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中醫葯大學國際醫院怎麼樣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購物商場 2025-01-16 01:04:08
深圳飛機彩盒有哪些 2025-01-16 00:40:48
廈門最靈的山在哪裡 2025-01-16 00:37:56

廈門中醫葯大學國際醫院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04 19:58:37

㈠ 廈門中醫院醫德態度真的那麼差嗎

廈門中醫院確實很差勁,姓賴的主治醫生脾氣很臭,黃世勇根本沒有醫生道德!說病人嬌氣,問這問那。。

㈡ 福建中醫葯大學真的很差嗎主要是就業前景怎麼樣呢

福建中醫葯大學不差的,就業前景很不錯的。

福建中醫葯大學創建於1958年,是我國創辦較早的高等中醫葯院校之一,兩次入選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是國家級中醫葯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有1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0所臨床醫學院,各類教學及畢業實習基地逾百所。保障學生就業。

學校擁有兩個校區,共佔地1030畝,各類建築總面積34萬多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億多元,紙質圖書138多萬冊、電子圖書101萬冊。

合作交流:

學校與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瑞典、芬蘭、丹麥、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厄瓜多、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醫療機構、學術團體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福建中醫葯大學官網——學校簡介

㈢ 廈門中醫院怎麼樣

廈門中醫院在廈門出了明的黑,政府該管管了、出車禍和工傷的千萬別去

㈣ 廈門中醫院有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專家醫生

廈門市中醫醫院創建於1956年,現已成為一所醫療、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綜合性中醫院,是全國示範中醫院和三級甲等中醫院,南京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血液專科是江蘇省內中醫院中為數不多的血液專科之一,在發揮中醫葯治療血液病的同時,結合現代醫學診斷治療血液病的特長,充分利用現代診斷技術和設備,採用骨穿、骨髓活檢、染色體檢查、免疫表型、溶血全套、PNH檢測確診疾病;急重病時採用抗感染、化療以及輸血支持等療法,力爭盡快控制疾病,重在挽救患者生命,在疾病得到緩解以及慢性期時,配合中醫葯內服、外洗等療法,補腎益氣養血培補正氣以御邪,以毒攻毒之法以攻邪,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專科將傳統的中醫八綱辨證、臟腑辯證、氣血辨證、衛氣營血辨證與現代(西醫)疾病診治相結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血液病診治理論體系,將血液系統疑難病 作為研究對象,以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過敏性紫癜、骨髓纖維化等為主導病種,突出中醫中葯特色,以創立新理論、創制新療法為目標。血液病房從事各種血液病的診斷和治療,其中包括各種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淋巴瘤等惡性血液腫瘤;各種貧血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等。各種出血性疾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各種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多年醫療實踐證明,中葯配合西醫葯治療各種血液病,可以幫助骨髓造血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減輕臨床症狀,延長緩解期,減少復發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顯著提高了血液病治癒率,使越來越多的血液病患者從這里走向康復。

㈤ 在廈門哪裡看中醫最好

選擇一個好的中醫來調理身體是很多患病之人非常迫切的願望,然而近年來中醫界層出不窮的「大師」「神醫」事件,幾乎讓很多朋友對中醫界的醫德醫風產生了質疑。其實,以中國之大,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中醫師並不缺少,只不過需要我們擦亮雙眼,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用自己的智慧來去偽存真,而不受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影響,這樣才能發現真正的「蒼生大醫」。

好中醫參考一:醫德高尚,淡泊名利。

無論中醫西醫,醫德高尚,都是從業者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要求,講求醫德,淡泊名利也是成為一個好中醫必不可少的素質。很多患者在選擇中醫時,往往喜歡查看中醫師的職稱、行政級別等,總覺得只有所謂的「教授」「主任」「專家」才能治好病,筆者以在醫療界近十年的經驗敬告各位,中國目前的醫療行政級別和職稱高低,往往並不能反映從醫之人的真實水平,往往只有善於編造學術論文,迎合上級意願,或者後台很硬的醫生才能獲得升遷,因此,一個中醫師,行政級別愈高,職務愈多,往往臨床醫術也就越低,試想一下,一個整天被一大堆無聊的會議、科研課題占據了大多數時間的醫生,怎麼還會有精力去研究中醫經典呢?

