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廈門趕海時間表
廈門趕海時間:3:20 - 7:20點 (優),15:50 - 19:50點 (差),最佳魚口時間:前天23-1點,6-8點,12-14點,18-20點。
【捉魚蝦挖海蠣+灘塗拾貝+尋覓野生鮑魚】在漁民指導下,帶著特製的工具到淺灘,尋找潮水褪去,留在淺灘上的海鮮。
如果旅程時間比較緊湊,廈門還有很多景點沒有遊玩的話,建議選擇廈金灣趕海。廈金灣離市區比較近,幾乎用半天的時間就可以暢玩一遍,並且離我們的帆船基地和觀音山都相對較近,遊玩後還可以去環島路和曾厝垵逛一下,體驗一下廈門海邊的夜景吃些當地特有的小吃也是非常悠閑自在的。
⑵ 廈門趕海抓海鮮的地方-潮汐表小嶝島趕海旅遊攻略
在廈門如果是想要去趕海捉蟹,那麼一定不能錯過的兩個地方就是廈金灣和小嶝島,這兩個地方可以說是趕海的熱門場所,下面就是相關的攻略信息介紹,一起去看看如何趕海吧。
1、趕海前的准備工作
趕海是一件充滿了趣味和收獲的遊玩項目,是眾多遊客來廈必體驗項目之一,來廈門,除了追風逐浪、挖沙洗水之餘,趕海也是廈門的正確打開方式。想感受正宗的鷺島人海邊生活,那就和小編一起來廈門趕海吧!
什麼是趕海呢?趕海就是海邊居民的一種日常勞作方式和生活樂趣,他們根據潮起潮落的規律,趁著潮落的時機,到裸露的海邊灘塗和礁石上採集或打撈海洋生物。
簡單來說,就是落潮之後去海邊撿海鮮!
關於趕海,小編這邊整理了一些關於趕海必須要掌握的幾點知識。包含趕海的時間、地點的選擇以及趕海的遊玩注意事項等。
根據潮汐表選擇趕海時間
趕海,首要的就是掌握正確趕海時間。所以,如果你想去趕海,就一定要記得提前查看天氣狀況,查看趕海潮汐表!
大潮汛時候是最適宜趕海時期,因為這個時期的海水退的遠又快,是趕海收獲大豐收的好時機。這個時期特別是貝類海鮮這類行動較為遲緩的,當海水褪去的時候極易被擱置在灘塗上。
所謂「初一十五落大潮」,而大潮汛就是在農歷每個月指卜粗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後兩天為最好,另外每天的漲落潮時間推遲約40分鍾左右,也就是說,大海的退潮時間不是固定值,每天都不一樣,所以趕海的時間每天也不一樣,因此我弊李們根據趕海潮汐表選擇趕海時間即可。
除了潮汐時間之外,趕海也要看風向。比如,前一天刮北風和西北風,次日的海潮就容易退得快,此外,當天刮北風和西北風也利於退潮。
2、廈門兩大熱門趕海地
明白如何選擇趕海時間後,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廈門比較熱門的兩個趕海地方。
原則上,只要是海岸線邊都可以趕海。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趕海區域屬於天然海灘,有的則屬於人工區域,各有各的特色,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2.1、小嶝島網紅趕海
適合人群:旅程可支配時間較為充裕,喜歡小島漁村風情,想深度體驗原汁原味原生態趕海的人群,那裡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可以遊玩一整天。
小嶝島是一座離廈門約1小時左右車程的小島嶼,面積僅為0.88平方公里,是「英雄三島」之一。小嶝島四面環海,幾:經硝煙戰火的洗禮,是曾今炮戰的最前方,如今小島上有許多戰地建築遺址,原始狀態的明碉暗堡、戰壕以及對台廣播、地底下縱橫交錯的坑道等。
小嶝島趕海亮點:
原生態小島風情、閩南漁村文化、參觀戰地遺址歷史遺跡、肉眼觀金門
小嶝島是一座比較原生態的海島,居住的大都是一些以捕魚為生的漁民,比起市區趕海,在這里趕海,更原汁原味親近自然。這一線趕海的特點是,既有灘塗,又有礁石,海產豐富。
小嶝島趕海一般由當地漁民帶領,除了趕海捉蟹,還能品嘗漁村特色海鮮料理,近距離感受漁民生活日常。除此之外,小嶝島距金門僅1600米左右,這里還有許多戰火洗禮後遺留下的古名居、戰地遺址可以參觀遊玩,在過趕海的癮中,也千萬別忽略了,趕海、賞景兩不誤才是小嶝島趕海的最佳姿勢,當然也別忘了吃。
靠海吃海,在小嶝島趕海,還可以嘗一嘗當地的特產,除了饕客青睞的海鮮,小嶝島還有一種長在水裡的菜也是一定要嘗的,那就是遠近聞名的「小嶝頭水紫菜」,這是一種當地自己養殖的紫菜,由於味道鮮美,在外界備受好評,搶購的人很多。
此外當地由「六耳珍珠海蠣」製成的炸海蠣以及由串燒蝦拌芥末油製成的芥末串燒蝦也是非常驚艷的美味。
小嶝島的特色景點有哪些?
