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豪運通物流畢金力哪裡人
擴展閱讀
福州倉山區炒酸奶哪裡有 2025-01-11 10:01:58
廈門霞陽村哪裡有縫紉店 2025-01-11 09:58:50
廣州檯球俱樂部怎麼參加 2025-01-11 09:58:45

廈門豪運通物流畢金力哪裡人

發布時間: 2022-07-17 14:29:00

A. 為什麼說中國人的祖先是純正的非洲人

中國古人類怎樣神秘消失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DNA分析得出結論:現代中國人起源於非洲!因為強有力的科學支撐,他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結論是真的,為什麼我們跟非洲人長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國考古發現的古人類的後代又都去了哪裡?他們是被遠道而來的非洲人幹掉的嗎?
所有現代人的祖先是20萬年前的一個非洲婦女?
上海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的譚婧澤說:金力教授發表的這個關於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觀點早在2001年就已經問世了。當時他帶領一個研究團隊專門就中國人的遺傳分子進行了研究,他們想研究中國人到底起源於哪裡?是否如前人所說的全世界的現代人都起源於非洲?最後他們得出的結果和前人得出的結果竟是一致的。
金力教授他們提出的中國人起源於非洲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1987年的時候就有人推出整個人類都起源於非洲。最早推斷出人類起源於非洲的是卡恩和威爾遜兩位科學家。
1987年初,卡恩和威爾遜等人提出,將所有嬰兒的線粒體DNA向前追蹤,最後會追到大約2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個婦女,即現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約在13萬年前,她的一群後裔離開了其生活的非洲家鄉,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當地的土著居民,最後在全球定居下來,演化成了現代的不同人種。於是有人把這種理論叫做「夏娃理論」。認為現代人類是單一起源並來自非洲。
此後,越來越多的遺傳學證據都支持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范圍內的現代人都起源於非洲。1998年中國科學家褚嘉祐等人利用30個常染色體微衛星位點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遺傳結構,微衛星標記多態性和進化樹聚類分析都支持現代中國人來源於非洲,並經由東南亞進入中國大陸。
由於微衛星位點突變率較高,對研究較久遠的人類進化事件和人群遷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等人發展了一套Y染色體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標記(簡稱SNP)研究理論,來研究中國人的起源問題。而Y-SNP這套研究理論,也就是金力、李輝他們運用的研究理論。
這個驚天結論是從一個古老的DNA分子引出的
在2001年的時候,金力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全球權威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Y染色體遺傳學證據支持現代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論文,這篇文章從DNA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現代中國人起源於非洲」這個結論。
在譚婧澤老師提供的這篇支持現代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論文中,金力教授他們是通過人類基因中的Y染色體的遺傳特性來研究人類起源的。為什麼選用Y染色體?是因為Y染色體從遺傳角度來說相對更單純。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套染色體,一套來自父親,一套來自母親。在這些染色體中,Y染色體是男性染色體,只由父親一方遺傳而來,這就減少了基因突變率,所以通過Y染色體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基因遺傳的「歷史軌跡」,因此,包括金力教授在內的很多遺傳學家都把這種遺傳物質作為研究現代人類起源的最佳材料。
金力他們利用了3個古老的Y染色體上的SNP作為研究重點,即M89、M130和YAP這3個古老的Y-SNP,這3個Y-SNP又都是在M168突變型的基礎上產生的3個突變類型。
為什麼用M168這個遺傳分子?金力他們在文章中這樣解釋,「據認為,M168是人類在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型,其原始型只出現在東非人群,除非洲以外的現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帶有M168的突變型,M168是現代人類單一起源於非洲的最直接證據。」
科學家怎樣通過DNA推斷古人類生活年代
有人會奇怪,科學家是怎麼知道一個DNA分子的年代的?為什麼說M168在原始的非洲時期就已經存在了?這個DNA的存在時間是怎麼推斷出來的?
同為復旦大學現代人類研究中心的李輝副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解釋說道,分子人類學用的是非基因的DNA序列。因為基因是有生理功能的,是不能隨便變化的。如果基因隨便變的話,我們人的健康狀況就會受到影響。
而在他們的分子人類學研究里,在研究的材料方法上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非基因,一個是單倍遺傳。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DNA就是單倍遺傳分子。在Y染色體上,基因也很少,大部分都是非基因序列。在非基因序列中,會分析兩種突變類型。一種叫做單核苷酸多態突變(即SNP),它的突變很罕見,也很穩定。同一個突變歷史上不會重復出現,也不會變回去。所以全世界Y染色體各種類型的結構關系就是據此構建的。另一種叫做短串聯重復突變(STR),這種突變是在不斷變長變短的,而且變化是勻速的。所以只要調查到突變的總量,再除以突變的速度,就可以得到Y染色體各種類型的產生時間了。
也就是說,通過這種叫做SNP和STR的DNA分子的突變規律,突變分子的出現時間可以被推斷出來。M168這個突變分子的出現時間也就可以推斷出來了。
中國人的DNA都帶有非洲的遺傳痕跡
金力他們從中國各地找了近1萬例男性隨機樣本做實驗,通過研究發現,所有樣本都只具有M168僅有的三種突變。也就是說,這9988例樣本中,M89、M130和YAP這3個最古老的遺傳分子只發生了三種突變:一種突變成了M89T、M130C和YAP-,發生這種突變類型的個體最多,有9329例,佔93.4%;一種突變為M89C、M130T和YAP-,這種類型的比例佔3.7%,有370例;最後一種突變為M89C、M130C和YAP+,有290例,佔2.9%。除了這三種突變外,沒有其他新的突變種類出現。
這個結果和除非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區的基因分型結果是一致的,就是說M168在非洲之外的地區沒有出現新的突變,也都是只出現了這三種突變,只有有新的突變樣本出現才能說明中國人不一定都是起源於非洲。
所以,金力他們檢測的這近1萬名中國男性的樣品全都攜帶有來自非洲的「遺傳痕跡」,這從另一個角度又支持了非洲起源學說。
這個結果也出乎金力他們的意外。
通過DNA如何得知祖先的遷徙路線
金力他們除了想找到是否存在中國獨立起源的證據,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考察這3個古老的Y染色體單倍型的分布頻率,來研究中國各地區人群的遺傳結構、分布特點及其與中國周邊地區人群的遺傳關系。通過這些遺傳分子如何能知道人類的分布和變遷情況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民族的遺傳分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共性。在金力他們的研究中,他們通過M89、M130和YAP發生的三種突變類型,就可以推斷出中國各民族人群的分布和遷徙過程,比如突變成M89T、M130C和YAP-這種類型的人在漢族人群中出現的幾率最大,樣本中漢族人數也最多,達到93.4%。而其他兩種突變型在少數民族人群中出現幾率大。根據現有民族的分布特點,大致就可以推斷出人類的遷徙和發展情況。
李輝曾經以自己的DNA分子做研究,來推斷自己的祖先大概來自哪裡。他從自己的Y染色體上看到,他的Y染色體是O1型,根是在北部灣沿岸、海南以西那一部分。O1的發現能追溯到兩萬多年前,大概到了一萬多年前的時候,就擴散到了廣東、台灣、福建這些地方。到了8000年前的時候開始到了今天的江浙沿海一帶。O1型的Y染色體大約是七八千年前到達江浙沿海的這一批人的類型,是這里的原住民類型,所以他推斷自己祖先的歷史是一萬多年前在廣東,到了八千年前到了浙江、上海。

