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廈門在中國是幾線城市
根據2017中國城市等級劃分,廈門是二線城市。
❷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排名。
2008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排名
上海市 12001.16億 北京市 9006.20億 廣州市 7050.78億 深圳市 6765.41億 蘇州市 5700.85億 天津市 5018.28億 杭州市 4103.89億 無錫市 3858.00億 青島市 3786.52億 佛山市 3588.50億 寧波市 3433.08億 成都市 3324.36億 南京市 3275.00億 東莞市 3151.01億 武漢市 3141.50億 大連市 3131.00億 沈陽市 3073.93億 煙台市 2878.97億 唐山市 2779.14億 重慶市 2666.82億
各項競爭力前十名城市 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高雄、蘇州、杭州、天津。
增長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煙台、河源、清遠(三個城市並列)、臨沂、包頭、烏海、營口、東莞、汕尾。
規模前十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效率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新竹、高雄、中山、深圳、台中、東莞、佛山、上海。
效益前十名的城市:新竹、高雄、鄂爾多斯、台北、台南、台中、香港、煙台、中山、基隆。 結構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台北、北京、深圳、廣州、澳門、天津、杭州、高雄。 質量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門、高雄、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基隆、深圳、東莞。
人才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門、杭州、無錫、武漢、南京、大連; 企業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佛山、上海、深圳、香港、東莞、寧波、杭州、南京、蘇州、中山;
主要產業本體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杭州、北京、重慶、澳門、深圳、廣州、廈門、蘇州; 公共部門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威海、澳門、青島、南通、寧波、杭州;
生活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東莞、澳門、廈門、杭州、哈爾濱; 商務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深圳、東莞、天津、澳門、珠海、威海、寧波、廣州;
創新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北京、澳門、深圳、佛山、青島、杭州、廈門; 社會環境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沈陽、上海、珠海、威海、中山、澳門、廈門、大連。
❸ 二線城市排名
二線城市排名:
第一層次:合肥、沈陽、濟南、廈門
這四個城市領排名二線前四,可以說是毫無爭議的,但從整個百強城市榜單來看,還是有一定爭議的。合肥、濟南在持續的強省會之下,這幾年可以說是實力暴漲,兩市的GDP均高於位列一線的西安、大連,正在逐漸逼近無錫、鄭州,如果說西安強橫的綜合實力擺在那裡無法超越的話,那麼超越大連就是綽綽有餘了。
合肥、濟南的基礎設施指數、民生福利指數或許不如大連,但科研教育指數、綜合經濟指數卻是遠超大連的,當然客觀來說合肥、濟南的確距離一線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反而是後面的廈門更有資格去換下大連來,廈門的綜合經濟指數或許略低於大連,但其他三個方面可以說都是完勝大連的,而且廈門的發展趨勢穩健向上,而大連相對來說長期緩慢前行。
第二層次:東莞、佛山、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
東莞、佛山作為普通地級市中的佼佼者,城市實力雄厚,特別是東莞的發展尤為不錯,作為一個區劃簡單的直筒子市,東莞雖然面積很小,但是實力很強,「世界工廠」的美譽至今仍不過時,而且東莞目前的經濟也在穩步向高科技、高創新方面發展,在高端製造業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加上地處廣州、深圳之間的巨大地理優勢,都讓東莞在發展方面如虎添翼,2021年東莞也如願躋身GDP萬億俱樂部,發展勢頭非常不錯,就是珠三角的無錫。
