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小刀會現在怎麼樣了
擴展閱讀
煙台如何去天津 2024-11-15 11:57:20

廈門小刀會現在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 2022-07-27 06:49:12

1. 廈門有個地方叫「將軍祠」,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這里真的有將軍嗎

在廈門,很多人都知道將軍祠這個地方,不僅是有一個公交站叫做將軍祠站,而且廈門地鐵1號線也設了將軍祠站。而關於將軍祠背後的故事,這就有的說一說了。

將軍祠名字留存下來的意義

將軍祠在歷史上曾輝煌一時,作為廈門島內一個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區域,這里承載了很多人文典故。將軍祠存在的意義,不僅是紀念這兩位英雄人物,讓後人銘記這段歷史,更是愛國主義教育。

2. 太平軍曾幾次進攻上海和太平軍在上海的有關資料

上海自鴉片戰爭開埠,至太平天國時期,已初步發展成「洋貨百物輻輳」的通商港口,對於定都南京(天京)的太平天國而言,奪取這個長江口的出海口,不但可以截斷清廷南北漕運的命脈,更可憑借通商口岸的便利,發展與西洋各國的貿易,獲取穩定的外國武器和軍事物資供應源,同時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
在1853(清咸豐三、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春太平軍剛剛佔領天京時,上海的防禦是相當空虛的,清蘇松太道吳健彰拼湊了一些兵勇並僱傭洋船,但兵勇中有許多廣東潮勇,而這些潮勇中又有相當多小刀會眾,其戰鬥力相當低下。當時英、法等國尚未能在上海獲得租界,和清廷矛盾尖銳,且懾於太平軍的勝利威勢,普遍持坐觀成敗態度,英國公使文翰就幾次拒絕了吳健彰等要求「助剿」的請求,這時太平軍如果決議先取蘇南,再攻上海,成功機率是很大的。但洪秀全、楊秀清等過於樂觀估計了形勢,在定都不久就派出大量精銳「掃北」,企圖一舉攻克北京,消滅清廷,隨即又為了解決天京守軍糧食問題派兵西征,略取上游糧源,剩下的兵力有限,只能困守天京、鎮江、揚州三地,無力再行東下,貽誤了奪取上海最有利的戰機。
當年9月7日,小刀會起義佔領上海縣城,此前及此後還曾一度奪取嘉定、青浦、寶山、南匯、川沙等縣、廳,起義後不到一個月,首領劉麗川等就改用太平天國年號,派人分水、陸兩路向天京天王洪秀全送奏章,表示願意服從太平天國的領導,但兩封信都未能送到。在起義前,小刀會曾派人向太平軍請兵攻打蘇州、常州,時在1853年4月間,此刻太平天國主持軍政大計的東王楊秀清聽說小刀會起義,便寫了一封檄文,一方面質疑小刀會為何遲遲不按約進兵,另一方面勸說他們歸附太平天國,這封信是否送達,不得而知。但自此直到1855年2月17日小刀會退出上海,太平軍始終未向上海派出一兵一卒。
太平軍與小刀會都有聯合的願望卻終於未能聯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小刀會方面,雖然他們尊奉太平天國年號,使用其旗幟,甚至在布告中引用太平軍常用的《聖經》語言,但他們仍然自稱「大明」,崇拜偶像並吸鴉片,這些都為天國教義所不容;在太平天國方面,除了主觀上的問題,客觀上兵力不足,清江南、江北兩大營近在肘腋,也的確難以分兵遠顧。鎮江守將羅大綱本系天地會眾,和小刀會有較深淵源,曾在儀征准備皮篷小船600隻,打算順江突破清水師封鎖,支援上海城,但羅不久便被調離,此事就此擱置,太平軍又浪費了一個獲得上海城的良機。
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以下大批太平軍領袖、骨幹將士不是被殺,就是出走,太平天國勢力大衰,疆域日蹙,再無力東顧。直到1860年5月,太平軍集中兵力,用「圍魏救趙」之計大破清江南大營,並在很短時間內席捲蘇南,這才再一次把奪取上海提到議事日程上。
自1860年6月至1862年10月,太平軍曾三次進攻上海,與淮軍、中外混合的洋槍隊以至英法正規海、陸軍進行了多次激烈戰斗。現就這三次上海之役概述於下。
李秀成
&rs=n
戰前准備:

太平軍方:

6月2日,太平軍李秀成部攻克蘇州,建立了蘇福省,蘇州也成了此後各次進攻上海之役的後方基地。23日,李秀成部將陸順德、麥冬良自崑山進克嘉定縣城,這是太平軍所攻克的今上海縣境第一座縣城,26日,退出嘉定,7月1日,攻克松江府城,斬清婁縣知縣卞乃澠;22日,乘勝再占嘉定,與此同時,另一支太平軍賴文光部(屬英王陳玉成)也攻克青浦縣城,建立了進軍上海的橋頭堡,此前,忠王部下大將陳坤書、陳炳文攻克嘉興府,從南面對上海形成包圍之勢。
陸順德部是偏師,兵力不多,而賴文光部則多為新兵,戰鬥力更差,兩部並無進攻上海的實力,而此時忠王李秀成的主力卻滯留蘇州長達兩月之久。其按兵不動的原因,一是新佔地區內有槍船、團練等大量地方武裝需要剿撫;二是天王所給的一個月期限已到,英王陳玉成堅持要與忠王一起按約定西援安慶,兩人爭議不下,以至需要干王6月下旬專程趕來蘇州協調;三是忠王在短短一月內大量收編降卒,部隊規模急遽膨脹,需要一定整編、訓練時間才能出戰。
在此情況下忠王一面命令陸順德等積極進擾,一面採取政治、外交手段,企圖以謀略攻取上海。6月23日,美國傳教士海雅西等三人自上海訪問蘇州,和忠王進行了氣氛友好的會談,旋即返滬, 6、7月間,英國傳教士艾約瑟等5人也抵達蘇州 。由於忠王昧於國際大勢,誤以為和太平天國同樣信奉上帝的歐美各國也與他們一樣由官員兼任傳教任務,把他們當作「外國文官」,並興奮地派人上奏天王洪秀全,報告「洋人來降」,並請求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和洋人有過交往的干王前來蘇州「和教洋人」;天京方面對「洋人來降」同樣十分興奮,不但下詔嘉獎了忠王,還特意一並褒獎了洋人。8月2日,專程再次趕到蘇州的干王會晤了第二次來訪的艾約瑟等,由於干王曾在香港、上海居住,和幾位傳教士熟識,會談氣氛較為融洽。
幾位傳教士面見忠王時曾遞交了英文名片,這更加深了不識外文的忠王的誤解,以為他們是「來投芳版」的政府官員,遂產生了利用和他們同樣信奉上帝、此前又把咸豐皇帝趕出北京城的「洋官」為內應,和平進駐上海城的意圖。自6月至8月,忠王、干王多次托傳教士帶信給各國公使,希望它們支持、至少不幹涉太平軍進駐上海,由於在此期間從上海前來蘇州等地做軍火和其它生意的外國人絡繹不絕,其中頗有隨口對太平軍表示贊賞的,這更讓忠王等覺得洋人對太平軍至少沒有惡意。
在外交努力的同時他們也積極聯絡其它內應。據忠王自己7月6日給陸順德信中說,上海清軍中有「三千餘」兩廣兵勇願為內應,實際上內應者系清方下級軍官、廣西人余義政、郭功德等,總數不過百餘人。
大勝之餘、門戶在握、洋人支持,兵勇內應,這些「有利因素」綜合起來,自然讓忠王和他的部下對輕取上海充滿信心。

