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海滄鰲冠公司怎麼樣
擴展閱讀
福州三站村在哪裡 2025-02-06 08:00:43
廣州地鐵哪個站有快照 2025-02-06 08:00:31
北京卓實時代科技怎麼樣 2025-02-06 08:00:29

廈門海滄鰲冠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8-14 11:55:29

① 海滄鰲冠進香習俗

海滄鰲冠村靈惠廟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舉行盛大的進香典禮。 靈惠廟主殿供奉的是唐代名將張巡,許遠,其中左為張巡,右為許遠,御為二位聖王。 但是進香典禮渣梁圓出行的神明卻是位於邊殿的雷渣返萬春,南霽雲,左為雷萬春,右為南霽雲,即為二位聖侯,百姓稱之為:大主二主。為張巡,許遠的部下,而且百姓去靈惠廟祭拜如塌主要也是大主,二主,可以說是靈惠廟的主神了。進香場面非常的熱鬧,大主二主非常之靈,在當地百姓甚至是閩南一帶都很有影響力,另外,據考證,在全國范圍內,供奉雷萬春,南霽雲廟宇只有海滄鰲冠,實為罕見。

② 鰲冠——海滄最後的一個「待嫁女」

如果說,馬鑾灣是廈門的最後一個開發的灣區,那麼鰲冠就是海滄區的最後一個「未嫁女」了……

來海滄工作有六個年頭了,2017年9月的一天,跟隨著區政協組織的城區規劃遠景視察,我第一次真正走進了她的身邊…

以前由於工作職責關系,我來的主要是這個村的最高學府——鰲冠小學,其他地方基本沒有涉略。這一天,在村支書高武躍,村長蘇坤容的帶領下,在區文史專家廖藝聰老師的引領下,我們頂著酷暑,對這個神秘的村落開始了一次「高溫之旅」。

鰲冠村,不,現在應該叫社區了。它閉肢位於廈門市海滄區東北面,背山臨海,與集美區、湖裡區隔海相望,近鄰海滄生活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東方(廈門)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就落戶在這個社區。

從古到今,鰲冠都是外來人流入居多,全村共有80多個姓氏,可見早年這里就是一個海納百川之地。

社區的育苗產業曾經在海滄乃至全省都可謂一「冠」。前幾年社區主要產業是以水產育苗場為主,共有育苗場200多家,在社區周圍沿海分布,幾乎將整個社區緊密包圍。年產蝦苗達到200多億尾,通過空運,跨越千里,撒向全國一萬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線。

雖然現在整治海域,育苗場已經逐步退出,但海面上還是有些許圍網,還可窺見當年的盛大景象。

在鰲冠社區里,最有影響力的是兩個大姓人家,林家和吳家,他們分別建有家廟。

林氏宗祠敦本堂,位於鰲冠村東片252號,建於明代,康熙重修,歷有修茸,1996年2月重修。它坐東朝西,為二進三開間硬山頂建築。大門楹聯是「九龍世代源流遠,雙柱宗支德澤長」,殿內檐懸有一匾,匾書「旨恩賞道御」,左上書「光緒叄拾肆年叄月日」,右下落款為「臣林汝舟恭承」(林汝舟,疑為林則徐長子,清代歷任翰林、侍講。待考)。祠前有拴馬柱,南首為一排管理房。

吳氏宗祠垂裕堂,與林氏家廟並列而建,兩姓人家本有通親,所以關系很好,情同一家。

家廟的後院,有棵快要六百歲的老樟樹,要好多人合抱才能圍住樹身,從早年開始,它就是村裡孩子們放學後遊玩嬉戲的好處所,村裡人說,這棵樹生命里極強,百年來發生過兩次大火,依然沒有把它燒毀,而且愈發蔥蓉茂盛了。可以感覺到,這棵老樹,已經和這個社區的父老鄉親血肉相連了,它屹立在此,親歷了鰲冠的風風雨雨,見證了這里的百姓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離家廟不遠處,「吳升提督府第」遺址,位於現鰲冠村東片235號。其地塊已建起新民房,但提督府大致輪廓依稀可辨。提督後人介紹:提督府坐舉游西北朝東南,硬山頂磚石木三落建築,總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