福州、哈爾濱、石家莊、南昌四個省會城市中,福州GDP超過萬億經濟實力最強,但科研教育實力明顯不如哈爾濱,甚至或許也不如南昌,城市綜合實力的話與哈爾濱不相上下,但發展趨勢持續向上,而哈爾濱作為一個老牌城市,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階段發展勢頭較為低迷,但雄厚的底蘊還是不容忽視的,石家莊能夠領先南昌的或許也就在於經濟層面的優勢了。
第三層次:太原、常州、南通、昆明、南寧、徐州、泉州、煙台、長春、溫州、珠海、唐山
太原、昆明、南寧、長春是我國現階段發展比較一般的幾個省會城市,即使在二線城市中也未能排名前十,基本符合目前的發展狀態,其中太原、長春兩市的底蘊和實力明顯又要強一些,長春或許不如昆明,但從各方面來看還是要強於南寧的。南寧作為廣西首府,雖然也進行了一些強省會措施,但是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明顯,南寧的發展明顯還是偏慢,甚至不如近幾年的貴陽,當然單論2021年表現的話,南寧還是比貴陽好了不少。
南通、泉州作為兩個萬億GDP城市位列二線城市中游,堪稱是萬億GDP城市中墊底的所在了。南通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其經濟發展質量即使在江蘇省內也是爭議很大,被說成是一個養老型城市,經濟全靠建築公司,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也可以看出南通的發展的確是略顯畸形的。泉州的問題就比較簡單明顯了,泉州城市部分的發展並不出色,精華部分更多地在下面的縣域部分,比如晉江市、南安市、石獅市。
第四層次:襄陽、宜昌、紹興、貴陽、嘉興、湖州、烏魯木齊、蘭州、金華、洛陽、蕪湖、九江
襄陽、宜昌、洛陽這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當然2021年冒出了一個榆林,只不過榆林雖然經濟實力強但其他方面都比較一般,與這三個城市相比還是明顯有差距的。
襄陽、洛陽作為全國著名的古城、古都,近些年經濟發展也非常給力,城市綜合實力並不輸於貴陽、南寧等省會,相比之下宜昌則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新興城市,從表面上來看與襄陽、洛陽還是有一些距離的,其唯一的優勢就在於年輕、活力強、發展趨勢好。
貴陽、烏魯木齊、蘭州是二線城市中排名後列的三個省會城市,也是全國范圍內發展最不理想的幾個省會城市之三,與紹興、嘉興、湖州、金華四個浙江的地級市排名不相上下,基本也沒有什麼大問題,至少在經濟層面還不如四個地級市。但作為西部省份的省會,其優勢還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貴陽近些年的發展非常高速,在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方面甚至處於全國前列。
蘭州作為曾經的西北第二大城市,如今已經在很多方面被烏魯木齊超越,這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大概率會被烏魯木齊越甩越遠,城市綜合實力不斷下滑,存在感日低。
❹ 唐山的全國經濟實力排名
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各城市GDP排名:
01、上海:4327.63億元,增長8.5%
02、北京:3509億元,增長8.6%
03、廣州:2650億元,增長11.2%
04、蘇州:2371億元,增長11.6%
05、深圳:2350億元,增長10.8%
06、天津:2257億元,增長16.5%
07、重慶:2061.11億元,增長16.3%
08、無錫:1464億元,增長11.8%
09、成都:1368.44億元,增長15.2%
10、佛山:1360.48億元,增長13.2%
11、杭州:1347.48億元,增長10.8%
12、青島:1321.72億元,增長 11.6%;
13、武漢:1297.94億元,增長12%
14、南京:1290億元, 增長12%
15、沈陽:1263.7億元,增長14.3%
16、寧波:1192.7億元,增長10.4%
17、長沙:1095.71億元,增長16.0%
18、唐山:1082.53億元,增長11.5%
19、大連:1076.9億元,增長17%
20、煙台:
21、鄭州:1031億元,增長12%
22、東莞:982億元,增長10.8%
23、濟南:
24、大慶:799億元,增長11.3%
25、淄博:745.21億元,增長11.4%
26位以後(數據不完全按總量順序排名)
26、泉州: 735.72億元,增長14.6%
27、合肥:711.6億元,(可能有誤)
28、石家莊:710億元, 增長12%
29、西安:706.12億元, 增長13.7%
30、長春: 701.5億元, 增長12.9%
31、南通:
32、溫州: 673億元, 增長10.3%
33、紹興:667.13億元, 增長9.5%
34、哈爾濱:655.2億元, 增長10.7%
