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2廈門特產排行榜
NO.1柴燒鐵觀音
柴燒鐵觀音是以紅磚起灶、以祖傳百年的鐵鼎炒制、以相思樹木為燒制用柴,製作而成的鐵觀音,這種柴燒手法製成的鐵觀音,不僅茶葉中能保留淡淡的木柴香,沖泡成茶湯後,其中的口感還更加飽滿,香氣也更加細膩婉轉。 柴燒鐵觀音是廈門尚客茶業有限公司的鎮店之寶。
NO.2葯酒
「葯酒」,顧名思義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是將中葯放在白酒里浸泡一段時間,使中葯的有效成分融於酒中,即成為葯酒。廈門葯酒歷史悠久,有萬全堂、春生堂、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等品種。葯酒既具有葯的療效,又不失酒的醇香。
NO.3青津果
廈門青津果又被廈門人叫作「青果鼓」,是精選優質新鮮的橄欖為主要原料配以甘草等名貴中葯經特定工藝精製而成,酸中帶甜,咸中有淡,味美醇香,食後有消積解脹, 醒酒去膩,止暈抑吐,溫胃增食的功效。
NO.4廈門土筍凍
福建廈門有一種獨特的美味叫土筍凍,土筍是一種生長在海邊沙子里的腔腸動物,含有豬皮一樣豐富的膠原蛋白,人們將土筍從沙中挖出,洗凈內臟雜物後下鍋煮成糊狀,自然冷卻後即凝成土筍凍。土筍凍吃法講究,切塊後碼在盤中,淋上醬油、甜醋、辣醬,和芥辣粉、蒜茸、海蜇皮等再配上酸蘿卜、紅辣椒、番茄片等,五顏六色,味道鮮美,風味非常獨特。
NO.5漆線雕
漆線雕是福建廈門非常有特色的工藝品,在唐朝漆線雕就被廣泛應用於佛像裝飾。漆線雕是用漆線,經特別的製作工藝纏繞出各種圖案,如龍鳳、麒麟等,色彩艷麗,栩栩如生。可裝飾漆籃、戲劇道具、瓷器、玻璃等。該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件漆線雕工藝品用綾緞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於攜帶,是旅遊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
NO.6韭菜盒
韭菜盒是廈門、閩南和台灣民間的傳統佳點。廈門的韭菜盒早負盛名。其主要原料為瘦肉、豆乾、韭菜、紅蘿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講究開頭與火候。製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狀,表皮層層酥脆,內餡鮮美,吃起來香脆可口。
NO.7炒麵線
炒麵線為廈門早期的「全福樓」和「雙全酒家」幾位老廚師鑽研創新的廈門風味佳餚,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等用,在下鍋同配料和炒之前,還是將炸好的面線放入開水鍋里過氽一下去咸方可。其風味獨特,味道鮮美,是廈門一道獨特的美食。
NO.8燒肉粽
廈門的燒肉粽在港台及東南亞一帶頗有名氣,其中以「好清香「的燒肉粽最為聞名。其製法五關:第一關是選料要精,第二關是精工細作,第三關要掌握好火候,第四關是配好蘸料,第五關燒好的肉粽要隨時保持熱度,只有熱吃才有香味撲鼻之感。
NO.9廈門海蠣煎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一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
NO.10菩提丸
菩提丸是廈門的特色小吃。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來到這里的遊客大都忘不了嘗上幾塊。
Ⅱ 廈門有什麼特產和特色小吃
閩西八大幹
長汀豆腐乾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這是瞿秋白在長汀獄中所寫《多餘的話》中的最後一句。瞿秋白對豆腐的贊語,與他在獄中常吃長汀豆腐是有關系的。據《天祿識余》記載,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79-122年)門下術士首創,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長汀豆腐乾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長汀豆腐的製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它採用酸漿作媒介,製作時適當控制火候,用大瓢盛酸漿往豆漿中徐徐注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因此,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製作的各種食品,如東坡豆腐、釀豆腐、銀荷包、豆腐餃、生氽滿丸、徽州丸等,風味獨特,久食不厭。而居汀州八干之首的長汀豆腐乾,尤以製作精細、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味美可口而、馳名中外。當年明朝朱元璋的大將朱亮祖帶兵駐汀州,吃了長汀的豆腐乾後大加贊賞。清末汀州左營把總邱洪得調台灣晉升千總後,留戀家鄉風味豆腐乾,便寫信並匯上路費給河田擅長制豆腐乾的親族,請他去台灣專做豆腐乾。長汀有許多古樸美麗的村莊坐落在崇山峻嶺中,「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不論村莊大小,必有豆腐乾和酒一起經營的小店。本地的朴實農民、浙江的香菇客、江西的淘金老表及各地的來往旅客,經過酒店小憩,皆喜歡沽一碗米酒,買一塊豆腐乾,慢飲細嚼。豆腐乾的香、咸、甜、韌,令人回味。
連城地瓜干
地瓜干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干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製作而成,所以又稱紅心地瓜干。這些鄉村土質松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干保留著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松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製作方法一般是將整塊地瓜蒸熟去皮,然後壓制、烘烤。製成之後可保存幾年不壞,既可當零食,也可切成小塊,拌上麵粉、雞蛋、香料,經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為酒席名菜。所以,連城地瓜干實為饋贈親朋之佳品。
明溪肉脯干
明溪肉脯干是用精瘦牛肉浸腌於面制的醬油中,加以丁香、茴香、桂皮、糖等配料,經一周左右,再掛在通風處晾乾,然後放入烤房熏烤而成。製成後色、香、味俱佳,既有韌性又易嚼松,入口香甜,其味無窮。
除肉脯干之外,還有肉鬆,表面看去淡黃疏鬆宛如淡巴菰,入口則芳香甘甜,為佐餐佳餚,清代時列為上京貢品。
寧化老鼠干
寧化老鼠干,實為田鼠干,系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加工製成。據《辭海》載:「田鼠,哺乳綱,倉鼠科。毛一般為暗灰褐色,有的呈沙黃色。營掘土生活,對農作物有害。」寧化屬山區農業縣,田野寬廣,故田鼠多。
每年冬季,是寧化農民捕鼠的最好時機,特別是立冬後為捕鼠的旺季。
捕鼠方法簡便,多數使用「竹筒捕鼠器」。每當傍晚,人們背著捕鼠器,以稻穀或大米作誘餌,在田坎、山邊尋找鼠路,凡遇鼠路要道或老鼠洞口,便放上捕鼠器,待翌日清早去收回。捕獲率一般在3/10左右,如遇下霜天氣,捕獲率高達5/10以上。捕鼠季節來到時,青少年還以捕鼠作為一種樂趣,因此,青少年中從事捕鼠者尤多。
田鼠乾的加工製作方法首先是去毛,把捕獲的老鼠或架於鍋內熱水蒸,或放入熾熱柴灰里焙,只要火候掌握告誡,便可把鼠毛拔得一干二凈。其次是剖腹去其腸肚,用水洗干凈。最後用谷殼或米糠熏烤,待烤成醬黃色即可。
