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小巨人有哪些
擴展閱讀
天津海河臨近哪個洋 2025-02-08 09:10:23
北京美食地圖哪裡最好吃 2025-02-08 08:53:17

廈門小巨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22 21:17:28

㈠ 在廈門點觸科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廈門點觸科技工作,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體驗。

廈門點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觸科技」)成立於2013年,一家以歷史養成類游戲研發與發行為主,專業從事手機游戲的策劃、研發、製作、商業化運營的創新型發展公司。

公司成立以來,已經成功研發出《叫我萬歲爺》、《我在大清當皇帝》、《Game of Sultans》、《Game of Khans》、《Vikingard》等多款歷史題材類游戲。

並先後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企業百強」、「中國數字服務暨服務外包領軍百強企業」、「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中國發行商出海收入TOP30」、「2020年度福建省數字經濟領域未來『獨角獸』企業」。

「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福建省互聯網企業20強」、「廈門市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廈門市重點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等多項資質榮譽。

㈡ 廈門極致游戲這家公司怎麼樣

這家公司還不錯。

廈門極致互動網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極致游戲」),成立於2010年8月,是一家集互動娛樂產品研發與運營為一體的互聯網企業,秉承著「用戶導向、坦誠直接、擁抱變化、持續改進」的企業文化價值觀,致力於為用戶創造最美好游戲體驗。於2016年5月在新三板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837011)。

簡介

極致游戲專注於大型客戶端網路游戲及手機游戲的研發和運營。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及豐富的游戲研發和運營經驗。

極致游戲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為:用戶導向、持續改進、坦誠直接、擁抱變化。公司全體成員都把「為用戶創造美好體驗」作為永恆的追求,我們將秉承「從優秀到卓越」的精神,努力將公司經營成電子娛樂產業中長久並持續發展的企業。

㈢ 廈門湖裡:特區發祥地奏響新時代華麗樂章

湖海奔騰,里通外達。作為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的湖裡,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四宏盯十載風雷激盪,成就了它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胸襟和品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裡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和人民生活水平,加速邁向“兩高兩化”中心城區。

奮進十年,華麗蝶變。十年間,湖裡GDP從737億元增加到1539億元,年均增長7.9%,總量位居全省縣區第四位;常住人口人均GDP從7.28萬元增加到14.92萬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0%,2021年總量443億元,成為中國工業百強區;財政總收入從88億元增加到260億元,年均增長12.8%,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獲評2021年全省城市發展“十優”區。

“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的賀信精神,湖裡區正以勇立潮頭、勇毅前行的精氣神,進一步強化特區發祥地使命擔當,奏響特區發祥地新時代華麗樂章。”湖裡區相關負責人說。

拼搏創新

產業能級持續躍升

傍晚時分,來到位於廈門島西部的牛頭山,向著東渡郵輪母港的方向望去,62米高的“潮汐之眼”閃耀著絢彩燈光,在淡藍的天幕間勾勒出一道別致的城市天際線。這就是廈門“海上世界”綜合體的山海摩天輪。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這里無疑是廈門人氣最旺的商業綜合體。除了山海摩天輪,國內首個空中卡丁車公園、全省首個真雪冰雪世界等區域內首發的休閑娛樂地標,以及知名品牌匯聚亮敏的“首店經濟”,吸引了許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遊玩、打卡留念。

廈門“海上世界”匯聚了多元化產業和商業業態,形成服貿、法務、金融、文化四大產業集聚,實現“船、港、城、游、購、娛”一體化運營,有望成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新增長點。

港城融合,乘勢而上,提增動能。十年來,湖裡區堅持強化產業支撐,依託傳統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按照“優二進三”“二三產融合發展”和“5+1”重點產業規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商貿物流、新興金融、文旅、健康以及建築業,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高端邁進。

