學的海洋科學研究生畢業,到廈門海洋三所找工作好不好找
如果是青島海大的海科畢業,那麼優勢是物理海洋學,但是看你的知道歷史,猜測你是大連海洋大學的,可能海洋生物和水產方面基礎多一些。廈門大學和海洋局三所的海洋生物代表了國內的最高水平,如果你成績不錯,那麼可以向這個方面努力。物理海洋方面是青島海大和一所最強,海洋地質是海洋局二所和青島海地所、廣州海地所最強。化學方面很多老牌理工院校都不錯,這個不細說。理科和工科的研究生一般還是應該繼續讀自己本科的專業,加入你本科是生物方向為主的,只不過學過一點淺薄的海洋物理和化學、地質基礎知識,然後你研究生去考國內最頂尖的海洋地質、物理專業的研究生,那麼首先你很可能考不上或者復試時被刷掉,其次就是你即使考上了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在專業研究上趕上同班的本碩連讀生。可以考交叉學科(生物和化學的),同時廈門大學也有海洋化學專業,也很不錯。具體的你還是去查詢下廈大的院系設置。會不會被刷掉還是取決於你的成績和關系,甚至你的形象和給老師的第一印象。應該去拼一把!不過考的時候應該寫上同意調配。
⑩ 福建南部海岸變遷及其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林軍
(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福州350003)
摘要:海岸侵蝕、淤積是改造沿海地質環境的主要因素,在當前世界海平面上升的總體情況下,海岸侵蝕將成為全球性海岸帶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海灣淤積影響著港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利用遙感技術和時空對比分析等監測手段來揭示地質環境的這種深刻變化,以及對人類生存環境所產生的客觀影響,是未來環境地質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本文在系統總結現代海岸地質地貌特點,全新世以來海岸線變遷概況的基礎上,對福建南部沿海地區海岸變遷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探討,並提出有關環境地質問題及防治對策。
關鍵詞:海岸變遷;海岸侵蝕;海灣淤積;環境地質;福建南部
1 現代海岸地質地貌特點
福建南部沿海地區海岸線總體呈NE—SW方向展布,岸線曲折蜿蜒,總長度約1327.5km(包括島嶼岸線347.8km),其中,人工堤岸線長450.0km,約占海岸總長度的33.9%。本區地質構造復雜,NNE與NE向的主幹斷裂控制著海岸的展布方位,NW向的張性斷裂與前者復合部位,海灣、港澳發育。濱海陸地地貌以圓緩低丘、紅土台地和河口平原為主。海岸呈現岬角與海灣相間,低丘與平原交錯等特點。海岸帶基岩有侏羅—白堊系火山岩類、燕山期花崗岩類、上三疊—侏羅系變質岩類和上第三系玄武岩類,岩石風化作用強烈;在河口和港灣地帶第四系鬆散堆積物比較發育。根據構成海岸岩性的成因、形態和抗侵蝕能力,本區海岸可分為基岩海岸、砂質海岸和淤泥質海岸3大類型。
1.1 基岩海岸
基岩海岸主要分布在惠安崇武、晉江圍頭、龍海流會、漳浦六鰲和古雷、詔安宮口等半島區域。在這些區段由於海岸直接遭受海水動力的強烈沖蝕和岸流的磨蝕作用,海蝕現象發育,幾乎沒有海灘堆積。基岩海岸按風化程度及抗蝕強度,還可進一步劃分為岩質(新鮮基岩)海岸和風化殼海岸。
1.2 砂質海岸
砂質海岸多形成於濱海低丘或基岩岬角之間開闊的海灣內側,如惠安大港、晉江深滬灣和圍頭灣、龍海港尾灣和隆教灣、漳浦浮頭灣和將軍灣,東山烏礁灣、詔安大埕灣等地,沿岸沙堤、沙壩、沙嘴,海成階地和平原地貌發育,岸線較為平直。
1.3 淤泥質海岸
淤泥質海岸主要分布於寬闊海灣頂部,以及河流入海區域,按其物質來源和地理位置可分為港灣型和河口型。