田鼠干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含蛋白質高,營養豐富。尤有補腎之功,對尿頻或小孩尿床症具有顯著療效,故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由於當地群眾普遍愛吃老鼠干,因此歷來就有「老鼠干豬肉價」之說。冬季來到,人們幾乎都把吃老鼠干作為一種享受。烹飪方法多數是配以豬肉、冬筍,佐以大蒜、生薑、水酒,炒而食之。尤其是愛喝酒的人,更把它視為配酒之上品。
清溪筍干
清流筍干是用剛出土的春筍干製成,稱為「閩筍尖」,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時代列為上京貢品。許多名菜如「燴三絲」、「御爐肉」,都不可缺少閩筍干。
上杭蘿卜干
上杭蘿卜干早在明初就享有盛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上杭是閩西的蘿卜主要產地。城郊附近的水南、張灘、土埔一帶所產蘿卜有紅有白,具有鮮嫩、清脆、甘甜等特點。由此加工而成的蘿卜干色澤金黃,皮嫩肉脆,甘香味美。既可炒吃、清燉、油炸,又可浸泡變淡後加白糖、酸醋作宴席冷盤。所以,史籍記載它「暢銷閩粵」。
蘿卜干製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後進行,要經過「曬、腌、藏」三道工序。將蘿卜拔出洗凈,稍晾乾後放進大木桶,一層蘿卜一層鹽,裝滿後上蓋,再壓上大石塊,一周後取出晾曬,搓去水分,再晾曬,直至擠不出水為止。然後將木桶里的鹽水過濾煮開,倒入蘿卜干浸泡,趁熱再揉擦一次,又擠去鹽水再曬干,等到變為金黃色後,就將蘿卜干裝入干凈的瓮內壓實,用黃泥封口,半年之後取出。這樣,就成變獨具風味的上杭蘿卜幹了。
武平豬膽干
武平豬膽干色澤紫褐,香而微甜,是宴席冷盤名菜。它含有多種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成份,具有生津健胃,清涼解毒的功效。吃時,只要將它蒸熟,趁熱搽上一層芝麻油,待冷後切成薄片再拌少許蒜片,便香氣四溢,韻味無窮。當地人常將它作為宴請賓朋和饋贈親友的佳品。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尤其喜歡這種家鄉風味。
武平豬膽干製作考究,工序頗多,季節性強。要經過洗料、配料、腌制、晾曬、壓扁、整形、檢驗七道工序。選擇新鮮呈深褐色的「糯米豬肝」,有摘除豬膽,整個浸泡在一定濃度的食鹽水中,加上適當的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等配料,待膽汁滲透肝臟之後,撈起吊曬,每隔2-3天整形一次。這樣製成的豬膽於外形美觀,顏色勻稱,味美質佳。每年秋末冬初,天氣晴朗,是生產豬膽乾的好季節。
永定菜乾
永定菜乾有400多年的歷史,不僅省內外聞名,在南洋華僑中也頗有影響。「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在南洋居住時,就常託人帶去家鄉的菜乾。
永定菜乾有兩種:甜菜乾和酸菜乾。甜菜乾顏色烏黑油亮,味道香甜鮮美。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凈,曬1-2天,至菜葉曬軟,然後用蒸籠熏蒸,蒸後再曬,曬後又蒸,如此反復三次以上,即所謂的「三蒸三曬」。有的加工精細的要七蒸七曬。酸菜乾顏色黃褐,味道酸中帶甜。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凈,然後曬軟切碎,加鹽揉搓入瓮內,使之發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燜煮曬干,再用蒸籠熏蒸,蒸後曬干,曬後再蒸,蒸曬兩次以上後收藏。
永定菜乾配肉炒、燉、蒸、煮皆味美可口。
Ⅲ 廈門特色小吃
廈門小吃地圖一、 中山路周圍的老市區> 1、 中山路的肉棕> 2、 九市的鹵面> 3、 大同鴨肉粥> 4、 烏糖的沙茶麵(民族路醬油廠)> 5、 定安對面廣州小食里的叉燒褒仔> 6、 銀行中心五樓及國際銀行四樓的日式咖喱----雅子,咖喱的口味剎是純正> 7、 輪渡地下通道的「快可立」珍珠奶茶> 8、 中山路來雅六樓冰吧的紅豆牛奶冰,十元好大一盤> 9、 中山路「天利和」木瓜牛奶。> 10、 鷺江賓館的晚茶> 11、 幸福路「小眼鏡」排擋,專做醬油水。記得要下午6點以前去,不然不是沒位子就是沒料了> 12、 在輪渡「春天」的拐角處的台灣小吃店:棺材板--台灣的名小吃> 13、 吃正宗的蝦面只要在吳再添往輪渡方向走第一個小巷子左傳就是了。推薦蝦面、豬腳面> 14、 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個巷口)的麻糍應該也是鼓浪嶼葉氏麻糍> 15、 銀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鮮大排擋,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了,不過這家做的絲丁魚餅,涼拌騾肚,涼拌騾腸實在是極品> 16、 局口街從中山路這邊走過的第一個賣春卷也很棒> 17、 民立小學對面的「月華「的沙茶麵和肉棕,特別時沙茶麵,現在還是由80歲的月華阿婆親自配料。> 18、 鎮邦路有條很小的巷子,里頭有戶人家做點沙茶麵、燉罐的小生意,豬心罐、烏雞罐、番鴨罐都加了不知道什麼葯材,口味絕對勝過「寶貴」之流。> 19、 西門的土筍凍> 二、 湖濱東西南北> 1、 濱北的「寶貴」八寶飯(燉罐特別好)(濱北轉盤附近,加油站的正對面)> 2、 四里的沙茶麵> 3、 福聯的自助茶> 4、 市府大道邊巷子里的阿發醬油水-新鮮好吃又便宜只是在路邊環境不是很好> 5、 湖濱舊貨市場對面的好再來川菜館> 6、 湖明路瀟湘湘菜館> 7、 湖濱南老知青的纖絲驢肉> 8、 白鷺洲大酒店的雞軟骨、還有種海苔加著怎麼去做的對蝦> 9、 歡樂園的鴉片魚頭還有那小菜里的雞爪> 10、 亞珠餐廳的白灼章魚和芡實煲,亞珠的-小鮑撈飯> 11、 金永福的醬海螺肉、蟹虎串燒;福滿樓的多寶魚、鯊魚骨湯、黃金炒飯…> 12、 濱南路北方人獨一處的烤養小腿,味道很正哦> 13、 柄豆乾: 在胡濱四里菜市場的南段除了柄豆乾之外還可以柄魚、蝦等等> 14、 廈門六中的牛肉更,現已經遷到阿朱餐廳隔壁> 15、 濱北挨近市處的巴西烤肉(近二十種肉)> 16、 濱北中行後頭的客家菜(怎麼也記不得店名)> 17、 振業大廈對面的西安小吃:涼皮很好> 18、 百味鮮的-水煮桂花魚> 19、 感光廠斜對面的同安老店,門口只寫著封肉、魚頭湯、煎蟹,裡面的魚頭湯實在鮮得可以> 三、 禾祥東西路> 1、 糊塗火鍋的青椒雞(繁榮廣場)> 2、 好好啃大骨頭是在湖濱南建行紅樓邊上的路口進去> 3、 逍遙津徽菜(國貿廣場和匯禾新城之間)> 4、 魚樵耕讀里頭的鋦飯> 5、 小城故事附近的山裡人家閩北菜館> 6、 奔馬飲食店的醬排套餐,8元/份,可以和無錫醬排相比美> 7、 禾祥路上海湯包的湯包配剁骨肉湯> 8、 和祥東二娃的水煮活魚> 9、 禾祥東奔馬對面的客家菜> 四、 文灶> 1、 鑫安賓館後面的榮記深海魚(魚皮熬粥20元/份,註:深海魚油很有營養)> 2、 榮記深海魚一旁的牛慶牛肉,里頭的牛肉和溪魚都相當不錯> 五、 蓮花> 1、 蓮花二村:市場附近的韓國料理,地道又便宜。> 2、 蓮花菲律賓領事館對面的壟上人家蘭州菜館,羊羔肉和丁丁炒麵> 3、 烤肉: 位於蓮岳里科技幼兒園邊。晚上7:00以後才營業。他的烤雞翅和豆乾> 4、 甜點以莎諾西餐廳(圓山酒樓一樓)做得最好,尤以「提拿米酥」為我至愛。> 6、 蓮花廈融賓館後面的西域食府的大盤雞> 7、 蓮花盈翠一條街里有一家賣咖喱雞飯,是一個印泥老華僑開的,做的很地道,而且咖喱都是從印泥帶回來的或者用帶回來的原料自己加工的,可惜現在老人去世了,總感覺咖喱的味道越來越象超市買的。