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屬於廈門鼓浪嶼有什麼景點
日光岩
鼓浪嶼一角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 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岩最早的題刻。後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釒咸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釒咸署名特別大,遊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釒咸所題,其實後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岩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
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座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庄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菽庄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7]
皓月園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於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岩雕像,這個巨像於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8]
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岩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台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乾燥、通風清爽。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岩石當作涼台,名叫「傘亭」可供遊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岩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還處於海浪的沖蝕下,後來由於地殼上升,於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在山頂上了。
龍頭山寨
日光岩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台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岩「山羅 鼓浪石
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吒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周年而創設。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 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曆皇帝封他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准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佔38年的台灣,並歷奮開發台灣。鄭成功於1662年7月病逝於台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台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台灣人民尊他為「開台聖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水操台
水操台是鄭成功為收復台灣,操練水師的遺址。巨崖上「閩海雄風」四個字,圓潤飽滿,酣暢剛健。右前側另一巨石上,刻著鄭成功手書的一首五絕:「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城,東海釀流霞。」據說,這首詩是臨摹鄭成功的筆跡而刻的,底下還刻著「鄭森私印」和「成功」兩方印章,站在水操台,總會令人聯想當年鄭成功在此處指揮若定,受江上掛旗獵獵,百舸爭游,壯士們為祖國的統一而摩拳擦掌的壯觀的場面。
鼓浪洞天
日光岩勝景聞名四方,古往今來,一直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他們陶醉於這天風海濤中,吟詩作賦,留下不少珍貴的手跡。走過日光岩寺山門,抬頭可以仰望到一個巨大的山崖。巨崖上的題刻——「鼓浪洞天」為日光岩仙境般的景色做了精彩的概括,是明朝萬曆元年了一中所寫的;「鷺江第一」則點出日光岩是廈門第一勝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誠所書;「天風海濤」恰到好處指出日光岩的特點,是民國四年許世英所寫。
英雄園
英雄園是為了紀念解放廈門、攻打鼓浪嶼的烈士而建的,包括小紀念廣場、紀念雕塑和紀念室三部分。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解放了閩南大陸,形成對金門、廈門國民黨軍三麵包圍的態勢。10月15日,該兵團三十一軍、二十九軍開始對廈門發動越海作戰,當日18時,三十一軍二七一團、二七七團各兩個營的船隊率先分別由海滄等地分兩路向鼓浪嶼西南 皓月園
部進發。在支前船工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解放軍指戰員搏風擊浪,冒著守敵猛烈的炮火,奮勇前進,在此山下搶灘登陸。一時炮火紛飛,勢崩雷電;軍聲肅殺,氣奪海山。二七一團團長王興芳等數百位指戰員和張水錦一家等支前船工不幸在戰斗中光榮殉國。經兩晝夜的浴血戰斗,我軍終於解放了廈、鼓全島,取得最後的勝利。青山埋忠骨,史冊耀丹心。廈、鼓解放後,人民群眾將此山(原名「旗仔尾山」)稱為英雄山。從而寄託著人們對革命先烈的無限緬懷!公元2000年,鼓浪嶼人民政府在山上闢建「英雄園」,讓這光輝的革命史跡與南國秀麗的景色交融在一起,使人們在大風海濤的淋浴之中,永遠勿忘往昔血與火的洗禮。
鋼琴博物館
