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為什麼建設廈門港
擴展閱讀
北京通州和上海哪個發達 2024-11-08 00:44:18
雞肉怎麼保存到廈門 2024-11-08 00:44:17

為什麼建設廈門港

發布時間: 2022-07-21 23:25:32

⑴ 廈門港口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1、廈門港的優勢(Strengths)(1)自然條件廈門港自然條件優越。港灣外圍島嶼環繞,港內水域寬闊、水深浪小、不凍少淤。港口水域面積3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1平方公里,岸線總長154公里,其中適於建港的岸線31.6公里。進港航道全長約40.3公里,水深達到-14米,10萬噸級船舶可乘潮進出港。良好的自然條件使廈門港在中國對外貿易港中占據重要的位置。 (2)區位條件廈門港的地理位置和特區優勢是推動廈門港迅速發展的一大動力。歷經25年的快速發展,廈門開始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大戰略中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25年來,廈門GDP從特區建設之初1981年的7.4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06年的1162.37億元,年均增速達18%,不僅在福建省九地市中首屈一指,在中國內地同類城市中也居於前列。目前,遵循政府「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龍頭和示範作用」的要求,廈門正蓄勢而發,在海峽西岸推進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 (3)政策優勢1997年4月29日,隨著廈門輪船總公司「盛達」輪首航高雄港,正式啟動了對台運輸的「試點直航」。之後,兩岸陸續出台相關政策,使廈門港成為我國對台最重要的「三通」口岸之一。同時,廈門港的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廈門港聯檢報關中心的交付使用,改善了口岸通關環境,聯檢報關實現「一條龍」服務。此外,廈門海關先後推出了「審價綠色通道」、「預審價」、「預歸類」、「原產地預認定」和「應稅貨物綠色通道」等舉措,提升了廈門港的對外優勢。 2、廈門港的劣勢(Weaknesses)(1)城市規模較小,腹地資源不足廈門港口城市規模較小、經濟腹地不足已成為制約廈門港口和區域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連接廈門的省內鐵路基礎設施落後,高速公路網路尚在建設階段,導致連接港口的集疏運系統效率較低,腹地輻射能力較差。如何拓展經濟腹地,促進港口發展,推進區域物流合作成為廈門當前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2)港口基礎設施尚存差距與上海、深圳等港口相比,廈門港基礎設施還存在差距。除了港口本身自然因素和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發展滯後外,政府的投資力度和外資的利用程度等方面也還存在著進一步改善的餘地。此外,構建覆蓋全港區乃至涉及港口產業鏈的網路平台也是改善廈門港基礎設備的一個重要議題。

⑵ 廈門為什麼被設為經濟特區

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⑶ 影響港口建設的因素有哪些

1.地理環境與自然環境條件

港口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的自然條件。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交通地理、政治軍事位置等)往往決定了港口在國家政治、軍事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對港口產生持久、連續、並帶有質的影響;自然條件包括港口所在區域的地質、水文、氣候、水域面積、航道水深等,自然條件決定了港口的開發價值和規模,影響著港口的本質屬性,這些自然條件在港口規劃、建設、生產經營各方面時時影響著港口的生存和發展。
2.社會經濟基礎條件
港口腹地經濟狀況是港口物流形成的決定性條件。經濟腹地的資源、工業基礎、農業發展狀況、外貿等制劑影響著港口物流結構、物流規模;港口所依託城市的狀況也會產生同樣的影響,是否有大城市和城市群為依託是促進港口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腹地交通條件是港口物流得以形成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成為港口的生命線;整個社會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影響和決定了港口的規模、性質、發展水平;歷史和文化要素也處處影響著港口物流的發展。這些因素決定著港口物流的形成,並影響著區域內部的物流業發展水平。

3.港口的基礎設施設備條件
港口的基礎設施設備條件是港口進行物流處理的物質基礎,基礎設施設備包括港口錨地、港池、防波堤、護岸、航道、導航設施、碼頭岸線長度、泊位噸級、數量、庫場面積和容量,裝卸和運輸機械、動力設備、供電、供水、通訊設備、港作船舶、港內鐵路和道路等,這些要素體現著港口現實綜合生產能力,影響著港口的未來發展,是港口存在的物質基礎。完善的港口設施可以快速處理貨物,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其完善程度影響著港口發展的規模,決定著港口在周圍港口體系中的地位和經濟腹地的范圍,也就決定了港口以後的發展方向,並且也是與國際港口接軌的重要基礎。