中醫是一門實踐醫學,並非同西醫一樣是在實驗室裡面研究出來的,而是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出來的。因此,熱衷於搞「科研」來編造論文、獲取名利的中醫師,是不可能理解中醫的精髓,從而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師的。幾千年來,中醫的發展,都是靠在臨床上悉心摸索,以病人的主觀感覺來驗證療效的。這一規律,至今未變,所以往往一些職稱並不高,行政職務比較少的中醫師,才更有時間去研讀古醫書,感悟天人之道,從而提高臨床療效。那些頭銜一大堆,身兼數職的專家們,往往才是真正江湖騙子,甚至一些沒有醫師證,無法合法行醫的民間中醫,臨床療效也要優於目前的那些專家教授。

好中醫參考二:細心診治,慢速看病。

有人說,中醫師「慢郎中」,這個「慢」並非指的是中醫起效慢,而是指的中醫在診治疾病的時候,細心察驗,認真組方,往往看好一個病人需要近十分鍾左右才能完成。老病人可能時間會稍短一點,但也絕對不會兩三分鍾便了事。中醫界的鼻祖,漢代的張仲景就曾經批評當時的一些醫生「握手不及足,按脈不及尺」「相對斯須,便處湯葯」。

然而,現在一些所謂的「名醫」的看病速度真的令人咂舌,一天之內竟然能看一兩百人,他們看脈,驗舌,往往都只是一種形式,腦子里在看見這個病人第一眼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在思索要用哪個方子,而不是先考慮病人的辨證,這些病人的處方,也大都是在倉促之間完成,未經仔細辨證的處方,其療效可想而知。這一點,古人要比今人做的好。明代一代名醫張景岳成名之後,一日診治五十餘人,便已覺頭昏腦漲,不肯再多看一個病人,這既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更是對病人負責。所以,在選擇好中醫時,不妨到門診觀察一下,看看這個醫生看病是否經過了思索,看一個病人需要多少時間。

好中醫參考三:葯簡而精,價格便宜。

一些病人因為病急而希望速愈,因此央求醫生多開貴葯好葯,在潛意識里覺得貴葯就等同於是好葯,遇到開方便宜的醫生,甚至覺得醫生故意刁難自己,不捨得給自己用好葯,由此甚至產生醫患沖突。這種想法是十分可笑的。因為葯價的貴賤與療效並無直接關系,療效的好壞,主要取決於中醫生的辨證是否精當,用葯是否准確。並不是葯材越貴,療效就越好,葯價是由市場調節的,比如冬蟲夏草,本來是一位普通的補益肺腎的中葯材,十幾年前價格也沒有如今這樣貴,然而這些年來,由於媒體和市場的炒作,使得其價格迅速升溫,並且由一種補益肺腎的中葯材變成了無病不治的「神葯」。普通百姓難得一嘗,名門權貴趨之若鶩,一些重利的中醫師煽風點火,為了經濟效益,不管病人是否適合服用,也大量給病人開冬蟲夏草這味葯,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

其實,冬蟲夏草的功效,完全可以由金蟬花等便宜葯物來代替,一個醫德高尚,淡泊名利的醫生,在處方用葯上,是絕對不會故意使用貴重葯材的。相反,出於對病人經濟條件的考慮,這樣的醫生會盡力的使用一些價格低廉的葯物,大家如果遇到這種處方「簡便效廉」的中醫師,一定要多加珍惜。

另外,葯少而精,一直以來便是中醫追求療效的一種手段。葯味錯雜,往往導致整張處方葯物作用相互抵消,無法發揮臨床療效。中醫經典書籍《傷寒論》里的大多數處方,都不會超過十味葯,不少處方甚至只有兩三味葯物,就很能說明這一問題。而目前的一些中醫師,處方用葯動輒二十多味,葯味混雜,不唯無益於病,亦且有害於身。醫生為人間司命,手握生死大權,如此處方以求利,不有愧乎?再此也提醒各位,遇到開貴方,大方的醫生,也還是躲著點好。

㈥ 廈門哪家醫院看中醫比較好

我來給你推薦一個廈門的中醫,本人看廈門的中醫看了無數,其中沽名釣譽者太多,各種拿著名醫牌子的庸醫也太多,推薦立和中醫的吳銀汗,是個年輕醫生,經方派,水平還行,說實話廈門好中醫太少,北京最多好中醫。