伴著鼓浪嶼的海浪聲,30台古鋼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贊嘆。那裡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菽庄花園的「聽濤軒」,佔地450平方米,分AB兩所,上下兩層,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無論是普通的遊客,還是音樂家、藝術家,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帶給他們的藝術熏陶和音樂的啟迪都是無盡的。拿千姿百態來形容館內的鋼琴,或有誇張之嫌,但是讓參觀者隨著陳列品走一遍鋼琴近200年的演變歷程,那就一點也不誇張。澳大利亞著名鋼琴演奏家傑佛利·托薩是胡友義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說,"我以我的朋友為榮,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禮物獻給了中國。"為慶祝開館,傑佛利·托薩還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專場演奏會。法國鋼琴大師米歇爾·布爾敦克勒參觀了博物館後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此舉辦一個國際性的鋼琴藝術節。"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傑、鄭小瑛,旅美鋼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鋼琴博物館音樂魅力所折服。伴著鼓浪嶼的海浪聲,30台古鋼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贊嘆。那裡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港仔後海濱浴場
港仔後寬闊沙灘上,砂質細軟、坡緩浪平、海水流速小,沒有鯊魚出沒,每年有5個半月海水溫在20℃以上,泳季可達半年之久,每日有兩次潮水,宜泳時間六個多小時,是景好、砂好、水質好、氣候好的理想天然海濱浴場。各種服務設施齊備,並設有遊艇及摩托艇等水上娛樂項目。98年在此舉辦過全國OP級帆船錦標賽。
百米高台
百米高台為日光岩頂峰,這海拔92.7米,加上圓台,號稱「百米高台」。淋浴天風,傾聽海濤,眺望遠處,水天一色,令人忘卻人世間的諸多煩惱,全身心地融入這優美和諧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岩旅遊,妙就妙在;不單單用肉眼看景,而應該用心靈去感受,做一番徹底的神遊。看腳下的鼓浪嶼,各種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好象從這鋼琴之島上彈奏出來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這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在這里的每一棟典雅的樓房裡都有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往北看,紅色、圓穹頂部的建築十分明顯,那就是鼓浪嶼最有名的「八卦樓」稍離我們近點的,這豎著十字架的建築,就是閩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嶼隔鷺江與廈門相望,這里的特色建築與廈門的現代化高樓大廈截然不同,彷彿時間在這里停滯了,將我們留在東西文化強烈撞擊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歷史中。舉目西望嵩嶼電廠的煙囪高高聳起,著名的海滄開發區就在眼前,通過新建的海滄大橋與廈門連成一體。朝南看,對面就是漳州的中銀開發區,南太武群山起伏。朝東望,遠處有吳嶼、青嶼、大擔 小擔、大金門、小金門諸島,越過海峽,就是台灣。
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俗稱「一片瓦」,實際是一個天然石洞,以一巨石為頂,後依山形地勢建起寺廟的,具體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有關日光岩名稱的來歷有兩種傳說:一是自然地 島內風光
理傳說,因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後升起,日光岩最先淋浴在陽光中,故得名為日光岩,寺廟稱日光岩寺;一是歷史傳說,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岩(日光岩別名),見這里的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就成了日光岩。日光岩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殿,祀彌勒,並在廟前建一八角亭,上掛「日光寺」匾。解放後,圓明殿改為念佛堂,大雄寶殿是1917年建的。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岩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信善的捐贈,大興土木,翻建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鍾鼓樓。旅遊平台、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岩寺是一座精巧玲瓏的寺廟,大雄寶殿、彌勒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日光岩寺環境優美,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於1936年6月曾在此閉關8個月。
風琴博物館
2005年1月28日晚,受矚目的國內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開始向市民開放,並舉行一場管風琴音樂會。風琴博物館的第一台大型管風琴「諾蔓比爾」「初試啼聲」正式向遊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獲得第一批觀賞百年古風琴的美妙琴聲的機會,來自澳大利亞的管風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爾克.莫里夫婦給鷺島市民帶來了全新的音樂享受。目前,館內存放著5000餘台鋼琴。
三一堂
七十多年前,由於廈門中華基督教新街堂、竹樹堂、廈港堂一百左右位信徒陸續遷居鼓浪嶼,遇到台風、陰雨等天氣欲渡海回廈門本島禮拜深感不便,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聯合在鼓浪嶼建立教會,故取名為「三一堂」,更蘊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起初主日崇拜借用當時毓德女中禮拜堂(現廈門音樂學校),隨後於1934年籌建教堂(可容納一千多人),1992年續建牧師樓(現改為辦公樓),2000年擴建教堂正門以及附屬建築並圍牆欄桿等未了工程,整體工程先後共歷時六十六年之久方得全部竣工。現總佔地面積為2138.62㎡,總建築面積為1368㎡。三一堂的建築獨具一格,呈十字立體式的罕見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黃瓦屋頂上,居中矗立著八角鍾樓,頂尖的十字架高聳雲天。紅牆裝飾著流暢的三角形線條,四面敞開十二道大門、十六扇窗戶極為寬大,具有通風、採光、疏散的實用特點。堂內長寬同等的十三米跨度牆體上,巧用無柱鋼梁拱券的屋架,加上天花木板吊頂,顯得高大堂皇又帶來極其科學理想的音響效果,成為本堂建築最具特色的一絕。