4.周圍港口體系競爭狀況
港口在海運和港口群體中的地位,直接影響著一個港口的興衰和發展,港口物流量的大小與周圍港口的體系狀況有很大的關系。周圍港口眾多,必然造成港口之間的物流量競爭,並且各個港口的吞吐量和規模也決定了在港口體系中的物流量競爭份額。平行發展的港口體系例如環渤海地區港口體系可以使各港口在物流量之間存在大約固定並相差無幾的百分比,極化發展的港口體系例如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體系造成了以樞紐港為中心,其他港口成為喂給港或支線港,樞紐港佔了物流量的絕大部分比例,而其他港口份額較少,造成各個港口物流發展的不平衡。

5.港口的管理與綜合服務水平
同港口物流的硬環境相比,港口的軟環境條件在港口物流的形成上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港口的管理主要包括港口管理體制、法規、信息化(EDI系統和條形碼技術等):綜合服務指港口的海關、衛檢、商檢、海事、船檢、邊防、醫院、海事法庭、貿易、貨代、船代、銀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輪供應、娛樂和生活服務設施等內容,這些要素集中體現著港口的綜合管理服務能力、現實水平,影響著港口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全國范圍甚至全球范圍內的港口競爭已經從原來的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的競爭轉移到了港口的綜合服務水平的競爭上,而港口物流本身就是一種服務,班輪和貨船、集裝箱船隊會首先考慮港口管理水平和軟環境狀況,以達到掛靠港時間短、服務質量高等要求.

6.國家政策和國際環境

國家經濟政策的傾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港口物流的發展水平,國家政治政策也同樣影響著港口的發展,例如廈門港由於大陸和台灣的關系變化,其發展有起有落。港口往往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國家外貿的主要經由之路。港口的經濟來往是全國性的和全球性的,與世界上其他港口有著緊密地經濟貿易,所以港口物流量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開放政策、國內政治秩序、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都會影響著與鄰國的經濟來往與規模,所以周圍國家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也會對港口物流量的大小產生直接的影響。

⑷ 廈門港口介紹

廈門港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廈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天然深水良港,位於北緯24°29ˊ東經118°04ˊ,時區為東八區,地處上海與廣州之間,福建省東南的金門灣內,九龍江入海口。它面向東海,瀕臨台灣海峽,與台灣、澎湖列島隔水相望,為我國東南海疆之要津,入閩之門戶。廈門港岸線總長154公里,其中可用於建港的深水岸線30公里,聯檢錨地14平方公里,港口水域面積34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7平方公里。目前,廈門港共有生產性泊位7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6,集裝箱泊位15個。港內航運條件優良,外航道水深達?14米至?25米,已建成十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並配備了完善的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

廈門港交通發達,以形成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與閩南、閩西、贛南、粵北等經濟腹地聯系密切。鐵路專用線直達碼頭前沿,內與外福線、漳龍線、漳泉等鐵路支線連接,外通過鷹廈鐵路干線貫通全國。
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與全省公路連網,形成了以福廈、廈漳主幹道為骨乾的運輸網。疏港公路連接319、324國道,並通過高集海堤。廈門的高崎國際機場已擁有國內外航線75條。水運航線可通我國沿海、長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

自然條件
氣候:屬於亞熱帶海洋氣候,溫和多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氣溫:年平均氣溫20.8C,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氣溫28.3°C,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氣溫12.5°C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181.0毫米,5-10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9天
風況:常風向為東北(9-3月)、東南風次之(4-8月),6-10月為台風季節,7-9月對生產影響較大 。
潮汐:屬正規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46米,平均低潮位1.41米,平均潮差3.99米。
潮流:呈往復流形式。漲潮流向為西北方向,流速2.3節,落潮流向為東南方向,流速2.5節

航道:港內航道分為7段
廈門灣十萬噸主航道(九折礁至墓前礁):長約43.6公里,底寬300米,水深-14米——- -14.5米以上,潮流流速2-3節,可通航各大、中船舶、有進港導標。(2004年6月15日通過驗收)