(1)港灣型:主要分布於湄洲灣、廈門港、漳浦舊鎮灣、東山灣和詔安灣等地。這些港灣的共同特點是:陸域由低丘或台地環繞,灣口常有島嶼屏障,往往灣中有灣,呈半封閉狀態;因此,波浪作用微弱,岸坡低緩,灘塗開闊。其物質主要來源於周圍基岩風化殼,經暫時性地表水流搬運或沿岸海流、潮流、波浪等搬運、沉積。根據野外調查,福建南部港灣型淤泥質海岸,目前仍處於充填、淤漲狀態。
(2)河口型:主要分布於晉江口和九龍江口等較大河流灣口兩岸,常形成寬闊的河口淤積平原。這些平原系斷陷盆地在溺谷河口長期河、海等外動力交互作用下,逐漸回填發育而成,地形平坦,地貌類型單一,目前多數處於淤漲之中。
在港灣、河口的灘塗濕地,往往有零星、片狀的紅樹林分布,目前保護較好的主要見於東山灣內、漳江口竹塔和九龍江口草埔頭。紅樹林具有促進灘地淤積和防風固岸,以及凈化海水的功能;建議加強對現有紅樹林海岸的管理和保護,在某些侵蝕岸段可進行人工種植,以改善海岸帶的地質生態環境。
2 全新世以來海岸變遷概況
2.1 全新世早期(12000~8000a,B.P.)
氣候開始轉暖,隨著全球性第四紀末次冰川的消融,海平面大幅度持續上升。距今12000~9500a,沿海再次遭受海侵,平均海面高程約-11.0m(黃海高程,下同),海岸線比現在略偏東,距今8000a左右,海平面又出現小幅波動。
2.2 全新世中期(8000~2500a,B.P.)
氣候繼續向暖,海平面高位震盪。距今約7500年是全新世最大的海侵,海面高程可達5.0~10.0m,海水沿江入侵內陸,岸線位於現海岸線以西數千米至數十千米;距今約6000年,由於新構造斷塊差異升降運動,使全部岸段海水退出,平均低海面高程約-5.0m。隨後,大約5400~3100年,海平面又開始上升,高海面高程約4.0m,穩定時間較長,海陸交接地帶發育泥炭層及貝殼堤,古海岸線比現在略偏西;此後又發生小范圍海退。
2.3 全新世晚期(2500a,B.P.以來)
這是近代河床演變及灘塗發育時期,區域海平面基本穩定,但局部也存在升降問題,最後一次海退大約發生在距今1400~700年間。可見,全新世雖是一次海進,但不是直線式上升,而是存在多次海平面波動和岸線變遷的過程(表1,圖1)。史志記載及測試資料表明,本區沿海大部分平原是近千年形成的。泉州平原是明朝(1368年)以後逐漸堆積而成的;龍海平原,根據沙頭農場表層14C測年分析,距今約600年。晉江深滬灣(1987年)、漳浦前湖灣(1999年)、東山馬鑾灣(2001年)、石獅沙湖灣(2005年)等地,相繼在潮間帶發現原始古森林遺跡,說明近期海面有上升趨勢,由於各岸段所處地質環境不同,內、外動力作用差異及人為因素影響等,現海岸線仍在不斷發展演變過程之中。
表1 福建南部沿海全新世古海面標志物及14C測年一覽表
全區蝕退海岸累計約445.0km,占岸線總長度的33.52%,主要分布於強風化-劇風化基岩海岸與砂質海岸。
(2)淤漲海岸:主要分布泉州灣、安海港、同安灣、廈門港、舊鎮灣、東山灣、詔安灣和宮口港。港灣型淤漲岸,主要分布於半島兩側及島嶼西南側,這類海灣雖無河流攜帶大量泥砂入灣,但由於近期海面上升,來潮快,退潮慢等水動力條件控制,使岸流及波浪帶來的泥沙因水動力減弱而產生堆積,尤其是腹大口小及岸坡平緩的海灣更有利於淤積,那些物質來源豐富的海灣將逐步成陸,零米線向灣口及淺海擴展。河口型淤漲岸,由於泥砂來源豐富,水動力較弱,灘面寬闊平緩,組成物質較細,具有十分有利的沉積環境,零米線淤漲速率可達10.0~100.0m/a,積高率5.0~30.0cm/a。
此外,圍海造田,堵灣截流,修堤建閘等海岸工程活動,客觀上阻礙了海流的暢通,減少了納潮量,促使港灣加速淤積。如泉州灣洛陽江口段,從1972年開始,相繼在洛陽橋建閘,隨著「五一」圍墾、城東圍墾和白沙圍墾等工程相繼實施,使該區的納潮面積相應減少了1:3以上,致使水道流速減緩,泥沙大量淤積,潮灘不斷淤高,航道嚴重淤塞。從1969~2000年,後渚港零米線兩側向航道推進總和達780.0m,平均約25.16m/a。區內淤漲海岸零米線向外推移變化情況,祥見表3。
全區淤漲海岸累計約560.0km,占岸線總長度的42.18%。其中,自然淤漲狀態的岸線長360.0km,因海岸工程促進淤漲的岸段長約200.0km,占淤漲海岸總長度的35.71%。