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賞,其雄偉非凡氣勢,都無不令人嘆為觀止。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始建於1921年,2002年4月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歷史風貌建築。目前修復後開放的「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檐斗拱、飛檐翹角。前後兩側的樓宇,普遍採用古希臘柱式,窗飾大都為西洋風格,但牆面與轉角又是中國雕飾。中樓原有一家外國人的俱樂部,黃秀烺購得後,將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頂宮殿式建築,由莆田工匠建造。它採用重檐歇山頂,四角纏枝高高翹起。樓頂前部別具匠心,設計了一個外表看似重檐鑽尖的「亭子」,亭尖還安了一個寶葫蘆;從內部看卻是個條木拼成的八邊形藻井,從二樓直達井頂,井壁上畫有中國花鳥畫。這「亭子」純屬裝飾。門、窗、廊、廳的楣上均飾掛水泥透雕飛罩,所有檐角均裝飾纏枝花卉或吸水蚊龍,挑粱雀替均塑龍鳳掛落,把別墅點綴得十分民族化。其廊柱為方形,紅磚砌成,色調自然和諧;而正廳則由四個垂柱花籃與欄桿上的花盆上下對應,特別是以斗拱裝飾走廊外沿,顯得格外穩重。海天堂構的建築風格在洋派建築比比皆是的鼓浪嶼,是不多見的。
到鼓浪嶼旅遊,不僅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風光,而且還有許多當地的特產讓你購買。 如果遊客想要購物,可以去鼓浪嶼龍頭路,在這里隨處可見的小店裡都可以買到當地的特產。如:工藝品店、字畫店、珠綉、漆線雕、彩扎、彩塑、彩瓷 等。 鼓浪嶼特產: 鼓浪嶼餡餅 系閩南傳統產品之一,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外觀小巧玲瓏,色澤金黃,味香皮酥,餡甜適口,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該產品既是茶點、點心的可口佳點,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家鄉特產。每逢春秋旅遊季節、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佳日,更受消費者喜愛。 綠豆糕生產始於1922年,最早是大同路「肖瑞姜餅家」經營的,抗戰時遷到鼓浪嶼,之後由劉靜傑繼承其傳統製作工藝,並逐漸加以改進和提高。現在,鼓浪嶼綠豆糕已成為茶點和旅行攜帶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別忘了還有黃金香肉鬆和肉乾,痰罐螺和河豚貝殼。我最喜歡的是購物街里的掌中寶玩偶,三隻指頭可以演活一個玩偶人物。 鼓浪嶼餡餅 系閩南傳統產品之一 已有80多年生產歷史 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外觀小巧玲瓏 色澤金黃 味香皮酥 餡甜適口 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 該產品既是茶點 點心的可口佳點 每逢春秋旅遊季節 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佳日 更受消費者喜愛 綠豆糕生產始於1922年 最早是大同路「肖瑞姜餅家」經營的 抗戰時遷到鼓浪嶼 之後由劉靜傑繼承其傳統製作工藝 並逐漸加以改進和提高 現在 鼓浪嶼綠豆糕已成為茶點和旅行攜帶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門票
船票8元(環鼓船15元) 5.1——9.30晚上十點後輪渡免費。 10.1——4.30晚上九點後輪渡免費。節日除外。
鼓浪嶼景點的門票有:
日光岩60元,菽庄花園30元。皓月園30元。(三個地方的套票100元)海天堂60元。風琴博物館20元。
交通指南
1、輪渡,距離火車站不到5公里,乘公交3.19.25.28.50.51.55.56.67路可到.打車約10元. 距離機場約16公里,乘公交27路到,打車約25分鍾,約50元。距離廈門長途汽車站不到3公里,乘公交10.23.30路可到達,打車8元
2、 鼓浪嶼是一個沒有機動車的小島,全部要靠步行。坐車到輪渡碼頭後, 可以乘坐電瓶車環島。
3、 從輪渡碼頭坐船過渡,往程不需交錢,回程交八元的船費。坐船時二樓要多加一元,但是不會那麼擁擠,也有位置坐,還可以拍到更多好照片。 4、 鼓浪嶼上唯一可以乘坐代步的電頻車,但是很貴,要50元,而且只在幾個重要景區門口停,不太合算。建議還是步行。
5、 從廈門島到鼓浪嶼的輪渡,24小時都有航班,白天每10分鍾有一航班,晚上21—24點每次4元,22—24點免費乘輪渡。十分便捷。5分鍾就到鼓浪嶼碼頭了。也有可坐15元的船,可繞鼓浪嶼一圈,看風景。
周邊景點
廈門海滄大橋 廈門毓園 天竺山森林公園 中山路步行街 廈門大學 南普陀寺 環島路 胡里山炮台 觀音山商業街
『貳』 急!!冒險島三轉雪原聖地神聖的石頭在哪裡
雪右邊出去,經過冰面1、冰面2、結冰的平原1、雪人谷右上角出去,冰雪峽谷1上面那個NPC對話進入,冰雪峽谷2、尖銳的絕壁1,到尖銳的絕壁2右上角有個門,進去就是了。
《冒險島Online》是由韓國WIZET和NEXON製作開發的一款2D橫版卷軸網路游戲,於2004年7月24日在中國大陸正式上線,由盛趣游戲負責運營。
故事以被「黑暗力量」不斷入侵,因而進入了「渾沌期」的世界為背景,勇士們組成了聯盟,再次與「黑暗力量」展開激斗。該游戲設有五大職業體系和七大游戲陣營。
曾在2009年和2010年,該游戲連續兩年,獲「中國游戲產業年會」十大最受歡迎休閑網路游戲獎項。
任務系統
1.一般任務:到達一定等級時各職業都可接取的任務。一般任務分為一次性和多次性,一次性任務只能進行一次,而多次性任務在一定條件下能進行多次。
2.忍耐任務:俗稱跳跳任務,冒險島特有,會將玩家傳送到特定地圖,該地圖內可能陸地多是以一格可站立處,像木樁,或者是會造成失足的陷阱。由於玩家在忍耐任務地圖內移動速度與跳躍力都會降為正常值,加上只要玩家失足掉落大部分就要從原點再次上來。因此任務難易度較高,需要較高的耐心,故稱為忍耐任務。
3.職業任務:只有特定的職業才能接取。
4.組隊任務:普通組隊任務分為劇情型、競技型和其他型。劇情型是有一定的故事背景或和冒險島的劇情有所聯系的(如:艾琳的毒霧森林)競技型是玩家和玩家對抗的組隊任務,非PK(如:怪物嘉年華)其他型的組隊任務是無法分類的英語村組隊任務是中國地區(包括台灣)獨有的組隊任務。
『叄』 曬經石在哪裡的呢
曬經石在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木門鎮木門寺右側20米處。在這里文物專家發現了曬經石,曬經石有20多立方,位於木門寺旁一田邊,巨石面向西面一方雕有一龕3尊較大佛像,佛像面向東面一方有一級一級的台階,每級台階階壁上都雕有一龕連一龕的小佛像。
曬經石的特點
巨石的南面和北面雕有多龕較大的佛像,巨石上共雕刻有佛像700多尊,由於年代久遠佛像已經風化,據當地老百姓講石上曾經蓋有亭子,曬經石本來只是一塊石頭,一塊美麗平坦英俊瀟灑的石頭而已。
曬經石本來是自然景觀,人卻想要它人文起來,於是曬經石不再是無名小石,於是曬經石成了曬經石,人們給這塊石頭周邊建了小橋,人們給曬經石的身上刺了紅字,於是曬經石,還真就變得文化起來。
『肆』 廈門哪裡有好玩又是免費的景點可以玩