2021年,湖裡區三次產業比重為0∶40.3∶59.7,與2012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提蔽鍵和高了14.1個百分點。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產業已成長為千億級產業鏈,擁有亞洲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外貿進出口總額、交通物流業增加值佔全市將近一半,入選全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產業提速換擋的背後,是創新驅動的活力引擎。2021年,轄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9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7.6%。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湖裡將進一步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導向,大力發展“研發+總部+委外製造”業態模式,努力實現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這十年,湖裡區始終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在一次次國家戰略、重大機遇中,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蝶變躍升。

搭乘“島內大提升”的東風,湖裡東部崛起新的產業投資熱土。兩岸金融中心湖裡片區、五緣灣商務營運中心、古地石基金小鎮、湖裡創新園……產業園區連片成勢,人才、項目加速集聚。

“金色機遇”,未來可期。積極承接國家賦予廈門金磚創新基地建設的重大使命,湖裡區結合東部舊村整村改造,正在加快打造湖裡金磚數字新城,攜手中國通用等金磚產業創新聯盟成員共同開發,重點推動建設金磚創新基地總部區、金磚數字工業智谷、金磚TOD綜合開發項目三大組團。

未來湖裡還將積極打造金磚國家和“金磚+”合作機制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努力成為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系高質量發展引領示範區。

奮斗為民

發展成果百姓共享

今年秋季開學,湖裡區一口氣開辦了8所新校(園),其中3所是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學校新增學位1.62萬個,其中,公辦學校6所、學位8250個。開辦學校數量、新增學位均為歷年之最。

這些新建學校足以證明教育在湖裡區戰略發展中的地位。南山實驗學校位於湖裡的老城區,尚文實驗學校位於忠侖公園附近,位於仙岳路旁的禾山中學進行了改擴建。三所學校都在城市寸土寸金的地帶,它們將有效分流解決熱點片區的大校額、大班額問題。

作為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先行創建區,湖裡區一直推動教育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讓老百姓在“家門口”都有好學校。

單是“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湖裡區就新建公辦校(園)12所(含3所中小學、8所幼兒園、1所特殊教育學校),新增公辦學位8190個。

不僅要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方法之一就是組建教育集團,通過龍頭校“一校帶多校”,引領幫扶各成員校,從而提升轄區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質量和學校管理等。

十年間,湖裡區每年超過70%的財政支出用於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確保發展成果人民共享。十年來,湖裡區相繼落戶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實現全面覆蓋,獲評全國健康促進區。建成投用7個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平均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達到80張,位居全市第一。失業人員再就業17萬人次,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1.88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8萬人次,兜底保障更加有力。

在被視為民生“硬骨頭”的拆遷安置項目方面,湖裡區積極作為、努力破解,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滿。10月9日,湖裡區鍾宅南苑安置房交房啟動,1607戶鍾宅居民的美好新生活拉開序幕。

事實上,早在鍾宅片區啟動之時,指揮部便著手片區規劃,與當地居民密切溝通,了解真實訴求。片區規劃涉及商圈、學校、交通,前後修改了十幾稿。在鍾宅居民的參與見證下,融匯畲族文化與禪意的鍾宅南苑正式落成,被民居們稱贊為“最美安置房”。

本著“拿最好的地,以最快的速度蓋最好的房”的理念,湖裡區建立健全安置房規劃、征拆、建設、返遷、治理全鏈條服務保障機制。十年間,共建成返遷安置小區15個、返遷居民約6500人。

即將搬入鍾宅南苑安置房新居的阿在叔已經開始憧憬新生活:“能住進這樣的房子,我感到很幸福!等裝修好了,請大家都來泡茶。”

清新宜居

精緻城區日新月異

近日,五通燈塔公園近5萬株向日葵陸續綻放,金燦燦、黃澄澄的花朵兒如同一片金黃色的海洋;五緣灣人圓橋海岸線岸畔,約1800平方米的柳葉馬鞭草叢中蜂飛蝶舞,溫馨浪漫……金秋十月,湖裡區被各種花兒浸染成一幅絕美畫卷,人們相約前往各大公園打卡,記錄如詩如畫的生活。