(3)穩定(平衡)海岸:系指長期以來,海岸沖淤動態變化基本平衡;或原為蝕退海岸,現採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後,岸線基本趨於穩定。基岩穩定海岸,一般分布在地形比較隱蔽的港灣內;砂質穩定海岸,主要分布在與波浪作用方向平行或近於平行的開敞岸灘。如深滬灣南部,砂質海岸盡管季節變化明顯,局部有沖淤現象;但岸外水深流急,物質來源比較有限,常年沖刷、淤積動態基本平衡,岸灘保持穩定。
本區穩定海岸累計約322.5km,占岸線總長度的24.29%。其中,自然沖淤平衡岸段長72.5km;採取工程加固措施後,沖淤平衡岸段長約250.0km。
表3 福建南部沿海地區淤漲海岸零米線變化速率統計表
4 海岸變遷環境地質問題
4.1 海岸蝕退危及沿岸居民與基礎設施的安全
在當前世界海平面上升的總體情況下,海岸侵蝕將成為全球性海岸帶最主要的自然災害。隨著海水入侵、海岸沖刷、侵蝕後退,往往破壞沿岸公路、堤防、纜線等基礎設施,威脅港口、碼頭等岸邊工程的安全,加劇港口淤積,影響沿海地區經濟發展。
(1)福建沿海每年都有強台風登陸,海嘯、風浪、潮汐等外動力作用,強烈侵蝕著廈門大學一帶海岸,有數百米海岸公路遭受毀壞;鍾宅至同安海底纜線也曾被沖斷;英厝至鰲冠紅土台地,因長期遭受海岸侵蝕、土崖發育,不斷引發海岸崩塌、滑坡,水土強度流失,大量泥沙入海,進一步加劇了廈門港的淤積問題。
(2)海岸侵蝕還常常毀壞海堤、防風林帶等護岸工程,造成海水倒灌、吞沒大片良田,引起土壤鹽漬化和風沙活動,惡化濱海地質生態環境,並嚴重威脅著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廈門島東岸曾厝安-港仔埔,有250m海堤全部毀壞,與白石炮台之間的護岸工程也遭到嚴重破壞,還有青礁1000m海堤也遭到同樣破壞,堤內幾十公頃良田,千餘戶居民及10多家工廠,面臨著海水倒灌、浸沒的危險。
(3)有的雖然沒有明顯的海岸蝕退現象,但由於海灘不斷被侵蝕降低,從而引發岸坡變形、位移、失穩,影響港口、碼頭等工程的穩定與安全。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深化,沿海岸邊工程建設還將繼續增加,海岸侵蝕將成為危害岸邊工程建設的主要因素。按照發達國家經驗,當前防護海岸侵蝕最有效的途徑是海灘喂養,並輔以導堤促淤和外防波堤掩護等工程措施。當然,這些措施仍需視海岸地質環境特點而定,也可採用海灘人工砂補給法等。
4.2 海灣淤積影響港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廈門、泉州、漳州均屬濱海港口工貿城市,特別是泉州歷史悠久,區域經濟的興衰發展與海岸變遷關系密切。
(1)泉州港在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曾經是世界性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15000多艘大海舶,外港包括洛陽江口之後諸港、大盈溪口之安平港和泉州灣口的獺窟島港等,通航日本、朝鮮、南亞、西亞及東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奉元朝皇帝忽必烈之命,護送科克清公主遠嫁波斯,就是從泉州港起航的;1974年在後諸港出土的宋代木構遠洋船(現保存於泉州古船陳列館),就是泉州港輝煌歷史的見證。然而,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從北宋到明朝建立了380餘年的泉州市舶司因港口淤塞而遷往福州,泉州也從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變為「歷史文化名城」。關於泉州港的衰退,不少論者都從社會因素著眼,但港口的嚴重淤積、海岸線的不斷外推,仍是鐵一般的事實。漳州月港(海澄)興起在明朝中葉,主要是替代正在衰落中的泉州港。這里曾經商賈雲集,洋船停泊,市鎮繁華;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就在這里集結軍隊,整編東征,一舉收復了台灣。但好景不長,隨著海灣淤積、航道淤淺,「五口通商口岸」廈門港的開通,漳州月港也衰落了。