鷺江航道:位於廈門島和鼓浪嶼之間的鷺江內,長約2海里,寬160-300米,水深-7.20米,潮流流速2-3節,可通航小型旅遊船、有進港導標。

東渡航道:東渡航道猴嶼西航段:位於猴嶼西側,長約1.8海里,寬200米,水深-10.50米。 潮流流速2-3節,可滿足2.5萬噸級以下船舶全天候雙向通航的要求,還可以適應5萬噸級船舶及第四代集裝箱船舶乘潮單向通航的要求。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2003年10月24日通過驗收)
東渡航道猴嶼東航段:位於猴嶼東側,長約3海里,寬300-800米,水深-9.70米。 潮流流速2-3節,可通航大、中型船舶,乘潮可通航5萬噸船舶,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

海滄航道:位於鼓浪嶼西南方,呈東東南到西西北走向,可航寬度180米,水深-11.50米,可通航萬噸級船舶,乘潮可通航10萬噸船舶,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

猴嶼至石湖山碼頭航道:猴嶼至石湖山煤碼頭19號泊位:長約3海里,寬200-250米,水深-12米以上,但在主航道附近有-8.5米的水深,潮流流速2-2.4節,可通航大、中型船舶,有較完善的助航標志。

馬鑾航道:位於象嶼至馬鑾海堤間,長約3.1海里,寬150米,水深-6.1米,可通航3000噸級船舶,航道設有馬鑾2—8號燈浮。

石湖山煤碼頭至高集海堤:長約2.3海里,南部寬300-500米,水深-5米;北部寬20-150米,水深-2米、只能通過小船,航道內沒有燈浮。高集海堤有一堤洞, 該洞高 11.7米,長24.1米,寬13.3米,水深-1.2米,只能供小船進出。在高集海堤東約250米處建有廈門大橋, 其橋洞高於高集海堤洞口。

錨地
一號錨地為五萬至十萬噸級船舶錨地,以24°18′48〃N ;118°10′09〃E為中心,半徑700米的范圍內。
二號錨地為五萬至十萬噸級船舶錨地,以24°20′30〃N ; 118°11′30〃E為中心,半徑1海里的范圍內。
三號錨地為萬噸級以下船舶錨地,為以下五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3 ′ 57 〃 ; 東經 118 ° 06 ′ 06 〃
24 ° 22 ′ 34 〃 ; 118 ° 06 ′ 50 〃
24 ° 22 ′ 21 〃 ; 118 ° 06 ′ 20 〃
24 ° 23 ′ 54 〃 ; 118 ° 04 ′ 31 〃
24 ° 24 ′ 13 〃 ; 118 ° 05 ′ 03 〃
四號錨地為五萬噸級以下船舶錨地,兼作檢疫、引航錨地,為以下六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5 ′ 05 〃 ; 東經 118 ° 05 ′ 46 〃
24 ° 25 ′ 18 〃 ; 118 ° 06 ′ 10 〃
24 ° 24 ′ 37 〃 ; 118 ° 07 ′ 17 〃
24 ° 23 ′ 42 〃 ; 118 ° 08 ′ 07 〃
24 ° 23 ′ 08 〃 ; 118 ° 07 ′ 26 〃
24 ° 24 ′ 34 〃 ; 118 ° 06 ′ 02 〃
五號錨地為千噸級以下船舶錨地,為以下五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5 ′ 58 〃 ; 東經 118 ° 02 ′ 32 〃
24 ° 25 ′ 54 〃 ; 118 ° 02 ′ 47 〃
24 ° 24 ′ 04 〃 ; 118 ° 04 ′ 14 〃
24 ° 23 ′ 54 〃 ; 118 ° 04 ′ 07 〃
24 ° 23 ′ 10 〃 ; 118 ° 02 ′ 32 〃
七號錨地為千噸級以下船舶錨地,為以下五點順序連線圍成的范圍內:
北緯 24 ° 25 ′ 54 〃 ; 東經 118 ° 01 ′ 07 〃
24 ° 25 ′ 24 〃 ; 118 ° 01 ′ 09 〃
24 ° 25 ′ 10 〃 ; 118 ° 02 ′ 29 〃
24 ° 25 ′ 59 〃 ; 118 ° 02 ′ 29 〃
24 ° 26 ′ 03 〃 ; 118 ° 02 ′ 10 〃