3. 中國歷史上的女將有幾個都是誰

1、冼夫人

冼夫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被奉為「嶺南聖母」,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一生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典範。而其在軍事上的才能,被朝廷封為中郎將。

公元548年,冼夫人北拒梁朝叛將李遷仕,使其未進一步;公元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叛陳國,進軍百越,冼夫人領兵大敗歐陽紇;公元590年,番禺將領王仲宣舉兵反隋,嶺南很多首領也起兵響應,冼夫人親自出馬,鎮壓了叛軍。

2、花木蘭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3、婦好

婦好,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也是商朝軍隊最高統帥,領兵打敗周圍二十多個方國。因為當時條件限制,戰爭一般最多出動上千士兵,但是婦好領兵能力極強,最多一次發動了一萬多人的戰爭。

除此之外,婦好還是商朝的占卜官,商朝迷信鬼神,崇尚天命,占卜官是國家重要事務的實際決策者。可以說,商朝「武丁中興」的局面,有一半的功勞歸屬於婦好。

4、秦良玉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贊頌秦良玉。

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贊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贊,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謚秦良玉為「忠貞侯」。

5、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貞觀年間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女英雄之一,她因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國地方史記、掌故稗史中都有記載,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4. 小刀會起義

小刀會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成立於福建廈門的民間秘密團體,其來源有兩種,一屬天地會支派,一屬白蓮教支派,而1851年傳到上海的上海小刀會屬天地會支派,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推動了上海人民的反清斗爭走向高潮。

1853年(咸豐三年)八月初五,小刀會領袖劉麗川(1820~約1855)、潘啟亮(?~1865)聯合福建幫小刀會首領李咸池、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迅速佔領了上海縣城,擊斃了上海知縣袁祖德,活捉了蘇松太道吳健彰。起義軍最初不過千人左右,幾天之內發展到萬人以上。小刀會起義後,迅速向四郊發展,佔領了寶山、南匯、川沙、青浦等縣城,一度克服了太倉。

(4)廈門小刀會現在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上海小刀會成員主要為上海的福建籍勞動人民和部分工商業主;與小刀會性質相同的秘密結社,上海還有主要成員為廣東人的天地會和本地人組成的廟幫﹑塘橋幫﹑百龍黨﹑羅漢黨等。

