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福建廈門最終被稱為什麼
擴展閱讀
樟崗村在廣州哪個街道 2025-01-22 07:41:12
福州岳峰小學去哪裡上課 2025-01-22 07:30:47

福建廈門最終被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2 08:31:29

㈠ 廈門被稱為什麼城市

1.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它西與漳州接壤,北與泉州相連,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和澎湖列島只有一水之隔,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六區,是福建省第二大城市。
廈門曾名「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一莖數穗」 稻而名「嘉禾嶼」,明初易名「中左所」,不久改稱「廈門城」,寓意國家大廈之門,明末清初,鄭成功又將「廈門」改為「思明洲」,清康熙年間復稱廈門。
2. 廈門是典型的「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島、礁、岩、寺、山、海、洞、園……一應俱全,鼓浪洞天、萬石疊翠、雲頂觀日、五老凌霄、菽庄藏海、金山松石、胡里炮台、虎溪夜月、金榜玉笏、鴻山織雨、大輪梵天、鰲園春暉、皓月雄風、北山龍潭、篔簹鷺影、青礁慈濟、太平石笑、天界曉鍾、東環望海、東渡飛虹是廈門二十景,山海靈動、美不勝收

㈡ 下門最終被雅化為什麼

廈門。

「廈」與「下」,在閩南話無論文讀或白讀,話音的聲、韻、調都是一致。因此,廈門的「廈門」是由「下」演變的;由「下門」變為「廈門」,是文人雅化的。

廈門概述:

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接漳州,北鄰泉州,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㈢ 廈門的歷史簡介

歷史簡介:廈門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先秦時期,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

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 

(3)福建廈門最終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廈門市位於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等組成。

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公里。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

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塗,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為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岩為廈門島最高峰,日光岩為鼓浪嶼最高峰。

廈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㈣ 夏門被稱為什麼城市

廈門別名:鷺島,古稱:新城、禾島、嘉禾里、嘉禾嶼、中左所、廈門城、思明州
廈門市(英文:Amoy),別稱鷺島,簡稱鷺,位於福建省東南端,南接漳州,北鄰泉州,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也是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7614.htm

㈤ 廈門的美稱是什麼

廈門相傳古時有白鷺棲息,故有「鷺島」之稱。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食物,吸引了大量的白鷺來此棲息,故又稱「鷺島」。

由於白鷺是廈門的象徵,因此廈門的許多地 名含有「鷺」字,許多招牌,店名都喜歡用「鷺」字命名, 乃至於廈門的人名也常常取「鷺」字。

拓展資料: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

別稱鷺島,簡稱鷺,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資區,北鄰南安,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也是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㈥ 廈門別名又叫什麼城市

廈門別名又叫鷺島, 簡稱鷺, 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廈門市位於台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至24°54′、東經117°52′至118°26′之間。東與大小金門島、南與龍海市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

廈門市境域由福建省東南部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和廈門島、鼓浪嶼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2016年,全市土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390平方公里。

(6)福建廈門最終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廈門市的風景名稱:

1、南普陀寺,始建於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岩。元廢。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

2、鼓浪嶼,2007年5月8日起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素有「海上花園」的美稱。

3、廈門環島路,寬60米,雙向6車道,為城市一級次幹道。機動車道18-24米,非機動車道6-7米,人行道6-8米,綠化帶80-100米。

4、同安影視城,位於廈門同安區,是一座仿北京紫禁城建造的宮殿,總佔地面積1000畝,首期投資達1.35億元,2009年榮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成為同安區首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

㈦ 福建廈門古時候叫什麼

廈門在古代的名稱叫鷺島。廈門在在古代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廈、鷺, 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東與大小金門島、南與龍海市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
廈門由本島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廈門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㈧ 廈門的簡稱是什麼

廈門,別稱鷺島,
簡稱鷺,
福建省省轄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㈨ 為什麼廈門又稱鷺島