同理,科學家也能推斷出非洲人是如何遷徙到世界各地的,包括中國。但非洲人是如何克服沿途遇到的各種障礙而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比如他們是如何翻越高山、走過大河,又如何克服地區間不同的氣候條件而生存下來的?對於這個問題,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的李士林老師說,人類的祖先在遷徙過程中沒有什麼目的性,主要看哪裡的環境適合生存,就會往哪裡走。
根據當時的地理環境條件來看,非洲人應該會沿著海岸線往世界各地分散,因為海岸線上可以同時獲取陸地和海洋中的食物,方便他們生存發展,隊伍也會越來越大,從而延伸到全世界,包括中國。
為什麼說我們的祖先是純正的非洲人
但即便古代非洲人克服了自然環境阻礙,來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國,而為何獨獨非洲人成了我們的祖先,而當時生活在本土的人類群體他們又都到哪裡去了呢?為什麼遺傳科學家能這么肯定地說現代人都是非洲人的後代呢?而不是本土人的後代或者說是本土人和非洲人雜交的後代呢?
對於這個問題,金力他們是這樣解釋的,他們在做實驗之初,也是帶著對非洲起源說的疑問來做的,他們也考慮過本土人類遺留下來的可能。畢竟,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出土了很多本土古人類的化石,並且這些古人類化石在時間和形態上都呈現出良好的連續性和繼承性,而為何最終現代人都成了非洲遷徙過來的人的後代了呢?是否有可能存在本土人類的遺傳?
所以金力他們才從中國取了這么多樣本來實驗,試圖找到和過去發現的樣本有不同的地方,即M168這個突變型有了新的突變,但是結果依然沒有。所以金力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還是跟之前的結論一樣,中國人也是來自非洲的。
本土人類是怎樣消失的呢
而本土古人類都去了哪裡,金力他們仔細研究中國出土的化石證據後發現,在古人類和現代人之間存在著斷層,所有屬於古人類的化石都有10萬年以上的歷史,而現代人類的化石都不到4萬年(大多數在1萬~3萬年間),也就是說至今沒有發現5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這一直接證據來支持多地區起源假說。金力他們分析後認為,這種化石上出現斷層也並非偶然,因為,東亞大陸在這一時期大多數的生物物種都已經滅絕了。
5萬~1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斷層與第四紀冰川期在該地區存在的時間大致相符,由於第四紀冰川的存在,使得這一時期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東亞,以及其他地區絕大多數生物種類難以存活,包括本土人類。而非洲,因為靠近赤道,溫度相對較高,那裡的古人得以繁衍存活。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院的孔興功老師告訴記者,在冰川期,赤道地區的溫度平均也就比現在下降1-2℃左右,而越往兩極,溫度就下降得更多。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生活在靠近赤道的這部分非洲人生存了下來,而其他大多數地區的古人都消失了。被譽為歐洲人起源的尼安特人就被推斷是在2萬年前左右滅絕的,因為這時候正是冰川期的最盛期。
而非洲人正是在冰川期結束後,也就是大約6萬年前由非洲開始往東南亞由南至北進入了中國大陸,從而取代了中國大陸上的冰川期前的古人類,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從金力教授的觀點來看,似乎中國人起源於非洲是鐵定的事了。但人們對此還是有很多疑問,最大的疑問就在於,僅從幾個遺傳分子就能看出整個人類遷徙發展的過程了嗎?所以還有一部分科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DNA遺傳分子的說法不能完全排除本土人類也有遺留下來並繁衍後代的可能。