> 8、 蓮花西新疆食府的饢> 9、 寶龍上海餐館的油炸冰淇淋> 10、 菲律賓領事館對面的不二齋面館:豆花,面,燒餅,醬牛肉> 11、 菲律賓領事館對面的一家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東北菜館很好吃> 12、 香江花園一樓的內蒙食府:怪味羊腿> 六、 湖裡> 1、 湖裡:水上樂園附近廣東客家菜館> 2、 湖裡活魚街靠建行路口的冬粉鴨店的鹽水鴨很好吃,雖然和南京鹽水鴨已經完全不同,味道還是可以的,推薦愛啃鴨頭的嘗試。> 3、 湖裡菜市場的阿強鹵面> 4、 湖裡芙蓉苑一條街上有很多好吃的。> 七、 蓮前> 1、 金雞亭附近的遵義羊肉粉> 2、 金尚禹洲花園里有龍岩的清湯粉和牛肉丸> 3、 金雞亭裡面,去雲頂岩的路邊有家東北菜比較正宗。> 4、 永定駐廈辦上面的龍岩特色菜> 八、 江頭、蓮岳、松柏> 1、 銀鷺,(同安人開的,象沙縣小吃店一樣普通。吃的卻大都很高級,熬魚翅的沙鍋就是街邊賣的,幾元一個的土鍋。又大又土。經常去都滿座。結帳---別人結的--常常是1、2千元。不過倒也貨真價實)。> 2、 彩虹花園對面停車場里「渝園」川菜館的水煮活魚> 3、 京閩酒店南側民居的一樓咸稀飯: 純屬閩南口味,稀飯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粥那麼粘湯頭的味道很好,飯粒有嚼勁。> 4、 嶼後北里車站後的小巷子里的鹵面> 5、 冬粉鴨: 京閩酒店對面的阿亮大排擋。正宗的石碼五香> 6、 牛肉湯: 在松柏扁食嫂和妙香麵食的中間> 7、 梅菜扣肉:松柏天香閣館子的菜。「南乳空心菜」和「椒鹽絲丁魚> 8、 長青路路口的診所南側台灣肉圓,推薦他的肉圓、簡餐和肉羹湯> 9、 廣州茶點: 長升酒店酒店一樓> 10、 長青路和湖濱北路交叉口在湖濱北路上有家灌口鹵味的,雞爪很好> 11、 思文長青電器城對面有家新疆的天山飯店,不錯的。> 12、 京閩中心邊上的西安小吃:羊肉泡饃> 13、 國貿斜對面,玉凌閣。很好吃的杭州菜> 九、 鼓浪嶼> 1、 龍頭魚丸湯> 2、 黃金香肉鬆> 3、 麻糍(新華書店)廈門風味小吃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展至今已有200餘種,其中尤以鹹食的燒肉粽、魚丸湯、蝦面、薄餅、芋包、蚝仔煎、韭菜盒、土筍凍、沙茶麵、油蔥米果、炒條;甜食的花生湯、圓仔湯、貢糖夾餅、炸麻花、栗米炸、炸棗、炸蒜、麵茶等最為長盛不衰。而且,不少具有傳統特色的小吃名點,逐漸演進為精緻、小型、高檔、多樣化的菜餚而躍上正規宴席,登上雅之堂。1、蚝仔煎蚝仔煎為廈門最具風味的傳統大眾化名點。它以鮮牡蠣為主料,摻入適量的地瓜粉,再加入已切成小丁節的鮮蒜或韭菜及少許的鹽,倒入熱油鍋煎炒而成。其味鮮甘美,糯芳香,富有營養。若再加上一點沙茶、辣醬等佐料,或加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為可口,滋味更香。2、油蔥火果油蔥火果以其柔韌細膩,鮮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們喜愛。其製作先要磨、拌好米漿,然後配好絨料,有豬腿肉絲、蔥白、荸薺,再加一研碎的扁魚、蝦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鹽等等,而後再將已拌勻的米漿倒入碗里,並灑下蔥油和調勻的鴨蛋液,如果是加料的還可另加入蝦米、熟栗子、香茹等料。該點也可進行蒸炊,吃時,調上沙茶、辣醬、蒜泥、桔汁等。3、薄餅薄餅又稱春餅。其餅皮薄而柔韌,鮮美可口,油而不膩。每逢「清明節」、「三月節」、「春節」等節日,許多地方都有吃薄餅習俗。烹制薄餅菜的方法是:將適量的各種葷素菜料煎炒燜熟後,調入適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鍋里要經常保持一定的湯汁和熱度,吃時才有風味。卷薄餅時,若在薄餅皮里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乘熱吃更有滋味。如果把卷好的薄餅油炸就成為「炸春卷」,另有一番滋味。4、韭菜盒韭菜盒是廈門、閩南和台灣民間的傳統佳點。廈門的韭菜盒早負盛名。其主要原料為瘦肉、豆乾、韭菜、紅蘿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講究開頭與火候。製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狀,表皮層層酥脆,內餡鮮美,吃起來香脆可口。5、蝦肉面蝦肉面以蝦為主料,具有味道香醇鮮美可口之特色。舊時較有名的是開設在思明北路的「章記」蝦麵店和賴厝埕的蝦麵店。烹制蝦面關鍵在於蝦湯的調制,要將蝦洗凈,剝掉蝦頭、蝦殼;然後搗碎,反復洗出蝦汁,濾渣後,將蝦汁面倒入炸蔥頭油的鍋里滾沸成蝦湯,再和之以豬骨湯,即成色澤赤紅、味道鮮美的蝦面湯。6、燒肉粽廈門的燒肉粽在港台及東南亞一帶頗有名氣,其中以「好清香「的燒肉粽最為聞名。其製法五關:第一關是選料要精,第二關是精工細作,第三關要掌握好火候,第四關是配好蘸料,第五關燒好的肉粽要隨時保持熱度,只有熱吃才有香味撲鼻之感。7、炸五香炸五香既是小酌佳點,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其味香酥可口,製作較為簡便,不少家庭逢年過節都有自行製作炸五香的習慣,在各大餐廳、酒樓或街頭小攤也隨處可見。製作炸五香,首先要將豬肉切成條狀或塊狀,青蔥白切片,荸薺或薺薯等剁成米粒丁,鴨蛋攪成蛋液,同適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鹽等混合拌勻,再加上地瓜粉做成內料,然後用豆皮包裹成條狀,在介面處抹點麵粉粘住,然後下次油鍋炸至呈赤黃色即成。8、土筍凍土筍凍是用海產的「筍」(廈門人叫「土蚯」)加工烹制的凍品,具有鮮嫩清脆、晶瑩剔透、涼喉爽口等特點,成為風味獨特的名點。吃時要蘸點芥辣椒醬、芝麻醬、烏醋、蒜絨、調味醬油等調味料方有味道。9、炒麵線炒麵線為廈門早期的「全福樓」和「雙全酒家」幾位老廚師鑽研創新的廈門風味佳餚,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等用,還得將炸好的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待用,在下鍋同配料和炒之前,還是將炸好的面線放入開水鍋里過氽一下去咸方可。二、列入中華名小吃的廈門風味小吃1、廈門黃則和花生湯黃則和花生湯店系以廈門飲食服務公司小點名師黃則和命名。此店始創於1951年,至今已有48年歷史,不僅在廈門家喻戶曉,而且享譽海內外。黃則和花生湯取料精細,泡發考究,燒煮時間及火候恰到好處。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無缺、清香酥爛、入口即化、湯甜而不膩的特色,曾獲1986年福建省小點比賽「金獎」殊榮。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後兩次到過廈門,都特地光臨品嘗花生湯,對黃則和花生湯的美味大加贊賞,給予高度的評價。2、廈門好清香燒肉粽廈門「好清香」座落於廈門市大元路32號,舊稱「賴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創辦,以經營饒有風味的「燒肉粽,」、「芋包」等小吃馳名中外。廈門好清香大酒樓數十次應邀於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及省內外的大賓館、酒店舉辦廈門風味美食節;多次在全國烹飪大賽上榮摘金、銀、銅、名優獎,成為風格獨具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廈門「好清香燒肉粽」,50多年來,以「三精」取勝(精選、精配、精製),不斷至美,以味濃鮮香、油而不膩、糯軟爽口,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贏得市民和海內外僑胞由衷厚愛,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費鷺島行」之贊語。