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李兆明哪裡人
擴展閱讀
杭州哪個路段開車最好 2025-01-10 03:01:59

廈門李兆明哪裡人

發布時間: 2022-07-28 01:40:28

⑴ 五蓮縣的著名人物

王盡美
中共「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的創始人王盡美,其祖籍是山東省五蓮縣高澤鎮後張仙村,系張仙王氏始祖良臣之十六代孫。
王盡美,在祖譜上叫王瑞俊,字灼齋,1920年春,他為了給國家和人民創造一個盡善盡美的社會,竟然把自己的名字王瑞俊改為王盡美,他在給家鄉兄弟們王慶增的信中說,「貧富階級見疆場,盡美盡善唯解放,濰水泥沙流入海,喬有麓下看滄桑」。這幾句豪情的詩篇,表現了王盡美的盡美盡善的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表述了他為實現這一崇高理想而獻身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遺憾的是這封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壞了。
王盡美的祖父王興業兄弟三人,王興業生於1836年10月,排行老三。住後張仙村前河崖的南胡同東戶,有草房三間堂屋、兩間東屋,在東兩間屋靠近河崖邊處的那間屋外有一棵大枰柳樹,樹粗兩人合圍,樹高三丈有餘。王興業十五歲那年就開始做小買賣,在父母的幫助下開始賣大豆腐。逢集時在張仙集上賣,破集子就走街串巷叫賣。在他十八歲那年臘月初,有本村王秋的母親介紹與耿家溝耿氏結婚之後,就住在那兩間東屋裡。第二年春耿氏突然暴病死亡,葬於後張仙西林(輩稱老道林)。失家後的王興業就不賣大豆腐了,跟其二哥王興隆學做木匠活。由於他心靈手巧,很快就把手藝學到了手,就在他二十一歲那年,有本村「掐不齊」的母親看到他學到了手藝,自己能掙飯吃,就把莒縣招賢村的姨表妹董氏介紹給他,婚後一年喜得一男嬰,乳名叫「撈月」。在小孩不到兩生日的時候,突然得瘋夭折,由大哥王興文扔到了「鳳山」後的大舍林里,後來又生了王盡美的父親王在升。王在升十九歲那年與高澤鎮輝溝子村劉氏結婚,就住在這三間堂屋裡。由於王盡美的祖父王興業受封建迷信的影響,四處奔波找人算命看宅舍。算命先生指點,由於他東屋後的那棵大枰柳樹遮壓,造成陰盛陽衰,有家境不順後人不旺之災。王興業一怕自家不交好運,二怕斷了香火,就想殺掉那棵大枰柳樹。因那棵大枰柳樹不是他自家的,就託人去說合,託人說合不行就自己出面上門協商,可樹主始終不同意殺樹。就在這種情況下,於1898年10月,王興業帶領全家由後張仙村遷住城市枳溝鎮大北杏村,為本村地主「建山堂」做起了佃戶,並住在「建山堂」的三間小東屋(此屋仍在,已被保留),第二年(1899年4月20日)王盡美誕生,三日後有其大爺王在善起名叫「倉囤」。就在這年的八月初上,王盡美的父親王在升因病去逝。這時年過六十的祖父王興業,又挑起了全部家庭生活的重擔,帶領王盡美的祖母董氏、母親劉氏辛勤勞動,艱難度日,把王盡美撫養成人。1918年祖父王興業病故,享年82歲。去逝後,王盡美扶靈柩葬於後張仙西林(現祖墳仍在)。
在這期間,王盡美陪讀地主的少爺,算是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了。他在陪讀過程中,總是勤奮好學,刻苦努力,成績優異。
就在王盡美祖父逝世的這年,王盡美由汪湖鎮莫家崖頭村本族「清朝舉人」王石朋介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山東省立第一師范。這時的政治形勢是,中國資產階級政治斗爭和革命斗爭的相繼發生,加之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當時的新舊文化展開了激烈地斗爭,在同封建復古思想的斗爭中,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種思想解放的潮流,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春,革命運動的種子已在學校萌發,北京學生舉行了遊行示威。相繼五·四運動發展成為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王盡美因全家老少受盡了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飽嘗了做佃戶的苦難,為追求救國真理,挽救民族命運,便毅然參加了學校的學生運動。並由學生運動的骨幹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帶領學生宣傳革命真理。就在革命學潮轟轟烈烈地時候,王盡美被學校以「不務正業和破壞校規」為由開除了。消息傳到大北杏村後,人們議論紛紛,說三道四,村裡那十三戶大地主的少爺們,更是拍手叫好。