B. 金力的教育及任職經歷

1985年復旦大學生物系遺傳學本科畢業;
1987年復旦大學遺傳所遺傳學碩士畢業;
1994年獲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生物醫學科學/遺傳學博士學位;
1994年至1996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專業從事博士後研究。
曾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公共衛生學院人類遺傳學中心和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生院人類分子遺傳學專業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職)、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院環境健康系基因組信息中心教授(終身教職)。
曾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現任復旦大學副校長和生物醫學研究院基因組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所長,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美洲華人遺傳學會會長,教育部現代人類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摩爾根-談家楨國際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務。現為《人類基因組學》(英國)主編、《人類生物學》(美國)、《突變研究》(美國)、《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中國)、《中國生物學前沿》(中國)、《人類學雜志》(克羅埃西亞)等雜志的編委。
2011.4.28任復旦大學副校長。
2013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C. 金力永磁為什麼那麼多人買入金力永磁一季報為什麼提前公布300748金力永磁股是什麼板塊

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工業機器人等未來產業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行業將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而且這家企業,其產品所使用的下游均為這些高景氣度賽道,下面就來認真解析下稀土永磁材料行業龍頭--金力永磁。


在全方位講解金力永磁前,稀土永磁龍頭股名單我已經整理出來了,放到這里與大家共享,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稀土永磁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金力永磁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為核心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一直致力於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且很重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的應用,積累了大量的客戶以及豐富的行業經驗,屬於是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行業中發展特別快的公司,可以稱其為是國內產量最大的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廠家。


