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廈門本地人喜歡喝武夷山的茶葉嗎
廈門人最習慣喝的茶是鐵觀音,基本上90%以上吧。
現在喝紅茶的也有不少。
大紅袍前段時間熱炒過,送禮送這個比較好看。我們今年過年收到的茶葉全是大紅袍。。。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喝鐵觀音。
② 廈門什麼茶葉最出名
一、鐵觀音茶
鐵觀音茶葉是廈門人最歡迎的茶葉之一,在廈門占據著絕對的霸主地位,據不完全統計,廈門人90%都喝鐵觀音,這還是近年來,要是2000年間,那絕對是100%。
在廈門的茶葉店數量相當的多,基本上時遍地都是,走到哪都能遇到一兩家。在這些茶葉店裡面你可以看到閩 南人的茶道及茶文化,一般的茶葉店都會讓客人免費品嘗,待客人滿意後再讓客人決定購買哪種價位的茶葉。
廈門人喝茶現在一般是和安溪茶和烏龍茶,而茶葉店裡面賣的基本上都是安溪茶。有很多茶葉店的老闆就是 安溪人,他們都懂得如何判定茶的好壞,經常自己到安溪去購買茶葉回來加工,在前幾年茶葉生意火爆的時 候,很多安溪人都在廈門開茶葉店賺了很多錢,都買房買車了。
③ 福建人喜歡喝什麼茶
福建人喜歡喝的茶有安溪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金駿眉和茉莉花茶。
1、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是福建最有名的名茶之一,主產於閩南地區的安溪縣及華安縣等地。鐵觀音屬於半發酵茶品,清新淡雅,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獨特的觀音韻,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這兩年來隨著傳統工藝的回歸,鐵觀音的市場也在逐步回暖中。
2、大紅袍
大紅袍也是福建最有名的名茶之一,主產於閩北武夷山,品質優異,是武夷岩茶的代表品種。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
3、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紅茶類,也是福建最出名的茶葉之一。首創於福建省崇安縣(1989崇安撤縣設市,更名為武夷山市)桐木地區,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亦稱紅茶鼻祖,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正山小種是用松針或松柴熏制而成,有著非常濃烈的香味。因為熏制的原因,茶葉呈灰黑色,但茶湯為深琥珀色。
4、金駿眉
駿眉茶,也是紅茶類,同時也是福建的最有名氣的茶葉之一。屬於紅茶中正山小種的分支,原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金駿眉之所以名貴,是因為全程都由制茶師傅手工製作,每500g金駿眉需要數萬顆的茶葉鮮芽尖,採摘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的高山原生態小種新鮮茶芽,然後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萎凋、搖青、發酵、揉捻等加工步驟而得以完成。
5、茉莉花茶
福建茉莉花茶,系選用優質烘青綠茶,用茉莉花熏制而成,當歸類於綠茶系列。主產於福建省福州市及閩東北地區。外形秀美,毫峰顯露,香氣濃郁,鮮靈持久,泡飲鮮醇爽口,茶色黃綠明亮,葉底勻嫩晶綠,經久耐泡。
④ 廈門人為什麼喜歡喝茶
傳統習慣。廈門生活節奏也比較慢,適合喝功夫茶。
⑤ 廈門什麼茶葉最好
東然鐵觀音是廈門做茶性價比很高的,本地人都知道。
⑥ 閩南茶文化有哪些特點,需要注意什麼
中國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藝術為一體,是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閩南茶文化的精華是茶藝,它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 飲茶是閩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過去,在閩南有一種說法:「抽啦叭煙,聽南音樂,泡功夫茶,其樂無窮。」 那麼閩南茶文化需要有哪特點,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如何泡好一壺茶,如何享受一盞茶呢?這是需要技藝和藝術的,這就是茶藝。 閩南人把飲茶叫作泡茶,泡茶最講究茶葉、水和茶具了。
一、茶以新為貴,而且要優質茶葉。閩南人喜歡喝烏龍茶,因為烏龍茶是介於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它外形色澤青褐,所以稱「青菜」。烏龍茶經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口味醇厚。而烏龍茶茶中最負盛名的是安溪鐵觀音,鐵觀音如青橄欖,入口略有苦澀,入喉後漸漸回甘,韻味無窮。
二、泡茶對水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水有軟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
三、閩南人泡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為它會「保香」和「保味」。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孟公壺」又稱 「孟臣罐」,容量只有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只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個「孟公壺」與4個「若深杯」一起放在圓形茶盤中,顯得很有藝術欣賞價值。
閩南人對飲茶情有獨鍾。在閩南地區就有這么一種說法:「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動」。在福建安溪縣,還流傳著「早上喝碗鐵觀音,不用醫生開葯方;晚上喝碗鐵觀音,一天勞累全掃光;三天連喝鐵觀音,雞鴨魚肉也不香」。人們在說到閩南人的熱情好客時,總也離不開一個「茶」 字,因為「閩南人真好客,入門就泡茶。」
四、如何泡茶才能讓它的香入心?