㈦ 福建中醫葯大學的附屬醫院一共有哪些

有福建省人民醫院,創建於1954年,是解放後福建省首家政府創辦的公立醫院。坐落於福州市繁華的市區中心,佔地面積28767.4平方米,開設13個病區,編制床位600張,實際開放床位760張。中醫特色濃厚,是一所中西醫結合優勢突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為福建中醫葯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創建於1990年,福建中醫葯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院本部開放床位432張,年門診病人近90萬人次。
福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暨福州市第二醫院、福建省福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是福建省唯一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醫院地處福州南大門風景優美的倉山文化區。創建於1866年,前身為英國教會醫院—塔亭醫院。醫院目前醫療用地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醫院編制床位835張,設22個臨床科室,18個醫技科室,4個重點中西醫結合專科,19個中西結合特色專科,門診全院臨床科室普遍開展中西醫結合診療工作。
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廈門市中醫院廈門市中醫院(廈門華僑醫院)創建於1956年11月,是全國首批示範性中醫院、三級甲等中醫院,首任院長為全國著名老中醫、愛國僑領陳應龍。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現為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葯大學廈門臨床醫學院、福建中醫葯大學臨床醫學院。醫院在東南亞享有盛譽,是福建省對外中醫交流的重要窗口。開放床位900張(其中新院址設600張床位,原江頭分院作為肝病、肛腸病治療中心,設300張床位)。醫院佔地面積7.25萬m2,建築面積9.6萬m2,年門診量超過160餘萬人次,年出院病人超過2.5萬人次,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中醫院。
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泉州中醫院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泉州中醫院暨泉州市中醫院,醫院成立於1983年,是全民所有制非營利性醫療機構,1995年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評為「三級乙等中醫院」和「全國示範中醫醫院」,是省醫學教育進修基地、省全科醫師培訓定點醫院、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點醫院、省新葯臨床驗證基地省道路交通事故傷員救治定點醫院以及泉州市「120」急救站。
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漳州中醫院暨漳州市中醫院始建於1956年,經過幾代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成為漳州市最大的一所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中醫院。醫院於1989, 1992年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愛嬰醫院」,連續多年獲省、市「文明單位」、「雙十佳」、「創文明行業、建滿意窗口」、「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廉政廉醫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1994年3月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授予全國「示範中醫醫院」、「三級乙等中醫醫院」,2003年院急診科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全院建築面積33068平方米,編制床位510張。
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寧德市醫院暨寧德市醫院,地處寧德市政府所在地-寧德市蕉城區。建院於1972年,是一所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是「福建省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全科醫學臨床培訓基地」。醫院總佔地面積1904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827平方米,其中醫療用房面積25621平方米。醫院編制床位500張,年收住病人1. 2萬多人次,門急診35多萬人次。
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三明中西醫結合醫院福建中醫葯大學附屬三明中西醫結合醫院暨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是在原三明市第三醫院、三明市中醫院這兩家各具有五十年以上歷史的醫院合並優化組合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以中西醫結合專科為特色的綜合性醫院。 醫院位於市區繁華的三元區境內,前臨 205 國道,隔河與火車站相望,佔地面積 56 畝,現編制床位 350 張,長期開放床位430張,開設 28 個臨床、醫技科室,附設三明市高血壓防治研究所、三明市骨科診療中心。醫院年門診量 25.5 萬餘人次,收治病人近萬人次,手術量 3 多千台。

