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廈門理工學院是本一的嗎
是的。
⑵ 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本還是二本
1、廈門理工學院是一本還是二本
廈門理工學院屬於二本院校,該校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廈門理工學院簡介
學校現有集美、思明、廈軟三個校區,佔地面積1927畝,建築面積50餘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2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97.3萬余冊,中外文資料庫65個。信息化、數字化校園高起點建設。學校現設有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海峽商貿學院)、文化產業與旅遊學院、新絲路時尚學院、應用數學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部、軟體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研究生學院等19個院、部。
學校現有機械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電子信息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8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工、經、管、文、藝、法等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19943人(含研究生330人,留學生138人);專任教師1063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比52.4%,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佔比為92.8%,「雙師雙能型」教師佔比54%,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閩江學者13人,全國優秀教師2名,,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青年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創新團隊5個。學校的「教師發展中心」被評為省級示範中心。
學校確立了「強工程、厚經管、大文化」的學科專業發展戰略布局。緊密對接廈門市「雙千億」工程和重點打造的12條千億產業鏈群,布局發展電子信息類、裝備製造、軟體與信息服務、材料應用技術、城鄉建設與環保、文化產業、創意與設計、商貿及金融服務等8個學科專業群。現有機械工程省高原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等4個福建省應用型學科和土木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2個福建省應用型學科培育學科,建有15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
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緊緊圍繞應用型創新性高級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積極開展人才「供給側」改革,探索校企協同育人的「六聯合」、「二元制」、「卓越應用人才」等多種培養方式。2012年以來,在福建省本二批高考文理科錄取分數線居省內同批次高校首位;自2013年起部分專業在福建省及江西省列入本一批招生;具有籃球(女子)和健美操兩個國家大學生高水平運動隊招生資格;2018年學校開始招收華僑、港澳台地區學生。
2016年以來,我校學生在國內外各類學生競賽中成績突出,已獲得各類學生競賽獎項近2800項,國家級獎項一千多項,學生獲獎人次達7000人次,連續三年全省名列前茅。特別是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中國及世界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世界大學生健美操大賽、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光電設計、結構設計、工程算量、物流設計、機器人、英語競賽等國家級大賽中獲冠軍、金獎或一等獎近230項。大學生方程式賽車大賽、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大學生健美操大賽、光電設計、工程算量等部分賽事更是連續多年蟬聯冠軍。
畢業生以「務實精神好、動手能力強、創新意識足、外語水平高」等特點廣受業界歡迎,一次性就業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連續多年被評為「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教學質量工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現有特色專業國家級1個,省級9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級1個,省級7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國家級5個、省級6個;省級高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8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省級精品課程57門;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項目9項,省級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50項(含重大項目5項),省級「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精品項目6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52項;優秀教材國家級4部,省級3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1個,省級11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4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台5個;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國家級1個,省級5個;省級示範性校企共建職業教育實訓基地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235項,省級658個;被評為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學試點項目」院校。2009年以來,獲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級特等獎3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7項。土木工程專業通過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已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台灣IEET認證。
針對我校辦學特點,在廣大學生中大力培養與親產業人才相匹配的人文素質。精心實施「陽光雨露計劃」,培育了以「周末文化集市」、「文明班級創建」、「素質養成主題周」為代表的一批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把學生帶進舞台中央,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素質養成平台上的主角。積極搭建線上線下良性互動的服務育人平台,「廈理工e起來」微信公眾平台獲福建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大力倡導「守望相助」的校園親情理念,激發學生自助互助的熱情,引導學生親情體驗,完善陽光健康人格。富有廈門理工特色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保障了學校的快速發展,滿足了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科研平台建設扎實推進。