(2)港口選址應以岸線穩定,港內航道水深、淤少、避風、浪小等為原則。從海岸變遷角度看,崇武半島岸段、石獅祥芝、晉江深滬、金門東北岸及大小金門海峽、漳浦六鰲、下寨、東山港等岸線比較穩定,具備建港條件。然而,有些岸段就目前狀況看,似乎可以建港;但從海岸變遷發展趨勢看,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是不適宜的。例如,九龍江口廈門海滄-錢嶼段,北心灘岸線淤漲速率達121.0m/a,海門島東側淤漲速率也達105.0m/a,積高率為21.0cm/a,若照此速度發展30~40年後,黃海高程零米線可能到達錢嶼。隨著零米線向前推進,海灣灘底逐漸淤高,水深變淺,對建港十分不利。
4.3 灘塗淤漲給水產養殖業帶來新的問題
通常認為灘塗淤漲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但本區灘塗積高率大於海平面上升率,故海岸灘塗面積仍在不斷擴展,水動力條件也在不斷減緩。發展水產養殖除需要考慮灘塗面積的發展趨勢外,還必須考慮灘塗地質環境的污染問題。
(1)由於河口、海灣灘塗的不斷淤漲,每年都有新的沉積物覆蓋在老的沉積物之上,致使底棲生物和浮游微生物的地質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有的生物難以繼續適應並繁衍生存,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如廈門同安灣,由於河口建閘,灣內丙州、東坑大面積圍墾等因素,導致落潮流速大減,泥質沉積物快速回淤,灘地與水道積高率2.0~5.0cm/a,淤泥層積厚達10~100cm,使得原來棲生於此的珍稀魚類-廈門文昌魚(由無脊椎向有脊椎動物過度的典型標本),因生態環境破壞,數量銳減,面臨絕跡的危險,被迫遷移到廈門黃厝沙質海域。
(2)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三廢」排放量與日俱增、環境污染負荷加重,河流或海流帶來的污染物質,往往在河口、海灣頂部水動力條件較弱的地方富集,致使灘塗淤漲區域水中缺氧或有害物質元素含量劇增;這樣,將會改變原生灘塗的地質生態環境,使水中生物難以繼續生存或產生惡性循壞,繼而不適宜於水產養殖。這是今後水產養殖業不得不面臨,需要研究解決的新問題。
5 結束語
(1)福建南部岸線長1327.5km,海岸劃分為基岩海岸、砂質海岸和淤泥質海岸三大類型。其中,基岩海岸又分為岩質海岸和風化殼海岸;淤泥質海岸分為港灣型和河口型。濱海紅樹林具有促淤、防風、固岸和凈化海水的功能;建議加強管理與保護,在某些侵蝕岸段可進行人工種植,以改善海岸帶的生態地質環境。
(2)全新世雖是一次海進,但存在多次海平面波動和岸線變遷的過程。史志記載及測試資料表明,本區沿海大部分平原是近千年形成的。晉江深滬灣(1987年)、漳浦前湖灣(1999年)、東山馬鑾灣(2001年)、石獅沙湖灣(2005年)等地,相繼在潮間帶發現原始古森林遺跡,說明近期海面仍有上升趨勢,由於各岸段所處地質環境不同,現海岸線仍處在發展演變過程之中。
(3)海岸變遷是海平面與陸地升降的綜合反映。全區蝕退海岸累計445.0km,占岸線總長33.52%,主要分布強風化-劇風化基岩海岸與砂質海岸;淤漲海岸累計560.0km,占岸線總長42.18%,主要分布河口、港灣淤泥質海岸;穩定(平衡)海岸累計322.5km,占岸線總長24.29%。其中,自然淤漲海岸360.0km,工程促淤海岸200.0km,占淤漲海岸35.71%;自然沖淤平衡岸段72.5km,採取工程加固措施後,沖淤基本平衡岸段250.0km。
(4)海岸侵蝕往往破壞沿岸公路、堤防、纜線等基礎設施,威脅港口、碼頭等岸邊工程的穩定與安全,加劇港口淤積,影響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當前防護海岸侵蝕最有效的途徑是海灘喂養,並輔以導堤促淤和外防波堤掩護等工程措施,亦可採用海灘人工砂補給法等。