廈門二十名景:萬石涵翠、大輪梵天、雲頂觀日、五老凌霄、太平石笑、天界曉鍾、東環望海、金榜釣磯、北山龍潭、虎溪夜月、東渡飛虹、金山松石、青礁慈濟、鴻山織雨、胡里炮王、員當夜色、皓月雄風、菽庄藏海、鼓浪洞天、鰲園春暉。
萬石涵翠:「萬石」指萬石岩,「翠」意翠綠的熱帶、亞熱帶的植物,亦即萬石山風景區。區內有園林植園和眾多古景,還有11座規模不等的寺廟,文化內涵頗為濃厚,是廈門旅遊風光最集中的地方。
大輪梵天:「大輪梵天」景觀由大輪山和梵天寺組成。大輪山是同安境內東北的主峰,層巒起伏,橫亘數里,從應城山奔躍而來,狀如車輪滾動,故名。位於大輪山麓的梵天寺,始建於隋代,千年古剎,名聞遐邇。
雲頂觀日:洪濟山是廈門島上最高的山。主峰雲頂岩高339.6米。舊時絕頂築有「觀日台」,供遊人看日出奇觀,因而「洪濟觀日」列為廈門二十四景之首。如今的雲頂岩比以前更嫵媚動人,可是洪濟山少為人知,雲頂岩則是家喻戶曉,因而更名「雲頂觀日」。
五老凌霄:本景包括五老峰及山麓的南普陀寺。五老峰位於廈門島南部,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如五個老人,昂首天外,故名。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侯施琅重建,因寺宇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
太平石笑:「太平石笑」系原「小八景」之一,地外園林植物園內。因太平岩前有四塊岩石,兩塊相疊,一端巾合,一端張開,由另兩塊巨石頂立,形成石門,自然構成笑口常開景觀,自清代以來就稱其為「太平石笑」。進得石門,回首可見岩壁有「石為迎賓開口笑,山能作主樂天成」的詩刻。
天界曉鍾:「天辦曉鍾」原系「小八景」之一,位於園林植物園內,因天界寺每天清晨要放鍾108下,鍾聲特別悠揚,傳入市區,催人夢醒,有「聞鍾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之說,天界寺的晨鍾也就成了獨特的風景。
東環望海:「東不望海」是指廈門島東部的環島路風景線。它是一處觀山望海的帶狀公園,又是海濱大地雕塑博物館,眾多不同質地、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圍繞著大海這個中心,表現特區蒸蒸日上、人民盼望統一的主題。
金榜釣磯:「金榜釣磯」亦稱「金榜玉笏」,是金榜公園內「海濱鄒魯」景區(即金榜山)中的主體景點。金榜山上有一高16丈的巨石如「玉笏」,挺立天際,庄嚴威武。近年,在它周圍已復建了「迎仙樓」、「釣魚磯」、「釣隱亭」,修整了陳黯隱居石室,並設置陳黯半身雕像,雕像下方鐫「金榜山記」全文。
北山龍潭:「北山」指同安的北辰山,「龍潭」為其「十二龍潭瀑布」,位於北辰山山麓北側,飛瀑直下,把山體沖出1公里多長的峽谷,形成了1000多米長瀑布,這就是北山瀑布,歷經千年而不涸,雨季變寬,旱季變窄,把山岩沖出十二水潭,故稱「十二龍潭」。
虎溪夜月:明萬曆年間,廈門人林懋時愛石成癖,見虎溪岩巨石崢嶸玲瓏,便自費在一虎口形巨石之底部挖出一個大石洞,取名「棱層石室」。石室里居有一虎,由伏虎羅漢趙乾馴養,因而又名為「伏虎洞」。當年,伏虎洞前流泉成溪,曰「虎溪」。月到中秋分外圓,虎溪岩又是中秋月的佳境,故而得名。
東渡飛虹:「東渡飛虹」是指海滄大橋、橋梁博物館以及以此為中心的東渡景區。海滄大橋是中國橋梁建築史上的里程碑,與之相連的牛頭山公園、中國橋梁博物館、火燒嶼和正待開發的太平山莊所構成的旅遊區,具有多種文化的兼容性和高科技的現代感。
金山松石:「金山」位於廈門島萬石山麓東段黃厝村境內,現劃歸景州樂園進行開發建設。金山海拔202米,直接面對大小金門、大擔二擔島。這里樹木岩石保護得非常完好,滿山青翠欲滴的松林、千姿百態的岩石,構成各種景觀,充分展現廈門風光「一城如花半倚石」的特色。
青礁慈濟:慈濟東宮在海滄青礁東鳴嶺龍湫坑畔,供奉神醫吳本。慈濟東宮現存有三座宮殿,有十二根蟠龍大石柱,一對花瓶式大石柱。此外,八角石柱、石屏,雕刻精細;樑上木刻、鍾鼓樓藻井、神物彩畫、椽仔黑白畫以及清代歷朝碑刻,堪稱奇絕,使東宮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鑒賞價值。
鴻山織雨:位於思明南路中段的鴻山,每逢風雨交加,山上雨隨風轉,相互交錯,狀如織布,因而有「鴻山織寸」的雅稱,為原廈門「八大景」之一。目前的鴻山公園,是個既有名勝古跡、自然風光,又有現代娛樂設施的城市公園。
胡里炮王:胡里山炮台位於廈門島南部曾厝突出於海面的山崗上,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目前尚余東炮台大炮一門、鋼輪炮2門。大炮長14米,重59888公斤,口徑28厘米,膛線84條,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和6040米,是目前中國現存最大的火炮,也是世界炮王。
員當夜色:員當湖地處廈門市區核心地帶,水域面積1.7平方公里,湖中灘地40萬平方米。其中,十幾萬平方米建成的白鷺洲公園連同人民會堂、南湖公園、西堤公園,構成一處新的旅遊區。因為舊時這里有「員當漁火」景名,遂將新景改名為「員當夜色」。
皓月雄風:鼓浪嶼東南隅海濱的復鼎岩上,矗立著鄭成功戎裝雕像及其毗鄰的皓月園巨型青銅群像浮雕,構成「皓月雄風」景觀。以紀念鄭成功為主題而設計的皓月園、布局精雅的亭台樓閣、曲橋幽徑等等,嬌巧玲瓏,另有情趣。
菽庄藏海:菽庄花園位於鼓浪嶼東南部,是園主人林爾喜用他的字「叔藏」的諧音命名的。園主人44歲時建四十四橋,橋下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形成大海、外池、內池三個水區,硬是把大海藏入園中,故名「菽庄藏海」。
鼓浪洞天:聳峙與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海拔92.7米,人們統稱它為日光岩。在日光岩上的巨石峭壁有80多處題刻,現存時刻年代最早的,是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於明萬曆元年題寫的「鼓良洞天」四個大字。由此可見,400多年前已經出現了「鼓浪洞天」的雅稱,後來又成為廈門「八大景」之一的命名。
鰲園春暉:「鰲園」為集美嘉庚公園之精髓,「春暉」泛指嘉庚先生傾資辦學的愛國精神。集美學村是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創辦的,其規模之宏大,設備之完善,在當時確為國內外所罕見。集美學村的建築物是中西合璧的典範,又是閩南傳統建築的代表作,具有濃郁的閩南特色和南洋風格。
『伍』 在廈門市搜索廈門鼓浪嶼有哪些景點
日光岩
日光岩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門故址。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站在日光岩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岩最早的題刻。後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釒咸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釒咸署名特別大,遊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釒咸所題,其實後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岩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1]