3、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廈門吳再添小吃店座落於廈門市大同49號,以本市擅長烹制廈門風味小吃名師吳再添姓名為店名。小吃薈萃廈門名點風味小吃於一爐,有其富有濃郁獨特的鄉土風味而蜚聲海內外。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是閩南地區備受喜愛的名品小吃。閩南氣候溫和,四季如春,不論春廈夏秋冬食用沙茶豬肉面均適中。這道小吃特點是肉鮮嫩脆,面條柔潤爽滑,湯甘甜、香辣,增人食慾。花生酥花生酥是廈門著名的中式糕點,又名「貢糖」。主要原料是 花生仁和砂糖,製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後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後,切成小塊。食用時,應小心剝去包裝紙,輕輕故人口內,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咸光餅等面點的夾心料,產品遠銷國內外。龍眼眼是同安的特產,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過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貢品,現在是中外遊客競相爭購的佳果。同安是全國六大龍眼產地縣之一,現有上百個品種,種植面積3000萬平方米,生產的龍眼遠銷國內外。漆線雕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遠銷東南亞各國。具特色的民間工藝漆線雕是以精細的漆線品.自唐代彩塑興盛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以來,漆線雕便被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應用於佛像裝飾。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早在幾百年前漆線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雕像就馳譽中外,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過去,漆線雕大都只限於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 近年來,已發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目前,廈門工藝美術廠把漆線雕與陶瓷結合起來,創作、生產了線條陶瓷作品。如線條瓷塑《鄭成功》,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被選送到日本展出,獲得好評。小件漆線雕工藝品用綾緞製成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於攜帶,是旅遊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青果即橄欖,有潤喉、解毒之效。三十年代,廈門葯店懷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貴中葯製成橄欖鹼出售,因葯味太濃,生病的人才吃。後來顏家春蜜餞鋪把它改製成具有葯效的食品——甘草蜜餞,取名青津果,廈門人叫「青果鼓」,食後津香彌喉,止暈止吐。文昌魚昌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它的主要產地在廈門市同安縣劉五店,並因劉五店海嶼上有個文昌魚閣而得名。劉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魚場;近年來在廈門的島東部的前埔村與大擔之間,又發現文昌魚的新漁場。廈門文昌魚體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長,每千克有近萬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國外又稱「雙尖魚」,是高級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達70%,而且含有多種無機鹽 和碘質,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廈門葯酒廈門葯酒歷史悠久,其中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三種葯 酒,都有2叩多年歷史。葯酒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葯的療效,酒的作用。廈門釀酒廠生產的葯酒,除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的傳統產品外,還增加了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鹿茸真 補酒等品種。廈門珠綉廈門珠綉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廈門珠綉產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綉包等一百多個品種。這些產品均採用閃亮奪目,五彩繽紛的玻璃珠子和電光膠片,運用凸綉、平綉、串綉、粒綉、亂針綉、豎針綉、疊片綉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綉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雅秀美,清新悅目。珠綉掛圖《廈門海堤》、《南京長江大橋》、《龍鳳戲珠》等,構圖清新,設色柔和,景物逼真,層次分明,參加過全省、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被選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珠綉拖鞋,綉工考究,樣式大方,品種多樣,穿著舒適。有的鞋面純系玻璃珠子綉成,有的則在絲絨面上用彩珠綉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圖案,絢麗多彩,柔軟舒適,尤其是夜間穿用,在燈光照射下,熠熠閃爍,光彩耀人。廈門珍珠拖鞋,以其設計新穎,造型別致,工藝精細,風格獨特,受到國內外客商的好評。餡餅餡餅在廈門是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食品,料精工細,系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製成。製作時,綠豆蒸酥去殼,研得精細,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製時,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內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皮香酥油潤,餡科冰涼清甜。 廈門餡餅以慶蘭齋最為著名。近年來,鼓浪嶼食品廠正迎 頭趕上,並將餡餅製成中秋會餅,供人們中秋節「 。
Ⅳ 廈門旅遊的物品
廈門旅遊的必備物品
廈門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想必到廈門旅遊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那麼去廈門旅遊之前你們都會准備些什麼東西呢。下面是去廈門旅遊的必備物品,歡迎參考!
