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是什麼城市
概述
廈門
拼音:xia men
英譯:Xiamen(舊譯Amoy)
廈門(廈門又名鷺島、宋曰嘉禾嶼、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副省級城市。郵政編碼:361000,區號:0592。位於福建東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市內有鼓浪嶼、集美學村、萬石植物園等景點。廈門和金門對望,曾是國共雙方距離最短的前線陣地,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廈門的市花是三角梅;市鳥為白鷺;市樹為鳳凰樹。
地方上通行閩南語。多年來大力推行普通話以及外來非閩南民系人口的大量湧入,普通話早已成為廈門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
廈門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與台灣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565平方公里。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六個行政區。廈門是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這里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擁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十佳人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殊榮。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是國家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並擁有地方立法權。廈門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在《經濟日報》2002年初發布的「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廈門名列第五。
『貳』 廈門被稱為什麼城市
廈門被稱為鷺島、鷺洲、鷺江、鷺門;鳳凰木和三角梅!
1986年10月下旬,廈門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審定通過:鳳凰木為廈門市市樹,三角梅為市花,白鷺為市鳥。
市鳥、市樹、市花,是廈門文化的概括,顯示了中西文化交流、 「延平文化」海納百川的特色。白鷺在廈門島上自古就有,因而廈門被稱為鷺島、鷺洲、鷺江、鷺門;鳳凰木和三角梅卻是舶來品∷ 三角梅原產於南美洲巴西,鳳凰木則產乾熱帶非洲,都是華僑引種進來,經園林員工細心培育、移栽成功的。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廈門的傳說》中有篇美麗的《白鷺的 傳說》,說是白鷺如何辛勤地挖泉水、到大陸收集花草種子,使「廈 門島上鳥語花香,蜂飛蝶舞,不但美麗,也挺熱鬧呢!」
廈門的變化,引起東海蛇王和蛇妖眼饞、來騷擾,白鷺與之博斗,勇斗蛇王,趕走蛇妖,「在大鷺灑過鮮血的那片地上,長出了一 棵棵挺拔的大樹。樹的枝葉,像大鷺的翅膀一樣;樹上的花,像大 鷺的鮮血一樣火紅。這種大樹,人們把它稱做『鳳凰木』。而廈門島,從此也被稱為鷺島。」
『叄』 廈門叫 什麼城
我國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城市661座,其中地級以上的大中城市287座。現在除稱北京外,因為是國都,故亦稱京城。我國其他省會城市大多也都有別,如廣州別稱叫羊城,長沙別稱叫星城,成都別稱叫蓉城,昆明別稱叫花城,貴陽別稱叫避暑之都,武漢別稱叫江城,南寧別稱叫五象城,杭州別稱叫武林,福州別稱叫榕城,長春別稱叫車城,沈陽別稱叫奉天,哈爾濱別稱叫冰城,呼和浩特別稱叫青城,拉薩別稱叫日光城,南京別稱叫金陵,太原別稱叫晉陽,石家莊別稱叫兵城,濟南別稱叫泉城,南昌別稱叫洪城,鄭州別稱叫綠城,西安別稱叫長安,蘭州別稱叫金城城,西寧別稱叫石堡城,銀川別稱叫鳳凰城……省會城市如此,非省會城市也是這樣。如承德別稱叫熱河,潮州別稱叫鳳城,徐州別稱叫彭城,大同別稱叫平城,西昌別稱叫月城,揚州別稱叫蕪城,蚌埠別稱叫珠城,惠州別稱叫鵝城,柳州別稱叫龍城,瀘州別稱叫酒城,青島別稱叫島城,曲阜別稱叫聖城,大連別稱叫濱城,蘇州別稱叫水城,廈門別稱叫鷺城,景德鎮別稱叫瓷都,濰坊別稱叫風箏城,石獅別稱叫服裝城,曲靖別稱叫麒麟城,包頭別稱叫鹿城,寧波別稱叫甬城,大慶別稱叫油城,深圳別稱叫鵬城,煙台別稱叫港城,鞍山別稱叫鋼都,開封別稱叫汴梁……
『肆』 廈門附近的大城市有哪些
最近的是漳州市轄的龍海市和東邊的金門(台灣省轄縣)。
周邊主要城市:西有漳州,東有泉州,北部無大城,南臨海峽。
『伍』 廈門的周邊有哪些城市
廈門周邊的城市有,漳州(一小時路程)
,泉州(一小時路程),龍岩,(2.5小時路程)
『陸』 廈門是什麼樣子的城市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島、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襯,僑鄉風情、閩台習俗、海濱美食、