折疊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菽庄花園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菽庄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觀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折疊皓月園
皓月園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於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岩雕像,這個巨像於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折疊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岩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台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乾燥、通風清爽。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岩石當作涼台,名叫「傘亭」可供遊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岩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還處於海浪的沖蝕下,後來由於地殼上升,於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在山頂上了。
折疊龍頭山寨
日光岩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台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岩「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吒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
折疊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周年而創設。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曆皇帝封他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准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佔38年的台灣,並歷奮開發台灣。鄭成功於1662年7月病逝於台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台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台灣人民尊他為「開台聖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
折疊百鳥園
百鳥園百鳥園位於鼓浪嶼日光岩景區西南面的琴園內,由日光岩游覽區管理處投資於1998年興建。
百鳥園佔地面積7000平方米,由一張巨型網覆蓋,中心高度三四十多米,是一座集馴養、娛樂、科普於一體的大型鳥類觀賞園。園內現有鳥類一百二十多種,兩千餘只,其中包括國家級保護鳥類幾十種。
園內的鳥類主要採用散養形式,除了部分具有攻擊性或不適於散養的鳥類則以籠養的形式供遊客觀賞,現共分為水禽類、涉禽類、攀禽類、鳴禽類、觀賞類和廣場鴿(在園外)六大類別。
折疊鋼琴博物館
鋼琴博物館伴著鼓浪嶼的海浪聲,30台古鋼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贊嘆。那裡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菽庄花園的「聽濤軒」,佔地450平方米,分AB兩所,上下兩層,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無論是普通的遊客,還是音樂家、藝術家,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帶給他們的藝術熏陶和音樂的啟迪都是無盡的。拿千姿百態來形容館內的鋼琴,或有誇張之嫌,但是讓參觀者隨著陳列品走一遍鋼琴近200年的演變歷程,那就一點也不誇張。澳大利亞著名鋼琴演奏家傑佛利·托薩是胡友義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說,"我以我的朋友為榮,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禮物獻給了中國。"為慶祝開館,傑佛利·托薩還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專場演奏會。法國鋼琴大師米歇爾·布爾敦克勒參觀了博物館後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此舉辦一個國際性的鋼琴藝術節。"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傑、鄭小瑛,旅美鋼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鋼琴博物館音樂魅力所折服。伴著鼓浪嶼的海浪聲,30台古鋼琴靜靜地站在充滿典雅氣氛的陳列室中,讓帶著驚奇眼光的參觀者,發出陣陣贊嘆。那裡就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
折疊日光岩寺
日光岩寺,俗稱「一片瓦」,實際是一個天然石洞,以一巨石為頂,後依山形地勢建起寺廟的,具體時間是明朝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有關日光岩名稱的來歷有兩種傳說:一是自然地理傳說,因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後升起,日光岩最先淋浴在陽光中,故得名為日光岩,寺廟稱日光岩寺;一是歷史傳說,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岩(日光岩別名),見這里的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就成了日光岩。日光岩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殿,祀彌勒,並在廟前建一八角亭,上掛「日光寺」匾。解放後,圓明殿改為念佛堂,大雄寶殿是1917年建的。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岩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信善的捐贈,大興土木,翻建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鍾鼓樓。旅遊平台、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岩寺是一座精巧玲瓏的寺廟,大雄寶殿、彌勒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日光岩寺環境優美,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於1936年6月曾在此閉關8個月。[2]
