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的面線糊和泉州的面線糊哪個好吃
擴展閱讀
杭州戴陳弄學區屬於哪裡 2025-04-16 16:24:20
不了深圳市什麼 2025-04-16 16:23:53

廈門的面線糊和泉州的面線糊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2-06 22:12:01

1. 面線糊是究竟哪裡的小吃

福建省閩南地區小吃
廈門和泉州都有,但是有差別
泉州面線糊的面線很細,湯更稠,有點像羹,看起來更加精緻。
廈門面線糊的面線比較粗,湯也沒有那麼濃稠。
一般人比較喜歡泉州的面線糊,廈門的面線糊更像面線湯。
但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啊。

2. 正宗廈門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廈門面線糊都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面線糊,是用面線(閩南地區特有)煮成糊狀,搭配各種鹵料下去熬,高湯是整道美食的靈魂,有大骨湯和海鮮湯兩種。不同食材的搭配,最後碰撞出獨一無二的美味,吃的時候撒點胡椒粉配上一條油條位於豆仔尾路與湖濱南路交界處,有20多年的開店歷史的雙宏小吃!也是一家主打面線糊的店,深受老一輩廈門人的熱愛。他們家跟別店最大差別在於會放蔥油,蔥油的鮮香讓整碗面線糊更加誘人。


泉州面線糊有,很多配料可以加煎蛋,鹵蛋呢,鹵豆腐啊!大腸小腸豬肝了,香腸啊,等等很多貴陽人都曉得,貴陽有個青岩古鎮,哪裡的鹵豬腳特別安逸,選用的都是一歲左右的小嫩豬腳,用十幾中調料配成鹵水,鹵出來的豬腳是色香味俱全,看上去就想搞一口,那味道沒得擺的。

3. 泉州面線糊哪家好吃

泉州面線糊是一道廣受歡迎的地方美食,店頭無數,各具特色,各勝擅場。
下面談談我對泉州部分面線糊的看法:
1、泉州原橋尾面線糊(現在朵蓮寺旁)。個人認為此處面線糊最佳,特別是小鍋炸出來的醋肉,味道一絕。缺點是:太遠、貴了;
2、西街面線糊。原本名氣最大,也最早走連鎖經營的。個人感覺已經墮落了。特別面線糊中最便宜的「良心部分」——清糊,湯底完全是白水,太讓人失望了,以前不是這樣糊弄顧客的。其他店鋪差的用骨湯,一般的用蝦皮干貝熬鍋底,最好還加了蟹肉……細節決定成敗,一間面線糊店能用心、真材實料地做最沒有利潤的產品,那才是良心商家,也才是「匠心」製造的商家。最能品味一家面線糊店優劣的,就看兩種——清糊、炒蛋。優秀的面線糊店,炒蛋里會加蔥白、荸薺、甚至是蟹肉。看上去簡單地東西能做好,也就能搞定一切高端貨色。
3、國記面線糊(美食街),味道不錯,中規中矩。我一直把這家當做標桿,比他家好的算優秀,比他家差的算不及格。這家調味跟別家不一樣,一般面線糊盛碗後,滴兩滴當歸泡的白酒、胡椒粉、鹵汁。他家還會加一點點蒜泥汁,那點別具一格的蒜香是我最欣賞的。
4、東門頭解放面線糊。味道不錯。缺點是用快餐盒盛放,喪失了享受美味心境。
5、實驗小學東門阿山面線糊。這家是我的「私家秘藏」,最常去吃。沒名氣、配料種類也不多。勝在清糊鍋底好、調味的鹵汁滋味濃郁,價格便宜。

4. 廈門面線糊哪裡的好吃

雄仔面線糊,是一個攤位哦,挺好吃的,聽說還可以加盟哦!

5. 親:咱們泉州面線糊比較出名好吃的在那地址

中山路和打錫街交界有家 晚上才出攤 (這家略貴,但是生意挺好 材料新鮮)還有百源路有個婷婷面線糊 在天福茗茶旁邊的巷子

6. 泉州哪家的面線糊好吃

泉州最好吃的面線糊——中山南路《國仔面線糊》曾經多次獲得各種小吃的獎項,雖然經營幾十年,但是由於技術不外傳,所以沒有分店。具體地址,到中山南路一問便知。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7. 廈門人為什麼把很多泉州特產,比如土筍凍面線糊什麼的說成是廈門的呢