1852年,天地會成員周立春在青浦領導發動抗糧斗爭,南匯﹑華亭(今松江)﹑上海等縣繼之而起。這些斗爭使各個秘密組織逐漸聯合起來。

隨著太平軍的興起,天地會各支派紛紛而起,上海地區一觸即發。通過劉麗川的串連,廣東、福建、上海、浙江七幫聯合起來,准備趁機起事,他們打出的口號就是"反清復明"。

5. 清朝的會派

白蓮教起義
清嘉慶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湖北、四川、陝西三省,以白蓮教為組織形式的農民反抗封建壓迫的起義。1786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後,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斗中,占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征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乾隆後期,白蓮教在楚、川、陝三省迅速發展,清廷下令逮捕教中骨幹,要求「全教拿獲,毋使一名漏網」。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各地教首除劉之協等少數人逃脫外,大多被捕。地方官吏乘機勒索,不遂所欲即以邪教治罪;加之為鎮壓湘、貴苗民起義,徭賦極重,致使大批農民破產,無法生活。劉之協等遂以「官逼民反」為號召,與各地教首約定嘉慶元年三月十日同時起義。因事泄,宜都、枝江張正謨等提前於正月初七日發動,長陽、長樂(今五峰)林之華、覃加耀接踵而起,當陽、來風、竹山、孝感等地亦有人繼起響應,並佔領當陽,攻破竹山、保康二城。二月初二日,襄陽張漢朝(即張富國)起義於黃龍,姚之富、王聰兒起義於夾河州,河南鄧州高均德起義於高家灣。此三支義軍於三月間集中於襄陽以北呂堰、雙溝地區,迅速發展至數萬人。所有起義隊伍,不論男女,「都以白布纏頭作記認」。清廷為之震驚,急由陝西、廣西、山東調兵7000人,會同湖北及四川清軍共萬餘人,由都統水保及湖廣總督畢沅等指揮,實行分區圍攻。各地白巾軍修築寨壘,據險防守。清軍兵少,分散,進攻多受挫。四月,清廷又增調直隸(今河北)、山西兵各2000人,同時命永保統一指揮各軍。經兩月激戰,六月,參將傅成明部在孝感被襄陽白巾軍以伏擊戰全殲。至此,清軍「先後徵兵數千,皆全軍覆沒」。清廷再增調湖南苗疆兵2萬人來援,形勢開始逆轉。八月,竹山、當陽、枝江各地白巾軍寨壘多被攻破。最早起義之張正漠部亦在灌腦灣被殲。僅林之華部仍活動於長陽滋丘一帶,襄陽白巾軍活動於襄陽北及隨州、鍾祥一帶。清軍重兵多在湖北南部,姚之富等遂向北擴展,進至河南唐縣(今唐河)一帶。清廷又增調山東、直隸及京師健銳、火器營兵6000人來援。
正當清軍集中兵力會攻襄陽白巾軍時,四川達縣徐天德率眾數千人,於九月十五日起義於亭子鋪;東鄉(今宣漢)冷天祿、王三槐起義於蓮池溝,巴州(今巴中)羅其清、通江冉文儔等先後響應,共有義軍十餘支,各有眾數千,「概以白巾裹首」,分別占據山區險要,築壘防守。署四川總督英善及成都將軍勒禮善率兵進擊東鄉,在娘娘廟老營灣兩次受挫被殲數千,此時白巾軍已遍布川東、川北。清軍兵力既少,兩次被殲後士氣又極低。但白巾軍既未能相互聯合,又未能擴張戰果,仍分散守寨,各自為戰。四川形勢未有更大發展。
襄陽白巾軍先在陳家河(襄陽北)以伏擊戰擊敗追擊清軍,後又擊敗河南巡撫景安所率4000人清軍於魏家集(今鄧縣南),迫其退守南陽。嘉慶帝將永保治罪,改令惠齡統一指揮各軍。二年正月,湖南苗疆暫時平定,鎮壓苗民起義之清軍萬餘人,轉用於進攻白巾軍,徐天德、王三槐部在金峨寺、香爐坪一帶,遭清軍重兵圍攻,損失嚴重,僅餘2000餘人。襄陽白巾軍在清軍圍攻下,亦損失甚重;遂改據守寨壘及硬拚戰法為流動游擊戰法,分三路經河南、陝西向四川作戰略性轉移。沿途「不迎戰,不走平原,唯數百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伺機以伏擊、突襲等戰術,痛擊追擊清軍。途經秦嶺,大批流民加入,隊伍日益壯大,經四月轉戰,六月二十三日到達東鄉,與四川白巾軍徐、王部會師。嘉慶帝切責各統兵大臣,再次更換統帥,命陝西總督宜綿取代惠齡統一指揮各軍。七月間,清軍集中於川東、川北,對白巾軍形成包圍態勢。當地人口稀少,義軍數萬人食糧難以籌集。襄陽白巾軍留一部兵力由李全率領,協同四川白巾軍作戰,主力分兩個梯隊重返湖北。姚之富、王聰兒部為一梯隊,由奉節出川,在白帝城與阻擊清軍激戰3晝夜,進入巴東、歸州(今秭歸)地區,乘虛攻下興山,經保康、南漳向襄陽前進;高均德等部為二梯隊,出川後經當陽、遠安向荊州(今江陵)前進。清軍急調重兵加強荊、襄防務。襄陽白巾軍突然回師房縣、竹山。八月,在鄖西大敗明亮部,殺護軍統領惠倫及豐伸布。爾後北進陝西。九月,李全部亦至安康。
襄陽白巾軍回師荊襄,調動清軍主力集中於湖北,四川白巾軍壓力遂減輕。大批群眾加入四川義軍,攻佔巴州、達州地區許多城鎮,聲勢復振。十一月,襄陽白巾軍翻越大巴山,再度進入川北。俟清軍集中至通江、太平一帶時,再返陝西。清軍堵、追均無成效,陷於被動。嘉慶帝第三次易帥,命湖廣總督勒保統一指揮各軍。三年二月,襄陽白巾軍姚之富部進攻郡縣(今眉縣)不克,李全部經盞厔(今周至)進逼西安,在焦家鎮與總兵王文雄部激戰失利。兩部遂分路向湖北轉進。三月,姚之富部在山陽之石河鋪、寬坪等處連遭挫折,至三岔河(今陝西鎮安東南與鄖西交界處)被清軍及鄉勇包圍。激戰終日,轉戰至鄖西之卻花坡,矢盡援絕,突圍未成,全軍覆沒,姚之富、王聰兒跳崖自殺。李全、高均德兩部在兩河關(今旬陽西北)、茅坪(今洋縣北)等地亦屢次失利,遂西進鳳縣,經略陽、寧羌(今寧強)入川,五月至儀隴,與羅其清、冉文儔部會合。白巾軍全部入川,清廷集中5萬兵力,三路進擊。在川白巾軍,仍多依險築壘,固守硬拚,遭很大損失。羅其清、冉文儔先後被殺,王三槐被誘俘,僅冷天祿等數部,轉移至梁山、忠州及川東地區。四年初,嘉慶帝親政,總結三年戰爭教訓,在政治、軍事上進行調整:撤換作戰不力的惠齡、宜綿、景安、秦承恩等領兵大臣;任勒保為經略大臣,統一指揮川、陝、楚、豫、甘五省軍隊;大力推行鄉勇、團練,保甲制度,築堡團守,堅壁清野,同時採用「剿撫並用」方針,宣傳「若能悔罪投誠」,「不咎既往」。白巾軍亦接受三年戰爭教訓,放棄固守寨壘戰術,改用分散出擊與流動作戰相結合的戰術,開始分路向川西、甘南及陝、楚作大范圍的往返流動,以便於保存自己、籌集軍糧、擴充人員、爭取主動及伺機殲敵。白巾軍的多路流動作戰,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主動,部隊日益壯大,清統兵大臣福寧上奏:「賊以脅從而日增……新起之賊實多於剿除之數」;清軍疲於奔命,大量減員。清領兵大臣明亮上奏:「臣自去秋至今,日夜追賊,往返五省,所領兵3000……僅存干余」。嘉慶帝於七月再次更換統帥,將上任僅半年之勒保「逮問治罪」,八月改任額勒登保為經略大臣。額勒登保任經略後,採取「驅各路之賊逼歸川北」,然後「聚而殲旃」的作戰方針,同時大力推行團練、寨堡及堅壁清野政策。九十月間,張漢朝戰死、高均德被俘,徐天德部略有斬獲,唯冉文儔之侄冉天元一年來多次擊敗清軍,部隊又發展至萬餘人,活動於大竹地區。十二月間,川北各部白巾軍北進陝南,一部由略陽強渡嘉陵江進入甘肅秦州、鞏昌地區。清軍主力尾隨白巾軍進入甘陝,冉天元乘虛趨定遠,於五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搶渡嘉陵江進入川西,進攻蓬溪縣城。四川總督魁倫命總兵朱射斗,率兵3000人馳援,冉天元圍城打援,於十九日在老虎岩以伏擊戰全殲清軍,殺朱射斗。部隊迅速發展為5萬餘人,聲勢大振。德楞泰急從廣元、昭化南下增援。冉天元再以後退誘敵、設伏聚殲戰術,在江油包圍了清軍溫春、賽沖阿兩部,予以殲滅性打擊。三月,該部在馬蹄崗與清軍激戰三晝夜,德楞泰僅余親兵數十人,行將就殲,都司羅思舉突率鄉勇來援,冉天元被俘,清軍反敗為勝。冉部萬·余,由張子聰等率領,南下太和鎮(今射洪),渡過潼河,進入川西富庶地區。成都戒嚴。嘉慶帝逮魁倫入京,令其自殺,重任勒保為四川總督。
活動於甘肅之高天升、馬學理等部白巾軍,由階州(今武都)進入龍安。閏四月,在竹子山口擊敗清軍,殺總兵施縉後再返甘肅;八月間,夜襲陝甘總督長麟於徽縣伏家鎮,殺將軍富成及游擊台清阿等官兵千餘;九月,進至陝西,在略陽、沔縣(今勉縣),殺總兵札勒杭阿,在西鄉法寶山殺提督王文雄、副將鮑貴等。
活動於湖北之徐天德、樊人傑等部白巾軍,轉戰鄂西北,六月間在南漳馬家營擊敗明亮部,殺總兵王凱等;十月,在遠安牛鹿坡擊敗追擊清軍,殺總兵李紹祖、參將沈慶春等。
白巾軍雖然仍獲多次作戰勝利,但自身損失很大。自五年夏起,清廷「築寨團練」及「堅壁清野」等措施逐漸生效,使白巾軍在戰略上開始轉入被動,不僅糧源、兵源日漸減少,而且行動經常受阻,難以進行大范圍的流動作戰,而主要在川、陝、楚邊境地區進行出擊及流動。六年正月至七月間,在清軍連續進擊下,各部白巾軍僅剩干余或數百、數十人,基本上被限制在南山老林之中。實力較強者,尚有苟文明、樊人傑及蒲景等少數幾部。至七年七月時,此三部亦先後被清軍殲滅。十二月,額勒登保上報嘉慶帝「大功底成,川、陝、楚著名首逆全數肅清」,實際上尚有多部小支白巾軍活動於南山老林進行游擊作戰。八年二月,清驍將、提督穆克登布深入老林追擊,為少數伏擊戰士格殺。八月,被清廷解散之部分鄉勇,參加白巾軍,不時向老林以外出擊。九月,在西鄉附近擊敗堵擊的清軍,殺副將朱槐。白巾軍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中,又堅持戰斗1年余,直至九年九月,最後一位白巾軍首領苟文潤被叛徒殺害,歷時9年的白巾軍(白蓮教)大起義方告結束。以川、楚、陝白巾軍大起義為轉折點,清朝開始由盛世走向衰落。
點評:修堡築寨、固守一地與硬拚的作戰指導,是白巾軍起義初期被清軍各個擊破的主要原因;大踏步前進、後退,實施流動作戰,雖然在一定時期內獲得了戰爭主動權,粉碎了清軍聚而殲之的戰略企圖,但由於沒有建立根據地,當清軍實施築寨團練及堅壁清野時,即完全喪失了主動權,是白巾軍後期終於失敗的主要原因;教、軍合一的組織形式和封建家長制的管理制度,致內部派系林立,戰爭中缺乏統一領導、計劃及各部不能密切協同,亦為白巾軍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1786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後,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
這一點存疑,雖然數字出於清朝的官方戶籍檔案
因為白蓮教起義發生的地區實際上相當小,涉及的不過是湖北西部,四川東部,陝西南部,河南西南部。該地區的總人口估計僅為3000-4000萬左右

