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腳蘚怎麼治以下是我的腳蘚圖哪位醫生出來看下應怎麼治
在我們醫院一般診斷腳癬要做皮損真菌檢查才確診用葯,但你可以先試著用抗真菌的外用葯。如果有效要堅持用葯。硝酸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特比萘芬霜都可以用。需要注意的是,腳癬很難治,並不是這個病菌很頑固,而是患者不能堅持用葯或不注意鞋襪消毒造成反復感染!所以建議:1.嚴格按說明書堅持用葯。2.用葯後徹底和舊鞋子和襪子拜拜。
⑵ 在廈門灌口的雙嶺村有一個很有名的老中醫可治療皮膚病
葯貴,看病馬虎,不負責,不問病情,不專業,連個手指脫皮都看不好,吃了他的葯一點效果都沒有,誰去誰後悔,我再也不相信那個人了。
⑶ 廈門比較好的老中醫
1、老中醫杜和順,廈門杏林西濱村,內科,已退休
2、老中醫黃奕田,廈門鼓浪嶼,疑難雜症,婦科,已退休
3、李建西,漳平市中醫院,廈門立和中醫,中醫脊樑之李可老中醫的得意弟子之一,疑難雜症重症。
4、荀滬澤,廈門鼓浪嶼衛生服務中心,婦科雜症,脾胃病及男女不孕不育。
5、夏福麗,五代祖傳中醫,兒科,婦科,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等。廈門立和中醫。
6、高樹彬,廈門市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中醫生。
7、康水良,安泰堂的老中醫,地址:大同路325號。
8、吳友旺,金雞亭德善堂的老中醫。婦兒科。
吳醫生不是廈門的,但三代祖傳婦兒科很有效。造福很多人。可惜寄在德善堂這種小診所。
9、吳網治 婦科專家,以前在中醫院,前2年有在禾祥西坐診,年紀很大了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坐診
10、張清萍,廈門市中醫院,婦科,主治中醫生。(不過看到有個別網友說她是西醫)
11、程紹魯,廈門市中醫院,針灸科,主治中醫生。
12、錢林超,廈門立和中醫,風濕、類風濕、痛風等。
13、張水生,廈門立和中醫,脾胃、腰椎頸椎疾病等。
14、王彥輝,盛國榮中醫診所,腫瘤術後調理。
15、周然宓,廈大中醫學院附屬中醫院,廈門立和中醫,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痿症等神經系統病症。
16、康俊傑,廈門中醫院,肝病科。
17、陳三才,廈門市中醫,主治中醫生。
18、林建明,廈門立和中醫,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等。
19、杜錦海,中醫院禾詳門診部,
20、盧太坤,中醫院禾詳門診部,前列腺疾病 男科專家
21、王宛成,中醫院禾詳門診部,廈門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善長脾胃疾病治療,疑難雜症,老年病治療。
22、塗福音,中醫院禾詳門診部,華醫館坐診,胃腸類。
福建省廈門中醫醫院前院長,廈門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現任中國中醫內科學脾胃專業委員會委員,對脾胃學說有深入研究,擅長治各種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高膽固醇血症及神經性頭痛等疾病。研製「康胃沖劑」、「祛痛靈膠囊」等新葯。撰著有《臨證論醫集》、《塗乾照醫案選》兩部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除了在禾詳東的中醫院坐診還在華醫館,地址:廈門市湖濱南路59
⑷ 我的腳癬為什麼很難治癒
治療腳氣九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簡單版】:
通常說的腳氣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時控制會波及其他部位,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葯物為主,主要有達克寧、蘭美抒、貴州神奇、華陀膏等多種,只要堅持使用,症狀消失後繼續使用一周維持通常可以治癒。同時需保持足部乾燥、清潔,鞋子要透氣性好。
