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廈門哪裡人 閩南語怎麼說
你是廈門哪裡人?
廣東汕尾市海豐地區河洛語會這樣表達:
你是廈門底地人→底地:di1 die1~2;
廈門本地可能用:」底位」來表達「哪裡」;
潮汕話聽到:底國→di go,來表達「哪裡」;
國,義:地方;詩經:適彼樂國;等等。
底:疑問代問,義:哪。
2. 「廈門」用閩南語怎麼說
「廈門」,廣東省汕尾市海豐地區河洛語讀為:廈門→注音:hie1 mui1~2;數字為聲調。
3. 「我是廈門人」用閩南話怎麼說
「我是廈門人」用閩南話表示還是為:我是廈門人;拼音是:woshixiamenren;
"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台之閩南語。台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 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福建話、河洛話、潮汕話、雷州話、汕尾話(古代河南話)、學佬話等;
在台灣亦被稱為台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Hokkien)或咱人話(台閩字寫作咱儂話)。
流傳原因
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中原人)入閩始於秦漢,盛於六朝。閩南語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古代北方河南一帶的人民因避戰亂、平叛亂或逃災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遷徙進入閩南地區後逐漸形成的,雖不能排除當時閩地本土語言(古越語)對閩南語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但是,以當時中原人所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優秀文化看,再從閩南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所表現的特點看,中原人帶入的當時河南話在跟當地福建話的交流和融合過程中,古代河南話是占絕對優勢的。北方河南一帶的中原華夏漢民族(古代河南人)從黃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輾轉到東南福建,中原文化也就這樣由其子孫帶到此處,此後再遷至閩南,最後部分跨越海峽;
到了台灣,故稱河洛語(河南一帶語言)。除閩南、台灣外,閩東北的一些地方,及大陸部分地區,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華人中閩南話都相當通行。閩南話會流傳這么廣,主要是因為歷史上閩南人的遷徙和移居。
4. 廈門一般說話是什麼語言
廈門一般說話是廈門話。
地方上使用閩南方言之廈門話,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
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台灣省的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方言的「福佬話」互通。
千餘年來,閩南、潮汕一帶有不少人出洋謀生而相繼向外移居。人語相隨,東南亞諸國有相當一部分華僑和華裔仍然以閩南方言作為他們的交際工具。
(4)福建廈門用潮汕話怎麼講擴展閱讀:
廈門話(廈門腔閩南語)舊稱廈語,閩南語的代表音,屬於閩南語當中的閩台片(泉漳片),與台灣話(台語)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但在口語方面,雖與台灣話同為漳泉腔,在音韻上也有著極高度的對應,但由於分化時間的早晚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仍有著細部的差異,特別是在詞彙方面較為明顯。
廈門話形成由來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定,廈門被迫開埠成為通商口岸,廈門島和鼓浪嶼迅速發展,吸引泉州、漳州等各地閩南人口流入,口音融合,促使了現代廈門話的形成,近代成為了閩南語的代表音,屬於閩南語當中的漳泉腔,因形成歷史雷同而與台灣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閩南語傳入廣東、東南亞及海外者稱為福建話,通行范圍包括泉州、廈門、漳州三市及其所轄的縣市和台灣地區、廣東海陸豐地區 共有3千8百多萬人說閩南話。
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閩南籍華僑、華裔也有說閩南話的,雖然各地的閩南話有一些腔調差異,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話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