八閩鐵樹王
無門票,有600多年的樹齡,鐵樹開花代表了吉祥,所以村裡的人都把它當成了吉祥物。
獨木成林
無門票,一棵榕樹隨著生長而形成的一處奇觀,樹整體長得像一片小樹林一樣,據說可以容納100人在樹下乘涼,因此被稱為獨木成林。
閩南古民居群
無門票,小嶝島古同安文化積淀比較深厚,理學名賢邱葵長期隱居小嶝。以邱葵故居為中心,你會發現錯落有致地坐落著不少典型的閩南古民居建築群,體現了中華民族和閩南地域的歷史文化特色唯鎮。
代號「303」的民防工程地道
門票10元,貫穿小嶝島的地道,是戰爭年代小嶝人民的保護傘,每個角角落落都遺留著歷史的痕跡。
還有其他景點:海峽之聲對台廣播遺址、唐朝美人井、月亮灣沙灘等等。
小嶝島趕海自駕或者跟團一日游都可以,但是包車不推薦,大嶝島碼頭那邊很容易上當受騙;最後要吃廈門最正宗的農家海鮮,一定要到小嶝島,真正的漁民體驗,並且還可以近距離看金門。
怎麼去小嶝島?
①搭乘旅遊5線,從【廈門梧村汽車站地下車站】到【大嶝碼頭站】,然後步行300米到大嶝碼頭,乘坐電瓶車抵達小嶝島。
②乘坐廈門756路、廈門760路,到達【大嶝公交車場站】,然後步行300米到大嶝碼頭,乘坐電瓶車抵達小嶝島。
2.2、廈金灣趕海
適合人群:想體驗趕海樂趣,但旅程時間相對比較緊湊,還有其他行程安排的人群,幾乎用半天的時間就可以,家庭親子/情侶蜜月/朋友/老少皆可。
在廈門,除了去小嶝島趕海,其實還有不少適合趕海的地方。
廈金灣趕海亮點:
親子歡樂時光、學習趕海知識、體驗漁民趕海樂趣、鷺島人文風情
廈金灣是廈門市區海域環境最佳、基礎設施最好的趕海旅遊區,是島民周末休閑的好去處。此處海灘遼闊,小螃蟹、小蝦、蛤蜊、海星,這些小海鮮一退潮隨處可以見,只要你仔細尋找,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在五緣灣趕海除了可以捕撈螃蟹等小海貨外,還有很大機會見到稀有海洋生物——海怪馬蹄蟹和海洋明星——跳跳魚。
趕海、耕海、吃海、玩海、知海,在廈門,除了可以讓你感受漁民生活的樂趣外,捕獲的海鮮抓多少都可以選擇免費加工食用或打包帶走,現場教練還會科普相關海洋知識,也會跟蹤拍攝你們趕海的時光,留作紀念。
在廈金灣趕海一般約半天時間就足夠了,剩下的時間大家還可以自由支配,想去哪玩都可以,周邊附近也有許多可玩的娛樂項目。還可以到附近的五緣灣海邊下地籠,或者帆船、遊艇、皮劃艇趕海。
Tips:
除以上外,還有許多公交路線可達五緣灣,島內票價均價1元,島外至島內2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所在地進行選擇,也可以自駕和打的。
以上就是廈門最火的兩大熱門趕海體驗地,想去按個人需求選擇即可,明白如何選擇趕海時間以及趕海地點後,接下來讓我們來說說趕海玩海的注意事項。
3、趕海注意事項
3.1、對海域不熟悉的朋友不要單獨去趕海,最好約上夥伴集體活動,比較安全,建議也可以網上報名商家的趕海產品,一般都會包含往返接送和一頓海鮮餐,也會有教練或漁民在旁指導,可以體驗的趕海玩樂項目也比較豐富。
3.2、趕海前,一定要注意查看天氣狀況,避免在風浪較大以及雨天出行,以免發生危險,也影響遊玩體驗。趕海時注意觀察潮汐狀況,灘塗濕滑,浪大的時候建議不要太靠近海邊。
3.3、趕海之前要准備好趕海工具,常用的工具有手套、水鞋、小鐵鏟、小耙子、小桶等,趕海工具能有效防止被尖利的礁石和海鮮劃傷。
3.4、由於海邊風大較曬,建議做好防暑防曬工作,建議可以自備遮陽帽和一套換洗衣物,也可以帶點創可貼,有備無患。
廈金灣很多海域都是被當地漁民承包了的,需交費方可趕海,如有帶孩子或者老人出行的建議報名廈門市區趕海一日游。
⑶ 廈門哪裡可以趕海抓海鮮
廈門的小嶝島可以趕海抓海鮮,小嶝島是一座比較原生態的海島,居住的大都是一些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小嶝島既有灘塗,又有礁石,海產也豐富。小嶝島趕海一般由當地漁民帶領,除了趕海捉蟹,還能品嘗漁村特色海鮮料理,近距離感受漁民生橘扒活日常。
廈門哪裡可以趕海抓海鮮
![](http://www.branchsmith.com/images/loading.jpg)
小嶝島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半島的東南沿海,屬翔安區大嶝街道管轄,是祖國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之一。
歷史上小嶝島曾屬於金門縣管轄,而金門縣歷代屬於同安腔碰縣管轄,小嶝島也曾隸屬於南安縣。