天理教:白蓮教的一個支派,是18世紀中葉白蓮教武裝起義失敗後,由部分教徒組織起來的,曾在北京、河南發動起義。又稱八卦教。
嘉慶年間由京畿、直隸、山東、河南等地的八卦教(九宮教)、榮華會、白陽教、紅陽教、青陽教等教派的部分教徒逐步聯合統一而成 。主要首領為河南滑縣人李文成、馮克善和京畿大興縣人林清等。教內以八卦為分支名目,各有掌卦教首,而震卦為七卦之首,兼理九宮,統管八卦。主要經卷為《三佛應劫統觀通書》等。傳習「真空家鄉,無生老母」八字真言。崇拜太陽,信奉「三極」說,即認為世界的發生發展經歷過去、現在 、未來3個時期,「過去」稱無極,「現在」稱太極,「未來」稱皇極 ;倡言「紅陽劫盡 ,白陽當興」 ,該由「十八子明道」、「孝姓應世」。天理教沖破了八卦教世襲傳教家族斂錢自富的傳統,提出了入教者繳納根基錢(或稱「種福錢」),起事之後給與地畝官職的主張,具有發動武裝起義,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政治目的。嘉慶十八年(1813),天理教曾組織發動京師、河南、山東等地教徒起義,京師的一支並曾攻入紫禁城。後在清軍鎮壓下先後失敗。

小刀會
小刀會是成立於廈門的民間秘密團體,屬天地會支派,1851年傳到上海。上海小刀會成員主要為上海的福建籍勞動人民和部分工商業主。與小刀會性質相同的秘密結社,上海還有主要成員為廣東人的天地會和本地人組成的廟幫、塘橋幫、百龍黨、羅漢黨等。1852年,天地會成員周立春在青浦領導發動抗糧斗爭,南匯、華亭(今松江)、上海等縣繼之而起。羅漢黨人徐耀還發動了嘉定起義。這些斗爭使各個秘密組織逐漸聯合起來。1853年,在太平天國起義和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各支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首領劉麗川為首領,准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舉義旗攻佔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首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佔領縣城。隨即,從上海、嘉定分別出發,接連攻佔寶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成立小刀會政權。初用「大明國」國號,旋即改稱太平天國,由劉麗川上書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領導。清朝政府急從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江蘇南京)的江南大營抽調部分清軍及其它地方武裝,由大營幫辦、署理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趕赴上海鎮壓。9月22日,清軍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犧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領部分起義軍轉入上海。至月底,周圍各縣相繼失陷。起義軍在上海堅守抗敵,曾宣布豁免三年賦稅錢糧,並鑄造貨幣,發展商業,保證糧食供應,打擊高利貸,得到上海人民的擁護。
英、美、法當局曾聲稱對局勢保持「中立」。但為維護在華利益和威脅清政府,1854年 4月,英美駐軍襲擊了上海城內的清軍營盤。7月,清政府任吉爾杭阿署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派蘇松太道吳健彰與英、美、法當局談判,以出賣上海海關和租界主權,換取它們的支持。從此,上海海關開始由英、美、法三國委派的「稅務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統治機構。
早在小刀會起義不久,外國勢力與清軍即在上海城北建築圍牆,以隔斷城內起義軍與外界的聯系。1855年1月6日,法艦隊司令辣厄爾領法軍與清軍配合,攻破縣城北門。起義軍英勇還擊,予以重創。英、美、法當局和清政府遂加緊圍困,斷絕對城內的糧食火葯接濟。2月17日,起義軍被迫突圍。戰斗中,劉麗川、周秀英、徐耀等犧牲。部分起義軍由潘起亮率領進入太平天國統治區,加入太平軍。其它突圍殘部流散各地,繼續參加反清斗爭。上海小刀會起義至此即告失敗。

天地會
「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天地會暗語
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 。天地會創立的時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其成員,最初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復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其成員所處社會經濟地位的低下,使他們更需要互濟互助。因此,忠心義氣便成了會內最高的道德規范和達到組織上團結、經濟上互助的重要保障。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 ,又傳至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10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清廷實行嚴酷專制,但民間反對滿清統治的運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進入民國時期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部分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
天地會也稱「洪門」。清代南方主要秘密結社。
其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在天地會內秘籍自稱系福建少林寺僧於康熙甲寅年(1674)年或雍正甲寅年(1734)年創立;另一說法是民國以後,洪門成員稱其會創自鄭成功;還有一種說法是,根據檔案以及清代官書記載為福建漳浦僧提喜(即洪二和尚)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創立。
初創時原系下層勞動者互助性秘密團體,後因屢遭清廷鎮壓,反滿色彩日濃。乾隆年間以「順天行道」,「剃除貪官」及「爭天奪國」為口號。嘉慶以後,復提出「興明絕清」及「反清復明」等口號。清末又增加了反滿內容。為對付清廷鎮 壓及便於吸收會眾,不斷創立新的名稱,成為擁有數十種名目的秘密結社系統,因組織分散,未形成統一領導,在同一地區的組織間亦互不統屬。無固定的教義與崇拜對象,但有嚴格的會規,後發展為三十六誓,要求會眾忠於誓言,嚴守秘密。
在清代曾多次發動武裝斗爭,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台灣林爽文起義,六十年台灣陳周全起義,嘉善起義,咸豐元年至五年廣西大成國、昇平天國起義,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廈門小刀會起義。
辛亥革命時期,三合會、哥老會中許多成員參加推翻滿清的武裝頭爭。嘉道以後,天地會發展到海外,在東南亞與美洲華僑中廣泛流傳,曾組織華僑多次舉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爭。
人們認為天地會由明朝遺老或鄭成功於康雍年間創立諸說,皆以此類秘密文件為據。
天地會最初主要在福建、粵東及台灣一帶流傳,稍後發展至廣東全省及江西、廣西、貴州、雲南及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又傳至長江中下游的四川、湖北、安徽及江浙等省,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秘密結社。清前期除了天地會本名外,還有添弟、小刀、雙刀、父母、三點、三合等十餘種名目。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哥老會等大量分支(哥老會後發展為獨立的秘密結社),以致各地山堂林立,成為天地會一大特點。清廷曾嚴禁秘密結社的活動,在清律中有明文規定。但他們反對滿漢地主階級封建統治的活動從未停止。天地會曾多次舉行武裝反抗斗爭,清前期除盧茂起義與李少敏起義外,重要的還有台灣林爽文起義、台灣小刀會起義、陳周全起義起義。鴉片戰爭後,天地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影響更大。重要的有廈門小刀會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其中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的活動甚為活躍,其首領洪大全(焦亮)、羅大綱等都曾率領會眾參加太平軍,在兩廣地區天地會建立的大成國、昇平天國、延陵國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斗爭。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及其分支積極參加和支持革命黨人領導的武裝起義。海外的洪門組織,不僅在經費上對革命黨人給予大力支持,而且派人直接回國參加革命。但進入民國時期以後,國內的天地會組織大多成為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為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凶。海外的洪門組織,則大多數仍繼續作為團結華僑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了黑社會組織。