環境優美,宜居寶地。十年來,湖裡區下大力氣治理生態文明,加強環境保護,讓這片特區發祥地既有高樓林立,也有芳草綠地。

湖裡區東部片區,濕地公園、湖邊水庫以及星羅棋布的100多公頃城市綠地公園,共同組成了名副其實的“城市綠肺”,不僅成了城市微氣候的有效調節器,更是市民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突出系統治理,完成管網溯源排查3659.34公里,新建雨污水管網20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220公里,基本實現68個排海口晴天污水“零排放”。

城市發展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湖裡區始終堅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不斷提高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通過推行“黨支部建在小區”“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深度融合”“在職黨員到本人居住小區報到”等有效做法,湖裡區365個小區全部成立黨支部,居民的獲得感顯著增強。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

在江頭街道江鷺花園小區,以成立小區黨支部為突破口,支部書記曾明智帶領小區居民實現了自治管理。修繕脫落的牆體、規范電動車充電樁、清理衛生死角……在黨建引領下,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越來越多居民走出家門,成為家園自治的一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湖裡區還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區、街道、社區、網格和各個職能部門常態化的重點工作,建立協同聯動機制。推行“大文明+大城管”工作模式,發揮“數字湖裡網格化管理服務平台”作用,落實20多項具體問題解決機制,打通一批“斷頭路”,建設一批“口袋公園”,美化一批道路街區,讓城市更加干凈美麗。

如今,依託以網格化為基礎的管理服務體系,“我的社區我的家、我的網格我的家”“百姓金點子,幸福(湖)金鑰匙”等一系列文明提升活動,不僅充分調動了全區300餘家文明單位、500餘支文明創建志願服務隊、8.8萬名志願者的積極性,也讓文明新風吹入千家萬戶。

手記

敢闖敢試 續寫新篇

□記者 林麗明

人氣滿滿的繁榮商圈,“產城人”融合的產業園,高標准選址建設的安置小區,綠樹掩映的濕地公園……今日的湖裡區,已不復往日島內老工業區的陳舊和滄桑。

從特區建設之初“摸著石頭過河”的白手開荒,到如今再擔重任使命,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中心城區,湖裡區始終以特區發祥地的拼闖姿態,闊步前行,開拓創新。

曾幾何時,特區演進歷程中遺留的痛點、難點,讓湖裡區不得不直面產業轉型升級、城區環境提升等多重考驗。

老工業區“騰巢換鳳”,產業大舉外遷卻留下成片舊廠房,成為棘手的難題。湖裡區創新推動老工業區改造,通過引入文創企業,讓老廠房煥發出勃勃生機。如今,聯發東南天地、海峽建築設計文創園等產業園區集結成片,成為文創產業發展的熱土。

“城中村”矛盾日益突出、用地建設管理滯後等問題,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轉型發展。湖裡區依託東部舊村整村改造這個全市體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凝聚起大幹快上、埋頭苦乾的闖勁和沖勁,一次次刷新“湖裡速度”,為城市發展騰出新空間。

邊闖邊試,更多新機制和新技術成為湖裡區實現“高素質、高顏值”的助推器。率先嘗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人民生活書寫幸福新篇章;深化“大城管”格局,打造“城市大腦”,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大手筆出台人才政策,送出誠意滿滿的“人才大禮包”,探索“產業+人才+城市”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

滄海桑田,“變革”始終是湖裡永恆的主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特區發祥地必將續寫更加絢麗的新篇章。

數說湖裡這十年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3.96萬元提高到2021年6.62萬元。

10年間,湖裡每年超過70%的財政支出用於民生社會事業發展。

新建、擴建公辦校(園)45所,新增學位超過3.6萬個,中考學業評估連續六年名列全市各區第一,是全省首批“教育強區”。

相繼落戶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實現全面覆蓋,獲評全國健康促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