小嶝島面積僅為0.88平方公里,地處翔安、南安、晉江、金門伍伍談交界處,扼浯海之咽喉。
⑷ 廈門特產海鮮有哪些
1,龍蝦
龍蝦(學名:Palinuridae)是節肢動物門軟甲綱十足目龍蝦科下物種的通稱。又名大蝦、龍頭蝦、蝦魁、海蝦等。它頭胸部較粗大,外殼堅硬,色彩斑斕,腹部短小,體長一般在20~40厘米之間,重0.5公斤上下,部分無螯,腹肢可後天演變成螯。最重的能達到5公斤以上,人稱龍蝦虎。
2,鮑魚
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譽為海洋「軟黃金」。鮑魚是名貴的海洋食用貝類,被譽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3,螃蟹
螃蟹(páng xiè):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十足目,腹胚亞目,短尾下目。是甲殼類動物(crustacean),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
4,蝦
蝦(Shrimp),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1],包括南極紅蝦、青蝦、河蝦、草蝦、對蝦、明蝦、龍蝦等。 蝦具有很高的食療營養價值,可以有蒸、炸等做法,並可以用做於中葯材。
5,文昌魚
廈門同安區特產。這種魚沒有頭,也無鰭無鱗無脊根,甚至連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都沒有,心臟是一個能跳動的腹血管,血無色,全身半透明,除口和咽喉外,就是一條直腸和肛門,構造較簡單。
⑸ 有一種新的娛樂內容漸漸興起,那就是趕海,趕海中都有哪些常見的海物呢
第一個:青蟹
這個應該是最常出現的,實際上大名鼎鼎的海南四大名吃和樂蟹便是青蟹,青蟹是我國關鍵的經濟發展海產品,跟陽澄湖大閘蟹、海蟹等並排,普遍分布於南方的水域,特別是福建、廣東等地。青蟹營養豐富並且喂養成本相對高,因此大都是天然的的,一個二斤重的青蟹即便是在高峰期也可以很輕松的到一百塊之上。並且相比於海蟹的寒性,青蟹要好很多,只需解決恰當,經常吃難題也並不大。
第四個:黑鯛
大夥兒不必被騙是啥寶貴魚種,其實就是加吉魚,加吉魚小編是不太喜歡吃的,刺比較多,吃起來較為不便。黑鯛一般日常生活在臨海挨近岩層的地區,可能是趨向深層的要求也可能是避開捕食者的傷害。
第五個:海虹
棲息的地方:海虹一般粘附在海岩礁上,呈好幾個聚集狀遍布,是較為常用的出海捕魚海鮮。需要專用工具:手套、小鐵鏟、一桶/竹筐,獲得方式:海虹殼邊緣銳利且在海邊上粘附密切牢固,要是沒有專用工具途手選取,會很非常容易割破手指,這時,戴上手套,拿上小鐵鏟,激光切割粘在岩層上邊的海虹便輕而易舉了。
⑹ 廈門哪裡可以趕海抓海鮮
廈門可以在小嶝島、廈金灣趕海抓海鮮。小嶝島趕海亮點:原生態小島風情、閩南漁村文化、參觀戰地遺址歷史遺跡、肉眼觀金門。廈金灣趕海亮點:親子歡樂時光、學習趕海知識、體驗漁民趕海樂趣、鷺島人文風情。
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塗和礁石上打撈或採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中國著名的有象山趕海。
趕海時要注意:
一、時間,趕海一般選擇在大潮汛最好,因為大潮汛海水退的遠又快,特別是貝類海鮮行動較為遲緩。當海水退下去的時候這些貝類海鮮就被擱置在沙灘或泥灘上了。而這大潮汛就是在農歷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後兩天為最好。
二、天氣,當刮南風的時候的別是單南風和西南風最好,而且風力大點最佳,潮水會藉助風力退得要比沒風時遠的多。天氣突然變化時(以陰天為好)或者和四到五級的西北風刮上幾個小時,然後再轉南風,這樣的天氣是最佳時節。
三、地點,因為在每種海產品的棲息地都不同,就趕海而言,一般都選擇有貝殼沙較多的地方。如果趕海之前問一下當地的海邊人他們都知道哪個地方出那種海鮮。在這時就看你喜歡什麼樣的海鮮了,然後根據你喜歡的海鮮的棲息地去找吧。
四、安全,海邊靠近山的都有石頭,而這石頭呢又會生牡蠣,這牡蠣殼很鋒利的,而沒山的地方呢又有石壩,這石壩上也長著牡蠣,如果和皮膚有輕微的接觸,就會被牡蠣殼給劃破。所以最好穿上軍用膠鞋,假如你想捉蟹子就得戴上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