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對公司的投資價值做一個介紹。


亮點一:行業領先的技術路線


由於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節能家電等領域的高速發展,使釹鐵硼永磁體的需求急劇上升,但是在少數新興的板塊內,比方說工作溫度,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可達到200-250℃,釹鐵硼磁體熱穩定性比較遜色,而無法被廣泛應用。


而金力永磁自成立以來一直把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放在首位,其研發的行業前沿技術的晶界滲透技術,不僅幫助風電行業的客戶降低其生產成本;不容小覷的是在新能源汽車及變頻空調等領域,可以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並通過大幅減少中重稀土用量的同時還能做到維持產品的高性能。


亮點二:深耕未來產業,擁抱龍頭客戶


金力永磁持續聚焦於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節能變頻空調、風力發電、3C、節能電梯、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軌道交通等未來核心應用領域。


此外,它所合作客戶在業內都是領頭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與零部件層面上,金力永磁已打入多個全球汽車行業頭部公司的供應鏈,包含:特斯拉、比亞迪、大眾 MEB 平台、上汽集團、北汽新能源、蔚來、理想汽車等;風電領域核心客戶包含金風科技、西門子-歌美颯等;節能變頻空調領域核心客戶為美的、格力還有三菱等赫赫有名的企業。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金力永磁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金力永磁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全社會低碳化、智能化趨勢已成定局,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節能變頻空調、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已經處於高速增長期,且長期成長一片光明,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上游領域中的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的需求;且在資源、成本、技術、市場等優勢明顯的情況下,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是我國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產業,在下游全球需求量爆發式提高過程中也直接為國內相關企業增加爆發式增長機會。


綜上所述,金力永磁作為業內領頭羊,且其晶界滲透技術路線在行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又將下游頭部客戶緊緊聯系在一起,未來將依託行業發展趨勢獲得進一步的上升,對金力永磁未來的發展十分看好。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金力永磁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金力永磁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金力永磁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D. 我們中國人的直系祖先是誰

基因研究揭示人類遷移中國人祖先源於東非
DNA的秘密:北京猿人不是華夏祖先?
全球科學家參與的基因變異研究表明:中國人的祖先源於東非,漢族和藏、苗等少數民族本出同源

核心提示

世界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們正在合力完成一項龐大的人類尋根計劃,希望通過研究人類基因的變異來繪制出一幅「人類遷移圖」。

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中國人的祖先源於東非,經過南亞進入中國。這支南亞先民經過多次遷徙及體內基因突變,逐漸分化成為各個民族。

按科學家的觀點,通過個人的DNA樣本分析,每一個中國人都能了解自己的故事,尋找到自己的一脈淵源。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這些歷史信息隱藏在我們體內的DNA分子結構里。」李輝說。這位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熱衷收集各個民族分支的DNA樣本,並著重研究中國南方的各個民族群體間的關系。

李輝生長在上海郊區奉賢,通過檢測自己的Y染色體和線粒體,發現它們來自廣東福建一帶。而在2萬多年前,這些DNA類型在東南亞的北部灣活動。李輝從小說「飛」的時候是念「bóng」,和侗語「ben」很像。

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以為這就是奉賢話。通過DNA檢測,李輝才知道,他所說的一些話來自一種古老的澳泰語。這個語系祖先的形成是在2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

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著用DNA分析和電腦技術研究人類歷史,從而確定人類種族及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這項工作從未間斷過。目前,一項龐大的人類尋根計劃在全球展開。新華社4月18日的一則電文說,為了全面了解人類的起源與遷移過程,以及人類數千種語言的形成,在未來幾年內,我國科學家將和美國等國的科學家一起,通過研究基因的變異以繪制出一幅「人類遷移圖」,從而填補人類歷史認識的空白。

這項為期5年的項目被稱為「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這一項目將通過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地的10個實驗室和大學的專家來共同完成。科學家們將在世界各地採集不同人種的10萬份DNA樣本進行分析。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金力教授和他的團隊負責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人群研究,內容包括東亞和東南亞的人群遷移、民族和語言的產生和分化、人群間的基因交流等。