(5)廈門、泉州、漳州等港口城市,經濟發展與海岸變遷關系密切。港口選址應以岸線穩定,港內航道水深、淤少、避風、浪小等為原則。從海岸變遷角度看,崇武半島岸段、石獅祥芝、晉江深滬、金門東北岸及大小金門海峽、漳浦六鰲、下寨、東山港等岸線比較穩定,具備建港條件。
(6)本區灘塗積高率大於海平面上升率,故海岸灘塗面積仍在不斷擴展,水動力條件也在不斷減緩。發展水產養殖除需要考慮灘塗面積的發展趨勢外,還必須考慮灘塗地質環境的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謝再團等.台灣海峽西岸晚更新世以來的海侵及海平面變化特徵.台灣海峽及其兩岸地質地震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2]陳承惠等.閩南沿海全新世地質年代學研究.台灣海峽,1982(2)
[3]廣州地理研究所.閩南晚第四紀海平面變化初步研究.1987
[4]鄭曉雲.閩南沿海晚更新世以來的海平面變化.國家海洋局廈門海洋三所,1995
[5]郭允謀,李慶年.福建湄洲灣的演變.熱帶海洋,1987,6(6)
[6]陳峰.古雷半島海灘岩的形成及閩南沿海海平面變化.中國海平面變化.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7]陳偉光.華南沿海14C同位素年代測定數據.華南地震,1982,4(4)
[8]王紹鴻,楊建明,曾從盛等.中國東南沿海五萬年來的海平面變化.福建省地學論文集.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96
[9]蔡麗珠.廈門員當港ZK3702鑽孔第四紀微體古生物群及海侵初探.福建地質,1988,7(3)
[10]潘國軒,林敦宇等.福建省海岸帶地質地貌(陸地)綜合調查報告.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1986
The Environment Geology Problem of Coast Line Changes in South Fujian
Lin Jun
(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Fuzhou 350003)
Abstract: Under the global sea-level rising condition, coast erosion is the main natural disaster and gulf accumination influence on sustainous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city. Therefore coast erosion and gulf accumination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jor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improment of coast ge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characteristics of modem coast geography and coast line change since the Holocene ,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oast line changes in South Fujian have been studied.
Key words: The coast changes; The coast erodes; The gulf accumulations; Environment geology; South Fujian coust a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