【完全版】: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預防】
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治療腳氣九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
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
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腳氣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病。一旦發病,病人往往感到奇癢難忍,腳趾間出現紅斑、脫屑,症狀嚴重的患者整個腳底都會發紅、脫皮。腳氣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還極易傳染給他人。然而,因患腳氣而就診的病人並不多。北京友誼醫院皮膚科主任趙俊英說,大多數腳氣患者都是在症狀比較嚴重的時候才來醫院看病,而在發病的初期、症狀較輕的時候,通常是利用一些民間土方進行自我治療。
家住北京宣武區的張先生是一位「老」腳氣患者了,為醫治頑疾,多年來,他用了許多偏方:往患處抹大蒜,用花椒水洗腳,將腳浸泡在濃醋里,甚至往腳上塗蜂膠……方法用盡,可是腳氣病不僅不見好,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當張先生不得不到醫院看病時,腳底已經整個潰爛,走路也不利索了。
趙主任指出,用土方法治療腳氣,有時雖能起到止癢的效果,但絕對去不了根。而且有些土方法由於刺激性較大,還會造成過敏反應。如往患處抹大蒜,反而會使患處出現紅腫甚至流水的症狀,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趙主任提醒腳氣病患者,一旦出現腳氣症狀,應該盡早接受治療。早期治療,不僅用葯少,而且有利於痊癒,而一旦病情加重,治療也就更加困難。
從臨床表現來看,腳氣可分為三型,治療方法也因型而異。當患者足部出現脫皮、裂口子的症狀時,屬於角化乾燥型,對於此類患者,用葯應以霜劑、膏劑為主;如果是水泡靡爛型的患者,即患處滲水,對這類患者就不能像角化乾燥型患者那樣,使用刺激性過強或軟膏等葯物,而應先將患處處理得干一點,然後再用粉劑葯物進行治療;還有一類患者屬於間插型,即有的部位乾燥、脫皮,有的部位靡爛流水,此時就應根據具體情況用葯。除了辨型用葯,患者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足療程用葯。許多腳氣患者只注重在急性期堅持用葯,一旦症狀減輕便停止用葯,殊不知,腳氣是一種極易復發的疾病,無論患者使用哪種葯物進行治療,都要堅持到足夠的療程才能徹底清除腳氣。
除了葯物以外,日常的足部保健對治療腳氣也非常重要。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李若瑜教授介紹,腳氣是由一種皮膚癬菌引起的疾病,而這種癬菌在比較潮濕、高溫的環境下更容易滋生。因此,人們應注意保持足部乾燥,選擇比較吸汗的線襪和透氣、寬松的鞋子;每天堅持洗腳,並擦乾腳和腳趾縫。
【腳臭自我治療小妙方】
1.經常洗腳
2.在腳上使用爽身粉
3.使用止汗劑
4.經常更換襪子
5.穿通風的鞋子
6.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後用塑膠袋套腳,以誘發流汗,次日清洗腳 部,再予以擦乾,連續如此一周,接著再每周一至兩次
7.經常泡腳
8.以茶包煮水,再用腳浸入二十至三十分鍾,擦乾後撒爽身粉,可防止腳臭復發
9.也可以粗鹽溶於水泡水
10.醋酸鋁、重碳酸鈉及醋溶於水泡腳,都有除臭的作用
11.冷熱交替的泡腳,有助減少流汗,防止腳臭
12.保持平靜
13.注意飲食
14.勿過度勞動足部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腳癬!!