廈門簡介
廈門,位於福建東南端,南與漳州接壤,北與泉州相鄰,東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曾是國共雙方距離最短的前線陣地。
公元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1933年設市。既是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又是經濟特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2012年GDP總值為2817.07億元,通行閩南話中的廈門話。
遠古時,因為是白鷺棲息之地,廈門島又故而稱「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又名「嘉禾嶼」。明洪武年間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稱贊廈門為「東方夏威夷」。現為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連續6年被國際田聯評為「國際田聯路跑金牌賽事」。
廈門旅遊要帶什麼東西
廈門陽光充沛,一年四季花木繁盛。廈門總體氣溫比較溫和,年平均溫度20.9℃,最低4℃。這里夏季較為炎熱,7~8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
春日的廈門,陽光柔媚,海風宜人,海濤輕拍礁石奏出舒緩的樂聲,青山綠水環應成趣。此時游廈門,不妨留意一下海島,如大嶼、火燒嶼、猴嶼等,其土壤顏色皆呈醒目的褐紅色,所以也叫做紅壤,屬於酸性。瓦藍的天,碧綠的水,金色的沙,蒼翠的樹配以紅土壤,自成一派靚麗奪目的天然美景。
盛夏的廈門有最迷人的東方夏威夷風姿和最多情的南國仲夏夜之夢。此時的空氣是極清透乾爽的,天幾乎總是最賞心悅目的藍色,偶有白雲點綴。漫步鼓浪嶼,安謐和幽靜氣息,維持了那水天一色的空曠和遼遠。
每年8月前後,是台風多發季節,此時前往廈門一定要多關注氣象信息。
廈門的秋天是愜意的。在十月間,安溪當季的「黃金桂」等烏龍茶已采栽、制好,正是廈門「茶棍」們品茗之時。廈門人獨特的「中秋博餅」也在此時進行,這是舉國無它,千斤都不換的。看火紅的美景,品上好的'香茶,嘗爽口的搏餅,盡情享受廈門秋日的溫情。
冬日的廈門是一個逃離喧囂的世外桃源,幽雅而富有氣質。棕櫚樹低垂著枝葉,鳳凰樹花開如火,椰子樹輪廓筆直,榕樹長葉長須如巨大的壁掛,廈門在一派溫潤中展露著生機。
廈門旅遊必帶物品
1、出發之前一定要關注下廈門的天氣情況,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陰雨天氣,需要准備長衫短衣各幾件。每年8月前後,是台風多發季節,由於台風的影響,航班可能會取消,沿海的一些景點可能會關閉,行人出行困難,無法進行戶外活動,台風帶來的強降雨甚至會引發山區泥石流。
2、黃連素片以及個人常用葯品,預防和治療腹瀉的良葯。
3、潔具,外出旅遊必備之物。
4、證件,身份證明的東西。
5、運動鞋,登山是的最佳選擇。涼鞋、沙灘鞋去海邊玩水,當然護膚品也是必要的。
6、雨具,福建省是中國雨水最多的省份之一。
7、相機,旅遊時最常見的裝備,留下永久紀念。
8、錢,不要准備太多。攜帶的金額應超過預算的50%,以備不時之需;還要兌換一些硬幣在廈門坐公交時使用。
拓展
廈門的特產有哪些?
1、鼓浪嶼綠豆糕,是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傳統糕點,製作工藝很精緻,有著豐富的營養成分,口感細膩,味道香甜,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2、廈門韭菜盒,久負盛名的廈門韭菜盒是當地的特色小吃。厚薄均勻的外皮經微火炸制後黃金油亮,皮酥香脆,內餡鮮嫩,韭菜香氣濃郁。
3、白灼章魚,是廈門的特色美食。製作一定要選擇新鮮的章魚烹制用白灼的方法確保章魚原有的鮮香。白灼好的章魚鮮爽脆嫩,口感上乘。
4、燒仙草,是廈門一款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甜品是用一種叫仙草的草本植物製作而成。配料豐富的燒仙草冬天熱食香甜可口、足以溫暖心窩。夏天冰吃,冰冰爽爽,清熱消暑,是老少皆宜的佳品。
5、同安封肉,是廈門同安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閩南菜系。因蒸熟後上桌才掀蓋,所以得「封肉」的名號。封肉外表褐紅油亮,入口軟糯,肉香濃郁。當地人辦喜事、建新房,都少不了這道喜慶的菜品。
6、廈門炸海蠣,是廈門的特色小吃之一,將腌制好的海蠣與麵粉、蛋液攪拌均勻,下鍋炸至兩面金黃。炸好的海蠣外焦里嫩、咸香酥脆,還帶有一股蛋香氣,是老少皆宜的佳品。
7、廈門面線糊,是廈門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面線糊在當地一般作為早餐或夜宵出現,也可以配油條一起食用,鮮香味美。
8、廈門蝦子面,是廈門的一道傳統美食。新鮮的蝦子拌面,再配以各種輔菜一起便可食用。勁道的面條,有嚼勁的蝦肉,蝦子面因其鮮美的口感個簡單的烹制方式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9、廈門土筍凍,是廈門的一道特色小吃。土筍凍外表透明光亮,有果凍一樣的彈性,入口冰涼,搭配調制好的配料一起食用,口感尤佳,是當地冬春季節的時令佳餚。
10、廈門芋包,為廈門的特色小吃。材料用檳榔芋和澱粉、鹽攪拌,然後放入蝦仁、冬筍等餡料,再放在蒸籠里蒸制而成。剛蒸起的芋包外皮光滑薄亮,吃起來鮮香四溢。
11、廈門沙茶麵,廈門特色小吃。其特點在於湯頭,用沙茶醬熬成的沙茶湯濃稠香郁,搭配閩南油麵,再淋上辣油,聞起來香辣撲鼻,吃起來勁道爽口。
12、廈門薑母鴨,廈門傳統特色美食。以番鴨和薑片為主要食材,配以高粱酒輔料,烹制而成。清冽的姜香和濃郁的肉香混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
此外,黃勝記肉乾、葉氏麻糍、炸五香、鼓浪嶼餡餅、普陀素菜、鼓浪嶼魚丸、燒肉粽、炸醋肉、煎蟹、鴨肉粥、閩南春卷等,都是廈門的特產。
去廈門必買清單有哪些?