1919年冬,王盡美回到了大北杏村,街坊以冷眼相待,尤其是那些地主的闊少們,總是變著法兒挖苦他,他一看在大北杏村是沒有他的容身之處,於是,於1920年春天,他回到了故鄉後張仙村,投奔了本族的窮爺們。回村後,便開始了他的早期革命活動。他給窮爺們們講鬧學潮的故事,講新文化運動是一種思想解放的潮流,講馬克思主義能夠救中國……他先後把擺小攤的王慶增、賣大豆腐的王升周、做木匠活的王興智、王連安、王福佑、扒盆扒罐的王興昶、開油坊的王志天、開中成葯鋪的王老八、盲人先生趙氏等人聯絡起來,把他的前河崖老屋做為宣傳五·四運動思想的活動中心,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量鐵的事實痛斥封建社會給民族帶來的災難,激發大家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時常組織這些人員在後張仙大集上發表演說,宣傳革命真理。他自編節目,他彈著三弦,有王在南是妻子盲人趙氏演唱,用演唱的方式宣傳革命真理,王盡美用的這把三弦還有某人保存著。不逢集的時候,利用走親訪友等機會進行新思想宣傳,以促使人們的思想覺悟,喚醒沉睡在故鄉的窮苦爺們。由於在他的宣傳鼓動下,鄰村的不少人也加入了他的宣傳隊伍,有窯頭村的王仁之、贊子崖的王乃瑞(字鳴霜,原楊虎城的秘書),也相繼在本村成立了五·四宣傳隊伍。為把五四運動推向高潮,以窯頭和贊子崖為中心,王盡美又帶領王慶增、王仁之、王乃瑞等人先後去板石河、於里溝、茅埠、棋山、石榴溝、東莞、官莊、崮山後……走遍了整個莒北縣的南部和西北部,喚醒了許多沉睡中的勞動人民,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使廣大窮苦百姓進一步認清了帝國主義的真面目和求榮賣國的腐敗政府。為以後的農民運動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不久,革命的烈火就燃遍了莒州大地。
王盡美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王乃征,一個叫王乃恩。他給兩個孩子起名字,也沒有按照大北杏的王氏同輩的名字起,而是按照後張仙鄰村贊子崖同輩的「乃」字給起的名字,「乃」字故依然或仍然的意思,王乃征意為沿著革命前輩的道路繼續長征,王乃恩意為永遠記住祖國和祖宗的養育之恩。王盡美生前對故鄉後張仙村的感情極為深厚,只要是有機會回來或是路過家鄉,總是看看鄉親們,他拜墓祭祖的傳統也一直延續到王乃征、王乃恩。
王盡美,故鄉的人民想念你,但願你在那個冥冥世界中看到如今這個盡善盡美的美好社會,已實現了你當年的夙願,你安息吧!
李存葆
1983年,全國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揭曉,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創作員李存葆以絕對優勢當選。隨後,榮譽和桂冠又接踵而至。中國作協理事、中國影協會員、全國六屆青聯委員、山東省六屆人大代表、 《山東文學》首席顧問、 《中學生作文》、 《語文報》等7家全國性報刊的顧問。1986年夏天,赴美參加中美作家的第三次對話會議……
《花環》成功後,李存葆先後擔任了濟南部隊創作室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但是,他從來沒放下手中的筆專事「做官」。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他筆耕不輟,不斷地有力作問世。1985年,他的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發表後,再一次引起人們的矚目。他或他和別人合作的中、長篇報告文學《大王魂》、《沂蒙九章》、《沂蒙匪事》和《丹青十字架》、《祖槐》等,均在全國報刊發表或出版社出版,得到普遍好評。特別是出版的《大河遺夢》,在文藝界引起很大反響。《文藝報》、《齊魯晚報》等5家報刊均發表了整版評論,許多著名文藝評論家都對他的大散文創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現任領導
杜江濤縣長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城市建設、礦產資源、交通公路等方面的工作。
王一群常務副縣長分管縣政府常務工作,主持市北經濟開發區全面工作,負責縣政府機關、發展改革、應急管理、政府法制、考核、土地、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大項目建設、人防、機關事務等方面的工作。聯系縣人大、縣政協。
遲玉國常務副縣長 分管旅遊、招商引資、公安、司法、信訪、外事、僑務、對台、接軌青島等方面的工作。聯系縣法院、縣檢察院。
薛向民(顧問) 分管工業、電力、安全生產、金融、環保等方面的工作。聯系縣總工會。
楊茂波(顧問) 分管農業和農村方面的工作。
李兆明副縣長 主持縣財政局的工作,分管統計、物價、國有資產經營等方面的工作,協助杜江濤同志分管財政、稅務、審計、監察方面的工作。
趙百順副縣長 主持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工作,分管民政、衛生、殘疾人事業、老齡、軍民關系等方面的工作,協助杜江濤同志分管人事、國防動員方面的工作。聯系縣武裝部。
鄭 娟副縣長 分管服務業、國內貿易、外經貿、鹽務、行政審批、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市場建設和管理、企業破產、通信等方面的工作。
趙榮芬副縣長 主持縣政府辦公室工作,分管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計劃生育、史志、民族宗教、地震等方面的工作。聯系團縣委、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