一、症狀表現
腳癬俗名「香港腳」,又叫腳氣,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見皮膚病。腳癬是一種接觸傳染病,常因共用面盆、腳盆、腳巾、手巾、拖鞋及澡盆而迅速傳播。症狀為腳趾間起水皰、脫皮或皮膚發白濕軟,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並可蔓延至腳底及腳首邊緣,劇癢,必須抓破為止。故常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由於用手抓癢處,常傳染至手而發生手癬(鵝掌風)。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成甲癬(灰指甲)。真菌喜愛潮濕溫暖的環境,夏季天熱多汗,穿膠鞋、尼龍襪者更是為真菌提供了溫床;冬季病情多好轉,表現為皮膚開裂。
二、選用非處方葯
1. 西 葯
外用:環吡酮胺(環利)、鹽酸特比萘芬(療霉舒)霜、硝酸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和聯苯苄唑霜、水楊酸硫膏、復方十一烯酸鋅軟膏、紅黴素眼膏、四環素可的松眼膏、維生素B6。
2. 中 葯
外用腳氣散、如意金黃散、三黃膏加服小敗毒膏。
三、調理事宜
手腳癬並不難治,但不易根除,原因之一是沒有堅持治療的毅力,只要不癢就忘記了搽葯。所以必須堅持,直到皮膚都不白變,正常光滑了,還要堅持上葯或泡腳1~2周。原因之二是有人認為手腳癬是養生病,治好了會得其他病,其實醫學上並不承認此事。還有人因為反復感染而喪失信心,故分開用毛巾、盆、拖鞋等也極為重要。
四、何時就醫
1.甲癬或掌蹁部皮膚較厚經久不愈。
2.腳癬有繼發感染,塗上述葯膏後也還紅腫疼痛。
3.雙側手足多處病損。
若不是腳氣腳癬,可能與工作生活的環境有關,避免接觸粉塵和水,注意腳部衛生,自己不要亂治,找大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做出結論和處方,以免病情惡化。
⑸ 廈門中山醫院太差了,我去那邊看皮膚都好幾年了,那邊的醫生都看過了,每次去都是忽悠人,!
皮膚的問題其實未必就是簡單的皮膚問題,醫生都是以葯物為導性的。考慮是否身體拍毒的異常,導致很多的毒素從皮膚排出造成皮膚的問題。
⑹ 我是嚴重性腳癬,到該院來應該看什麼科,比較合適呢_腳癬
效果不好?這可是治療腳癬最好的葯了。 可以試試這個: 復方黃柏液(漢方制葯),直接塗抹於腳部,一天兩次,這是個中成葯,抗炎消腫,殺菌止癢,而且沒有刺激性,治療過好幾例腳濕疹,效果很好的。
⑺ 腳癬可以根治嗎
腳廯是受了真菌的感染引起的,一般的症狀就是水皰,蛻皮,瘙癢等,如果控制的不及時,也有可能傳染到其他部位,所以趕緊去除,避免傳染給家人或者孩子;
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保持足部的衛生,每天用肥皂洗腳。
2、去像公共游泳池的地方一定要自己帶拖鞋去,並且不要光腳在地上走。
3、鞋襪應該干凈、乾爽、透氣;襪子每天都要換,再多置幾雙鞋和鞋墊,輪流著穿。
4、腳汗多的人不要穿皮鞋。
5、一些燒烤,辣的不要吃、吃了會加重腳氣
6、使用足宜舒舒竹寧去腳廯,每天用溫水洗腳之後,取適量均勻抹在患處,每天堅持使用,倆周左右的時間,腳氣就會好轉了。
⑻ 廈門的寶媽們,有誰去過瑞來春堂濱南館看過高樹彬醫生的,怎麼樣
效果變差,沒中醫院時好
⑼ 在廈門哪裡看中醫最好
選擇一個好的中醫來調理身體是很多患病之人非常迫切的願望,然而近年來中醫界層出不窮的「大師」「神醫」事件,幾乎讓很多朋友對中醫界的醫德醫風產生了質疑。其實,以中國之大,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中醫師並不缺少,只不過需要我們擦亮雙眼,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用自己的智慧來去偽存真,而不受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影響,這樣才能發現真正的「蒼生大醫」。
好中醫參考一:醫德高尚,淡泊名利。
無論中醫西醫,醫德高尚,都是從業者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要求,講求醫德,淡泊名利也是成為一個好中醫必不可少的素質。很多患者在選擇中醫時,往往喜歡查看中醫師的職稱、行政級別等,總覺得只有所謂的「教授」「主任」「專家」才能治好病,筆者以在醫療界近十年的經驗敬告各位,中國目前的醫療行政級別和職稱高低,往往並不能反映從醫之人的真實水平,往往只有善於編造學術論文,迎合上級意願,或者後台很硬的醫生才能獲得升遷,因此,一個中醫師,行政級別愈高,職務愈多,往往臨床醫術也就越低,試想一下,一個整天被一大堆無聊的會議、科研課題占據了大多數時間的醫生,怎麼還會有精力去研究中醫經典呢?