1、海堤茶葉
閩南茶文化源遠流長,閩南人在種茶、制茶、飲茶方面都獨有一番講究。在廈門就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海堤牌」茶葉深受福建人的喜愛。
海堤茶葉以烏龍茶、紅茶為主打,涵蓋六大茶類,以穩定的品質和高性價比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把海堤茶葉作為伴手禮,不僅體積小便於攜帶,而且茶葉的包裝相對精緻,比較拿得出手。
2、黃則和
「黃則和」始創於1945年,他家的花生湯風味極佳,深受老廈門人的喜愛,其製作的一些小吃糕點,如麻薯、桔紅糕、酥餅等,風味獨特、老少皆宜,每一口都是流淌在舌尖的經典老味道。
3、風獅爺
風獅爺由石獅子的樣子演變而來,型如人,貌如獅,多年前,福建很多地區的人們在蓋房子時都會在屋頂上設立風獅爺,以達到鎮邪納福的目的。
如今風獅爺被賦予更多的含義,帶有「帥」字象徵加官進爵,帶有「元寶」象徵招財進寶,帶有「葫蘆」象徵事事如意……這樣一份寓意滿滿的伴手禮不失為送禮的佳選。
4、南普陀素餅素
南普陀素餅素有「廈門素餅」之首的美稱,老廈門人去公園里喝茶話仙都會帶上幾盒南普陀素餅,外皮軟韌,內餡酥香,吃起來不幹不濕,餡也很足,配上一杯充滿禪意的茶,唇齒都是細膩香甜。
;Ⅳ 廈門名小吃
廈門小吃地圖
一、 中山路周圍的老市區
> 1、 中山路的肉棕
> 2、 九市的鹵面
> 3、 大同鴨肉粥
> 4、 烏糖的沙茶麵(民族路醬油廠)
> 5、 定安對面廣州小食里的叉燒褒仔
> 6、 銀行中心五樓及國際銀行四樓的日式咖喱----雅子,咖喱的口味剎是純正
> 7、 輪渡地下通道的「快可立」珍珠奶茶
> 8、 中山路來雅六樓冰吧的紅豆牛奶冰,十元好大一盤
> 9、 中山路「天利和」木瓜牛奶。
> 10、 鷺江賓館的晚茶
> 11、 幸福路「小眼鏡」排擋,專做醬油水。記得要下午6點以前去,不然不是沒位子就是
沒料了
> 12、 在輪渡「春天」的拐角處的台灣小吃店:棺材板--台灣的名小吃
> 13、 吃正宗的蝦面只要在吳再添往輪渡方向走第一個小巷子左傳就是了。推薦蝦面、豬
腳面
> 14、 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個巷口)的麻糍應該也是鼓浪嶼葉氏麻糍
> 15、 銀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鮮大排擋,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了,不過這家做的絲丁魚餅,涼
拌騾肚,涼拌騾腸實在是極品
> 16、 局口街從中山路這邊走過的第一個賣春卷也很棒
> 17、 民立小學對面的「月華「的沙茶麵和肉棕,特別時沙茶麵,現在還是由80歲的月華
阿婆親自配料。
> 18、 鎮邦路有條很小的巷子,里頭有戶人家做點沙茶麵、燉罐的小生意,豬心罐、烏雞
罐、番鴨罐都加了不知道什麼葯材,口味絕對勝過「寶貴」之流。
> 19、 西門的土筍凍
> 二、 湖濱東西南北
> 1、 濱北的「寶貴」八寶飯(燉罐特別好)(濱北轉盤附近,加油站的正對面)
> 2、 四里的沙茶麵
> 3、 福聯的自助茶
> 4、 市府大道邊巷子里的阿發醬油水-新鮮好吃又便宜只是在路邊環境不是很好
> 5、 湖濱舊貨市場對面的好再來川菜館
> 6、 湖明路瀟湘湘菜館
> 7、 湖濱南老知青的纖絲驢肉
> 8、 白鷺洲大酒店的雞軟骨、還有種海苔加著怎麼去做的對蝦
> 9、 歡樂園的鴉片魚頭還有那小菜里的雞爪
> 10、 亞珠餐廳的白灼章魚和芡實煲,亞珠的-小鮑撈飯
> 11、 金永福的醬海螺肉、蟹虎串燒;福滿樓的多寶魚、鯊魚骨湯、黃金炒飯…
> 12、 濱南路北方人獨一處的烤養小腿,味道很正哦
> 13、 柄豆乾: 在胡濱四里菜市場的南段除了柄豆乾之外還可以柄魚、蝦等等
> 14、 廈門六中的牛肉更,現已經遷到阿朱餐廳隔壁
> 15、 濱北挨近市處的巴西烤肉(近二十種肉)
> 16、 濱北中行後頭的客家菜(怎麼也記不得店名)
> 17、 振業大廈對面的西安小吃:涼皮很好
> 18、 百味鮮的-水煮桂花魚
> 19、 感光廠斜對面的同安老店,門口只寫著封肉、魚頭湯、煎蟹,裡面的魚頭湯實在鮮
得可以
> 三、 禾祥東西路
> 1、 糊塗火鍋的青椒雞(繁榮廣場)
> 2、 好好啃大骨頭是在湖濱南建行紅樓邊上的路口進去
> 3、 逍遙津徽菜(國貿廣場和匯禾新城之間)
> 4、 魚樵耕讀里頭的鋦飯
> 5、 小城故事附近的山裡人家閩北菜館
> 6、 奔馬飲食店的醬排套餐,8元/份,可以和無錫醬排相比美
> 7、 禾祥路上海湯包的湯包配剁骨肉湯
> 8、 和祥東二娃的水煮活魚
> 9、 禾祥東奔馬對面的客家菜
> 四、 文灶
> 1、 鑫安賓館後面的榮記深海魚(魚皮熬粥20元/份,註:深海魚油很有營養)
> 2、 榮記深海魚一旁的牛慶牛肉,里頭的牛肉和溪魚都相當不錯
> 五、 蓮花
> 1、 蓮花二村:市場附近的韓國料理,地道又便宜。
> 2、 蓮花菲律賓領事館對面的壟上人家蘭州菜館,羊羔肉和丁丁炒麵
> 3、 烤肉: 位於蓮岳里科技幼兒園邊。晚上7:00以後才營業。他的烤雞翅和豆乾
> 4、 甜點以莎諾西餐廳(圓山酒樓一樓)做得最好,尤以「提拿米酥」為我至愛。
> 6、 蓮花廈融賓館後面的西域食府的大盤雞
> 7、 蓮花盈翠一條街里有一家賣咖喱雞飯,是一個印泥老華僑開的,做的很地道,而且咖
喱都是從印泥帶回來的或者用帶回來的原料自己加工的,可惜現在老人去世了,總感覺咖喱
的味道越來越象超市買的。
> 8、 蓮花西新疆食府的饢
> 9、 寶龍上海餐館的油炸冰淇淋
> 10、 菲律賓領事館對面的不二齋面館:豆花,面,燒餅,醬牛肉
> 11、 菲律賓領事館對面的一家最小的、最不起眼的東北菜館很好吃
> 12、 香江花園一樓的內蒙食府:怪味羊腿
> 六、 湖裡
> 1、 湖裡:水上樂園附近廣東客家菜館
> 2、 湖裡活魚街靠建行路口的冬粉鴨店的鹽水鴨很好吃,雖然和南京鹽水鴨已經完全不同
,味道還是可以的,推薦愛啃鴨頭的嘗試。
> 3、 湖裡菜市場的阿強鹵面
> 4、 湖裡芙蓉苑一條街上有很多好吃的。
> 七、 蓮前
> 1、 金雞亭附近的遵義羊肉粉
> 2、 金尚禹洲花園里有龍岩的清湯粉和牛肉丸
> 3、 金雞亭裡面,去雲頂岩的路邊有家東北菜比較正宗。
> 4、 永定駐廈辦上面的龍岩特色菜
> 八、 江頭、蓮岳、松柏
> 1、 銀鷺,(同安人開的,象沙縣小吃店一樣普通。吃的卻大都很高級,熬魚翅的沙鍋就
是街邊賣的,幾元一個的土鍋。又大又土。經常去都滿座。結帳---別人結的--常常是1、2
千元。不過倒也貨真價實)。
> 2、 彩虹花園對面停車場里「渝園」川菜館的水煮活魚
> 3、 京閩酒店南側民居的一樓咸稀飯: 純屬閩南口味,稀飯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粥那麼
粘湯頭的味道很好,飯粒有嚼勁。
> 4、 嶼後北里車站後的小巷子里的鹵面
> 5、 冬粉鴨: 京閩酒店對面的阿亮大排擋。正宗的石碼五香
> 6、 牛肉湯: 在松柏扁食嫂和妙香麵食的中間
> 7、 梅菜扣肉:松柏天香閣館子的菜。「南乳空心菜」和「椒鹽絲丁魚
> 8、 長青路路口的診所南側台灣肉圓,推薦他的肉圓、簡餐和肉羹湯
> 9、 廣州茶點: 長升酒店酒店一樓
> 10、 長青路和湖濱北路交叉口在湖濱北路上有家灌口鹵味的,雞爪很好
> 11、 思文長青電器城對面有家新疆的天山飯店,不錯的。
> 12、 京閩中心邊上的西安小吃:羊肉泡饃
> 13、 國貿斜對面,玉凌閣。很好吃的杭州菜
> 九、 鼓浪嶼
> 1、 龍頭魚丸湯
> 2、 黃金香肉鬆
> 3、 麻糍(新華書店)廈門風味小吃
