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廈門的博餅是什麼意思
博餅,是起源於福建廈門鼓浪嶼,始於清初,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1)廈門中秋風俗博餅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具體玩法:
一般是10人1桌,當然可多可少,太少沒氣氛,太多,如超過12人,一則獎品會相對變少,二則每圈時間偏長影響氣氛。
首先指定1人取兩顆骰子扔出數點,如n點,由扔者開始逆時針方向數到第n個人,該人為本次博餅的起博者。
逆時針依次,每個人每次要把6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里,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就作廢,到下輪繼續參與。
有1個「四點」的得一秀餅。拿完為止共32個。
有2個「四點」的得二舉餅。拿完為止共16個。
有4個相同點數的得四進餅。拿完為止共8個。
有3個「四點」的得三紅餅。拿完為止共4個。
若骰子點數分別為1至6順序排列著的得對堂餅,共2個。
現代規則:
在現代的博餅風俗中,還有"追"的規則。具體而言即在其他獎品還沒有拿完之前,對堂以上的獎品在博完之後,後來獲得者可向自己前一個獲得者追得獎品。
狀元有很多等級,以下狀元等級是從小到大排列,具體為:
若是有4個「四點」,則為狀元,比較另外兩個骰子點數的大小,點數大者為勝。
有5個相同點數的,5個4帶一個除4以外其他的點數稱為「五王」,除4以外的5個相同的數字帶一個除本身以外其他的數字,如222226,稱為五子帶6,五子只比較帶的數字的大小和五個相同的點數大小無關,若都是五子且帶同樣的點數,則先博到者為勝。
若是6個「四點」,稱為「六抔紅」,比前面幾種狀元都大,可拿走狀元和剩餘的所有獎品。
若是4個「四點」加上2個「一點」,則稱為「狀元插金花」,是狀元中最大的,並可拿走狀元和對堂的所有獎品。
狀元的獎品要在所有的獎品全部拿完後,最後一個最大的狀元博出者,可拿走獎品,如果這個狀元是「狀元插金花」或「六杯紅」,還有拿走2個對堂的所有獎品。
另外五子登科中先比較五個相同大小,再比較第六個帶的點數為傳統廈門以外地區對博餅規則的誤讀。例如:222226和333331都為五子,22222帶6,33333帶1,那麼6>1,222226大。
四進帶一秀,四進帶二舉也是普遍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