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出入廈門機場最新規定
現在出入廈門最新規定(持續更新)
更新:2022-12-09 18:10:43
現在出入廈門最新規定:
最新消息:根據疫情防控新十條相關要求,廈門高速公路、機場、輪渡、火車站等交通樞紐陸續調整防疫措施,不再查驗健康碼、行程碼及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市民到醫療機構就診仍須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出廈門
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協調機制防控政策要求,自12月7日起,購票、乘車及進出站停止查驗48小時核酸證明和健康碼,各項進京防控措施調整時間另行通知。
入(返)廈門
1、我市繼續實行免費核酸檢測服務(部分核酸檢測點延長至22時),鼓勵群眾每72小時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2、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需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3、對7天內有高風險區旅居史的入(返)廈人員:實施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5、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4、所有(入)返廈人員,須提前通過i廈門微信公眾號「入廈人員信息登記」登記信息,並主動向所在單位、社區或入住酒店賓館報備,配合落實健康管理措施。未提前報備的,須在抵廈後6小時內進行補錄報備。根據出發地和途經地疫情風險等級實施分類管理:
a、對7天內有A類地區(內蒙古、西藏、新疆、重慶、河北、青海省西寧市、河南省鄭州市、洛陽市、甘肅省蘭州市)旅居史的入(返)廈人員:入廈後實施3天居家健康監測+4天自我健康監測,第1、2、3、5、7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b、對7天內有北京市、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湖北省武漢市旅居史的入(返)廈人員:參照A類地區管理,入廈後實施3天居家健康監測+4天自我健康監測,第1、2、3、5、7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對來廈旅遊等無固定居所不符合居家條件的,實施3天集中隔離。
c、對7天內有B類城市(見下表)旅居史的入(返)廈人員:入廈後實施五天四檢,第1(落地檢)、2、3、5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d、C類城市即除AB類地區以外其他所有市外入(返)廈人員:入廈後實施三天三檢(含落地檢)。
另外,根據廈門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2022〕第29號通告,
一、入廈必報。
所有入(返)廈人員,須提前通過i廈門微信公眾號「入廈人員信息登記」登記信息,並主動向所在單位、社區或入住酒店賓館報備,配合落實健康管理措施。未提前報備的,須在抵廈後6小時內進行補錄報備。
二、入廈「三天三檢」。
1、所有入(返)廈人員抵廈後須完成「三天三檢(含落地檢)」。重點地區入(返)廈人員按有關規定執行。
2、福建省外(含7天內福建省外旅居史)入(返)廈人員和福建省內高風險區所在縣(區)入(返)廈人員,抵廈不滿3天者,不進入餐飲服務、購物中心(含百貨店)、商場超市、農(集)貿市場、美容美發、洗浴、足浴、SPA、游藝廳、歌舞廳、KTV、網吧、酒吧、劇本殺、密室逃脫、健身房、游泳館、棋牌室等公共場所,不參加聚集性活動,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福建省內其他地區入(返)廈人員,「落地檢」陰性結果出來前要嚴格居家或居店,不進入公共場所,不參加聚集性活動,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 廈門防疫最新規定
廈門防疫最新規定如下:
1、高風險區入(返)廈人員: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7天,醫學觀察的第1、2、3、5、7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方可解除醫學觀察。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算起。
2、中風險區入(返)廈人員:實施居家隔離醫學觀察7天,醫學觀察的第1、4、7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者方可解除醫學觀察。不符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條件者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算起。
3、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低風險區)入(返)廈人員:持有48小時以內核酸陰性證明入(返)廈,入廈3天內完成2次核酸檢測,並做好健康監測,檢測結果為陰性者方可解除。
4、省外陸地邊境口岸城市(與香港、澳門有口岸相連的除外)入(返)廈人員: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入(返)廈。
5、定點醫院、集中隔離點、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等從事高風險崗位閉環管理的入(返)廈人員;脫離工作崗位後,需7天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第1、4、7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出行前要向所在社區、村(居)委會或單位報備,需滿足脫離工作崗位7天以上,並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有序出行。
3. 從廈門返鄉需要隔離嗎
從廈門返鄉一般不需要隔離,但是中風險地區要核酸檢測,返鄉後第7天和第14天分別做一次核酸檢測,同時接受14天居家健康監測。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乾咳、乏力等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重症病例多在1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
衛生防疫專家強調,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導致感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