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宋志平廈門哪個區
擴展閱讀
如何辦理etc卡廈門 2024-11-16 19:44:15
天津轉讓股權多少錢 2024-11-16 18:59:42

宋志平廈門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2-07-29 20:32:44

1. 宋志平的個人資料

宋志平,男,漢族,195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2007年6月當選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建材集團」)是直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現有資產總額逾200億元,員工總數逾40000名。全資、控股、參股企業200餘家,其中下屬子集團控股2家上市公司、參股12家上市公司。中國建材集團形成了集科研設計、製造、流通為一體的,擁有建材製造,科研設計、成套裝備和工程服務,建材進出口和商業流通三大業務平台的國家級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


我從最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經歷過各個層次的企業管理工作。我把企業管理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

「我從最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經歷過各個層次的企業管理工作。清華大學一位教授評價我是步伐堅定的人。」

今年52歲的宋志平,1979年大學畢業即投身建材行業,歷任車間主任、副科長、處長、副廠長、廠長、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現在的職務是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3月29日,他領取了自己職業生涯中又一個獎項: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

「我把企業管理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他的語調溫和而堅定,一如其人。「我最想點燃的是職工心中的火」

1979年,宋志平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新型建築材料總廠(北新建材集團前身),當了一名技術員,他此後的人生也開始與建材緊緊相連。

1993年初,36歲的宋志平當上了這個廠的「一把手」。不過,這並沒有給他帶來更多「少年得志」的喜悅,因為當時企業正處於建廠以來最困難的時期:流動資金幾乎為零,銀行不願給予支持,生產經營難以為繼。

「我當廠長後壓力很大,因為看到當時職工們的眼神是冷漠的,怎樣才能喚起大家的信心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石膏板生產線點火。」現在,宋志平還能清楚地記得那一刻他說的話:「我其實最想點燃的是職工心中的火。只有這把火熊熊燃燒,企業才能旺起來。」

「所以我當時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解除職工信心危機,讓他們感到企業有前景,個人有前途。」宋志平提出,北新建材要做全國新型建材的大型基地,要把企業效益提高,要上市。

在今天看來,在當時的情形下提出這樣的美好願景無疑具有相當的遠見。「這和我讀了很多經濟和管理方面的書有關系,也跟我很早就接觸了南方證券以及剛剛進入中國的國際金融公司和高盛有關。」

在重建信心和明確發展目標之後,要著手解決的就是機制問題了。「作為一個生產經營型企業,只有面向市場,增強市場意識才能求生存謀發展。」宋志平引入激勵機制改變「人員能進不能出,收入能上不能下」的狀況,「將業績與職工和基層單位領導收入掛鉤,還不斷改善大家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做到"房子年年蓋,工資年年漲"。」

他還大力推進了現代化管理方式,如源自日本的5S管理,「日本的基礎管理強調一絲不苟,他們在精細化方面做得很好,可以保質量、降成本。」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宋志平送廠里的骨幹去清華、北大等高校學習,這在當時的國有企業里屬於相當早的。

1994年,北新建材生產經營情況開始好轉,上市的准備工作也隨之展開。1996年企業改制,1997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離開北新建材6年多了,我現在還持有它的公股,這些年無論股價漲還是跌,我都沒有動過,我還是它的一個所有者。」「我有承擔壓力的特質」

2002年是宋志平職業生涯中另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初,他受命擔任中國新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簡稱中新集團,2003年更名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而這同樣是另一個嚴峻挑戰的開始。

中新集團是一個行業管理公司,戰略不是很清晰,業務過於分散,沒有規模效益,競爭力差。最重要的問題是負債多,逾期債務32億元,面臨法院封門的危險。宋志平說:「我性格溫和,卻是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我有承擔壓力的特質,遇到困難很少抱怨,而是先研究分類,看看哪些是立刻能解決的,哪些是通過努力能解決的,哪些是要等待時機來解決的,然後採取行動。」