㈧ 廈門中醫院咋樣

請問是為什麼住院,這樣比較好選,不過中醫院是不錯的。第一醫院也還行,但你是要看哪個科?第一醫院有一些科挺好,可有一些很差......我覺得第一醫院住院部偏一般吧,而且最近在建停車樓,空氣不好,而且比較吵。相比廈門有名的醫院(綜合的,不包括婦產科、軍隊醫院等),中醫院應該比較好吧。 希望對你和你朋友有幫助,謝謝。 這是網址:http://www.xmtcm.com/
還有一些資料:廈門中醫院
廈門中醫院(福建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福建中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正式成立於1956年11月,是全國首批示範性中醫醫院、福建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葯大學廈門臨床醫學院,是一所集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醫院。
廈門中醫院現有職工1267名,其中主任、副主任醫師180多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名,碩士生導師16名,全國名老中醫4名。設有床位900張(其中總院址設600張床位,南區設300張床位)。醫院佔地面積7.25萬m2,建築面積9.6萬m2,年門診量百萬人次,年出院病人1.6萬人次,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中醫院。
廈門中醫院現有48個臨床、醫技科室,12個臨床教研室。綜合功能完善,中醫特色鮮明。擁有了一批中西醫結合、綜合實力較強的重點專科,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優勢學科群。廈門市四大醫學中心之一的肝病中心為國家級重點專科;脾胃專科的慢性胃炎是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病;同時擁有兩個福建省重點專科――肛腸(痔瘡)病治療中心及糖尿病專科;還有中西醫結合兒科、中西醫結合膽胰專科、中西醫結合骨關節病專科是福建省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廈門中醫院醫療設施先進,配置了螺旋CT、西門子800MAX光機、貝克曼自動生化分析儀、東芝無暗盒遙控X線機、電子腹腔鏡、核磁共振、DR等價值上億元的大型精密設備,擁有兩個達到部頒二級標準的PCR實驗室。 廈門中醫院搬遷後,原江頭分院成為肝病中心、肛腸病中心及骨關節病中心,設床位300張,加強了醫院重點專科的建設力度。
同時為方便老市區市民就診,醫院在舊市中心的禾祥東路設立「廈門市中醫院禾祥東門診部」,以老中醫專家為主,原離退休專家門診全部遷至禾祥東門診部。
為充分利用合理配置中醫葯資源,應用中醫葯技術和方法,不斷拓展中醫葯服務領域,增強中醫葯綜合服務能力,醫院依託社區衛生服務網路,設立了廈門市首家由三級醫院承辦的「興隆社區衛生服務站」,並與禾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湖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充分發揮市中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以比較低廉的費用,提供較優質的衛生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基本醫療需求。 為弘揚祖國傳統醫學,拓展廈門市對海內外僑胞的服務與定位,推進閩西南醫療衛生中心的建設,在廈門市政府、廈門市衛生局、廈門市僑聯等相關單位的支持下,2004年3月底,經省衛生廳批准,廈門市中醫院加掛「廈門華僑醫院」的牌子。
廈門中醫院又與我國中醫葯界一流高等學府――北京中醫葯大學攜手,成立了「北京中醫葯大學廈門臨床醫學院」。北京中醫葯大學將在校的港澳台學生送往廈門完成部分基礎課和臨床課的學習,這就有利於充分發揮廈門對港、澳、台的交流優勢,有利於把祖國最優秀的中醫葯技術資源輻射到海峽對岸。 廈門中醫院借搬遷新址之際設立了「港澳僑台胞診療中心」,為港澳僑台胞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為了給廈門市貧困歸僑就醫提供經濟支持,在廈門市僑聯的倡議下,在廈門香港聯誼總會的大力支持下,醫院還設立了「廈門華僑醫院歸僑醫療救助基金」,接受海內外熱心於慈善事業的單位、團體及個人的捐款。

㈨ 女生 今年將從中醫葯大學畢業 聽說醫葯代表的待遇很不錯 我想知道 沒有背景 這個職業是不是適合應屆畢業生

先看一篇文章:

上海市市東醫院的護士工作台上,放有拒收紅包「回扣」和禁止醫葯代表入內的告示牌。

編者按在你的印象中,他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擅長用各種利益接近醫生,充當醫生「亂開葯」、「多開葯」和「高價葯」的幕後推手。你為一些不必要或療效不顯著的高價葯「埋單」的同時,他們從中賺取暴利。雖然很少直接面對他們,但你一定曾經在某個醫院里與他們擦肩而過,你的健康和金錢,都與這群「神秘的人」息息相關。他們中的部分人,還被貶稱為「黑心葯代」。

這是一群被稱為醫葯代表的人,他們的職業至今沒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從業人數也沒有統計,但中國醫葯企業管理協會保守估計這一數字不會少於100萬。

一個醫葯代表的一天

張磊是一家大型跨國制葯公司的醫葯代表,負責推介一種腫瘤病人化療期間使用的特種葯。

這天早上沒到7點,張磊就起床了。8點多,他趕到北京市東城區的一家三甲醫院,在外科病房外等候,在醫生巡查完病房、上手術台之前的間隙里,與他們說上幾句話。「外科的醫生每天上午只在這個時段有空,關鍵醫生都在,都能見上。」張磊說,「所以我把每天最重要的事情,都放在這個時段。」

張磊負責的葯,本月已經被這個科室處方了十幾次。8點10分,張磊找到了科室的一位主治醫師,開始詢問他對這個葯的使用感受和總體評價,順便關注一下上周用葯的幾個化療病人,各自效果如何,副作用在哪兒。「葯品信息溝通,是我們工作的主體。」他告訴筆者,詢問醫生用葯感受的過程,其實也是讓醫生對你的葯加深印象的過程,「從醫生的反饋看,情況還不錯,葯效在病人身上基本發揮穩定,可以繼續觀察。」