折疊風琴博物館
2005年1月28日晚,受矚目的國內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開始向市民開放,並舉行一場管風琴音樂會。風琴博物館的第一台大型管風琴「諾蔓比爾」「初試啼聲」正式向遊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獲得第一批觀賞百年古風琴的美妙琴聲的機會,來自澳大利亞的管風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爾克.莫里夫婦給鷺島市民帶來了全新的音樂享受。目前,館內存放著5000餘台風琴。
折疊鼓浪嶼音樂廳
鼓浪嶼音樂廳鼓浪嶼音樂廳於1987年2月建成並投入使用。2001年改造。備有較先進的聲光調控、現場錄音等設備。
曾先後接待過日本、美國、羅馬尼亞、菲律賓、新加坡、俄羅斯、克羅埃西亞等國家的藝術團體及香港聖樂團、香港青少年國樂團、草田合唱團、上海交響樂團、長影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等的演出。
折疊三一堂
三一堂七十多年前,由於廈門中華基督教新街堂、竹樹堂、廈港堂一百左右位信徒陸續遷居鼓浪嶼,遇到台風、陰雨等天氣欲渡海回廈門本島禮拜深感不便,於是三個堂會的信徒聯合在鼓浪嶼建立教會,故取名為「三一堂」,更蘊含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起初主日崇拜借用當時毓德女中禮拜堂(現廈門音樂學校),隨後於1934年籌建教堂(可容納一千多人),1992年續建牧師樓(現改為辦公樓),2000年擴建教堂正門以及附屬建築並圍牆欄桿等未了工程,整體工程先後共歷時六十六年之久方得全部竣工。現總佔地面積為2138.62㎡,總建築面積為1368㎡。三一堂的建築獨具一格,呈十字立體式的罕見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黃瓦屋頂上,居中矗立著八角鍾樓,頂尖的十字架高聳雲天。紅牆裝飾著流暢的三角形線條,四面敞開十二道大門、十六扇窗戶極為寬大,具有通風、採光、疏散的實用特點。堂內長寬同等的十三米跨度牆體上,巧用無柱鋼梁拱券的屋架,加上天花木板吊頂,顯得高大堂皇又帶來極其科學理想的音響效果,成為本堂建築最具特色的一絕。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觀賞,其雄偉非凡氣勢,都無不令人嘆為觀止。2006年被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折疊毓園
毓園即林巧稚大夫紀念園。毓園佔地5700平方米,為紀念鼓浪嶼的優秀女兒、人民醫學家林巧稚大夫,廈門市政府於1984年5月修建此園。林巧稚大夫於1901年12月23日誕生在日光岩下一個教師之家。
折疊海天堂構
海天堂構海天堂構位於鼓浪嶼福建路38號,始建於1921年,2002年4月被廈門市政府列為重點歷史風貌建築。目前修復後開放的「海天堂構」老別墅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檐斗拱、飛檐翹角。前後兩側的樓宇,普遍採用古希臘柱式,窗飾大都為西洋風格,但牆面與轉角又是中國雕飾。中樓原有一家外國人的俱樂部,黃秀烺購得後,將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頂宮殿式建築,由莆田工匠建造。它採用重檐歇山頂,四角纏枝高高翹起。樓頂前部別具匠心,設計了一個外表看似重檐鑽尖的「亭子」,亭尖還安了一個寶葫蘆;從內部看卻是個條木拼成的八邊形藻井,從二樓直達井頂,井壁上畫有中國花鳥畫。這「亭子」純屬裝飾。門、窗、廊、廳的楣上均飾掛水泥透雕飛罩,所有檐角均裝飾纏枝花卉或吸水蚊龍,挑粱雀替均塑龍鳳掛落,把別墅點綴得十分民族化。其廊柱為方形,紅磚砌成,色調自然和諧;而正廳則由四個垂柱花籃與欄桿上的花盆上下對應,特別是以斗拱裝飾走廊外沿,顯得格外穩重。海天堂構的建築風格在洋派建築比比皆是的鼓浪嶼,是不多見的。
折疊廈門海底世界
廈門海底世界輪渡上岸後右轉不遠,可以看見一個巨型章魚的銅雕,那就是廈門海底世界的入口。這里有一具從廈門海域捕獲的世界最大的抹香鯨的標本,可以讓對海洋感興趣的朋友過過癮!廈門海底世界原為鼓浪嶼公園,坐落在鼓浪嶼東岸黃家渡,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淡水魚類350多種一萬多尾。海底隧道長80米,寬1.5米,進入海底隧道,站在電動代步道上,可以看到兩側的凹形大魚池,不需潛水也能"進入海底世界"與魚共游,看到四面八方和上下前後魚的世界,川流不息的魚群近在咫尺,與你擦肩而過。 [3]
折疊編輯本段旅遊指南
折疊最佳時節
鼓浪嶼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這里陽光充足,一年四季花木繁盛。以春秋兩季最適合旅行,冬季也比較溫暖。但是8月份台風季節,海邊的船隻全部停開,不能欣賞到優美的海景。
折疊交通指南
如果想領略全島的風光,除了步行,還可以乘坐電瓶車繞島一周,全程6公里。
總路線:輪渡碼頭-三丘田碼頭-沙灘球場、工藝美術學院-鼓浪別墅-菽庄花園-輪渡碼頭 票價:50元/人
路線1:輪渡碼頭-三丘田碼頭-沙灘球場、工藝美術學院 票價:20元/人
路線2:輪渡碼頭-三丘田碼頭-沙灘球場、工藝美術學院 票價:20元/人
路線3:輪渡碼頭-菽庄花園 票價:40元/人 二、運營時間 8:00-18:00
輪船
廈門輪渡-鼓浪嶼鋼琴碼頭
廈門站:
05:45至07:00每15分鍾一班;
07:00至20:00每10分鍾一班;
20:00至21:10每15分鍾一班;
21:20至23:40每20分鍾一班;
末班船0:30
鼓浪嶼站:
05:30一班;
06:00至07:00每15分鍾一班;
07:00至20:00每10分鍾一班;
20:00至21:00每15分鍾一班;
21:10至23:40每20分鍾一班;
末班船0:00
火車
一、廈門火車站——輪渡碼頭
方案1. 在火車站,乘坐127路,到鷺江道站下車;
方案2. 在火車站,乘坐950路(或952路,116路,19A,3路,19B),到輪渡站下車。
二、廈門北站——輪渡碼頭
方案1. 在廈門北站,乘坐950路,到輪渡站下車,上車1元,全程2元;
方案2. 在廈門北站,乘坐BRT快1B線,到第一碼頭站下車,上車0.5元,全程3.5元。
方案3. 在廈門北站,乘坐953快運,到梧村汽車站(地下站)下車,全程一票制2元;
方案4. 步行至BRT火車站,換乘任意一條BRT快線,到第一碼頭站下車,上車0.5元,全程3.5元。
飛機
高崎機場_廈門輪渡
方案1. 在機場候機樓站,乘坐空港快線輪渡線,到輪渡站下車,全程一票制10元;
方案2. 在機場候機樓站,乘坐廈門旅遊觀光線,到旅遊客運碼頭站下車,平日20元,假日30元;
方案3. 在機場候機樓站,乘坐機場專線,到鷺江道站下車,全程一票制1元;