6. 求天地會從開始到滅亡,紅花會又是怎麼回事

天地會,是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因它崇尚「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名天地會;又因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而明太祖年號為「洪武」,故對內又稱為「洪門」。可是,天地會究竟起源於何時?長期以來,由於史料的零亂和抵牾,國內外學者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說法,至今尚未統一。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一、天地會起源於康熙年間。這一說法是英人威廉·斯丹頓在所著《三合會》一書中明確提出的。其主要根據是天地會秘密文件中有關於康熙年間少林寺僧征西魯的傳說。傳說的大意是:康熙年間,西魯番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將皆無退兵之策,只好發布榜文,徵集勇士前往御敵。福建少林寺僧聞訊後,連夜趕至京城,奏請出征西魯。他們在「六丁六甲」幫助下,一舉打敗西魯。回京後既不願為官,亦不肯受賞,仍歸功於少林寺清修,後遭奸人誣陷,少林寺被肖廷焚毀,寺僧大多慘死。倖存的蔡德忠等五位僧從逃至廣東惠州長要寺,巧遇好漢萬雲龍、朱洪竹、陳近南等,一同歃血為盟,結拜為兄弟,矢志「反清復明」,於是出現了「天地會」。後來,日人平山周的《中國秘密社會史》、陶成章的《教會源流考》等著作中,也都沿用了此說;民國以後出現的《漢留全史》、《海底》、《洪門志》、《洪門史》諸書中,進一步豐富了這一說法的內容。羅爾綱在1934年寫的《水滸與天地會》一文中,更明確提出:「天地會創始的年代,洪門相傳,始自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他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對天地會的創立背景作了如下論述:「洪門者,創設於明朝遺老,起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臣烈士,多力圖恢復,誓不臣清,捨生赴義,屢赴屢蹶,與虜拚命;然卒不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勢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後代,故以反清復明之宗旨,結為團體,以待後起者可藉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立之本意也。」羅爾綱認炒,孫中山這段極扼要、極透徹的提示,是研究天地會所不可不知的。

二、天地會創始於雍正年間。蕭一山在《天地會起源考》一文中,依據倫敦所藏較早的原抄本《西魯敘事》及《西魯事》敘術的傳說,認為天地會的創始年代應為雍正十二年,從而否定了前一種說法。但他又從康熙時代的歷史背景推斷,天地會是鄭氏謀主陳永華和鄭氏舊部組織的,因此進而提出:天地會大約在康熙時已經有了,到雍正末年經過改組才有較嚴密的組織(故又稱「復興天地會」)。謂天地會起於雍正末年,固然不錯,謂天地會起於康熙時代亦無不可,只是說起於康熙十三年則系顯然錯誤,因為那時鄭氏尚據有台灣。

三、天地會起源於乾隆年間。建國以來,有些學者根據新發現的史料,推斷天地會創始於清代乾隆年間,但創始的具體年代有歧異:蔡少卿在《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一文中,介紹了清府在台灣天地會林爽文起義時追查天地會根源的過程,並根據其中的材料得出結論說:天地會起源於福建漳州地區,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漳浦縣洪二和尚首倡:至於在此之前有無天地會名目,因無確據,尚待證實。天地會產生的社會根源是清朝康、乾年間,漳州地區已存在著大量破產的農民和鹽民,他們迫切感到必須互相扶持,甘苦與共,於是天地會組織就應運而生。

秦寶琦、劉美珍在《試論天地會》一文中,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有關天地會的檔案,認定天地會創於各種秘密結社大量涌現的乾隆中期。其創始人或創始人之一是漳浦縣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此人在乾隆年間已被清政府找到了下落。他們還指也:《西魯序》直到嘉慶十六年還未定型,它和後來人常見的抄本有很大的差別,故用嘉慶以後逐漸形成的《西魯序》為據來證明天地會創於康熙或雍正年間是靠不住的。

此外,台灣學者戴玄之1936年在《天地會的源流》一文中提出,應按正史來研究天地會的起源,他認為,天地會為洪二和尚提喜所創,正式創立於乾隆三十二年;至於其他有關傳說,皆系「神話」或「幻想」,不足為據,其主要根據是:乾隆年間,兩廣總督孫士毅根據天地會會員許阿蘇供詞,認為天地會起自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亦深信之,在上諭里說:「天地會名色,起自三十二年。」

四、天地會起源於明末清初。何正清、吳雁南在《略論天地會的起源》一文中認為,從天地會的思想淵源看,似起源於明末清初,因為天地會受道教影響極大,而此時正是道教勢力較大之時;從社會條件看,明朝早已具有產生天地會一類社會組織的條件;至於天地會創立的具體時間,他們認為應以起於明清之際為是。理由是:天地會的形成有一個很久遠的過程,早在明代就出現了天地會的雛形,從明代萬曆年間到清朝初年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而且在清初的刑律中也有所反映,如順治初年,刑律對「異姓結拜兄弟者」只「處以鞭一百」,到順治十八年即改為「凡歃血結盟、焚表結拜弟兄者著即正法」;康熙年間的《大清律例》中對此又作了更為嚴酷的規定。所以,天地會具體起源於順治、康熙年間;其起源的地點不限於四川,亦不限於江南,而是在同一時期內先後出現於我國南北東西多處。

7. 誰還知道巾幗英雄的故事

姓名 征側、征貳姐妹
朝代 東漢
身份 南越反漢義軍首領
生卒年份 -43
武藝 高強
容貌 美
遇難經歷因交趾太守蘇定沒有尊重當地風俗,強行推行漢法,遭到了當地民族的激烈反抗,征側、征貳姐妹率領那些不滿漢朝壓迫的土著起義,很快便攻下六十多座城池,震驚朝野,漢光武帝派伏波將軍馬援南下鎮壓。為了不和義軍在叢林打游擊戰,馬援繞了一個大圈,帶了兩萬多人從海路直撲交趾郡,征側毫無防備,很快就被馬軍擊敗。另一方面,馬援使用攻心戰,只攻打反叛的各個城池中堅決不投降的。打下來以後也不燒殺掠奪,反而幫助他們修好被毀的房屋。又對當地土著採取懷柔政策,廢除漢法,恢復舊法,削弱征氏姐妹的民間基礎。征氏姐妹退守深山老林,馬援查出其據點後派壯族人牛哥到林中探路,正好碰上征側在洗澡,於是就趁她不備將她射死在河裡。這時恰巧馬援的營地被征貳偷襲。危急之中,牛哥帶著征側的首級出現,於是義軍大亂。牛哥沖入戰陣,不論誰沖上來抵擋,他都用征側的人頭擋過去。由於沒有人敢砍傷首領的人頭,牛哥就一路所向披靡,沖到了陣中央,直沖到征貳面前。征貳本想拚命,但牛哥把人頭朝她一扔。征貳忙著去接姐姐的首級遂被一刀捅入小腹,再一刀捅入胸脯而死。後兩姐妹的頭顱被傳到洛陽示眾。

姓名 毛氏
朝代 東晉
身份 前秦符登皇後,女將
生卒年份369-391
武藝 高強
容貌 極美
遇難經歷姚萇殺了前秦皇帝符堅後,繼續與符登的軍隊作戰,毛氏是符登的妻子,同時也是一員勇將,多次大敗姚軍。後來不幸被俘,受盡了姚軍虐待凌辱,姚萇見她雖衣衫不整,鬢發散亂,但仍姿色過人,竟想納其為後,但毛氏誓死不從,且哭罵姚萇。姚萇一氣之下命手下將其推出帳外斬首示眾。

姓名 李雍容(李波小妹)
朝代 北魏
身份 民間起義女將
生卒年份 -466
武藝 高強
容貌 美
遇難經歷 李雍容是一位英勇善騎、武藝高強的女將軍,因為在表軍功的時候被皇帝看中了,要被收為宮女,她抗旨謀反,提著她的梨花槍,帶著死忠於她的三千人的部隊叛變。戰敗後被俘,斬首示眾。

姓名 陳碩真
朝代 唐
身份 民間反唐起義首領,自封皇帝
生卒年份 -653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唐高宗時,朝廷內部爭權奪利,貪贓枉法,百姓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怨聲載道。陳碩真是睦州的一位巫女,自稱有神靈護體,能施展各種各樣神奇的法術(說白了就和義和團一樣),身邊很快就有了一大幫信眾,陳碩真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初,陳碩真正式起兵。她起兵後立即建立政府組織,自稱為「文佳皇帝」,之後力克數縣,震動朝野。朝廷派出久經戰陣的崔義玄來鎮壓陳碩真,幾場下來起義軍全軍覆滅,陳也被唐軍所俘。由於陳是當地百姓崇拜的對象,崔義玄通過凌辱她來摧毀她的形象,將她脫光後進行腰斬,讓她兩節雪白的嬌軀在血污泥濘中扭動。還有一種說法是對她行肢解刑,唐朝時對於謀反的人多用此刑,肢解時要剝光衣褲,對女性還要割去雙乳,自然就達到破壞其形象的目的。

