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廈門大學機械設計專業考研初試和復試專業課都考什麼啊哪位朋友知道幫個忙啊!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22微機原理或823工程力學或824機械設計基礎
初試參考書目(各專業):
機械設計基礎科目:《機械設計基礎》(第四版)高教出版社,楊可楨主編。
微 機 原 理科目:《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第三版)清華大學出版社,鄭學堅、周斌主編。
《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科學出版社,洪永強主編。
工 程 力 學科目:《工程力學》(教程篇)機械工業出版社,周松鶴、徐烈烜主編(不含動力學篇)。
復試參考書目(各專業):
以下科目任選一門:
《機電一體化》(2004年4月第一版),科學出版社,李建勇編。
《測試技術》機械工業出版社,浦昭邦編
《工程式控制制理論》,機械工業出版社,胡國清編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童詩白編。
❷ 廈門大學環境工程研究生考哪幾門
廈門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初試科目
01 水污染控制與回用工程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1 英語③ 302 數學二④ 436 水處理工程
02 生態恢復與保護工程
① 101 政治理論② 201 英語③ 302 數學二④ 435 環境科學導論或 436 水處理工程
❸ 廈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考研要考哪些科目謝謝了
你說的環境工程學專業是不是指海洋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中心環境工程
083002環境工程001組 ①101政治理論(含法律碩士)②201英語(含含法律碩 士)③302數學二④836環境工程學
083002環境工程002組 ①101政治理論(含法律碩士)②201英語(含法律碩士)③302數學二④835環境科學導論
01水和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02生態恢復與保護工程
01方向選考001組考試科目;02方向選考002組考試科目。
初試參考書目
環境工程專業:
環境科學導論:《現代環境科學概論》盧昌義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環境工程學:《環境工程學》(第二版)蔣展鵬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復試參考書目:
各專業均不指定復試參考書目。
❹ 廈門大學研究生考試考機械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要考那幾本書啊
考研網能查到
❺ 廈門大學控制工程專碩考研難度大嗎
廈門大學考研是很難的。
名校的招生信息獲取上存在優勢考研很多時候打的是信息戰,整個研究生考試中,尋找研究生招生信息都要比復習課本要重要得多。這些信息,對於部分學校來說有些能從招生簡章上獲得,但其它更重要、更核心的信息,比如,歷年招生人數、推免人數、錄取最低分數等等,就很難獲得了。
❻ 想考廈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研究生的話要收集什麼資料呢求參考書目。具體要考什麼
廈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考研基本情況: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
02(全日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03(全日制)技術與運作管理
04(全日制)管理系統工程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09運籌學
參考書目:
初試:
《運籌學(修訂版)》(第1、2、3、4、5、11、13、15章)錢頌迪,清華大學出社;
復試:
《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部分)(第五版)高鴻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管理學》第9版(精要版)里基.W.格里芬著,劉偉譯,中國市場出版社
2018廈門大學809運籌學專業課全真模擬題與答案解析
2018廈門大學809運籌學考研專業課復習全書
然後,結合真題和解析來練習,歷年來運籌所考的內容就是定義、公式、模型,再舉一反三。以「線性規劃」為例,會用圖解法、單純形法,對偶法解線性規劃,並理解靈敏度分析的意義,這樣就可以差不多了。「線性規劃」,只要熟記書本上寫的步驟,多做題,多推導,多模仿,把方法記牢就可以了。當然也需要一定程度上進行背誦,雖然運籌學是算數的,公式和定理一定要背的,沒有什麼書是不用背誦的,大家該做的東西一定要做,千萬不要有饒幸心理了。
❼ 廈門大學計算機學院考研具體科目是什麼
廈門大學計算機學院考研具體科目各專業都不同,具體如下;
1、思想政治理論
2、英語
3、數學
4、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5、政治,英語。
初試要考的科目有思想政治理論、英語、數學和數據結構與操作系統。復試內容主要包括外語、業務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質方面內容的考核。
(7)廈門大學控制工程研究生考什麼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廈門大學共有專任教師2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1.9%(下同),擁有博士學位的2206人,佔82.9%。
學校共有兩院院士22人(含雙聘院士9人),文科資深教授2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簡稱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次,「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學者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0人,國家級教學名6名。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3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5人、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2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
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3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4人;國家創新研究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