方案4. 在機場候機樓站,乘坐27路,到第一碼頭站下車,全程一票制1元;
方案5. 在機場路口站,乘坐84路,到第一碼頭站下車,全程一票制1元;
折疊注意事項
廈門是國家衛生城市,每個市民包括遊客都有責任保持市容整潔。市政府為此專門頒布了有關規定,亂丟垃圾、破壞市容整潔的,將依據情節輕重受到處罰。市政府頒布規定,在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違者將可能受到處罰。凡是規定禁煙的場所,均有張貼「禁止吸煙」的標志。對於自助游可自行購買短期出遊意外保險,找保險公司或者網上購買,廈門的優保網一份20元左右。
折疊旅遊貼士
1.輪渡,距離火車站不到5公里,乘公交3、19、25、28、950、951路可到。打車約10元。距離機場約16公里,乘公交27路到,打車約25分鍾,約50元。距離廈門長途汽車站不到3公里,乘公交10、23、30路可到達,打車8元。
2.鼓浪嶼是一個沒有機動車的小島,全部要靠步行。坐車到輪渡碼頭後,可以乘坐電瓶車環島。
3.輪渡票價:從2011年9月20日起,鼓浪嶼輪渡實行「去程購票制度」,即從廈門島前往鼓浪嶼景區需先購買輪渡過渡船票(8元/人)才能過渡。而從鼓浪嶼返程時,需交驗船票方可免費乘船回到廈門島,不需再次收費。 另外,無論去程還是返程,坐船時乘坐二樓船艙的乘客要多加1元船費,但是不會那麼擁擠,也有位置坐,還可以拍到更多好照片。
4、鼓浪嶼上唯一可以乘坐代步的電瓶車,票價50元,只在幾個重要景區門口停。建議還是步行。
5.從廈門島到鼓浪嶼的輪渡,24小時都有航班,白天每10分鍾有一航班,十分便捷。4.5分鍾就到鼓浪嶼碼頭了。也有可坐15元的船,可繞鼓浪嶼一圈,看風景。
『陸』 天下第一石在哪裡
所謂靈璧石,又名磬石,產於安徽靈璧縣浮磐山。是我國傳統的觀賞石之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作為貢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淺灰、赭綠等色。石質堅硬素雅,色澤美觀。更奇的是擊之靈璧石做的磐。「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秀潤四時嵐崗翠,寶落世間何巍巍」,這是一首宋代人贊美靈璧石的詩。靈璧石之美為古今名人喜愛,至今仍是藏石愛好者搜集的對象。目前故宮、孔廟保留的編磬都是產自靈璧。
天下第一石宋代米芾藏《靈根》供石
『柒』 福建東山島的那塊石為什麼被為風動石和有氣節的山石
風動石,又名兔石,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另有緬甸名勝風動石。
福建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其中風動石在漳州市東山縣銅陵鎮東南隅岣嶁山東麓,塔嶼在銅陵鎮東側。以風動石為中心,加上銅山古城、塔嶼和西面的九仙頂、南面的馬鑾灣,構成獨特完整的旅遊景區。
風動石
其奇妙之處就在於它前後左右重量平衡極佳,大風吹來時,石體左右晃動,但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會再動了,故稱風動石。石為花崗岩石質,高4.37米,寬4.5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正可觀其偉,側可觀其奇,背可觀其險。從背面看,狀如玉兔的石岩伏在外傾的石盤上,巨大的石球,懸空而立,搖搖欲墜,令人心怵;從正面看,石如蟠桃,底部呈圓弧形,貼石盤處尖端僅數寸,懸空斜立,狂風吹來,搖晃不定。石體正面,有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等人所題「銅山風動石」大字,筆力雄渾遒勁。在風動石前的一塊方石碑上刻有明朝督撫程朝京的詩:「造化原來景區圖片(14張)一隻丸,東封幽谷萬層巒,天風吹向關中墜,海飈還得逐勢轉。五丁欲舉難為力,一卒微排不飽餐。鬼神呵護誰能測,動靜機宜在此觀。」
景區環境
附近的銅山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東、南、北三面臨海,西面直達九仙頂,因依傍銅缽、東山兩個村莊,故各取一字名之。城牆為花崗石砌成,長1903米,高7米,城堞有864個垛口,東西南北各有城門,西南二處建有城樓,為環山臨海的水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戚繼光在此全殲倭寇;崇禎六年(1633年),巡按路振飛大帥徐一鳴在銅山海面二次擊敗荷蘭帝國東印艦隊;隆武二年(1646年),鄭成功以此為抗清根據地之一,訓練水師,收復台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從銅山港和宮前港起航東征,統一台灣。
城東門外海濱有天然石洞,傳有虎踞,故號「虎崆」。洞長15米,寬約5米,有清泉甘美,大旱不幹,壁上鐫「靈液」石匾,稱「虎崆滴玉」。城最高處九仙頂有「人世仙境」、「海天一色」、「宦海恩波」、「三島春秋」等摩崖題刻20多處。一塊刻有「瑤台仙嶠」的巨石是當年戚繼光、鄭成功的水操台。塔嶼,又名東門嶼,與銅陵鎮相隔800米海域,因山頂有一座文峰塔而得名。整個島呈「工」字形,面積80.5公頃,與溫州江心嶼、廈門鼓浪嶼、台灣蘭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島上礁石嶙峋,千姿百態。南端澳角海面有龍、虎、獅、象四嶼,造型生動逼真。文峰塔為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巡海道蔡潮所建,塔身7層,高32米,座圍14米,塔頂由兩塊圓圓的大石塊相疊而成,是航海的標志。
塔嶼上有兩個石洞。其中雲山石室是黃道周的讀書處,洞外鐫有黃道周少年時手書的「雲山石室」4個大字。洞邊有清代巡撫潘思渠立的碑坊,橫刻「黃石齋先生讀書處」,背鐫「仰止高山」;鷹石洞在石室對面,鷹嘴岩下,洞口上有塊巨石如雄鷹頂立,上鐫「石齋」二字,是黃道周卧室。《明史》記載:「道周學貫古今,所至者雲集,銅山在孤島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學者稱為石齋先生。」明東閣大學士林釺題詩於室內:「洞門六六鎖煙霞,碧水丹山第一家,夜半寒泉流幽月,曉天清露滴松花。」洞室周圍有石刻多處,以書法家關雲、成中心、張庭楨合題的「海濱鄒魯」、「黃道周筆書」、「石磐」最為著名。從漳州到銅山古城有班車直達,從銅山古城乘遊船可到塔嶼。
人力也能晃動風動石。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的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輕輕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頃刻化為齏粉。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石滾落,屋倒人亡,可風動石卻安然無恙。「七七事變」後,日軍企圖搬走風動石,日艦「太和丸」用鋼絲索系於風動石上,開足馬力,可多條鋼絲索被拉斷了,風動石卻紋絲未動,最後日軍只得放棄這一企圖。風動石歷經滄桑,依然斜立如故。這塊奇石是怎樣形成的呢?至今是個難解的謎。
『捌』 廈門大型景觀石 ,哪裡找
翔安大道瀋海高速翔安收費站南500米路東,晚霞紅 等大型景觀石銷售。