隨後,張磊找到了正在准備手術的科室主任,這位主任已經受邀出席張磊的公司當晚將要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並且要作主題報告。張磊用幾句話的功夫,與主任最後敲定了報告主題。

大約8點半,張磊敲開了科室一線醫生辦公室的門。在10分鍾時間里,他記下了這些醫生在臨床用葯過程中的幾個疑問,答應下周給出回復;然後,給他們留下了兩份公司印刷的用葯貼士和醫學掛圖。離開前,張磊也不忘把公司市場部製作的小禮品——印有葯品LOGO的即時貼10本、處方筆1盒,放在科室里供醫生們取用。「用國際行業術語說,這些叫『品牌提示物』,但是一定要限於醫生的工作需要,不能天南海北地給。」

差不多接近9點,張磊上午最忙亂的時候結束了,醫生也該上手術台了,他終於可以喘口氣,開始「轉戰」另一個科室。

「內科醫生我們也要拜訪,但不用像外科那麼『搶時間』。」張磊告訴筆者,因為內科一般沒有手術,趕上醫生不出門診、又有興趣談的話,可以坐在他的辦公室里,聊上很長時間。

根據張磊的經驗,這天內科主任應該在辦公室里「閑賦」。於是,他給主任帶去了一份公司印發的論文匯編和內部醫學刊物,順便與主任聊了40分鍾。「很多時候,醫生會跟你像朋友一樣聊聊家常,但是你不能一直被醫生帶著走,你得有意識地在談話里,穿插進去你想傳遞的信息。」張磊介紹說,「比如我會在聊天當中,提到國外對這個葯品的最新試驗,提示醫生這種葯的優勢又被證明了,或者它在某一人群身上可以使用了。總之,要帶給醫生一些新的東西。」

快到中午11點,張磊離開病房區,踱到門診部,等著與快要結束門診的內科副主任見上一面,給他送去一份腫瘤領域研討會的邀請函。「因為臨近午飯,這段拜訪時間一般不會很長,有時候我會邀請醫生一起吃飯,醫生有時接受,有時婉拒。」張磊說,大體上看,還是他自己吃飯的情形比較多,「一般是找個飯館吃一頓20~30元的商務餐。」

有時,張磊會在午餐時間預約一個「科室會議」。「這時候就是醫生吃,我看」。張磊告訴筆者,科室會議一般是把某個科室的醫生全部聚在一個小會議室里,召開葯品宣講會,「但是,平時每個醫生都太忙了,很難湊齊,所以科室會議多數會安排在吃飯時間。」每當此時,張磊會提前一天在醫院附近的肯德基或吉野家,預定整個科室的盒飯,會議開始前,還要跟同事一起安裝投影儀、散發PPT材料。當醫生用餐的時候,張磊就站在台上,用10~20分鍾時間,講解公司在全球批準的一套葯品宣傳片,通過分析試驗數據來介紹葯品各方面的特性。

「講完之後,醫生如果有問題也會當場提問,比如『我上次開會時聽到的內容跟你這次說的不一樣』,或者『為什麼兩個臨床試驗的結果不同,能不能解釋一下』,各種問題都會有。」張磊表示,「這個場合,醫葯代表是主角。如果說不同代表間的水平有差異,往往就體現在這里。面對醫生的提問,能回答得讓醫生信服的,說明你的專業素養還可以。」張磊說,科室會議的正常時間是半個小時,他通常會在醫生用餐結束前「撤離」會議室,然後考慮自己的午飯問題。

下午,張磊趕到了另一家醫院,把上午的流程「復制」一遍。期間,他還偶爾幫醫生影印文件,去郵局取包裹之類的私事,也歸他負責。

到了傍晚5點半,張磊坐上為參加當晚研討會的外科主任預約的計程車,回到了上午的醫院,接上主任一起駛往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主任作主題報告的時候,下面的張磊就負責照顧其他醫生,順便也給自己充個電。「研討會一般是關於腫瘤治療領域的進展討論,我們的葯品跟它密切相關,但不能直接打廣告。」張磊說,「醫生其實更看重研討會的平台作用,因為可以跟同行交流交流,更新一下知識,甚至可以在餐桌上敘敘舊。」晚8點散會後,張磊再安排車輛把主任送到家。自己進家門時,指向晚9點的時針,結束了他的一天。