港區、碼頭泊位情況
2006年1月1日廈門灣實行一灣一港的管理體制。8港區合一,包括東渡港區、海滄港區、嵩嶼港區、劉五店港區、客運港區,漳州招銀、後石和石碼等港區,這意味著廈門港首次有了突破行政區劃發展的領域,廈門灣的港口資源將得到統一規劃、管理和合理利用,廈門港向台灣海峽區域性航運中心和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發展的目標大大地邁進了一步。「十一五」期間,港口建設計劃總投資約120億元。預計至「十一五」末,廈門港綜合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2億噸以上,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接近800萬標箱。全港遠景發展目標為貨物吞吐能力2.6~2.9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1700~1900萬標箱,屆時,廈門港將一舉跨入世界強港行列。

東渡港區

東渡港區:以調整、完善既有設施的布局和功能為主,發展集裝箱運輸,發揮毗鄰保稅區的優勢,積極推進區港聯動,發展現代物流。

海滄港區

海滄港區:重點發展集裝箱中、遠洋干線運輸為主,與嵩嶼港區共同構成全港集裝箱干線運輸的主體港區,並為海滄台商投資區臨港工業發展服務,逐步成為發展現代物流的基礎平台。

嵩嶼港區

嵩嶼港區:在充分發揮現有煤炭、成品油碼頭作用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集裝箱干線運輸,並成為全港集裝箱干線運輸的主體港區之一。

五店港區(東部港區)

劉五店港區:廈門港遠景重點發展的港區,將以集裝箱運輸、臨港工業開發為主,並為對台經貿合作和「三通」服務。

客運港區

客運港區:發展國際客運和海峽對台「三通」、海灣滾裝運輸以及沿海、本地區內的短途客運。包括廈門港國際旅遊客運碼頭與和平碼頭、廈門港國際旅遊客運碼頭設計范圍超過28公頃。其中,北段岸線建設大型國際郵輪泊位,碼頭前沿水深-12.4米,岸線長509.56米,可靠泊14萬噸級的大型郵輪。南段岸線規劃布置89米長的浮碼頭兩座和35米長的浮碼頭兩座,泊位功能分別為小型客輪碼頭及港口作業碼頭。規劃范圍包括旅遊客運大樓、酒店、人工運河、服務式公寓、展覽中心、休閑廣場等配套設施。

招銀港區

招銀港區:依託漳州開發區和廈門灣南岸地區經濟,以發展集裝箱和雜貨運輸為主,兼顧海灣、海峽客滾運輸。漳州港已建成7個泊位碼頭,生產能力達92萬標箱、700萬噸散雜貨的能力。

後石港區

後石港區:依託後方臨港重化工業區的大型臨港工業港區,重點發展大宗散貨碼頭。包括一個十噸級的碼頭和一個五千噸級的碼頭

石碼港區

石碼港區:主要為漳州市和龍海市地方物資運輸服務,並為九龍江兩岸及來往廈門的客運服務。石碼港區現已投產的客貨生產泊位有34座,大部分屬簡易小型生產泊位。最大的泊位是3000噸級,最小的只有2個200噸泊位。