通過大規模的資產和債務重組,宋志平帶領中新集團成功化解了關系企業生死的債務風險。2002年底,集團公司的經營資金運轉已逐漸進入良性循環。

逾期債務問題的解決使得集團可以輕裝上陣,制定清晰的發展戰略則是決定企業生命力的核心問題。「現在中國建材集團的主業非常突出,即只做建材,不涉足其他產業,也不會盲目投資。」為此,集團通過轉讓、出售、劃轉等方式減少了155家企業,又收購了165家企業,使集團主業突出,結構更加優化。

下一步宋志平開始啟動「資本運營的輪子」。2004年初,他提出要組建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並在香港上市。「上市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拓寬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在境外上市後,集團將完全按照國際規則來規范企業。」

2006年3月23日,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當年列H股漲幅第二位,2007年排到了第一位,並成為恆生指數股。「到現在整整兩年時間里,我進行了10次路演,見了大概1000個華爾街的基金經理,我可能是在華爾街跑得最勤快的中國董事長了。」宋志平說,「多和投資者溝通,可以讓他們更了解我們,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和我自己也都獲得了成長。」「我不是好高騖遠的人」

在進行上市、引入基金等資本運作的同時,展開大規模戰略性重組,是宋志平推動集團迅速擴張、做大做強的另一隻輪子。自2006年以來,在不足兩年的時間里,中國建材集團接連並購20餘家水泥企業、產能激增3倍,還與61家目標企業達成了聯合重組的意向,而中國建材集團已經和准備投入的重組資金接近200億元。

步伐堅定的宋志平帶領著他的企業「健步如飛」,但也引來了一些質疑。比如,公司能否滿足大規模、高頻次的聯合重組而產生的人才、管理、資金需求。一位市場人士認為,大規模並購面臨著巨大風險,如果不能有效整合,企業可能爆發危機。

「我不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我們重組的原則之一就是風險可控和可承擔。」宋志平說,「快速成長是由於我們所在的行業正處於特定的歷史階段。」

統計顯示,我國水泥的產量約佔全球的50%,卻分散在5000家企業中,2005年國內排名前十位的水泥企業總產能僅相當於法國拉法基集團一家公司的產能,其總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不足15%。「企業規模小就無法支持科研開發,也很難形成市場品牌,更談不上國際競爭力。要改變這種格局,建材行業必須進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

「國家鼓勵鋼鐵、能源、建材等領域進行重大戰略重組而不是戰術重組,戰略重組的特點就是規模大、跨區域跨所有制。」宋志平說,中國建材是水泥行業的一個新進入者,要想做大水泥規模,註定不能採用老牌水泥企業靠建新線滾雪球的方式,中國建材必須要走聯合重組的道路。

宋志平的底氣還來自於股東的支持,「前天我們召開了股東大會,討論增發3億新股,滿足重組的資金需求,得到了股東們的支持,大家都看好我們企業的前景。」

對於有關人才缺乏的擔憂,他認為「恰恰是並購解決了隊伍問題,因為管理者基本都是各就各位,只是改變了股東。我們要做的是換軟體,不是換硬體。」他說,管理者要理解中國建材集團的整體戰略,認同集團的管理文化,「我們正通過推行"一體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數字化"的"五化"管理模式,推進各企業的管理協同和文化協同,提升績效水平。」

「我們的目標一是成為中國建材行業領軍企業,二是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至於實現這兩大目標的時間,宋志平說是三年。

「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在國際市場上,我們面臨印度企業的競爭;在國內,外資也是我們重組的主要對手。」宋志平說,「不能拖拖拉拉,認准目標我就會果斷去做,全力以赴,不輕言放棄。」

采訪手記

做個讀書的企業家

「我喜歡讀書。」宋志平說,他最近在讀的書有格林斯潘的《我們的新世界》、奈斯比的《定見》,還有柯林頓的《付出》等等。

「管理創新需要靈感也需要知識的累積,書越讀越薄,因為理解在不斷升華。」他常對公司的年輕人說,你們都想做管理,可你們付出了多少?