異國建築融為一體,四季如春的氣候更為海的魅力錦上添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可以說這里是全國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海水環繞、沙灘廣闊、陽光和煦,由於
生態環境良好,廈門的空氣清新,棲息著成千上萬的白鷺,形成了廈門獨特的自然景觀,又因為廈門的地形就像一隻白鷺,它因此被人稱為「鷺島」;除了自然風光
優美,廈門的城市環境也非常整潔,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2010年春節期間的旅遊,廈門的人氣排在全國第四位,地級市第二位,僅次於三亞。
『柒』 廈門又稱什麼之城
鳳凰花之城
宜居之城
『捌』 廈門叫什麼城
福建有四大島,依大小次序排列是:平潭島,東山島,金門島,廈門島。
宋元明清的廈門,指的都是廈門島。歷史上的廈門,行政級別很低,它隸屬同安縣,「同安縣十一里之一里耳」,而同安縣隸屬泉州府。據最新唐墓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唐時廈門,稱嘉禾嶼,又名嘉禾里。宋時延續此名,稱其「產嘉禾,一莖數穗,故名」。不過,在24巻簡明《中國大網路全書》里,尚查不到「嘉禾嶼」詞條,可見其默默無聞。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授命興築廈門城,城建成於洪武二十七年,始有廈門之名。清初,鄭成功據廈門,以廈門為反清復台基地,設思明州,旋廢。民國元年,改設思明縣。1933年先改為思明市,後改為廈門市。連同鼓浪嶼,廈門市面積總共不過約為130平方公里,可謂彈丸之地、蕞爾小島。現在廈門面積1516平方公里,那是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島外的擴展。由於填海造地,目前實際面積已達1645平方公里。這個數字不大,但已經是本島面積的十多倍。
廈門地理位置,於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民國廈門志》說它「實屏蔽澎、台,控制浙、粵」,《台灣府志》雲:「台郡、廈島,鳥之兩翼」。明設中左所,清駐水師提督、海防廳、台廈兵備道、興泉永道。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十閩之保障,海疆之要區也。故武則命水師提督五營弁兵守之,文則移興泉永道、泉防同知駐焉。」(《道光廈門志》)也就是說,廈門本身的行政級別低,但在廈門設置的軍事機構與行政機構級別很高,台廈兵備道連台灣都管了,興泉永道署管興化、泉州二府及永春州。
如果把廈門看作一個人,他出身貧寒,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是靠海吃海的漁夫,是灌園織布的村姑。如果把廈門視為一本書,它開篇平平,沒有大起大落,但平淡中有伏筆,有哲理,越來越引人入勝,創造過輝煌的篇章。
廈門歷史地位的彰顯,始於明末清初。明永樂以後,中國閉關自守。鄭成功為籌集軍餉,在廈門設立五商、十行,以廈門港為中心,積極開展海外及沿海地區的貿易。眾所周知,南宋時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泉州的繁榮帶動了它管轄而離它不遠的廈門的發展。後刺桐港沒落,漳州月港崛起,月港沒落時,興起的是廈門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閩海關在廈門設立。近代的廈門,成為帝國主義列強覬覦之地。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南京條約》中,廈門與廣州、上海、寧波、福州一起,被迫成為對外通商的口岸,也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這是廈門的恥辱,但也是廈門抗辱奮爭、發展的契機。新中國建立後,台灣海峽兩岸關於「一個中國」的「對話」,使廈門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那「對話」的形式很特殊,是軍事對峙,是「萬炮震金門」。改革開放以後,廈門成為經濟特區、副省級單列市,越來越為全國乃至世界所關注。著名經濟學家錢偉長預言,廈門的未來將成為東方紐約港。盡管這只是一種方式的表述,但的的確確,廈門更輝煌的篇章,有待未來寫出。
相比起中原歷史文化名城,廈門歷史不長,建城至今600多年。但古之同安包含廈門,今之廈門包含同安,同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1700多年(從它第一次建縣,即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算起)。至於廈門的人類文明史就更長了,20世紀30年代,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就多次在本島西南部採集到石錛、石斧,50年代文物普查,曾發現12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最近的翔安考古調查,採集到新石器時代的石斧。
漫步廈門,我深切感受到,這是一塊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古老而年輕的土地,它懷抱里沒有埋藏國之重器,也罕見令人震驚的世之珍寶,然而,它在近現代抗爭中崛起,擁有不遙遠過去的輝煌;他飽含歷史的深刻,不乏文化的厚重,多少金戈鐵馬之聲猶縈在耳,一部近現代的發展史歷歷在目。它盈蘊深遠的文脈,充滿現代化活力,讓人觸得到深沉而強有力的脈搏。
『玖』 廈門又稱什麼城市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