「這次我們調研的重點將是繪制一幅中國人祖先遷移的地圖,用來探究我們民族和語言等諸多進化環節當中的未知問題。」金力教授說,此次要採集大約2萬個DNA樣本。每一個中國人將能了解自己的故事。

北京猿人不是我們祖先

「我們的祖先究竟是誰?」初中教科書的權威教育是,分布在中國的現代人是由生活在4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進化而來。這個說法的理論依據是人類的多地區起源說,認為在歐、亞、非的現代人都是由當地的猿人進化而來。

金力教授的實驗室助理錢吉說,現代人是單一的物種,而各地的猿人差異卻很大,屬於不同的物種,並沒有都進化成為現代人。只有東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現代人進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在查閱中國現有化石的年代以後,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斷層。這個斷層從大約10萬年前至4萬年前,沒有任何人類化石出土。經推測,生活於東亞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時期,由於惡劣的氣候而絕滅。取而代之的是從非洲不遠萬里遷徙而來的現代人種。

但仍有科學家支持「多地區起源說」。中科院古脊椎古人類所的吳新智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徵,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徵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1998年,中國科學家意識到DNA遺傳密碼的重要性。在那些雙螺旋的DNA鏈條上交織著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小球,A、T、C、G.它們掌管著整個人類的遷徙和發展史。

按科學上的解釋,每一個小球就是一個核苷酸單位。所謂基因就是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連在一起,並具有相應的遺傳信息。它有很強的功能性,控制著人類的膚色、形態和健康。比如人類的高血壓就有幾百個基因在控制。它們的序列不能隨便更換。變換了,就要影響身體狀況。

而還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質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們的排列是自由的。它們過了幾千幾百年會自由地發生一次變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現C.這種變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不承擔自然選擇的壓力。它們的改變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就是這些遺傳突變記載了人類遷徙的歷史信息。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佑著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種被稱為微衛星的特殊排列順序,這是一種公認的遺傳標記。DNA排列中有一種簡短的重復,比如TGTGT鄄GTG,其重復的字母和次數都可以遺傳,當延續到後代身上時,原先那一個G的位置可能會變成A,或者原先重復9次而到了後代忽然變成重復10次。根據這個原理,褚嘉佑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

有人認為褚嘉佑的取樣數量太小,沒有說服力。2001年,金力的學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組對主要以華人為主的東亞人群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分析。他進入的是Y染色體的世界。它們一代代地由父子相傳,而且「性格」穩定,一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一到兩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一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布的路徑。

柯越海共分析12127個男性個體,發現那些Y染色體的YAP、M130和M89上都會有其中一個位點發生突變。它們是基因樹中的三根樹枝。它們匯攏到一根叫M168的樹根上。這個M168就是非洲人體內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柯越海說,中國人Y染色體的有效群體本來就不大,所存在的種類不多,這1萬2千多個樣本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染色體的類型。這可以充分證明,華人佔大多數的東亞人群起源於非洲。

真正的亞當夏娃

領導「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的人類基因組科學家斯賓賽-威爾斯說,「我們都曾屬於同一個祖先,僅僅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分離開來。」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現代人,無論是亞洲人、美洲人、歐洲人,都是由東非直立人進化而來。他們在5萬-10萬年前,開始向世界各地擴散。

從DNA開始,關於人類的研究漸漸超出了文化的層面,人們學習著從自己體內尋找丟失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末,人類學中誕生出一支怪異的分支,分子人類學。它自誕生起就顯示出驚世駭俗的力量。它不僅讓「非洲起源說」的面目變得清晰可信,分子人類學家甚至憑借它找到了非洲的亞當和夏娃。

1987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瑞貝卡·坎恩破譯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的線粒體DNA,發現現代女性的線粒體DNA都來自一位婦女,她大約生活在15萬年前的非洲。

線粒體存在於細胞質里,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它們包含少量遺傳物質—————DNA.每個人的線粒體都來自母親,因此線粒體是從母系遺傳的角度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工具,就像Y染色體是研究父系遺傳的工具。

隨後,分子人類學家再次成功破譯了男性遺傳密碼的Y染色體。通過研究,他們得出結論,現代男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父親,他生活的年代也應該在大約15萬年前的東部非洲。