35、福州:591.69億元, 增長13.7%
36、濰坊:
37、常州:
38、徐州:
39、濟寧:
40、臨沂:
41、台州:
42、包頭:
43、東營:
44、邯鄲:
45、鹽城:
46、洛陽:561.8億元,
47、鞍山:550.4億元, 增長12%
48、南昌:550億元
49、鄂爾多斯:542億元,
50、嘉興:535.85億元,增長12.6%
51、威海:
52、滄州:棗純
53、昆明:534.3億元, 增長13.1%
54、揚州: 55、保定:
56、南陽:461億元, 增長10.5%
57、榆林:460.58億元,增長18.1%
58、廈門:456.34億元,增長15.6%
59、金華:
60、泰安:
61、泰州:
62、鎮江:
63、中山:
64、呼和浩特:
65、南寧:443.9億元, 增長12.1%
66、太原:435.26億元,增長7.9%
67、宜昌:393.81億元,增長16.1%
68、德州:380億元, 增長11.5%
69、岳陽:370.75億元,增長13.9%
70、吉林:368.74億元,增長12.9%
71、惠州:
72、江門:
73、聊城:
74、濱州:
75、茂名:
76、棗庄:
77、湛江:
78、常德:353.69億元,增長13.2%
79、安陽:330億元,
80、廊坊:
81、平頂山:
82、焦作:
83、許昌:323.7億元,
84、烏魯木齊:323億元,增長14.6%
85、漳州:305.42億元,增長14.1%
86、衡陽:296.63億元, 增長13.8%
87、襄樊余岩賀:
88、湖州:294.5億元, 增豎派長10%
89、珠海:
90、邢台:
91、汕頭:
92、周口:
93、淮安:
94、株洲:285.6億元, 增長16%
95、桂林:
96、柳州:
97、商丘:
98、新鄉:
99、信陽:
100、贛州:271.6億元,
101、蘭州:268億元, 增長9.9%
102、德陽:260.2億元,
103、綿陽:258.02億元,
104、郴州:251.38億元, 增長15.0%
105、營口:248億元, 增長18%
106、九江232.3億元,
107、宜賓:229.06億元,
108、松原:227.92億元, 增長13.5%
109、三明:227.04億元, 增長15.0%
110、龍岩:226.30億元, 增長13.6%
111、咸陽:223.3億元, 增長13.4%
112、莆田:219.30億元, 增長14.9%
113、寶雞:217.12億元, 增長15.4%
114、上饒:211.2億元,
115、湘潭:209.06億元, 增長14.5%
116、涼山:208.15億元,
117、延安:207.9億元, 增長10.1%
118、樂山:203.65億元,
119、開封:203.3億元, 增長12.4%
120、瀘州:202.7億元, 增長16.5%
121、孝感:198億元,
122、宜春:195.2億元,
123、南充:195億元,
124、永州:191.24億元, 增長11.9%
125、資陽:190.5億元,
126、荊州:187.7億元, 增長13.3%
127、內江:181.13億元,
128、銀川:180.06億元,
129、邵陽:177.46億元,增長13.1%
130、荊門:173.57億元, 增長15.4%
131、渭南:172.02億元,增長15.1%
132、牡丹江:170.8億元, 增長14%
133、晉中:170億元, 增長15%
134、黃岡:168.44億元, 增長14.1%
135、海口:163.56億元,增長10.9%
136、自貢:162.07億元, 增長16.1%
137、益陽:160.95億元,增長12.0%
138、四平:158.35億元, 增長13.2%
139、婁底:158.04億元,增長12.1%
140、齊齊哈爾:156.4億元,增長12%
141、懷化:147.65億元,增長13.9%
142、寧德:143.94億元, 增長15.5%
143、西寧:143.7億元, 增長13%
144、吉安:142.1億元,
145、南平:140.42億元,增長12.6%
146、新余:138.7億元,
147、撫州:138.4億元,
148、梅州:137.06億元, 增長13.5%
149、萍鄉:134.1億元,
150、欽州:134億元, 增長25%
151、葫蘆島:130億元, 增長10%
152、咸寧:123.65億元, 增長15.9%
153、銅陵:123億元,
154、遂寧:122.77億元,
155、鄂州:115億元,
156、漢中:110.10億元, 增長14.3%
157、景德鎮:107.5億元,
158、鶴壁: 102億元, 增長12%
❺ 中國大城市排名
按最新的全國城市實力統計,一二三四線城市劃分更加明確。
一線城市5個:
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天津(重要經濟大港)
二線發達城市8個:
杭州(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南京(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重慶(直轄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島(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大連(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寧波(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廈門(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二線中等發達城市15個:
成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武漢(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哈爾濱(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沈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西安(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春(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沙(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福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鄭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省會)
蘇州(經濟強市、中國地級市經濟最強市)
佛山(經濟強市)
東莞(經濟強市)
無錫(經濟強市)
煙台(經濟強市)
太原(經濟強市、地級市省會)
二線發展較弱城市7個:
合肥 (地級市省會)
南昌 (地級市省會)
南寧 (地級市省會)
昆明(地級市省會)
溫州(重要的經濟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業城市)
唐山(河北經濟強市)
三線城市:
烏魯木齊(新疆自治區首府)
貴陽(貴州省會)
海口(海南省會)
蘭州(甘肅省會)
銀川(寧夏自治區首府)
西寧(青海省會)
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經濟第一強市)
包頭(內蒙古第一大城市,經濟第二強市)
南通(江蘇經濟強市)
大慶(黑龍江經濟強市)
徐州(江蘇經濟強市)
濰坊(山東經濟強市)
常州(江蘇經濟強市)
鄂爾多斯(內蒙古經濟第一強市)
紹興(浙江經濟強市)
濟寧(山東經濟強市)
鹽城(江蘇經濟強市)
邯鄲(河北經濟第三強市)
臨沂(山東經濟強市)
洛陽(河南經濟強市、古都)
東營(山東經濟強市)
揚州(江蘇經濟強市)
台州(浙江經濟強市)
嘉興(浙江經濟強市)
滄州(河北經濟強市)
榆林(陝西經濟第二強市)
泰州(江蘇經濟強市)
鎮江(江蘇經濟強市)
崑山(全國百強縣第一名)
江陰(全國百強縣第二名)
張家港(全國百強縣第三名)
義烏(浙江經濟強市縣級市)
金華(浙江經濟強市)
保定(河北經濟強市)
吉林(吉林經濟第二強市)
鞍山(遼寧經濟第三強市)
泰安(山東經濟強市)
宜昌(湖北經濟第二強市)
襄陽(湖北經濟第三強市)
中山(廣東經濟強市)
惠州(廣東經濟強市)
南陽(河南經濟強市)
威海(山東經濟強市)
德州(山東經濟強市)
岳陽(湖南經濟第二強市)
聊城(山東經濟強市)
常德(湖南經濟強市)
漳州(福建經濟第四強市)
濱州(山東經濟強市)
茂名(廣東經濟強市)
淮安(江蘇經濟強市)
江門(廣東經濟強市)
蕪湖(安徽經濟第二強市)
湛江(廣東經濟強市)
廊坊(河北經濟強市)
菏澤(山東經濟強市)
柳州(廣西經濟第二強市)
寶雞(陝西第二大城市、經濟第四強市)
珠海(特區、廣東經濟第十強市)
綿陽(四川第二大城市)
❻ 在中國的哪個城市發展好
現階段上海市發展的最好,當然其他一些城市發展的也不錯! 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第三產業在上海的經濟佔了一定比重,其中最主要的產業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新興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已經成為全中國納稅率最高的城市,上海歷來上交的稅款達中國國內總稅款的一半。下面還有數據你可以看一下:2009年上半年中國城市GDP總量20強排名
01、上海市:直轄市 6930 6.3%
02、北京市:直轄市 5780 10.1%
03、廣州市:副省級 4040 9.2% (廣東)
04、深圳市:副省級 3970 8.9% (廣東)
05、蘇州市:副省級 3770 10.2%
06、天津市:直轄市 3580 16.6%
07、重慶市:直轄市 2230 12.2%
08:無錫市:地級市 2225 10.3%
09:杭州市:副省級2215 7.8%
10、佛山市:地級市2208 11.8 %(廣東)
11、青島市:副省級2185 10.1%
12、沈陽市:副省級2045 15.1%