『玖』 廈門鼓浪嶼好玩咩~求詳細介紹。
鼓浪嶼[1]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4.5分鍾可達。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現為思明區所轄。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是「建築博覽館」,許多建築有濃烈的歐陸風格,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台、鉤欄、突拱窗。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 鼓浪嶼已修好一條環島路,全長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橋組成,以電瓶車代步。 環島路以輪渡碼頭為起點,向東往皓月園-大德記浴場-觀海園-菽庄花園-港仔後浴場-英雄山隧道-鼓浪石-鼓浪別墅-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工藝美術學校-內厝澳-燕尾山-三丘田旅遊碼頭-海底世界-輪渡碼頭;向西反之亦然。 鼓浪嶼的夜顯得清靜幽雅。尤其是夜景工程建設後,代表著自然景象的日光岩、代表著異國建築風格的八卦樓、代表著音樂島鋼琴造型的候船廳和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雕像等,在各色燈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發光。特別是有幾條激光射線跨越鷺江海空,變幻搖曳,令人眼花瞭亂。 隔江遠眺鼓浪嶼夜景,猶如一座大花盆聚集著熾目艷麗的花叢,與廈門中山路的霓虹燈、高層建築的射燈和許多彩色聚光燈,交相輝映,閃耀奪目,使島上、海上、天上三維空間燦爛迷人。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 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岩最早的題刻。後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釒咸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釒咸署名特別大,遊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釒咸所題,其實後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岩的風光作了形象性的概括,給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4]
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庄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菽庄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5]
皓月園
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於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園內有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的一座鄭成功及其部將巨型銅雕像。這座巨型銅雕,除鄭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將陳澤、陳廣、陳永華、楊朝棟比真實體量略大外,其餘各路兵馬都朝兩側延伸,圖幅寬廣,頗引人注目。園內更突出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岩雕像,這個巨像於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層625塊「泉州白」花崗岩精雕而成,十分威武。
古避暑洞
古避暑洞是個很有特色的山洞,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岩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台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石洞明亮乾燥、通風清爽。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岩石當作涼台,名叫「傘亭」可供遊客遮陽避雨。旁邊的岩石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盛著水,一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仙人印」、「洗腳盆」都是海浪沖蝕而成的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年代,這里還處於海浪的沖蝕下,後來由於地殼上升,於是這些海蝕地貌就出現在山頂上了。
龍頭山寨
鼓浪石
日光岩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台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岩「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岩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吒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1962年1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周年而創設。鄭成功,原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出生於日本平戶海濱。南明隆武在福州即位,見他忠心朝廷,賜他姓「朱」,改名「成功」,所以民間叫他「鄭國姓」,永曆皇帝封他為延平王。其父鄭芝龍暗中降清,鄭成功出走金門,誓死抗清。他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與清軍厚戰多年,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因驕兵致敗。1661年4月煌日,鄭成功經過充分准備,率戰船數百艘,官兵25000人,從金門科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侵佔38年的台灣,並歷奮開發台灣。鄭成功於1662年7月病逝於台灣,年僅39歲。300多年來,閩台人民十分敬仰鄭成功,尊他為民族英雄,台灣人民尊他為「開台聖王」。鄭成功紀念館共分七個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其中,關防、漳州軍鋼等系當年原物,頗為珍貴。進館參觀,可比較系統地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