「DNA中的遺傳密碼讓亞當、夏娃離開了神話世界,變成了有血有肉的非洲人。

他們成了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人的祖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李輝說。

李輝解釋說。大約15萬年前,在東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種與部落,其中就已經包含了現在的黑、棕、黃、白四個人種的祖先。Y染色體上的M168是目前發現的一個很古老的突變位點,這是人類在要離開非洲時產生的突變,大約發生在10萬年之前。那些棕色人、黃種人就是帶著這個古老的突變開始向世界擴散。除了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都具有這個位點的突變。

10萬年前,地球處於冰川期,大部分陸地被冰川覆蓋。整個海平面比現在低120米左右,許多海床裸露在地面。在東非,各個部落擁擠在這塊炙熱的土地上,搶奪著有限的食物。或許是頻繁發生類似於現在的盧安達種族清洗事件,一部分人開始走出非洲。

「又過了幾千幾萬年,現代人在Y染色體基因突變M168基礎上又出現了2個突變類型,M130和M89.前者發生在8萬年前,後者發生在4萬5千年前,人類已通過北非進入了歐亞大陸。」李輝說,最早出來的是棕色人。他們主要是在海邊捕魚為生,並撿食灘塗上的高蛋白食物。他們拿著舊石器和尖木叉,在印度洋岸邊走著。公元5萬年前,他們已佔領了南亞和東南亞的陸地和島嶼。在之後的幾萬年裡,散漫的捕撈撿食生活讓他們沿著無邊的海岸線,一路走到東亞,之後可能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和南美洲。

黃種人走出非洲的時間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萬年。

但他們的擴散速度很快。他們只用了棕色人1/5的時間就到達東南亞。柯越海取樣的1萬2千個中國人的樣本中有11311個樣本在M89的位點上發生突變。而這個突變標記在黃種人到達東南亞時就已形成,並且一直在這里做了很長久的活動,之後他們將要進入中國,分化出現在的漢族。

漢藏同源

無論是從外貌到文化,都很難讓人相信漢人和藏人本出同源,但分子人類學家對此深信不疑。

最早提出漢藏同源的是中國的一些語言學家。原本在語言學界認為南方的侗傣語和漢語最接近,後來發現與漢語最接近的是藏語。

藏語中大多數字的發音在中國東南部的方言中都能找到,而且字義相同。

藏語和漢語之間存在的不是一般意義的對應關系,而是系統性的一一對應。在語言上,漢族和藏族表露出非同一般的關系。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於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漢藏同源的證據。他發現漢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分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變。宿兵通過對Y染色體主成分分析,發現藏族的突變頻率與漢人最接近,這意味著在藏緬語系的諸多民族中,藏族和漢族最接近。他們分化的年代約在5000年前。

金力教授的實驗室助理錢吉說,其實中國利用DNA分析自己祖先的遷徙路線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中科院雲南動物研究所的張亞萍、褚嘉佑,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傅頌濱、李璞,中科院細胞遺傳學的徐久瑾等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只要把各自分散的路線拼合起來就是一條完整的中國人遷徙路線。就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華夏56個民族和東亞、東南亞各民族都是由南亞語系的先民分化出來的,因為他們身上都帶有M122的突變。

M122突變大約發生在三萬年前,那時中國陸地上的許多山脈被積雪常年覆蓋。除了有少數棕色人在黃河、長江流域活動,更多的地方顯得空茫一片。這時候,在東南亞的緬甸一帶,黃種人的部落已經取得一定勢力,棕色人不斷向南退縮。

「當中國陸地上的冰川不斷地消融時,一支帶有M122突變的南亞語人群開始進入了中國。」李輝說,目前發現關於南亞語先民進入中國後的分化路線有3條,共有2個入口,一個是在雲南,一個是珠江流域。

其中一支沿著雲貴高原西側向北跋涉,他們最終在距今1萬年前的時候到達了河套地區,黃河中上游的盆地。這批漢藏語系的祖先也被後人稱之為先羌,他們也就是漢族與藏族人的共同祖先。