碼頭泊位情況

作業區或裝卸公司名稱 泊位名稱 長度(米) 水深(米) 靠泊能力(噸級) 裝卸貨種 岸吊情況 備注
東渡作業區 1 號泊位 166 -7.69 10000 集裝箱 30.5 x 2 內貿運輸
東渡作業區 2 號泊位 254 -11.7 50,000 散糧 門機 4×10 噸
東渡作業區 3 號泊位 190 -11.7 50,000 散化肥 門機 3×10 噸
東渡作業區 4 號泊位 166 -9.5 10,000 件雜貨 門機 2×10 噸
東渡作業區 東鈴碼頭 200 -4 1000 件雜貨 16Tx1,5Tx3,8Tx2
海天裝卸公司 5 號泊位 26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 x 30.5T, 浮吊 1×6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6 號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35.6 噸
海天裝卸公司 7 號泊位 176.6 -12.2 50,000 件雜貨、集裝箱 橋吊 2×45 噸
海天裝卸公司 8 號泊位 303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 1×4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9 號泊位 190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5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10 號泊位 220 -13.8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50 噸
海天裝卸公司 11 號泊位 230 -13.8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55 噸
象嶼集團 12 號泊位 22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40 噸
象嶼集團 13 號泊位 25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40 噸
象嶼集團 14 號泊位 170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1×40 噸, 2x40 噸
象嶼集團 15/16 號泊位 336 -12.2 50,000 集裝箱 橋吊 2x45 噸
石湖山裝卸公司 18 號泊位 488 -15.3 50,000 多用途兼散雜貨滾裝、集裝箱 門機 7×15 噸 門機 1×40 噸
石湖山裝卸公司 19 號泊位 建設中
國貿集團 20 號泊位 355 -13.5 50,000 多用途
廈門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海滄2號 278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2×41噸 1×35噸 橋吊1×41噸
廈門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 海滄3號 493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1×41噸 橋吊1×51噸、橋吊2×52噸
海潤貨櫃碼頭 海滄 4 號 385 -13.3 50,000 集裝箱 橋吊 4×55 噸
港務控股 海滄 7 號 330 -15.3 70,000 散雜貨
明達玻璃廠 海滄 8 號 258 -13.8 50,000 件雜貨 門機 3×20 噸
金鼎 海滄 9 號 233 -13.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翔鷺化工 海滄 10 號 271 -13.8 25,000 油品 , 化工品
馬鑾倉儲 馬鑾碼頭 80 -6 3,000 化工品 /PTA
博坦倉儲(外檔) 博坦油碼頭 268 -16.8 50,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博坦倉儲(內檔) 嵩嶼油碼頭 150 -10.5 3,000 油品 , 化工品 靠退潮
嵩嶼倉儲 嵩嶼油碼頭 110 -7 3,000 油品 , 化工品
和平碼頭 1 號泊位 100 -7.9 10,000 客輪 小型吊2
和平碼頭 2 號泊位 100 -8.4 5,000 客輪 小型吊2
和平碼頭 3 號泊位 120 -9.9 10,000 客輪 小型吊2
國際旅遊碼頭 國際旅遊碼頭 509.56 -12.4 140,000 客輪

拖輪船舶規范
拖輪名稱 主要尺寸 定額馬力 航速(節) 拖力
廈港拖一號 38.5 × 9.8 × 4.3 3600 11 42
廈港拖二號 32.8 × 9.5 × 4.3 3200 13 45
廈港拖三號 38 × 10.4 × 4.8 4900 13
廈港拖四號 38 × 10.4 × 4.8 5500 17
廈港拖五號 38 × 10.4 × 4.8 5500 17
廈港拖六號 37.65 × 10 × 4.5 4000 13.5 46
廈港拖八號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廈港拖十號 33.3 × 9.8 × 4.3 3500 13 42
廈港拖十二號 37.65 × 10 × 4.5 4000 13.5 51
海聯 32.6 × 8.2 × 4.2 3200 11

未來港口規劃
廈門港海滄港區一期工程
(1號、5號、6號泊位)

港區一期工程1號泊位為10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長443.5米,碼頭前沿水深-17.5米,停泊水域寬86米,5號、6號泊位均為2萬噸級多用途泊位,兩個泊位總長390米,碼頭前沿水深-15.3米,港池寬度86米。3個泊位近期設計年通過能力為集裝箱46萬標箱、雜貨40萬噸,預計2006年底可完工。
海滄西港區(海滄港14#~22#泊位)規劃建設六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三個5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年集裝箱吞吐能力約400萬標箱、貨物吞吐能力約4000萬噸。海滄西港區14#~22#泊位地處九龍江出海口北岸,由廈門海滄投資總公司擔任該項目的組織開發建設。一期工程包括:14#~19#六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岸壁及後方陸域吹填、20#~22#泊位後方陸域吹填、港南路二期工程和海滄南部3#排洪渠(港區段),總投資估算約22.5億元人民幣。

嵩 嶼 港 區

嵩嶼港區將建設7個大型集裝箱泊位,可以靠駁第五、第六代10萬噸級以上的集裝箱船舶。其中,嵩嶼港區南岸將建3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一小輪碼頭,岸線長1246米,前沿水深-17.00米。東岸則建2個10萬噸級和1個3萬噸級泊位。南岸一期工程投產後,集裝箱吞吐量一年可以達到120萬標箱。

東 部 港 區

該港區為廈門港遠期規劃發展的又一重要港區,將集裝箱運輸、臨港工業開發和港口物流為主,規劃岸線長1.9公里,建萬噸以上泊位5個,綜合貨物吞吐能力16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200萬噸標箱。