他在1995年獲得了武漢工業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2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工程博士學位。他還參加了很多培訓,並認為企業家最好每年都要參加一次培訓。「管理不是無師自通的,要勤於學習和深入思考。天賦加實踐加學習,才能成就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他善於溝通,從中吸取成長的能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國際金融公司和高盛剛剛進入中國,南方證券剛剛開始營業,他就跟他們接觸了。到2006年中國建材香港上市後,他又成為「在華爾街跑得最勤快的中國董事長」。

正是超強的學習能力成為他健步如飛的動力,也讓他始終走在了時代的前端。

當我看他的簡歷時,發現宋志平還有一個身份是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1999年以來他連任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是三個企業家委員之一。

也許,等到退出企業舞台的那一天,他會願意將自己的管理經驗傳授給更多的人。

從1979到2008,他經歷了改革開放進程中一個國有企業管理者可能遭遇的各種挑戰。這一切的經歷,足以寫一本教科書了。教科書的扉頁可以寫上:「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具備三個能力:一、明確目標,二、理清思路,三、果斷行動。———宋志平」

2.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會長 :王忠禹、袁寶華、李榮融、陳邦柱、石萬鵬、王春正、陸江、趙維臣
顧 問 :李開信、宋致和、馬毅民、桓玉珊、應文華、靳玉德、楊樹德、李德水、烏傑、周可仁、趙光華、何家成、侯雲春、武保忠、馬力強、余嘯谷、羅志卿、李紀章、丁俊發、黃海
會 長 :何黎明
副 會 長 :崔忠付、周林燕、任豪祥、蔡進、賀登才
兼職副會長:
馬正武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龍雛 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樹生 天津大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葉偉龍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 武 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偉平天津市物資集團總公司總經理
劉明光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許家貴 安徽省徽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堅忠 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玉芳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志平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耀華中國華星集團公司總經理
張建衛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張 艦 天津濱海泰達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
李洪國 泰德煤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陳良賢廣東物資集團公司董事長
陳顯寶 北京宅急送快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官金仙 南方物流企業集團總裁
鄭松興 華南國際工業原料城(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躍良 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文通 浙江傳化公路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總裁
胡江潮浙江省物產集團公司董事長
胡 政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賀 濤 百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趙彥虎 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郭東聖 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蓋守群 山東蓋世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遠成 遠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黃德林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程遠忠 國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春波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謝秉臻 中國美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戰略決策委員會主席
虞 鋼 西本新干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薄世久 北京長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毛 洪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會長
王正剛 海爾集團全球物流總經理
王旭東 北京物資學院院長
王建軍 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申兆軍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副總經理
何明珂 北京工商大學研究生部主任
張 鵬 國務院國資委物資機關服務局局長
李志忠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 曼 丹馬士環球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陳鍵賓 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陳嘉良 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
孟偉林 浙江省物流與采購協會會長
姚子平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邦濤 中海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藝林廣州百貨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有方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
韓慶雲 廣州博澳鴻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秘 書 長:崔忠付(兼)

3. 武漢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武漢理工大學是一所211高校,校內卧虎藏龍,更有很多學子畢業後成為國內風雲人物

我們學校不僅能培育出高端技術人才,也能培育出企業家,甚至人大常委,省長,不少名人都是從武漢理工走出去的。

羅清泉 (中共中央委員,湖北省省長)

羅清泉,男,漢族,1945年11月生,湖北江陵人,197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工程師,1963.09——1968.09,在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船舶機械繫船舶製造與修理專業學習,從武漢理工大學走出去的湖北省省長,羅省長不僅在政治上有所建樹,而且羅省長熱衷於環境的保護,現任全國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這一點給了我們學子很大的啟發,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羅清泉學長不僅在自己職位上盡善盡美,更願意抽出自己的精力保護環境,這影響了我們後來很多學子

總體來說,武漢理工走出的名人還是有不少,雖然不及雷軍之於武大的知名度,但是在各行各業我校大多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