這一支南亞先民在出發時的頭顱還很圓,又因為地中海貧血基因的關系,出現了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徵。但他們順著江,走著河谷,從雲南來到甘肅,人體形態也發生變化。而到了高原之後,不再受瘧疾影響,加上缺氧,地中海貧血基因的人不容易存活。於是存活下來的人,臉都變得很長,線條、稜角變得剛硬、如同刀削。

在漫長的行進中,他們使用的語言也發生變化。有一種理論認為,這是口耳相傳所帶來的變化。聽的人覺得你在講另一個字,復述的時候就變成另外一個音了。

李輝說,更重要的是,經過這1萬多年的遷徙,在他們的體內M122的基礎上又誕生了一個新的突變,M134.這樣一直到5000到6000年前,人體內部的DNA又開始「不安分」了,那時,由於粟谷農業的出現,新石器文化開始在這個地區發展。人口的增長使群體必須擴增新的居住地。漢藏語系的兩個語族開始分野。

其中一個亞群在M134的基礎上又發生了M117的突變。他們帶著這個突變向東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來。他們掌握了農業文明,開始以農耕為生。這個群體就是華人,也就是後來所稱的漢人。「M117是漢人身上很古老的一個遺傳突變。」李輝說。

另一個亞群被稱為藏緬語族群體。他們離開黃河流域,向西向南遷移,最後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居住下來。

在遷徙的過程中,這個群體就像細胞在不斷裂變,分化出了藏、羌、彝、景頗、土家。

華人在渭河流域磨礪出一支驍勇善戰的秦人,他們盤踞在關中,積聚著統一中國的實力。還有一部分華人則出了潼關,受到夷人龍山文化和苗瑤文化的影響,分別形成了齊語支和楚語支人群。

秦漢時期,四分五裂的中國被統一,從語言、文字到貨幣、計量單位等文化層面上,漢族的整體意識真正形成。加上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之後漢族就沒有再出現分化。而文化上的強勢讓漢族像是一滴濃釅的墨水滴在了中國的版圖上,他們帶著M117突變迅速地向四周滲透。

模糊的南方民族身份

經過研究,李輝發現,南亞先民沿雲貴高原西側北上形成漢藏語系的同時,從中分離出一支南亞先民朝東南方向遷徙,繞過寮國的崇山峻嶺,距今1萬多年前,南方的北部灣形成了澳泰語系祖先。這一支黃種人帶著M119突變從越南、廣西方向進入中國,沿著海岸線往東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

李輝自己就屬於澳泰語系人群,而這是他在研究各民族分支的DNA樣本時偶然發現的。

這位博士生在大學二年級前並不知道自己的確切族群。在注冊登記時,他會在民族欄里填寫漢族,但從小時候起,他就發現自己雖然居住在上海奉賢,但和周圍的漢族人在文化習慣上有很大差異。他太爺爺太奶奶有自己深青色的民族服裝。他們有自己的節日,農歷4月18日,他們會灑水過新年;農歷9月18日,他們會把魚塘里養的魚都捉起來,斬成段,分成堆,每家每戶平均分配。他們有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不和旁族人通婚。

當時,長輩們給李輝的說法是,他們就是上海的原住民。

直到李輝到雲南傣族去采樣時才恍然發現,傣族的語言他幾乎都能聽懂;而與水族人交流,李輝更為驚訝,連那兒的悄悄話、私房話,他都能聽懂。回到上海後,他就給自己抽血分析,發現傣族、水族和他自己身上都帶有M119突變。

具有M119突變的族群在民族學上又稱為百越民族系統,他們歷史上的覆蓋范圍是從越南北部的交趾分布到江浙一帶。在千百年的分化中,誕生了黎族、侗族、水族、仫佬族、仡佬族、高山族、壯族、傣族。這些民族在語言上、文化上有很強的一致性,所以也統稱越人。「你看我的眉骨向下彎曲的弧度很大,這就是澳泰語系人群的顯著特徵。」李輝說。