廈門有「鷺島」之稱,一般介紹廈門的文章書籍都會記載這么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廈門是一個荒島,一群白鷺從遠方銜來草、樹、稻種撒落在島上,並趕走了盤踞在島上的毒蛇,終於使荒島變得花草茂盛、田沃糧豐,人們安居樂業,美麗的白鷺也在島上棲息下來。後來人們就把廈門稱為「鷺島」,白鷺也成為廈門的象徵。 傳說是美麗的。但這是否就是「鷺島」名稱的由來呢?目前已發現的廈門最早的地方誌是清朝乾隆年間薛起鳳編纂的《鷺江志》,書中並沒有提到「鷺島」名稱的由來。在書中介紹廈門鳥類的「禽之屬」一節中,介紹了雞、鵝、鴨、鴿、燕、白頭翁、斑鳩、麻雀、黃鸝、喜鵲、烏鴉、鴝鴣、伯勞、鷦鴣、布穀、鵪鶉等 18 種鳥類,卻沒有提到白鷺(或鷺鷥),是編者的遺漏,還是當時廈門島上很少有白鷺?在書中有數十首描寫廈門風光的詩,僅有兩句有「鷺」字。廈門島早期的地名中與鳥有關的只有「鳳凰山」、「金雞亭」、「白鶴岩」和「鷓鴣嶺」,有「鷺」字的只有「鷺江」。早期的二十四景中也沒有與白鷺有關的,這未免令人懷疑當時的廈門島上是否真有白鷺。 有人指出,「鷺島」一名在宋代就已出現,宋朝的張翥在其《嘉禾風物志》中就提到:「銀城,鷺島民物富庶,山海雄奇」,但以「鷺島」作為廈門的別稱卻較多地出現在明朝,除了「鷺島」外,還有「鷺門」、「鷺嶼」、「鷺江」等稱法,如明朝中期的傅鑰就自號「鷺門山人」 , 清朝道光 19 年的《廈門志》寫到了廈門島上一些地方有白鷺棲息的情景,但關於「鷺島」一名的由來,書中卻寫了這么一句:「《談史紀要》作『夏門』,一名『鷺嶼』。《同安縣志》:『廈門』,一名『鷺門』。《鷺江志》作『鷺江』。二字之義,未知所本。」這「未知所本」四字就說明了編者對於「白鷺」的傳說並不以為然,民國時期的《廈門志》同樣對此也沒有作出解釋。 從廈門島的地理位置和白鷺的生活習性來看,廈門島具有白鷺棲息生活的優越條件,廈門周圍的小島也有白鷺棲息,福建沿海有不少島嶼也因有白鷺生活而以「鷺」為名,如霞浦的「白鷺嶼」、平潭的「鷺鷥島」等。從大量前人的記載和老一輩的敘述中可以獲知,廈門島的確生活過大量白鷺,那麼廈門島是否就因此被稱為「鷺島」呢?或許,關於「白鷺」的美麗傳說,有識之士應考證其起源。 關於「鷺島」一名的由來還有一個說法:從廈門島的最高點——洪濟山的雲頂岩俯瞰廈門島,會發現廈門島的形狀像一隻白鷺。福建沿海也有一些島礁因形狀像鷺鳥而以「鷺」為名,如福鼎縣和平潭縣各有一個鷺鷥礁。明朝詩人池顯方在《登洪濟山》詩中有「洲形果小如飛鷺」一句,從「果、如」兩字看來,當時確實有人認為廈門島的形狀像「鷺鳥」,可能廈門島就真的因此而被稱為「鷺島」。不過從《鷺江志》、《廈門志》等古代方誌中的一些地圖(盡管很不準確)來看,廈門島的形狀與白鷺相差甚遠。因而「形狀」一說並未獲得廣泛認同。 廈門大學的黃鳴奮先生在《廈門海防文化》一書中提出一個看法:白鷺與毒蛇的爭斗也許反映了廈門島早期分別以「鷺鳥」和「毒蛇」為圖騰的兩個部落的戰爭,這場戰爭以前者的獲勝而告終。這確實是一個新鮮有趣的觀點,尚需要史料和考古方面的證據。 至於「白鷺女神」的傳說,是現代文藝工作者的藝術創作,雖然故事情節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但決不能將其等同於原始的民間傳說,否則「似有志異之嫌」。

㈩ 下門最終被雅化為什麼

廈門。

江河入海處有山崖的地方,古時船戶、漁民形象化地稱為門。如:「海門」在九龍江進入廈門港海域之間;「濠門」在海門的東北,按照方位,就是現在嶼仔尾一帶。

那地方有個村落叫「石後」,即現在廈門到嶼仔尾客輪的終點站。「後」字閩南話叫「戶」或「護」,《辭海》給「濠」字解釋為「護城河」。

這樣「護」字的話音就還有「濠」字的痕跡以及「戶」字的諧音。而「海門」往下到鼓浪嶼和廈門島,是海潮進出的通道,像護城河河水進出的門,也就是「濠門」。「濠門」以下的一個門叫「下門」。

「廈」與「下」,在閩南話無論文讀或白讀,話音的聲、韻、調都是一致。因此,廈門的「廈門」是由「下」演變的;由「下門」變為「廈門」,是文人雅化的。

廈門概述:

廈門,簡稱「廈」或「鷺」,別稱鷺島,是福建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廈門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福建省東南部,由本島(廈門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嶝島、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

2020年,廈門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被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廈門「全國雙擁模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