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展至今已有200餘種,其中尤以鹹食的燒肉粽、魚丸湯、蝦面、薄餅、芋包、蚝仔煎、韭菜盒、土筍凍、沙茶麵、油蔥米果、炒條;甜食的花生湯、圓仔湯、貢糖夾餅、炸麻花、栗米炸、炸棗、炸蒜、麵茶等最為長盛不衰。而且,不少具有傳統特色的小吃名點,逐漸演進為精緻、小型、高檔、多樣化的菜餚而躍上正規宴席,登上雅之堂。
1、蚝仔煎
蚝仔煎為廈門最具風味的傳統大眾化名點。它以鮮牡蠣為主料,摻入適量的地瓜粉,再加入已切成小丁節的鮮蒜或韭菜及少許的鹽,倒入熱油鍋煎炒而成。其味鮮甘美,糯芳香,富有營養。若再加上一點沙茶、辣醬等佐料,或加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為可口,滋味更香。
2、油蔥火果
油蔥火果以其柔韌細膩,鮮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們喜愛。其製作先要磨、拌好米漿,然後配好絨料,有豬腿肉絲、蔥白、荸薺,再加一研碎的扁魚、蝦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鹽等等,而後再將已拌勻的米漿倒入碗里,並灑下蔥油和調勻的鴨蛋液,如果是加料的還可另加入蝦米、熟栗子、香茹等料。該點也可進行蒸炊,吃時,調上沙茶、辣醬、蒜泥、桔汁等。
3、薄餅
薄餅又稱春餅。其餅皮薄而柔韌,鮮美可口,油而不膩。每逢「清明節」、「三月節」、「春節」等節日,許多地方都有吃薄餅習俗。烹制薄餅菜的方法是:將適量的各種葷素菜料煎炒燜熟後,調入適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鍋里要經常保持一定的湯汁和熱度,吃時才有風味。卷薄餅時,若在薄餅皮里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乘熱吃更有滋味。如果把卷好的薄餅油炸就成為「炸春卷」,另有一番滋味。
4、韭菜盒
韭菜盒是廈門、閩南和台灣民間的傳統佳點。廈門的韭菜盒早負盛名。其主要原料為瘦肉、豆乾、韭菜、紅蘿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講究開頭與火候。製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狀,表皮層層酥脆,內餡鮮美,吃起來香脆可口。
5、蝦肉面
蝦肉面以蝦為主料,具有味道香醇鮮美可口之特色。舊時較有名的是開設在思明北路的「章記」蝦麵店和賴厝埕的蝦麵店。烹制蝦面關鍵在於蝦湯的調制,要將蝦洗凈,剝掉蝦頭、蝦殼;然後搗碎,反復洗出蝦汁,濾渣後,將蝦汁面倒入炸蔥頭油的鍋里滾沸成蝦湯,再和之以豬骨湯,即成色澤赤紅、味道鮮美的蝦面湯。
6、燒肉粽
廈門的燒肉粽在港台及東南亞一帶頗有名氣,其中以「好清香「的燒肉粽最為聞名。其製法五關:第一關是選料要精,第二關是精工細作,第三關要掌握好火候,第四關是配好蘸料,第五關燒好的肉粽要隨時保持熱度,只有熱吃才有香味撲鼻之感。
7、炸五香
炸五香既是小酌佳點,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其味香酥可口,製作較為簡便,不少家庭逢年過節都有自行製作炸五香的習慣,在各大餐廳、酒樓或街頭小攤也隨處可見。製作炸五香,首先要將豬肉切成條狀或塊狀,青蔥白切片,荸薺或薺薯等剁成米粒丁,鴨蛋攪成蛋液,同適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鹽等混合拌勻,再加上地瓜粉做成內料,然後用豆皮包裹成條狀,在介面處抹點麵粉粘住,然後下次油鍋炸至呈赤黃色即成。
8、土筍凍
土筍凍是用海產的「筍」(廈門人叫「土蚯」)加工烹制的凍品,具有鮮嫩清脆、晶瑩剔透、涼喉爽口等特點,成為風味獨特的名點。吃時要蘸點芥辣椒醬、芝麻醬、烏醋、蒜絨、調味醬油等調味料方有味道。
9、炒麵線
炒麵線為廈門早期的「全福樓」和「雙全酒家」幾位老廚師鑽研創新的廈門風味佳餚,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等用,還得將炸好的面線放入七成熟的油鍋炸至金赤黃色,撈上待用,在下鍋同配料和炒之前,還是將炸好的面線放入開水鍋里過氽一下去咸方可。
二、列入中華名小吃的廈門風味小吃
1、廈門黃則和花生湯
黃則和花生湯店系以廈門飲食服務公司小點名師黃則和命名。此店始創於1951年,至今已有48年歷史,不僅在廈門家喻戶曉,而且享譽海內外。
黃則和花生湯取料精細,泡發考究,燒煮時間及火候恰到好處。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無缺、清香酥爛、入口即化、湯甜而不膩的特色,曾獲1986年福建省小點比賽「金獎」殊榮。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後兩次到過廈門,都特地光臨品嘗花生湯,對黃則和花生湯的美味大加贊賞,給予高度的評價。
2、廈門好清香燒肉粽
廈門「好清香」座落於廈門市大元路32號,舊稱「賴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創辦,以經營饒有風味的「燒肉粽,」、「芋包」等小吃馳名中外。
廈門好清香大酒樓數十次應邀於日本、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及省內外的大賓館、酒店舉辦廈門風味美食節;多次在全國烹飪大賽上榮摘金、銀、銅、名優獎,成為風格獨具的「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好清香燒肉粽」,50多年來,以「三精」取勝(精選、精配、精製),不斷至美,以味濃鮮香、油而不膩、糯軟爽口,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贏得市民和海內外僑胞由衷厚愛,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費鷺島行」之贊語。
3、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
廈門吳再添小吃店座落於廈門市大同49號,以本市擅長烹制廈門風味小吃名師吳再添姓名為店名。小吃薈萃廈門名點風味小吃於一爐,有其富有濃郁獨特的鄉土風味而蜚聲海內外。
廈門「吳再添沙茶豬肉面」是閩南地區備受喜愛的名品小吃。閩南氣候溫和,四季如春,不論春廈夏秋冬食用沙茶豬肉面均適中。這道小吃特點是肉鮮嫩脆,面條柔潤爽滑,湯甘甜、香辣,增人食慾。
花生酥
花生酥是廈門著名的中式糕點,又名「貢糖」。主要原料是 花生仁和砂糖,製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後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後,切成小塊。食用時,應小心剝去包裝紙,輕輕故人口內,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咸光餅等面點的夾心料,產品遠銷國內外。
龍眼
眼是同安的特產,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過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貢品,現在是中外遊客競相爭購的佳果。同安是全國六大龍眼產地縣之一,現有上百個品種,種植面積3000萬平方米,生產的龍眼遠銷國內外。