現擁有福建省客車及特種車輛研發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車與安全技術研究院、福建省客車先進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光電技術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醫療數據挖掘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軟體評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農村污水處理與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數字福建自然災害監測大數據研究所、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兩岸文創研究院等省級科研平台29個,廈門市科研平台19個。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擔科研項目的級別、數量和經費總額連續十年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2015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50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2項、省部級項目315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和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級科研獎勵26項、廈門市科技進步獎和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市級科研獎勵32項,授權發明專利240件。2018年度,科研經費達10237萬元(橫向科研活動經費首次突破6000萬元)。
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持續提升。在廈高校中率先啟動《服務海西/廈門行動計劃(2009-2013年)》;制定並實施《服務閩西南產業發展行動綱要(2015-2018年)》;成立廈門市第二家、集美區首家大學科技園,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及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聯合共建全國高校首個國際化離岸孵化器——「中美(廈門)國際離岸孵化器」,吸引了上市公司廈門美亞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廈門美亞中敏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企業入園,園區產值超過2個億。與玉晶光電、宸鴻科技、冠捷集團、聯芯電子、麥克奧迪、好慷在家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全球安卓系統研發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中心、觸控產品檢測中心等校企合作研發中心和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獲批福建省時尚設計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在龍岩打造了全國首個高校紅色孵化器-廈龍築夢紅色孵化器;深度參與福建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在泉州、龍岩、三明等多地承擔並實施了農村環境改善項目。積極參加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福州)、9.8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惠州)、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進行項目成果交流,每年發布「兩岸創意經濟研究年度報告」。2018年與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申報「智能製造綜合標准化與新模式應用」成功獲批工信部2018年郵輪薄板分段模塊化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批准立項,獲得工信部資助資金1200萬元,本項目總投資達1.2億元。2017年與廈門華聯電子、中國電子標准化研究院聯合申報的「家電智能控制器綠色製造關鍵工藝系統集成」項目獲批工信部2017年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批准立項,項目總投資達8200萬元。參與冠捷顯示器和中國航天集團聯合申報的工信部綠色製造項目「液晶電視綠色製造關鍵工藝開發與系統集成」共獲批1200萬項目資助。建設首個福建省高校產學融合系統,實施「先導項目」,2016年以來,共立項 「企業委託型」項目24個,「團隊培育型」項目16個,資助3000多萬元,由此引導立項的校企合作項目經費達6000餘萬元,帶動350名教師直接參與企業技術研發,企業產生經濟效益超10億元,得到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高度認可。
國際交流多元拓展,閩台合作成果豐碩。與美、英、加、新等20多個國家68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交流。與密蘇里大學合作,成功獲批教育部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二級機構——廈門理工學院密蘇里學院。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共建軌道交通研究中心,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聯合共建「中美(廈門)國際離岸孵化器」(中國高校首家)等。與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共同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開展師生交流和本碩士生的聯合培養。大力實施海外高端外專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請計劃,年均聘請40名海外專家到校進行教學與科研合作。為中國政府獎學金、廈門市陳嘉庚獎學金合作高校,招收優質國際學生及台港澳生到校攻讀學位。2010年起成為福建省首批「閩台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試點高校,先後以「3+1分段對接」、「4+0」模式聯合培養人才;兩岸校校企共建海峽商貿學院、微電子學院;兩岸高校共建實驗室和研究所;與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元智大學聯合設立福建省師資閩台聯合培養中心。
學校的快速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連續三屆獲評「省級文明學校」;獲評省「先進基層黨組織」,被譽為「地方經濟的人才搖籃」,「福建省最受考生歡迎的高校之一」等。2017年5月及2018年1月,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裴金佳等市領導兩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校深化綜合改革、推進產教融合的成效。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泰斗潘懋元先生帶隊到校考察調研,高度肯定了我校「以學生為本,為產業服務」的辦學理念以及「產學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指出學校發展緊貼廈門經濟社會和產業轉型發展需求,辦學成效顯著。在近幾年福建省教育廳發布的本科高校內涵建設評價和高校提升辦學水平績效評價中,我校主要指標均居同類高校前列。據省教育評估研究中心發布的《福建省高校發展潛力監測報告(2018)》顯示,我校發展潛力躋身福建省11所重點建設高校第6名。
⑶ 廈門理工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只能算本科大學,福建沒有分一本二本
廈門理工學院在福建是本科批次招生,通常認為廈門理工學院是本科大學。(2020年,福建本科一批、二批合並為本科批次)如果不是福建考生,廈門理工學院在考生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話,考生也可以說廈門理工學院是二本大學。
廈門理工學院的發展:
2016年12月,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6月,廈門理工學院密蘇里學院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
2018年,廈門理工學院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8年3月,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同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