張磊並不是每天都那麼忙,但平均下來,他一天里要拜訪十幾位醫生,「轉戰」1~2家醫院。雖然他盡量摸規律,但要見到「忙得腳不著地」的醫生,有時依然要碰運氣。運氣好的話,一星期內可以把他分管的6家醫院的相關醫生,輪流見上一次。張磊入行不到兩年,作為基層醫葯代表,他每月的工資加福利大概1萬余元。每季度根據指標完成的情況,會有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季度獎。年終如果成績特別突出,可能有出國交流的機會。

「大部分同行不像我這么工作」

張磊的一天,似乎與公眾心中低端、暴利、隱秘的醫葯代表形象相去甚遠,張磊自己也坦言:「大部分同行不像我這么工作。」

張磊的朋友劉薇供職於一家大中型國有制葯公司。同樣是醫葯代表,她的一天,明顯沒有張磊那麼繁忙。劉薇負責的是一種零售價幾十元的腸胃葯,性質上屬於普葯,大多不走病房,而是通過門診醫生開處方銷給病人。所以,劉薇每天最忙的有兩個時段:醫生出門診前換白大褂的短暫間隙,和醫生門診結束後的半個小時。「醫生出診前,能給你的時間也就5分鍾,我們一般是打個照面,有事說事,沒事也得混個臉熟。」劉薇告訴筆者。這之後的門診時間里,她基本上迴避,但會在各門診結束後,通過她的「渠道」,從醫院電腦上查出每個醫生開出的處方量,然後按件計費,一盒葯返給醫生10元。

此外,劉薇所在的公司也會舉辦腸胃領域的學術研討會,有時候還會贊助醫生舉行面向大眾的腸胃健康普及講座。「每到這種場合,我的工作跟張磊差不多,也挺忙的。」她說。

在劉薇看來,她工作的核心是打數量戰,但「對病人的健康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醫院規定,同一分子和療效的葯可以進兩種貨,所以我的任務主要是PK掉對手,至於病人用誰的葯,說實話其實差別不大。」她說,「而且,我做的是普葯,價格(指病人從醫院拿到的零售價——筆者注)不高,每個醫生每天能處方的量也有限,所以我接觸的醫生必須比做特種葯的醫葯代表多很多,廣泛撒網,才能以數量取勝嘛。」

劉薇的收入比張磊高,她每月的工資加福利在1.5萬元以上,算上季度獎和年終獎,每年收入約20萬上下。

張磊的另一個同行小王,在一家中型私營制葯企業當代表,負責賣公司生產的一種抗生素。小王在電話里告訴筆者,他的一天中沒有「研討會」這種字眼兒,事實上,他的工作是按月計量的:月初「談價」,月末打款。醫生不同,給的「回扣價」也不同。「遇到有名氣、門診量大的醫生,『處方費』會高一些,遇到給點兒就行的小醫生,我也壓價。」小王向筆者透露,他也有同事月初就預付幾千塊現金給醫生,月末根據實際銷量補差額,「這樣更乾脆,醫生也歡迎。」

關於收入,小王諱莫如深,只籠統地說「不少,但每個代表不一樣」。在筆者追問下,小王說「平均一年下來20~30萬元是能賺的,做得好的一年100萬吧。」

張磊、劉薇和小王的一天,提示了醫葯代筆這個行業不僅「水很深」,而且「水質」各異。張磊用「泥沙俱下」來形容他眼中的行業生態,無論代表素質、葯品領域、推廣手段還是收入水平,他認為都稱得上五花八門。

張磊告訴筆者,在他認識的同行中,從跨國制葯巨頭到縣城小葯廠,既有醫學博士,也有初中畢業生,負責的葯品,既有腫瘤、骨科等領域的特種葯,也有感冒葯、抗生素等普通葯。推廣手段也差異顯著,有承諾遵守RDPAC(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葯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在IFPMA(國際制葯企業協會聯合會)《全球葯品推廣行為准則》基礎上制訂的《葯品推廣行為准則》,保證不觸犯「不能向醫生提供任何形式的現金,請醫生吃飯必須依附於醫學推廣,每人每餐不能超過300元,如果在法定節假日給醫生送少量風俗禮品,每件不能超過200元」等自律紅線的「保守派」,也有90%的工作是陪醫生吃飯、唱歌,給醫生打款的「豪放派」。