漆線雕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遠銷東南亞各國。具特色的民間工藝漆線雕是以精細的漆線品.自唐代彩塑興盛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以來,漆線雕便被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應用於佛像裝飾。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早在幾百年前漆線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雕像就馳譽中外,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過去,漆線雕大都只限於木本,漆籃和戲劇道具上。 近年來,已發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目前,廈門工藝美術廠把漆線雕與陶瓷結合起來,創作、生產了線條陶瓷作品。如線條瓷塑《鄭成功》,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被選送到日本展出,獲得好評。
小件漆線雕工藝品用綾緞製成盒子包裝,小巧玲瓏,便於攜帶,是旅遊紀念、饋贈親友的佳品。
青果
即橄欖,有潤喉、解毒之效。三十年代,廈門葯店懷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貴中葯製成橄欖鹼出售,因葯味太濃,生病的人才吃。後來顏家春蜜餞鋪把它改製成具有葯效的食品——甘草蜜餞,取名青津果,廈門人叫「青果鼓」,食後津香彌喉,止暈止吐。
文昌魚
昌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它的主要產地在廈門市同安縣劉五店,並因劉五店海嶼上有個文昌魚閣而得名。劉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魚場;近年來在廈門的島東部的前埔村與大擔之間,又發現文昌魚的新漁場。廈門文昌魚體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長,每千克有近萬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國外又稱「雙尖魚」,是高級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達70%,而且含有多種無機鹽 和碘質,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
廈門葯酒
廈門葯酒歷史悠久,其中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三種葯 酒,都有2叩多年歷史。葯酒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葯的療效,酒的作用。廈門釀酒廠生產的葯酒,除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的傳統產品外,還增加了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鹿茸真 補酒等品種。
廈門珠綉
廈門珠綉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廈門珠綉產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綉包等一百多個品種。這些產品均採用閃亮奪目,五彩繽紛的玻璃珠子和電光膠片,運用凸綉、平綉、串綉、粒綉、亂針綉、豎針綉、疊片綉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綉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雅秀美,清新悅目。
珠綉掛圖《廈門海堤》、《南京長江大橋》、《龍鳳戲珠》等,構圖清新,設色柔和,景物逼真,層次分明,參加過全省、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被選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
珠綉拖鞋,綉工考究,樣式大方,品種多樣,穿著舒適。有的鞋面純系玻璃珠子綉成,有的則在絲絨面上用彩珠綉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圖案,絢麗多彩,柔軟舒適,尤其是夜間穿用,在燈光照射下,熠熠閃爍,光彩耀人。廈門珍珠拖鞋,以其設計新穎,造型別致,工藝精細,風格獨特,受到國內外客商的好評。
餡餅
餡餅在廈門是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食品,料精工細,系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製成。製作時,綠豆蒸酥去殼,研得精細,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製時,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內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皮香酥油潤,餡科冰涼清甜。 廈門餡餅以慶蘭齋最為著名。近年來,鼓浪嶼食品廠正迎 頭趕上,並將餡餅製成中秋會餅,供人們中秋節「 。
Ⅵ 廈門特色小吃韭菜盒怎麼做
韭菜盒(kú-tshài-a̍h)是福建閩南和台灣民間的漢族風味小吃。廈門的韭菜盒早負盛名,尤其是40年代,中山路泰山口吳唇老師傅做的韭菜盒在廈門頗有名氣。
韭菜盒層次細致而分明、用麵粉拌豬油做皮,選用豬腿肉、蝦仁、扁魚、荸薺、韭菜、紅蘿卜,冬筍、豆乾等混合起來做陷,包成一個個圓餅形,邊用手做成波浪狀,然後放入油鍋熱炸,皮酥香脆、盒餡鮮美,帶有韭菜香。尤其是春天剛割下的韭菜格外細嫩,吃起來別有滋味。
原料:韭菜250g、雞蛋250g、蝦皮50g、粉絲少量、麵粉750g。
調料:胡椒粉少許、鹽少許、雞精少許、食用油少量。
製作方法:
(1)將200克的精粉.放在案板上,與110克的熟豬油拌和.揉成純油酥面團,搓成圓長條,摘成15個油酥面團坯,再用300克精粉與90克的熟豬油和100克清水.揉成水油酥而團.搓成圓長條.摘成15個油酥面團坯。
(2)將每個水油酥面團壓扁,分別加一個純油酥面團坯,壓平,用圓木棒將相疊的坯子,擀成長條形.然後將長條坯子捲成圓筒狀.依此法連續再擀三次,每四次回卷時,切成三段,每段面團坯用左手按扁,並以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捏住邊沿.放在案板上,一面向後邊轉動,右手即以面仗在按扁面團的1/3處推擀麵仗,不斷地向前轉動,轉動時用力要均勻.這樣就擀成中間稍厚、邊沿略薄的圓形的片。
(3)韭菜洗凈,切成末,放在盆里加少許精鹽,用手捏至揉軟。瘦肉、肥膘肉、蝦肉分別剁成茸.加醬油、味精拌勻.成餡料。
(4)取一塊圓形坯片,舀放餡料,兩邊對折,捏成水餃形狀,然後把餃的兩頭拉在一起稍捏.盤成紋絲形花邊.依此辦法,把韭菜盒做好.放在盤里。
(5)炒鍋放在中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生韭菜盒,用微火炸至起酥浮起,再用旺火炸至呈金黃色,撈出。
製作要領:
1、面團由麵粉、油脂、水三樣揉和而成。所以它既有水調面團的韌性、延伸性、可塑性及包裹氣體的能力,又具有油酥面團的潤滑、柔順、起酥、發松的特點。它的比例要恰當.油多則無韌性、易鬆散;油少則皮僵硬、堅實不松。
2、擀皮厚薄必須均勻,捏邊花紋要整齊,要捏緊不露縫。
3、炸時,要掌握好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