這就是廈門的陰謀了, 不知樓主有沒有聽說過「廈漳泉同城化」政策。 他們正一步一步想蠶食泉州的文化,經濟 政治。讓泉州淪落為衛星城。
文化:中國建材之鄉——南安水頭,被吹成廈門的 ,晉江安海土筍凍也是。罄竹難書啊。
經濟:和省府勾結起來,把泉州納稅人錢,轉投資給廈門了,坑爹啊、還有總部經濟。
政治: 利用鄧老給他們的經濟特區的上方寶劍,擠壓泉州,省府九大常WEI 沒有一個泉州的名額,虧泉州經濟總量連續13年全省第一。說出來讓人笑話。
樓主你敢問,我就敢說。要不是愛著這個國家,我早反了。要發展也不要無視兄弟情義當無恥強盜。
剛剛發生的廈門機場海上絲綢之路被說成是廈門,天大奇恥。
附:
曾幾何時原本應該是悻悻相惜,攜手共進的閩南地區慢慢地演變成廈門一支獨大,得寸進尺地在兄弟城市間飛橫跋扈,耀武揚威.數數廈門在閩南的種種劣跡可見一斑.恐怕很少人知道當年泉州大橋建成後所收的過橋費還支援過廈門的東渡港建設,廈門機場也是托泉州的福才建成的,當年泉州火車站好不容易有機會開通到北京的快運列車,廈門方面從中作梗硬是把線路搶走,任憑那些新買的空調列車在泉州城東的火車站風吹雨打走不了,而廈門方面則是用那些已經淘汰的綠皮火車跑北京.國家分配給泉州作為防洪堤建設的錢也曾被福州和廈門方面截留.還有原來紮根後渚港的中遠貨運集團移師廈門等.現如今,廈門又盯上了泉州民營經濟發達的主意,一個發展總部經濟的計劃就把泉州最有名的幾家民營企業總部搶到廈門安營紮寨.我們的海關隸屬廈門關區無法大展拳腳.我們的機場不僅要自己花錢建設,還要受制於廈門方面和廈門航空,不讓多開航線,不公平競爭使得原來有大小六七家航空公司做基地的晉江機場慢慢變成廈航一枝獨大,使得我們的機場吃不飽也餓不死.試想一下讓我們的機場發展了,廈門機場的客流量下降將影響到廈門在國內空港的競爭力,這是廈門方面所不願看見的.仗著廈門是特區的旗號,有著國家的政策眷顧,廈門明擺著就是明爭暗搶漳泉兄弟城市的家底,成了名副其實的強盜,十足的吸血鬼和寄生蟲.廈門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泉州的基礎之上.也怪我們國家的政策和體制,永遠都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老百姓沒有發言權,上級說了算造就了東西南北發展不均,百姓有苦難言,即使說了也是無病呻吟不痛不癢!種種說法說明我們的國家體制還不夠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這是猴年馬月的事了,咱老百姓只能是等待等待再等待!想攏想,做夢攏不倘!
今年暑期華僑大學非同尋常,校領DAO和一些主要負責人都在忙著搬遷的事,華大即將棄泉投廈,九月份正式啟動廈門校區.泉州廟小終究容不下華僑大學這尊菩薩.本人對著天哭。
華大這幾年的搬遷事件,當中的恩怨錯綜復雜.高校擴招,01年開始向市政府要地擴展校園,當中情形一波三折,先是看中洛江雙陽附近一千母地,後來有流傳因風水問題和地形不是太好而作罷.轉而向原校區周邊要地,也就是那時開始和泉州執ZHENG當局開始了要地求發展的拉鋸戰以至於到後來撕破臉關系弄僵.讓廈門市政府捷足先登撿了個大便宜,廈門當局拋出的橄欖枝可謂香餑餑,白送兩千母地,雙方一拍即和,華大上告國-務院僑辦還不忘告泉州的狀,理由是校區緊靠清源山景區沒有發展餘地,還有對外交通不便利,城市環境不佳引不來人才等等.消息公告後一石激起千層浪,社會各界議論紛紛,泉州著急了,主動對華大示好並以最快的速度把校區周邊的367母山地騰出想留住華大,但是華大去意已決,九頭牛都拉不回頭,現在那367母地也成了蠻荒之地和半個垃圾場.迫以各方壓力,當時的泉州市政府還動員好幾個在國內政壇有頭有臉的重量級華僑到國務-院說情,但最終還是無法挽回局面,當年開的華僑校董會也是各執一詞,辯論激烈.細想一下,當年華僑大學剛被國家教育部列為重點扶持大學名列,給的錢不少,廈門正是看中華大這筆錢可以免費為集美建設才如此器重華大的,要知道這筆錢有分幾次給累積有近二十億,如果投在城東的話,那現在的華大校園可是今非昔比啊!真是痛心啊!當時我們的執ZHENG當局腦袋瓜和別人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啊!最後說聲:泉州對不起華大!!

8. 泉州哪裡的面線糊最正宗

這個......說實話,面線糊這個東西用得了正宗這個詞么?吃起來都差不多.我也會煮啊..也很正宗的......主要看是不是干凈衛生啦.
開得久的店比如東街的阿賜,還有南俊路口那家開到半夜的,還有龍宮菜市.還有天後宮那邊的,有很多.我吃了以後覺得都不錯,但是沒記名字...哈哈...

9. 泉州面線糊

面線糊
福建省閩南地區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就著本地的另一種小吃——油條吃。可以在面線糊里放入大腸、蝦仁、豬肝等等。
配 料:
1、主料:精製面線75克。
2、輔料:蝦糠150克,豬骨湯1000克,熟魚肉200克,精鹽15克,味精6克,澱粉50克,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過當歸)適量。
·特 色:此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泉州地方風味。
·操 作:
1、將蝦糠包紮於紗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鍋中,用中火煮半小時,撈起蝦糠後,湯汁過濾待用。把熟魚肉撕成絲。
2、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澆沸。將精製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准味。澱粉調水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
3、用餐前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鹵大腸、小腸以及各種熟食品和油條,食用面線糊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鹵汁,味道更美。

閩南有這樣一款說法, 「沒吃過面線糊的,肯定不是閩南人。」這足以證明面線糊在咱們閩南人心中的地位。

傳說,面線糊的產生也跟艱苦的生活有關。乾隆下江南時,來到了一個叫做羅甲村的小村莊。那時正值糧食短缺的時候,村民全都窮得揭不開鍋。為此村民急得是團團轉,實在想不出要弄什麼吃的來招待皇帝。乾隆在一秀才家門口下了轎,村裡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牆角找到一些往年豐收時啃剩的豬骨頭和魚剌,洗後下鍋熬出一碗湯,又去櫃子里掃出一把面線碎和一把木薯粉,和著就做出了一碗面線糊。乾隆吃後,感覺味道非常鮮美,馬上問這「龍須珍珠粥」是用什麼做的?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膽回答,這是祖傳秘方,用上等面線和特等精製地瓜粉加工而成。皇上大大賞賜了這個巧媳婦,這面線糊也就這樣傳開來了。

反正是閩南的名小吃就行了。泉州,廈門,台灣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