姓名 阿儂 (儂智高母)
朝代 北宋
身份 壯族反宋領袖儂智高之母
生卒年份 990-1055
武藝 一般
容貌
遇難經歷壯族首領儂智高於廣西起兵反宋,建立「南天國」,改年「景瑞」,阿儂協助兒子招兵買馬。宋仁宗派名將狄青南下鎮壓,儂智高面對強大的狄軍很快就敗下陣來,一幹人等人退到特磨,阿儂到特磨寨後,收余部三千多人,習騎練戰,企圖再同宋朝一決高下。後來由於藏身之地被泄露,阿儂被宋兵所俘,余靖欲將她烹殺,但當地官員認為可以用她來誘降兒子,故囚之。後來儂智高退到大理國時,被大理的官員所殺,首級被送往宋軍處。由於誘降對象已死,官府便將她斬首示眾。

姓名 方百花
朝代 北宋
身份 方臘之妹,義軍女將
生卒年份 -1120
武藝 高
容貌 ?
遇難經歷 北宋末年,她隨方臘於睦州青溪縣起義,率義軍攻陷多個州縣,於攻打杭州時不幸中箭身亡。

姓名 陳淑楨(許夫人)
朝代 宋
身份 宋抗元女將
生卒年份1252-1282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陳淑楨是南宋興化籍閩廣招撫使陳文龍之女,因嫁給許漢青為妻,故被稱為許夫人。宋末,張世傑,陸秀夫和小皇帝被元軍追擊而南下,陳與族弟起兵佐張世傑部。祥興元年(1278年)11月,許夫人率軍轉戰閩北、建寧、政和等地,並與黃華等共組頭陀軍,聯合作戰,屢敗元軍。後由於黃華叛變,陳等人被元軍誘捕,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初九,許夫人於漳州城被斬首。

姓名 蛇節
朝代 元
身份 反元女將,土官之妻
生卒年份 -1303
武藝 高強
容貌 美
遇難經歷 蛇節是元代水西(今滇黔界,彝族)土司阿那之妻,元大德五年(1301年)與土官宋隆濟共同起義。美貌善戰,號水西紅娘子,曾擊敗中書右丞劉深所率的兩萬官軍,但後被劉國傑擊敗,不幸被俘,並於軍營中斬首示眾。

姓名 廖氏
朝代 明
身份 民間反明義軍女將
生卒年份 -1449
武藝 高強
容貌 美
遇難經歷 1448年4月,福建爆發了鄧茂七領導的農民起義,義軍攻佔了二十餘縣,但很快被明朝軍隊鎮壓下去,鄧茂七戰死後,其侄鄧伯孫和妻子廖氏仍帶領殘部繼續堅持戰斗。畢竟寡不敵眾,起義失敗。廖氏被凌遲處死。

姓名 米魯
朝代 明
身份 反明女義軍首領,土官妻
生卒年份 -1502
武藝 高強
容貌 美
遇難經歷 貴州省普安府一位叫米魯部落女首領,領導了1499至1502年的反明起義,並蔓延到雲南省「羅羅」族(今彝族)的據點曲靖府,她的追隨者日益增加,並且威脅兩省的一些重要的府,最後政府組成大軍去鎮壓她的叛亂。經過五個月的追剿,最後把她俘獲並斬首。

姓名 崔氏
朝代 明
身份 河北反明將領楊虎之妻
生卒年份 -1512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至七年(1512年),河北直隸霸州文安縣劉六、劉七和楊虎等人領導的反明的大規模農民武裝斗爭,楊虎起兵活動於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楊虎戰死後,其妻崔氏繼續與劉氏兄弟與明軍作戰,起義軍戰敗後明軍俘虜了崔氏,崔氏被凌遲處死(還有一種說法是死於亂軍之中)。

姓名 連氏
朝代 明
身份 白蓮教起義反明女將
生卒年份 -1546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 連氏是山東農民起義領袖田斌之妻,她及僧惠全等以白蓮教組織群眾於1546年起義,轉戰山東。不久,被治河御史唐瀚所敗。被擒後凌遲處死。

姓名 陳姑娘
朝代 明
身份 民間抗海盜女將
生卒年份1603-1622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明萬曆年間,閩東沿海常遭海盜侵擾,鄉民遭殺戮,財物被掠奪。她目睹海盜危害鄉里,於是矢志保衛家鄉。她自幼習武,長大後膂力過人,兩手能並舉兩大桶水。她年十九尚未許人,巾幗英風深受鄉人敬佩。時十都人張鸞三,以見義勇為名聞鄉里,成為當地抗擊海盜的首領,她也加入抗敵的行列。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海盜千餘人突襲望海里十都。張鸞三聞訊,奮不顧身地帶領鄉勇堅守城堡,陳姑娘亦不避生死協助守城,多次打退海盜的進攻。海盜不甘失敗,復傾巢從樟岐登岸,由陸路經八都橋迂迴攻城。陳姑娘等人率眾殊死抗擊,終因敵眾我寡,城被攻破。城破後,海盜生俘張鸞三等43人。陳姑娘為不受辱引劍自盡,時年僅19 歲。其餘勇士皆從容就義。

姓名 葛嫩娘
朝代 明末
身份 民間起兵抗清女將
生卒年份1628-1646
武藝 高強
容貌 極美
遇難經歷明末,清兵入關,直逼江南,復仇報國心切的葛嫩娘,孫克咸,同去福州投效楊俊將軍。不久,福州被圍,葛嫩娘奉命殺出重圍去討救兵。誰知,南安伯鄭芝龍想投降清軍,不肯出兵。為此,鄭夫人悲痛欲絕,囑咐兒子鄭成功率大軍前去救援,然後懸梁自盡。楊俊戰死後,葛嫩娘,孫克咸兵逼大虞山。清軍冒充鄭成功人馬,將葛嫩娘騙去,綁縛城頭,用來勸降孫克咸。大義凜然的葛嫩娘,卻以身撞落判賊馬士英城下,最後,跳城殉國。

姓名 范彩雲
朝代 明末
身份 土司沙定洲之妻,女將
生卒年份 -1647
武藝 高強
容貌 ?
遇難經歷 沙定洲是雲南的其中一位土司,當時為爭奪雲南的權力各司之間大打出手,後被張獻忠的大西軍擊敗,其妻范彩雲被擒,押至昆明後被凌遲處死(一說被剝皮)。

姓名 林四娘
朝代 明末
身份 衡王朱常庶的寵妃
生卒年份 -
武藝 高強
容貌 極美(人稱「姽嫿將軍」。)
遇難經歷林四娘本出身武官世家,繼承家技,拳槍劍刀,樣樣精通。由於衡王好色兼好武,四娘很快就成為了衡王最寵的妃子。她將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組織起,由自己為統領,勤練槍劍之術,演習攻守戰術,組成娘子軍。流賊王自用攻向山東青州,大敗朱常庶,他被賊軍圍困在一個小山崗上,城內的官吏准備開城降敵。侍妾林四娘將那些官吏們叱責一頓,然後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軍,沖出城去。這支威風凜凜的小分隊一個個面容姣好,描眉塗唇。賊軍開始輕敵,被打得滿地找胳膊找腿,但人家畢竟人多勢眾,娘子軍紛紛落馬,最後只剩下個林四娘,寧死不接受勸降,殺倒了一大片敵兵,最後終因體力不支,喪身於敵刀之下。