中醫是一門實踐醫學,並非同西醫一樣是在實驗室裡面研究出來的,而是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出來的。因此,熱衷於搞「科研」來編造論文、獲取名利的中醫師,是不可能理解中醫的精髓,從而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師的。幾千年來,中醫的發展,都是靠在臨床上悉心摸索,以病人的主觀感覺來驗證療效的。這一規律,至今未變,所以往往一些職稱並不高,行政職務比較少的中醫師,才更有時間去研讀古醫書,感悟天人之道,從而提高臨床療效。那些頭銜一大堆,身兼數職的專家們,往往才是真正江湖騙子,甚至一些沒有醫師證,無法合法行醫的民間中醫,臨床療效也要優於目前的那些專家教授。
好中醫參考二:細心診治,慢速看病。
有人說,中醫師「慢郎中」,這個「慢」並非指的是中醫起效慢,而是指的中醫在診治疾病的時候,細心察驗,認真組方,往往看好一個病人需要近十分鍾左右才能完成。老病人可能時間會稍短一點,但也絕對不會兩三分鍾便了事。中醫界的鼻祖,漢代的張仲景就曾經批評當時的一些醫生「握手不及足,按脈不及尺」「相對斯須,便處湯葯」。
然而,現在一些所謂的「名醫」的看病速度真的令人咂舌,一天之內竟然能看一兩百人,他們看脈,驗舌,往往都只是一種形式,腦子里在看見這個病人第一眼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在思索要用哪個方子,而不是先考慮病人的辨證,這些病人的處方,也大都是在倉促之間完成,未經仔細辨證的處方,其療效可想而知。這一點,古人要比今人做的好。明代一代名醫張景岳成名之後,一日診治五十餘人,便已覺頭昏腦漲,不肯再多看一個病人,這既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更是對病人負責。所以,在選擇好中醫時,不妨到門診觀察一下,看看這個醫生看病是否經過了思索,看一個病人需要多少時間。
好中醫參考三:葯簡而精,價格便宜。
一些病人因為病急而希望速愈,因此央求醫生多開貴葯好葯,在潛意識里覺得貴葯就等同於是好葯,遇到開方便宜的醫生,甚至覺得醫生故意刁難自己,不捨得給自己用好葯,由此甚至產生醫患沖突。這種想法是十分可笑的。因為葯價的貴賤與療效並無直接關系,療效的好壞,主要取決於中醫生的辨證是否精當,用葯是否准確。並不是葯材越貴,療效就越好,葯價是由市場調節的,比如冬蟲夏草,本來是一位普通的補益肺腎的中葯材,十幾年前價格也沒有如今這樣貴,然而這些年來,由於媒體和市場的炒作,使得其價格迅速升溫,並且由一種補益肺腎的中葯材變成了無病不治的「神葯」。普通百姓難得一嘗,名門權貴趨之若鶩,一些重利的中醫師煽風點火,為了經濟效益,不管病人是否適合服用,也大量給病人開冬蟲夏草這味葯,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
其實,冬蟲夏草的功效,完全可以由金蟬花等便宜葯物來代替,一個醫德高尚,淡泊名利的醫生,在處方用葯上,是絕對不會故意使用貴重葯材的。相反,出於對病人經濟條件的考慮,這樣的醫生會盡力的使用一些價格低廉的葯物,大家如果遇到這種處方「簡便效廉」的中醫師,一定要多加珍惜。
另外,葯少而精,一直以來便是中醫追求療效的一種手段。葯味錯雜,往往導致整張處方葯物作用相互抵消,無法發揮臨床療效。中醫經典書籍《傷寒論》里的大多數處方,都不會超過十味葯,不少處方甚至只有兩三味葯物,就很能說明這一問題。而目前的一些中醫師,處方用葯動輒二十多味,葯味混雜,不唯無益於病,亦且有害於身。醫生為人間司命,手握生死大權,如此處方以求利,不有愧乎?再此也提醒各位,遇到開貴方,大方的醫生,也還是躲著點好。
⑽ 廈門哪有看皮膚病很厲害的醫生呀。
仙岳嘉園,中信銀行後面的百草堂,有個老中醫。我在其他地方看不好的皮膚病 他能看~開的葯也很照顧到病人,收費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