⑸ 廈門港的歷史沿革

宋代,廈 門作為泉州大港的外圍輔助港,島上設五通、東渡兩處官渡。
元時設立「嘉禾千戶所」,軍港地位初步建立。
明時,廈 門港和漳州月港成了海上走私貿易的主要口岸,海上交通初具規模,已有10條通洋航線。
在明隆慶五年至萬曆八年(1571~1580年)的10年間,由廈 門港和月港開往菲律賓的中國商船每年有30~40艘,每年進出口價值150萬金元左右。
清順治七年至十八年(1650~1661年),廈 門港是鄭成功海路「五商」(以仁、義、禮、智、信五字為5家商行之代號)通台灣、日 本、呂宋及南洋各地的中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灣統一後,廈 門設「台廈兵備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閩海關設立,廈 門為其正口,成為「凡海船越省及往外洋貿易者,出入官司征稅」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規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須由廈 門港出入,廈門港為福建省出洋總口。
嘉慶元年(1796年),成為「通九譯之番邦」,「遠近貿易之都會」,與廈 門往來的東西洋國家和地區達30多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廈 門辟為5個通商口岸之一。
光緒六年(1880年),英商太古公司在島美路頭北側建造太古躉船碼頭,碼頭前沿設有棧房式躉船1艘,靠泊能力500噸;後方陸域建有太古棧房6間,總倉容1066.3萬斤,成為近代較為先進的綜合性碼頭。海後灘築堤工程,填平拆毀古老渡頭和「路頭」,重新建造了大小碼頭28座。
1~8號碼頭於民國17年(1928年)5月竣工,民國20年又竣工3座,其餘民國21年完工。新建碼頭為石砌或混凝土結構,分為斜坡或梯式兩類,都需要乘潮作業。其中最大靠泊能力為水仙碼頭500噸級,其餘均為100~200噸級之間,最小的僅10~20噸。
民國24年,由荷蘭治港公司承建的太古碼頭全部竣工,碼頭設有2艘躉船,各長64米,寬9米,引橋2座各長21米,寬4.8米,可同時停靠2艘3000噸級的貨輪。新建的太古碼頭岸線長1865米,前沿水深為-7米,建有2層倉庫1座,共7464平方米,可供件雜貨裝卸。
30年代中期是廈 門港的最盛時期。民國25年,進出船達千餘艘次。
民國27年,廈 門淪陷,港口為日本軍商控制。
民國36年,港 口航運貿易開始復甦,港口貨物吞吐量僅為2.69萬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海峽兩岸軍事對峙的緊張局勢,在近20年的時間里,進出廈 門港的船舶都要利用夜間靠近大陸繞道航行;加上管理體制不斷變更,以航代港的管理局面,使港口的生產和建設發展緩慢。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和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迅速發展,廈門港的航線不斷擴大,客貨運量大幅度增長。
1984年,東渡新港一期工程2個5萬噸級和2個萬噸級泊位正式投產。1988年,東渡港二期工程4個萬噸泊位動工興建。廈 門港的建設已有相當規模,1990年,已有大小泊位100多個,其中港務局生產用碼頭40個,總靠泊位能力為144950噸,泊位總延長2217.30米;浮筒10個,其中萬噸級浮筒5個;現有倉庫39915平方米,堆場265012平方米,各種裝卸機械300多台(套);港務船舶27艘,4872.48總噸位。1990年,廈 門港貨物吞吐量達530萬噸,並發展了集裝箱運輸和大宗散裝貨物運輸。集裝箱吞吐量已達4.5萬標准箱。貨運業務通往境外5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個港口;客運業務除沿海內河外,還直通香港、新加坡、日本和我國的上海、廣州、溫州等港,年旅客進出量達200多萬人次。
在2006年之前,廈門港擁有5個港區,分別是東渡、海滄、嵩嶼、劉五店、客運港區。
2006年01月01日,廈門灣內港口體制一體化整合,由新組建的廈門港口管理局統一管理廈門灣內的東渡、海滄、嵩嶼、劉五店、客運、招銀、後石、石碼8大港區。
2010年08月31日,漳州的古雷港區、東山港區、雲霄港區、詔安港區並入廈門港。

