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拜什麼神仙
擴展閱讀
北京除了國貿還有什麼 2025-02-08 19:40:52
舊上海又稱什麼 2025-02-08 19:40:04

廈門拜什麼神仙

發布時間: 2023-07-18 12:26:27

1. 許少鋒:在廈門如何拜土地公

土地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代表土地的守護神,土地公的正式名字是福德正神,土地公被很多商家作為守護神。
那麼,在廈門如何拜土地公呢?一起隨 許少鋒 來看看吧!

1、拜土地公地點:土地公廟,自家門口或土地公的神龕前。

2、時辰:當日吉時

3、准備供品:半生熟三牲、果品、清茶、酒各三杯、紅龜粿、發粿、糕餅、米麻米老、麻薯,鮮花一對,蠟燭一對等可隨心意增加。三牲中的雞要公雞,祈求生意興隆,事業一鳴驚人。商家供品中的水果,以鳳梨(旺來)及橘子(利市)最宜。

2. 南普陀寺求什麼靈

南普陀寺求事業靈。

1、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毗鄰廈門大學,面臨碧澄海港,該寺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

2、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3、南普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鍾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


(2)廈門拜什麼神仙擴展閱讀

南普陀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廈門八大風景區之一 。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庄嚴,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 、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

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後有韋陀菩薩覆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迴廊,回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3. 廈門人的風俗

廈門地處閩南,閩南文化源遠流長,保留了很多獨具特點的習俗,逢年過節時這些傳統習俗便體現得尤為濃烈。

除了農歷春節、上元節鬧元宵、踩街、鬧花燈、舞龍舞獅這些我國傳統的節慶儀式外,廈門還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節掃墓踏青(閩南地區的掃墓活動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慎終追遠的文化心理),端午節吃粽子和抓鴨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餅。

上元節又稱「 燈節 」或「元宵節」,是紫微大帝的生日。這一天,廈門的百姓都要向天宮祈福,家家戶戶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紙錢等供在桌上,向天宮神燒香祭拜,並且占卦,預測一年的福禍,祭酒之後燒金紙,而後完成祭儀、撤供等儀式。

廈門話將門檻叫「戶磴」。在俗信中,不但門有門神,門檻也有「戶磴神」。偏偏小孩又最喜歡會踩踏或蹲坐在門檻上,因此往往被大人不斷訓斥 。不準其踩門檻。商店的門檻,更忌踩踏,無論有意或無心,被店主看到,總要皺起眉頭,好似一天的買賣就此給砸了一般。遊客購物時要注意。

(3)廈門拜什麼神仙擴展閱讀:

正月初三忌拜年,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裡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參考資料:網路-廈門

4. 廈門人拜天公的儀式感到底有多強

引言:在每年的春節,還有正月里,人們都會開始祭拜灶神,財神,這些都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習俗,而在閩南一帶,特別是廈門地區,一直盛行著一種拜天公的習俗,為什麼廈門人拜天公的儀式感那麼強?

三、總結

從很多廈門人發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出來,廈門祭拜天公,就像我們過春節一樣熱鬧,在拜天公的這一天,會有很多人做一些非常多的祭品,全部都用來祭拜天公,而且他們拜天公必須要使用五色水果,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用進口的蘋果和高級的水梨為主,配合時令的柑橘和蜜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