13、武漢市:副省級2022 10.2%
14、大連市:副省級2005 13.4%
15、成都市:副省級1980 13.5%
16、南京市:副省級1965 10.3%
17、寧波市:副省級1940 4.8%
18、東莞市:地級市1880 2.3%(廣東)
19、唐山市:地級市1874 9.5%
20、煙台市:地級市1850 8.9%
❼ 唐山的全國經濟實力排名
中國城市最新經濟實力排行榜 http://www.huanqiu.com 來缺洞源:環球網論壇 2009-08-18 17:30 1、上海市2、北京市3、廣州市 8215億元 增12.3% (廣東1)4、深圳市 (廣東2)5、蘇州市 6701億元 增長13% (江蘇1)6、天津市 6354億元 增16.5% (津)7、重慶市 5096億元 增14.3% (渝)8、杭州市 4781億元 增11% (浙江1)9、青島市 4409億元 (山東1)10、無錫市 4400億元 (江蘇2)11、佛山市 4300億元 15.4% (廣東3)12、寧波市 3964億元 10.1% (浙江2)13、武漢市 3960億元 15.1% (湖北1)14、成都市 3901億元 12.1% (四川1)15、大連市 3858.2億元 增16.5%(遼寧1)16、沈陽市 3855億元 (遼寧2)17、南京市 3775億元 增12.1% (江蘇3)18、東莞市 3710億元 (廣東4)19、唐山市 3560億元 增13% (河北1)20、煙台市 3460億元 (山東2)21、濟南市 3017億元 同比增13%(山東3)22、鄭州市 3002億 同比增12.5% (河南1)23、長沙市 3000億元 同比增15%(湖南1)24、哈爾濱市 2800億元 增長13.2%(黑龍江1)25、石家莊市 2770億元 同比增伏橘枯11%(河北2)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27、長春市 2588億元 (吉林1)28、南通市 2550億元 (江蘇4)29、濰坊市 2500億元 (山東4)30、溫州市 2430億元 8% (浙江3)31、淄博市 2300億元 (山東5)32、福州市 2296億元 同比增13.1% (福建2)33、紹興市 2223億元 (浙江4)34、大慶市 2220億元 (黑龍江2)35、常州市 2200億元 (江蘇5)36、西安市 2190億元 同比增15.6% (陝西1)37、東營市 2065億元 (山東6)38、徐州市 2000億元 (江蘇6)39、濟寧市 2000億元 (山東7)40、邯鄲市 2000億元 11.5% (河北3)
41、台州市 1965.2億元 10% (浙江5)
42、臨沂市 1958億元 (山東8)
43、洛陽市 1919億元 14.4% (河南2)
44、嘉興市 1815.3億元 10.7% (浙江6)
45、威海市 1795億元 (山東9)
46、包頭市 1700億元 (內蒙古1)
47、金華市 1681.8億元 10% (浙江7)
48、滄州市 1678億元 13% (河北4)
49、南昌市1650億元14.5% (江西1)
50、合肥市 1664.84億元 增17.2% (安徽1)
51、南陽市 1620億元 12.5% (河南3)
52、鞍山市 1608億元 (遼寧3)
53、鹽城市 1600億元 (江蘇7)
54、昆明市 1600億元 12% (雲南1)
55、揚州市 1580億元 (江蘇8)
56、廈門市 1560億元 (福建3)
57、鄂爾多斯 1560億元 22.5% (內蒙古2)
58、保定市 1534億元 11.7% (河北5)
59、太原市 1468億元 增8.1% (山西1)
60、鎮江市 1421億元 (江蘇9)
61、中山市 1409億元 (廣東5)
62、德州市 1400億元 (山東10)
63、泰安市 1398億元 (山東11)
64、泰州市 1394億元 (江蘇10)
65、南寧市 1300億元 同比增14.5% (廣西1)
66、吉林市 1300億元 (吉林2)
67、呼和浩特1294億元 17.5% (內蒙古3)
68、惠州市 1280億元 11.5% (廣東6)
69、江門市 1277億元 11% (廣東7)
70、濱州市 1230億元 (山東12)
71、茂名市1200億元10.1% (廣東8)
72、聊城市1200億元 (山東13)
73、岳陽市 1140.3億元 (湖南2)
伍鄭74、棗庄市 1100億元 (山東14)
75、湛江市1050億元 (廣東9)
76、許昌市 1050億元 (河南4)
77、常德市 1050億元 13% (湖南3)
78、廊坊市 1050 12% (河北6)
79、平頂山1050億元 (河南5)
80、安陽市 1036億元 13.1% (河南6)
81、湖州市 1034.9億元 (浙江8)
82、焦作市 1031億元 15% (河南7)
83、宜昌市 1026.56億元 (湖北2)
84、衡陽市 1020.4億元 (湖南4)
85、烏魯木齊 1020億元 增長15% (新疆1)
86、襄樊市 1020億元 (湖北3)
87、漳州市 1010.01億元 (福建4)
88、榆林市 1010億元 24% (陝西2)
以上為過千億城市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