去年,李輝帶著他的研究小組,在上海調查吳人和越人究竟是一個民族還是完全分屬兩個民族。之前在語言學界有觀點認為他們同屬一個民族,因為他們之間的語言能相互溝通。

經研究發現,他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民族。越人在七八千年前就在上海的松江發展。吳人要到3000年前才進入上海。「越人各民族的身上有大量的M119突變。吳人則很少有,他們更多的是M7突變,那是從苗瑤語系分化出來的。」當初南亞先民從雲貴高貴西側進入中國後,還有一支人群與漢藏民族分開了,他們沿著長江往下走,這個時候,他們DNA鏈上位點在M134的基礎上發生了M7的突變。

這個人群在洞庭一帶形成了苗瑤語系。「吳人就是苗瑤人東進和南下的漢人同化後形成的,所以他們遺傳結構的變化多而復雜。」

東南亞是一個民族分化中心

金力教授的實驗室助理錢吉說,從目前來看,在此次「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中涉及關於中國人遷徙路徑的研究已相當清楚,現在只需要做些收尾和補充工作。

比如如今有研究發現,在2萬多年前,澳泰語系形成的時候,就有一支部落沿著海岸線往上跑。幾乎就沒有留下沿途停滯的痕跡。他們一直跑到西遼河流域再停留下來。他們是阿爾泰語系的核心。後來夷人上去了,華人也上去了,在那裡進行了一次大融合。形成興隆漥文化。這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進入新石器文化的地方。

之後那些阿爾泰語系的先民又朝周邊遷徙,往西分化成蒙古、突厥,往東進入朝鮮、日本,向北穿過白令海峽踏上美洲。「這個地區的DNA采樣相對做得薄弱些。在這一次的遺傳地理圖譜計劃中,這些都會加以完善。更多的重點將放在對東南亞的研究上。」李輝正在聯系國內的一些著名民族學家,商討如何制定采樣地點和路徑,「東南亞是個民族交匯領地,共有近2000個民族,世界上四分之一民族都在東南亞。由於非洲人很早就抵達了東南亞,在這里分化的時間也長,所以東南亞是一個民族分化中心。在那兒幾乎一個島就是一個民族,翻過一座山又是一個民族。」按李輝的想法,研究應該先從寮國、緬甸入手,因為那裡還有很古老的人群部落。

李輝說,「從非洲遷徙來的黃種人先抵達緬甸,在那兒形成南亞語系。而目前關於南亞語系的采樣很少,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得很緩慢。這次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的工作重點將會落在寮國、緬甸身上,畢竟,南亞先民是東亞人共同的祖先。這部分人群的遺傳結構搞清楚了,將會對整個人類遷徙歷史提供很大的貢獻。」

E. 問道手游法金力水雙開怎麼樣

可以。
力水和力金都是游戲中很主流的玩法,除了武器不一樣之外,其他裝備都是通用的,包括加點方式也是一模一樣,而兩把武器也相對的都會比較好買到。
輔助技能的話,金是可以為隊友拉7刀,增加全隊的傷害,無論是在PK、刷道或者過任務等都是很有用的技能。而水則是為隊友拉防禦,在PK、殺星或者BOSS等能提供不少幫助。障礙技能的話,金是可以封住對手,封完之後就能讓對方無法動彈,因此後續可以對其造成傷害。而水則是可以冰住對手,但後續卻無法對其造成傷害。當然了,力水和力金畢竟都是打手職業,並不指望他們來輔助或者障礙對手。

F. 金力的人物履歷

1990年7月安徽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任滁縣地委組織部幹部科幹事、共青團滁縣地委(滁州市委)科員;
1994年3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學少部副部長;
1996年2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學少部部長;
1999年8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2004年3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書記、黨組書記
(其間:2001年9月-2004年7月 在安徽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4年8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天長市委副書記(掛職);
2004年10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天長市委副書記(掛職)、組織部部長
(其間:2005年10月-2005年12 月赴加拿大參加公共管理培訓班學習);
2006年4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南譙區委副書記;
2006年5月任共青團滁州市委書記、黨組書記,南譙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區政府黨組書記;
2006年6月任南譙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區政府黨組書記;
2006年7月任南譙區委副書記、區長、區政府黨組書記;
2010年7月任南譙區委書記、區政府黨組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
2010年8月任南譙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候選人、黨組書記;
2011年1月任南譙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2年9月任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2016年2月任滁州市紅十字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