1、茶具,一般用紅色的宜興陶壺,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
2、除了茶壺、茶杯外,還有擱茶杯的茶盤和一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將茶杯放入茶洗中,用煮沸的開水沖燙,這就是茶洗的功能之一。
3、第一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隨後,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放在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要放滿壺,這樣沖出來的茶才夠味。
4、在茶壺里塞滿了茶葉,接著就把開水沖入茶壺中,這時浮起一些泡沫,老先生就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然後蓋上壺蓋,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把壺外的泡沫沖走,這樣,茶壺內外溫度相差不會太多。了,熱氣才不會跑掉。他把茶壺提起,將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沖進去,沖到壺蓋蓋下去後有少許茶水溢出為止,蓋上蓋子,再淋一些開水。
5、泡茶最忌諱浸茶,一浸就出茶鹼,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壺邊斟邊說:「斟茶是很講究功夫的,必須用一個手指按住茶壺蓋,將茶壺翻轉九十度,壺嘴直沖下,迅速繞著已經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開始叫『關公巡城』,每一個杯子都要巡到,最後叫『韓信點兵』,那後邊的幾滴是最甘美的,所以每一個杯子都必須點到。」
6、這樣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澤濃淡均勻,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沖五六次,講究一點的,沖泡三四次就要將茶葉渣倒出,重新燙壺、燙杯。
茶藝,它是茶文化的精髓。而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閩南的茶道精髓,體現在一個「和」字上。例如,當地村民有什麼糾紛或隔閡,只要長輩出面開一個「茶話會」調解,便可輕松把事情「擺平」。這種茶文化中的「和」,意蘊著風調雨順的天和、青山綠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如果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內涵會更豐富,具有一種社會功能,使飲茶者追求一種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的精神境界。閩南人在這片土地上長期和睦相處,親如兄弟,根植、流傳其間的茶文化,無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國燦爛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⑦ 廈門什麼茶好喝又便宜又有檔次
哈哈,去天福茶業。有一種每包十五元的。這個我看行~~~又是品牌。不過要天福茶店買。廈門好多店的,你路上逛著就會看到的。
⑧ 想給爸爸帶一些廈門茶配伴手禮,有哪些好的推薦
廈門有很多特色的伴手禮,不過隨著發展現在很多產品都能失去了特色,個人比較推薦小盅哥佛跳牆,這個是最近興起的伴手禮,我很多朋友買了都說特別好,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佛跳牆
⑨ 為什麼福建人喜歡喝鐵觀音,不喜歡綠茶
鐵觀音是烏龍茶。是半發酵的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我不怎麼會喝茶,但這個是懂的,不能把鐵觀音完全說成是紅茶或者綠茶。
福建出名的茶以烏龍茶居多,鐵觀音是這樣,武夷岩茶也是。大家都比較熟悉,不懂的茶道的人,譬如我,去超市買,也是看別人拿什麼我跟風,挑銷量好的買嘛
⑩ 求問廈門人為什麼喜歡喝茶
茶在廈門是極為普遍的生活習慣。許多廈門人晨起第一樁事就是烹水泡茶,早茶不喝,整天都提不起勁。即使不大喝茶的人,家中也必備茶具。古語"寒夜客來茶當酒",廈門是客一進門即泡茶。甚至許多工廠、機關,也無不備有茶具茶葉,招待來訪客人,而且要立刻煮水,重換茶葉。這一習俗有時難免令人有太浪費時間的感慨,但也表現了廈門人的好客熱情。