⑹ 廈門港的簡介

廈 門港由東渡、海滄、翔安、招銀、後石、石碼、古雷、東山、雲霄和詔安等10個港區組成。2006年,原漳州港招銀、後石、石碼港區並入廈門港,港政、航政、水運實行統一管理,廈漳兩地港口資源整合從此開啟。2010年,東山灣內古雷、東山、雲霄和詔安四港區整合到廈門港,廈門港「環兩灣轄十區」的新格局正式形成。2013年,廈門、漳州港口一體化整合完成,廈門港進入新階段。 根據《廈門港總體規劃(修編)》,未來,廈門港全港規劃可形成碼頭岸線總長約94.3公里,規劃泊位379個,規劃可形成通過能力約5.8億噸/年,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2020萬標箱/年。
廈 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天然良港,自然條件優越。地理坐標為 118 ° 04 ′ E , 24 ° 27 ′ N 。港灣外圍大小金 門等島嶼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內水域寬闊、水深浪小、不凍不淤。岸線匯流排 154 公里 ,適於建港的岸線 31 . 6 公里 ;現有錨地面各 18 . 99 平方公里,規劃錨地面積 52 平方公里。進港航道全長約 40.3 公里 ,水深達到 -14 米 , 10 萬噸級船舶可乘潮出港。自然條件
風況:常風向為東北、東南風次之,強風向為東南東及東北,每年5-10月為台風季節,平均每年在廈 門登陸的台風有1-2次,受其影響的有3-4次。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為1181.0毫米,5-10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數為129天。
氣溫:年平均氣溫20.8℃,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氣溫28.3℃,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氣溫12.5℃。
潮汐:屬正規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66米,平均低潮位1.74米,平均潮差3.96米。
潮流:屬往復流,落潮流大於漲潮流。漲潮流最大流速0.46-0.57米/秒方向333度。落潮流最大流速0.61-0.93米/秒,方向137度。洪水季節鼓浪嶼南面的落潮流速可達2.57-3.08米/秒。

⑺ 廈門港15世紀對西方各國開放的通商港!速度!快!快!快!快!快!!!!!!!!!!!!!!!!!!!!!

福建省信息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7.8%上升到2007年的9.4%,成為地位突出的支柱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直接貢獻率達到11.2%。從200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信息產品製造業銷售收入佔全省信息產業銷售收入高達73.9%,信息產品製造業總體規模居全省工業系統首位,五年平均增長速度達21.6%;軟體和系統集成業銷售收入五年保持年均40.9%的高增長,是全省服務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因此,注重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有助於改變福建省信息產業中製造業偏重的現象。

1.把IC設計作為閩台信息服務業對接的重點,推動軟體和系統集成業的發展
我國台灣的集成電路產業起飛於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躋身於「世界三強」,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封裝測試業居世界首位,產量佔全球的30%左右,IC設計業居全球第二位。相比而言,福建省目前僅有3家集成電路製造企業,30多家IC設計企業,還處於起步階段。我們可吸引台灣較有實力的IC設計公司入駐福建省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和廈門軟體園二期集成電路集中區,同時爭取台灣集成電路生產、封裝等項目落地,加快閩台IC產業的合作、分工和集聚,近期把IC設計作為閩台IC產業對接的重點,解決產業「空芯化」問題。依託省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和廈門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台,建成有一定規模的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學研基地;同時,加快集成電路重點學科建設,培養和引進各類適用人才。立足實達、新大陸、星網銳捷、冠捷等集成電路應用大企業的市場需求和居民卡、一卡通等信息化項目重點對接台灣在通信、信號處理、工業控制和家用電器等方面研發和生產能力較強的IC設計企業。

未來IC設計產業的競爭重點將不再是硬體,而是軟體。由於台灣製造業發達,其嵌入式軟體很強,而這正是福建省所欠缺的,福建可依託廈華等龍頭企業,重點對接台灣嵌入式應用軟體。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完成嵌入式軟體銷售收入23.4億元,占軟體及系統集成銷售整體收入的15.8%;同期,福建省嵌入式軟體出口卻高達8000萬美元。嵌入式軟體已經成為福建省信息產業的四大支柱之一,帶動了上下游相關行業的發展。但是,和浙江、江蘇等省相比較還是存在不足,它們的嵌入式軟體都佔50%以上,因此福建省與台灣地區在嵌入式軟體上有很大合作與發展空間。