姓名 阿扣
朝代 清
身份 土司妻
生卒年份 -1748
武藝 一般
容貌 極美
遇難經歷乾隆時期,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為控制小金川而將女兒阿扣嫁與小金川土司澤旺,後大小金川發生內戰,雲貴總督張廣泗領兵三萬進攻金川,小金川土司澤旺及弟良爾吉來降。張由於久攻不下被乾隆免職,由川陝總督傅恆接管軍隊,後來傅恆發現張所信用的良爾吉,與莎羅奔之女阿扣私通,向莎羅奔密報軍情。隨即將良爾吉、阿扣等人斬首。

姓名 王囊仙
朝代 清
身份 苗族反清女首領
生卒年份1777-1797
武藝 高強
容貌 極美,有詩為證:阿從(王囊仙小名)長大象花樣……長得更比山茶花漂亮。 後園竹葉好看,沒有阿從眉毛彎。盤江河水清又清,抵不上阿從眼睛明。
遇難經歷王囊仙本名王阿崇(又作阿從),自幼習武,能以巫術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組織布依族人民起義,民間稱為囊仙(布依語,意為仙姑)。於嘉慶二年正月 (1797年)起事。眾推王囊仙,韋阿信為首領,號稱皇仙娘娘。其軍最多時達數十萬眾,席捲貴州南部,西部,軍鋒直逼貴陽。清廷派雲貴總督勒保前往鎮壓,五月又調廣西總督吉慶由廣西進擊,加上各地民間武裝的襲擊,使布依軍漸陷困境,逐步退守。勒保於六月解南籠圍,八月十五日攻陷布依軍根據地洞灑,當丈。一晚官軍偷襲成功,「王囊仙和韋阿信夢中驚醒,衣不及衣,赤身接戰」,結果王囊仙等人被土司龍躍之妹所擒(原文引自《興仁縣志》)。用囚車押送北京,獻俘後由刑部審訊,最後於農歷十一月初七(1797年12月24日)將王囊仙凌遲處死,時年僅二十歲。

姓名 王阿朝、王阿哈、王賀氏、郎羅氏、王阿罷、石乜妹
朝代 清
身份 王囊仙軍中女將
生卒年份 -1797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 據史書記載,其餘幾名布依軍的女將均押送至北京凌遲處死。雖然不知道她們和王囊仙是不是同時被處決,不過六個「首領級」的女犯一起赤身裸體地在北京被割肉,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是第一次了。

PS:明代「壬寅宮變」, 楊金英等十六名宮女,因無法忍受明世宗的暴虐殊死反抗。趁皇帝熟睡時,欲將其勒死,但卻沒有成功,結果十六名宮女,被押至西四牌樓凌遲處死,梟首示眾。論場面還是楊金英等宮女最為壯觀,但論重量級,當然就比不上以上這六名女英雄了。

姓名 王聰兒
朝代 清
身份 白蓮教起事反清女首領
生卒年份1777-1798
武藝 高強
容貌 極美
遇難經歷王聰兒自幼隨父走江湖,練就一身武藝。16歲以後與丈夫齊林在農民中發展白蓮教組織,進行秘密反清活動。在縣衙任總差役的齊林被推為教首。原定嘉慶元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796年6月23日)起義,事泄,齊林等被捕犧牲。王聰兒繼承丈夫遺志,奔赴黃龍壋高舉義旗,被齊林弟子姚之富等推為總教師。提出「興漢滅滿」的口號,建元「萬利」,橫掃豫、陝、川等地。清政府先後調動重兵圍攻義軍,王聰兒轉戰川、楚、陝深山老林之中,多次出奇制勝,急得嘉慶皇帝束手無策,淚如泉涌,幾次易帥。嘉慶三年三月,因戰斗失利,被清軍追擊包圍於鄖西卸花坡。義軍多次與清軍激戰,未能破圍。四月一日,防線被清軍突破,王聰兒率領十幾名女義兵且戰且退。在寡不敵眾、箭矢用盡又無後援的情況下,她和十幾名女義兵全部跳崖壯烈犧牲,年僅21 歲。

姓名 鄧玉娘
朝代 清
身份 天地會起事反清女將
生卒年份 -1850
武藝 高強
容貌 美
遇難經歷 清朝末年,新寧發生了李元發起義,鄧玉娘是一位丫環出身的部將,據說是一位飛檐走壁、屢建奇功的巾幗英雄。起義失敗後她被凌遲處死。

姓名 江源嫂
朝代 清
身份 閩小刀會起事反清女將
生卒年份 -1852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閩南「小刀會」是天地會的一個支派。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下,閩南小刀會首領,海澄縣江源、江發兄弟積極籌劃起義。因泄密,海澄知縣汪世清派兵進剿,江源等人被捕殺。黃位、黃德美和江源嫂繼而領導會眾,於咸豐三年(1853)四月五日夜起義。義軍一舉攻佔了海澄縣城,並接連佔領了石碼、漳州、長泰、廈門、同安、漳浦等縣城,一時聲威大振。不久,清政府聚集重兵進行反撲,並派水師封鎖海面,截斷廈門起義軍的物資供應和兵力增援。由於小刀會主力集中於廈門,導致閩南其他城鎮得而復失。同年十一月初,2萬清軍分3路在廈門登陸,起義軍因糧絕又無增援,被迫撤出廈門,起義失敗。江源嫂被凌遲處死。

姓名 李淑真(李素貞)
朝代 清
身份 湘軍女將
生卒年份1834-1855
武藝 高強
容貌 美
遇難經歷唐縣李方伯孟群有女弟素貞,知書工騎射,熟諳孫吳兵法,窮究天文占驗之學。咸豐乙卯,方伯以知府奉楚撫胡文忠公檄,督師討粵寇,招素貞至軍,畫策決勝,累建奇功,殺賊逾萬。方伯常剿寇失利,被圍 數重,他將瞠目束手,不能相救,素貞怒馬獨出,突圍而入,手斬數人,護方伯歸,甲裳盡赤,群寇注視,驚為天神。後某中丞攻漢陽,城堅不能下,素貞與方伯謀,欲夜襲之。孤軍深入,中伏,救兵不至,遂戰死。

姓名 小關刀
朝代 清
身份 與小刀會為敵的幫會女殺手
生卒年份 -1855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 小關刀是幫助清軍討伐小刀會的幫會首領木關刀的女兒,殺了不少小刀會的成員。小刀會對其恨之入骨,抓住她之後將她處死。但在砍頭時手藝不精,連砍數刀還沒有切斷她的喉管,使她在草地上呻吟到第二天晚上才死去。

姓名 周秀英
朝代 清
身份 滬小刀會起事反清女將
生卒年份1835-1855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咸豐二年(1852)青浦發生的抗糧運動。這一年5月,知縣余龍光強索本已豁免的兩年前的舊糧。群眾騷動,打了來催糧的公差,又焚毀了催糧船。正當群眾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時,小刀會首領周立春之女周秀英挺身而出,率領眾人沖進縣衙門痛打了縣官余龍光。促成了青浦起義。
起義失敗後關於周秀英的死有多個版本,有種說法指周秀英在戰斗中被殺死,屍體被剝光了示眾;有說法指周秀英逃走時躲在一床鋪底下,被清軍拖出斬首;更有說法指周秀英潛往寧波削發為尼……。
小刀會的女將並不止周秀英一人,她只是其中名氣較大的一個,所以在突圍的過程中有數名女將戰死也是很正常的事。周秀英人頭的價格非常高——500大洋。因此清軍每殺死一名女將都希望她是周秀英,這一點從劉麗川的犧牲過程可以得到旁證。當時劉麗川被殺的消息不斷傳來,不斷有人將「劉麗川」的首級送至清軍大營領功。據約翰。斯嘉茲《在華十二年》的記載,當時劉麗川一天之內被「斬首」了五次。故此有多個周犧牲的版本並不奇怪,而清軍在入城後又濫殺無辜冒功,甚至連死人都掘出來充數。那位「終於被發現躲藏在一張床鋪底下,立時被拖出來斬決。」的小刀會女將弄不好只是一位倒霉的良家婦女而已。