「大體來說,技術含量越高的葯,對廠家的規模和研發能力就要求越高,這些企業也會希望它的代表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不然沒資格給醫生『宣講』。」他說,「而越往下,廠家招收代表的門檻一般越低,代表的素質越容易魚龍混雜,手段也越不正規。」

而在當前中國,用「不正當的物質利益」影響醫生開葯的醫葯代表,據中國醫葯企業管理協會於明德會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估計,「不說占絕大多數,至少也很普遍」。

但是,由於醫葯代表至今沒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職業身份還屬於「黑戶」,因此這支深深影響著老百姓身體健康的隊伍,總人數卻撲朔迷離。但中國醫葯企業管理協會和RDPAC都表示,這個數字保守估計也有100萬。

而像張磊這樣,公司屬於RDPAC成員,需要接受協會內部的「醫葯代表資格認證」培訓、取得《專業培訓證書》,還要承諾遵守《葯品推廣行為准則》的代表,據RDPAC提供的數據,截止2010年底,全國只有2.7萬餘人。也就是說,張磊這樣的葯代頂多佔全行業的3%。

「本該是葯品信息溝通員,現在成了營銷公關」

醫葯代表這個職業在國外已有40多年歷史,總體來說是一份高尚而體面的職業。因為它的核心任務是「傳遞葯品信息、收集臨床反饋」,被業界看作制葯廠家與醫院、醫生之間的橋梁。這個舶來品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被外資制葯企業引進中國後,被國內制葯企業紛紛效仿,20年裡便在中國扎了根,成了百姓耳熟能詳的概念。同時,「醫葯代表」這個字眼卻也在中國慢慢變了味,少了學術性,多了銅臭氣,甚至成了大眾眼中人人喊打的「奸商形象代言人」。

「一個理想的醫葯代表應該是葯品信息的溝通員,幫醫生更好更安全地用葯。」於明德表示。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蔡忠軍曾形象地比喻說:「醫生是戰士,葯品是武器,醫葯代表就是解釋、說明、宣傳、推廣甚至協助你使用武器的人。」

張磊對這個比喻很有認同感,他認為醫葯代表給醫生介紹「武器」,不僅正當,而且對病人非常重要。因為在他看來,醫葯代表並不神秘,不過是一種「特殊的推銷員」:只是它推廣的東西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而且醫生的意見,是最終「埋單」的病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參考。「但是醫生很忙,特別是上了一定歲數的醫生,雖然是專業人士,也沒有時間深入了解每一款新上市的葯,特別是在腫瘤、心血管等領域,一種在國際范圍內被普遍證明「療效更好」的新葯,如果醫生本人都不知道,那麼病人就幾乎沒有用它的可能。「從理論上說,醫葯代表應該是在最短的時間里,讓醫生的用葯知識能跟葯品市場的最新進展『同步』。這樣,醫生不光能『診斷』你,也知道哪種武器可以『治癒』你,而不是面對你的病情束手無策,空著急。」

「現在,葯品信息溝通員的角色似乎被營銷公關取代了。」張磊有時會懷念公司前輩口中「過去的好日子」。他告訴筆者,上世紀90年代,全公司在中國的醫葯代表不足20人,在各自領域里都稱得上「半個專家」,很受醫生的尊重。在全國人民的平均工資只有幾百元的時候,薪酬水平就跟現在差不多,絕對是一份令人艷羨的職業。「但是現在,一旦女朋友向外人介紹起我是醫葯代表時,對方往往會先打量我一番,先對我不是猥瑣大叔表示驚訝,然後問我給沒給醫生送過錢。」張磊說。

對於醫葯代表的角色「蛻變」,於明德用「生產能力過剩、創新能力不足」來概括其中原因。他告訴筆者,中國境內純粹生產葯品的企業,大小共有4693家,但除去少數跨國制葯企業外,「絕大部分」本土葯廠生產的是普通仿製葯,而能夠自主研發「獨家產品」的,微乎其微。「當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生產的幾乎都是同一種葯的時候,醫生和醫院的作用就非常大,醫生的那支筆寫誰的葯,就是誰的葯。『買誰的都行,為什麼要買你的?』」他指出,在此背景下,廠家對醫葯代表的需求往往就是「營銷」,很少有學術推廣。「白貓黑貓,有業績就是好貓」,一些不規范的行為,正是發生在追求業績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