廈門人喜歡喝烏龍茶。他們認為花茶的香,非茶葉內在之香,而是外部的摻和,它反而掩蓋了茶葉的本味。因此福州的茉莉花茶雖然名氣很大,而且近在咫尺,價格一般也低於烏龍茶,卻始終難以打入閩南的市場。閩西客家人的山茶,廈門人則嫌其"冷",易傷胃,而且由於山茶在製作上未過二遍火,茶色較淡,清湯寡水,招待客人時不好看,因此也不流行。在廈門最負盛名的是安溪茶,過去的茶行,多標榜為正家安溪茶行。安溪茶中又以鐵觀音為上品,其次為黃旦,有的叫"本山"。鐵觀音如青橄欖,初入口略有苦澀,人喉後漸漸回甘,韻味無窮。若喝黃旦,一舉杯即有淡淡的幽香,人口香醇,只是回味略差一些。廈門人為人處世,崇尚講究永遠久長,選鐵觀音為上品,而不選黃旦,更輕視花茶,可見一斑。鐵觀音中自然也有許多等級,極品為紅邊鐵觀音。至於一枝春、留香等都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大眾茶了。
廈門人把飲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講究,所費的時間功夫,多於喝茶。首先是茶具,一般喜用紅色的宜興陶壺,只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這樣的茶具泡出來的茶叫"小掌茶",以別於大壺茶。除了茶壺、茶杯,還得有擱茶杯的茶盤和一個碗狀的放置茶壺的茶洗。菜洗的功能是非常特殊的。以廈門茶俗,茶杯、茶壺是不能拿到洗碗池去沖排的。更不能用手或抹布去往洗杯上的茶漲因為那些條清被認為是最珍貴的東西,茶客是否夠得上"茶仙"的稱譽,不但要看你品茶功夫的高低、泡茶的手藝,還要看你是否擁有一副茶清斑斑的茶具。年代一久,茶跡醇厚的茶具,價格不菲、遠勝同樣的新茶具,有的甚至成為傳家之寶,只有在最好的朋友和貴客光臨時,才拿出來使用。有些外來客人不知,以為茶杯臟,動手去搓洗茶杯,往往會引起誤會。
其實那些茶杯是很乾凈的,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將茶杯置茶洗中,用煮沸的開水沖燙。此即茶洗的功能之一。
除了茶具之外,真正的茶仙必備有小爐和小水壺。過去用木炭爐、油爐,現在大多用電爐。水壺也都是特製的,大約只裝得一碗水,以便很快燒開。水開之後,第一道程序就是燙壺、燙杯。先將茶壺和茶杯都放在茶洗中,開水傾入壺中和茶杯上,再將壺中水也一起傾於茶洗中,然後用手輕撥茶杯。讓它們在開水中浸洗,再一個個拿出,一個緊挨著一個,在茶盤上擺成一個圈。隨後,倒掉茶洗中的水,將茶壺置茶洗中,放上茶葉。茶葉往往要放滿壺,沖出來才夠味。
這樣,准備工作算是全部完成了,俟水一開,立刻就沖入茶壺中。這時會浮起一些泡沫,水要繼續沖下,讓壺中的水溢出壺外、把那些泡沫帶出。有時要用壺蓋輕輕撥動,把泡沫撥出。蓋上壺蓋後,再從壺蓋上淋下開水,一來把壺外那些泡沫沖下茶洗,二來使茶壺內外溫差不致大大,以免走了熱氣。沖下的水積在茶洗內,緊緊圍擁著茶壺,也使壺中熱氣不易走散。這是菜洗的又一功能。這時泡菜的高手立即將壺提起,把這第一遍的茶全部倒入菜洗中、廈門有句俗語:"頭遍腳漬,二遍茶葉。"原來,過去制茶有道工序叫"走腳球",將過了頭遍火的茶葉裝在布袋中,紮好袋口,然後人打了赤足,就在上面踩,要將布袋踩得如球一般滴溜轉。過了這道工序,茶葉才會捲曲起來,如蛇干一般,有良好的外形。現在這道工序已由包揉機代替,但"頭遍腳漬,二遍茶葉"的俗語卻仍掛在許多人口中。頭遍水洗茶,仍然是茶仙的標准程序。
第一遍茶倒出後,第二道水立刻沖進去,仍然要沖到壺蓋蓋下後,水有少許的溢出,仍然要在蓋上蓋後,再淋上一些開水。然後馬上斟茶,不能延候,最忌諱浸茶,一浸就出茶鹼,茶就苦了,味道就破壞了。
斟茶是很講究功夫的,必須用一個手指頭按住壺蓋,將壺翻轉九十度,壺嘴直沖下,迅速繞著已經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開始叫"關公巡城",每一個杯子都要巡到;最後叫"韓信點兵",那後邊的幾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杯都必須點到。這樣斟出來的茶,每一杯色澤濃淡均勻,味道不相上下。
於是,主人開始請茶。親密的茶友,以手示意,一聲"請",各自認杯;一般的友人,客氣一點,則端起茶盤,請客人任選一杯。但絕不能端茶杯敬茶。這大約由於"小掌茶"的茶杯極小,水溫又很高,兩人以手交接,易於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