姓名 邱二娘
朝代 清
身份 反清女首領
生卒年份1833-1855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邱二娘原籍晉北河市梧宅鄉,由於家境貧寒,邱二娘從小被賣到峰尾村當童養媳,婚前婚後,備受婆婆和丈夫虐待。苦難的環境磨練了邱二娘,她特別富於反抗性。大約在咸豐初年,她忍受不了婆家的虐待,逃到東坪村表哥林杯家中,靠自己刺綉和行醫謀生。林杯曾參加過太平軍,一直准備武裝起義。後來林杯、邱二娘在惠北筆架山高明王宮樹起義旗,領導民眾攻打地主武裝。林杯犧牲後,邱二娘高舉「順天命邱娘娘」旗幟,繼續戰斗,成為義軍的首領。清軍前來清剿,她率義軍在官溪、半嶺、驛坂等地抗擊,打敗清兵。同年八月間,率領義軍同當時進入仙游、莆田的林俊隊伍會合,聲勢更加壯大。後來由於叛徒出賣,她被清兵逮捕。邱二娘被押送泉州,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咸豐五年,六月十四日,她在泉州南校場被凌遲處死,時年僅22歲。

姓名 許月桂、許香桂姐妹
朝代 清
身份 天地會起義軍女首領
生卒年份 -1856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她們是湖南郴州永豐鄉人,分別嫁於廩生焦亮、焦玉晶,先後加入天地會。太平軍至永安,焦亮往投,後被俘死。咸豐四年(1854年),許氏姐妹與焦玉晶在湘南發動天地會起義,聚眾數千人。月桂善於組織,眾推為大元帥;香桂英勇善戰,眾推為元帥,每戰手執長錨,躍馬如飛,沖鋒陷陣,千軍辟易。焦玉晶任三省大營軍師。咸豐六年,所部天地會軍在寧遠被清軍擊散。香桂為團練所執,解回郴州處決,年二十六歲。月桂、焦玉晶走投無路,到嘉禾縣詐降,解往長沙,給清官員看破,皆被殺。

姓名 杜鳳揚
朝代 清
身份 雲南回民起義軍女首領
生卒年份 -
武藝 高強
容貌
遇難經歷清咸豐、同治年間雲南回民起義軍杜文秀長女,童年隨父起義。清官吏稱其「知兵善戰,為賊所推服」。同治七年曾率軍擊潰雲貴總督劉岳昭軍(其中有久經戰陣的湘軍),圍攻昆明城。不久清廷調大軍進援,杜文秀失敗。杜鳳揚逃至民間,後為雲南提督馬如龍(起義軍叛徒)搜獲。最後在昆明被巡撫岑毓英秘密處死。

下面列出一些次要人物:

邱二嫂:廣西天地會起義軍首領,太平天國起義之初率部加入。後不習慣太平軍的嚴格軍律,帶隊離開,這年八月,在貴縣給清軍消滅,陣亡。

洪宣嬌:與紅娘子相似,也是個迷一般人物,連存在與否都有爭論。據說為洪秀全之妹(也有說義妹),嫁蕭朝貴,起義後蕭封西王,宣嬌為西王娘。天京之變後無記載,有關的野史很多,一說其為清軍捕殺。

楊妙真 南宋山東女將,李全妻,號四娘子,善騎射,號稱梨花槍天下無敵手,先投宋後降元,再回山東.病死或被殺,說法不一。

何大妹 太平天國女將,侍王李世賢母,與李世賢姐同編入女營作戰.1864年因溧陽太平軍吳人傑叛變,被擒.其後有說死軍中,有說由戈登送回李世賢軍中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黑龍江三女匪 花蝴蝶(二十八歲),花春鶯(二十一歲),一丈青(十九歲)清齊齊哈爾女匪,均艷麗無比,在日俄戰爭時從俄軍處奪得火器,縱橫無敵,擊敗清黑龍江將軍,後奉天將軍派軍征討,數年始絕其跡(生擒 擊斃 ) (清稗類鈔)。

西遼仁宗皇太後耶律普速完,為仁宗之妹.仁宗死後,由她權理國事,稱皇太後.因年幼,由其夫之父斡黑刺執改.她年長後要奪回政權,殺了丈夫.斡黑刺率軍殺入皇宮,她在戰斗中被射死 (1177年)。

西夏惠宗梁太後,為西夏惠宗之妻,惠宗死後由她執政,稱梁太後.她善騎射,與宋交戰,時曾親臨陣前.1099年敗於宋軍,向遼求救時被遼毒死。

烏三娘 清王倫起事時女將,王倫義女,善使雙刀,常任先鋒,1774年巷戰中陣亡。

蔡牽妻 清乾隆大海盜蔡牽之妻,驍勇機智,在台灣攻鳳山縣時陣亡 。

李張氏 清李文成起事軍女將, 李文成妻,1814年滑縣城陷時自縊死 。

王茂受 清王囊仙起事時女將,在二龍口戰斗中陣亡

周飛霞 清上海小刀會起事女將,周立春養女(亦有說系婢),陣亡(亦有說生擒後仍逞凶,被立時梟首).(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

孫大妹(孫寡婦) 清捻軍女將,中計跌入陷馬坑被亂箭射死 。

於氏 明汝州張鐸妻,崇禎14年敵軍破城後巷戰陣亡 。

蕭氏 明萬安賴南叔妻,抗擊敵軍時被火攻燒死 。

黑丫頭 清王聰兒起事時陣亡女將,驍勇善戰,曾一日手刃三總兵。

許氏 清鎮平將軍夫人,精韜略,善騎射,康熙丙辰年陣亡。

周遇吉妻 明總兵周遇吉之妻,工騎射,1644年周死後自縊死。

周遇吉部胡婦二十人 人皆絕悍,騎射精旋.巷戰時射死敵軍多人,矢竭後赴火死。

清葛爾丹妃阿奴可敦,英勇善戰,在昭莫多之役中被清兵的槍炮擊斃。

宋朝廣西壯族婭拜,起事反宋,擊敗宋軍後下河洗浴時被宋軍偷襲殺死。

母大蟲 明代女盜(估計是土匪頭),被擒後凌遲處死。

彭王妃 明末抗清女將,明朝貴族,被擒後絞死。

花山女盜 元代女盜(應該和母大蟲屬同一類角色,真實性有可疑,因在《女英雄》中找到,姑且列出),被擒後處死。

此文久見於網路中,此亦有心人所為耶!今將其收入。:(

8. 小刀會和天地會在歷史上是怎麼回事,都採取過什麼行動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以後,天地會或是效法太平天國的榜樣建號稱王,如「昇平天國」「定南王」「鎮南王」之類;或自稱元帥、都督,遙奉太平天國或「大明天德皇帝」為正統發動起義。由於天地會各山堂互不統屬的內在性缺陷,一些頗具聲勢的天地會起義因孤立無倚而相繼失敗。部分起義隊伍輾轉與太平軍會合,進而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位於上海的八仙橋公墓中的這塊碑,是法國在華傳教士為紀念鎮壓小刀會起義的陣亡法軍士兵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