2.以兩大軟體園為載體,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彰顯集聚效應

2004年,福廈沿海被信息產業部授予全國首批九個國家信息產業基地,以條狀形式集中分布在福廈沿海各設區市,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其中廈門和福州兩地的軟體業產值在全省中的比重超過了90%。福州、廈門軟體園作為國家重點軟體產業基地和首批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是發展軟體外包的重要載體。至2007年底,福州軟體園共有入駐企業239家,園區企業年產值超億元的7家,超千萬元的27家,軟體出口超過300萬美元的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400餘項,集聚6000多名各類技術人才,以應用軟體、動漫遊戲軟體、中間件、嵌入式軟體和軟體外包業務以及IC設計為發展重點。廈門軟體園2007年實現軟體業產值30億元,稅收突破1億元,已核准入園企業415家,園區企業員工達1萬餘人。廈門軟體園逐漸形成台資軟體、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集聚和動漫遊戲研發中心兩大基地。此外,隨著微軟、思科、日本雅馬哈信息、建行總行信息中心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軟體園設立機構或落戶,也將極大地促進廈門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總之,在軟體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福建省服務外包特別是以軟體業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外包得到全面的啟動和發展,初步形成了以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福州軟體園、廈門軟體園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核心的服務外包產業集群。以集群為形式,促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服務業集群業內單個企業獲得比較優勢,降低交易成本,產生市場集聚效應和市場創新的外溢效應。通過發展產業集群,集聚生產要素,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夯實產業基礎,增強閩台區域經濟綜合實力。

3.積極承接台灣動漫業轉移,打造海峽西岸「動漫之都」

動漫產業成為閩台軟體產業合作的突破口。動漫設計外包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能源消耗少的特徵,是服務外包產業中最具潛質的朝陽產業。自2005年以來,台灣西基、草莓、大拇哥、普洛爾等一批動漫遊戲骨幹企業相繼落戶廈門、福州軟體園。2005年,台灣中華資訊軟體協會與我省軟體行業協會簽訂了《閩台軟體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福建省可藉助網龍等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公司的技術力量與福建高校的動漫人才優勢,首先實現動漫代工從台灣到福建的轉移,跟蹤落實台灣西基、泰偉、夢工廠等相關企業入閩落地項目的進展,並爭取與台灣智冠、大宇、游戲橘子等知名動漫企業在外包、技術合作、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合作。

近年來,福州和廈門2個國家級軟體園建設為福建發展動漫設計外包業務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來自福建省信息產業廳的數據表明,福建省動漫遊戲產業取得突破性增長,2007年全省動漫遊戲企業實現收入17.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38%,為歷年最高。目前,廈門軟體園2期已建立近3萬平方米的7座動漫遊戲研發樓,已有12家動漫遊戲企業入園。台灣大型動漫軟體企業西基、大宇都已入駐廈門軟體園。其中,僅台灣「西基」一家,2006年就帶來了1億美元的動畫軟體和製作外包產值。福建應以福州、廈門軟體園為依託,聚攏資源,推進台灣動漫遊戲企業和項目在閩落戶,積極承接台灣動漫業轉移,申報並爭取建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打造海峽西岸「動漫之都」。

近期福建省動漫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福建要建立兩個國家級動漫遊戲產業基地,2-3個動漫遊戲公共服務平台;打造5-10家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動漫遊戲龍頭企業;培育10-20個全國知名動漫遊戲品牌。顯然,動漫產業已經成為福建極力培育的信息服務業發展重點之一和經濟增長點。為此,福建最近對發展動漫產業發文提出,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型動漫企業在境內外融資上市或發行企業債券,鼓勵各類資金通過參股、控股或兼並等方式進入動漫產業,鼓勵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和社會力量在福建建立動漫人才培養基地,引進國外及台港澳動漫項目、技術、人才,鼓勵動漫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支持優秀國產動漫作品到海外參展;加大對動漫遊戲產業基礎性、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力度;積極培育和發展上規模、創新能力強的動漫骨幹企業,扶持一批機制靈活、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中小型動漫企業。

⑻ 廈門港的發展歷史

廈 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1996年8月,廈 門港被確定為海峽兩岸直航試點的兩個口岸之一。
到1997年,全港共擁有大中小泊位81個,年貨物吞吐量達1753萬噸,躋身於中國沿海十大港口行列。
廈 門港交通發達,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鐵路運輸有鷹廈鐵路為干線,省內與外福線、漳龍線、漳泉等鐵路支線連接。廈 門的公路通過高集海堤,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與全省公路連網,形成了以福廈、廈漳主幹道為骨乾的運輸網。廈 門的高 崎機場已擁有國內外航線75條。水運航線可通我國沿海、長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內河可通九龍江干支流和鄉鎮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