孝勇提督寬惠楷模一—海滄的浙、閩提督吳升(1652--1728),鰲冠村人,先後官居浙、閩提督,授榮祿大夫,左提督、太子少傅加贈太子少保,蒙欽賜祭葬。值得一提的是,吳升還曾是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父母官。

據《桃源田中黃氏族譜》(卷五)載:「康熙五十四年,吳升請旨回家建造祠宇,蒙上敕,命海澄縣李奎督造衙署一座,三進」。

在提督府正廳,我們見到了一塊康熙帝的賜匾。匾為木質,長284厘米,寬135厘米,厚約8厘米,匾中間上部陽刻有玉璽印章圖案,兩條龍輝煌地護著方印,印篆書「康熙御筆之寶」六字,格外醒目;匾題「寬惠赳桓」四大楷字,每字高約50厘米;匾左題「賜浙江提督大臣吳陛」,匾右落「康熙55年閏3月初六日」。

寬惠,語出《國語》,寬容仁愛的意思;赳和桓,均為健壯威武的樣子;「寬惠赳桓」,即康熙帝贊美吳升寬容仁愛、健壯威武之意。另有數片木片附於匾背,詳敘提督事跡。

在提督府護厝,我們見到了已廢的第三進僅存的石匾,匾為泉州白石質,長約208厘米,寬轎答世約78厘米的,陰刻行楷三字:澤家樓。

可以想像,當年的提督府第是何等的輝煌。

走在這里的大街小巷,如果你穿越到過去年代,可能在你不經意中就有一位威武的將士迎面向你走來;可能深深巷子里,官家的小丫頭正在嬉戲玩耍;可能那些長老們正捋著長須泡著功夫茶,觀賞著閩南薌劇……

帶著這番感慨,來到了鰲冠海邊,這里沙灘礁石成群,宛如一隻又一隻,一群又群的奇異動物,它們個個探出頭來,在落潮的海灘,悄悄窺探著岸上的動向,默默地與遠處的小蝦小魚眉來眼去,靜靜地卧著,揣測著走過它身邊的每一個人,伺機在人們不經意間搞一場驚天動地的絕地反擊…

我不禁感概造物的神奇,為自己能夠來到這個海灘而興奮不已,我憧憬著,期待著這塊海滄最後的處女地開發的那一天正式到來…

在這沙灘上,我徜徉到永遠,

徜徉在沙與沫之間。

漲潮時,海水會抹去我的腳印,

風會把水沫吹得很遠很遠,

然而海和海灘會存在到永遠。

                    紀伯倫

③ 鰲冠——海滄最後的一個「待嫁女」

如果說,馬鑾灣是廈門最後一個開發的灣區,那麼鰲冠則是海滄最後一個「未嫁女」了…

2017年9月,我第一次真正走進了她的身邊…

在村支書引領下,我們頂著酷暑,對這個神秘的村落開始了一次「高溫之旅」。

鰲冠村,在廈門海滄區東北面,背山臨海,與集美區、湖裡區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聞名遐邇的東方(廈門)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就落戶在這里。

從古到今,村裡外來人居多,全村共80多個姓氏,可見早年這里就是海納百川之地。

育苗曾是這里的主業,佔全省之「冠」。前幾年共有育苗場200多家,年產蝦苗達200多億尾,通過空運,撒向全國一萬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線。

如今海域整治,育苗場退出,但海面還有些許圍網,尚可窺見當年盛大景象。

村裡兩個大姓分別建有家廟。

林氏家廟叫敦本堂,建於明代,康熙重埋滲修,歷有修茸,1996年2月重修。它坐東朝西,為二進三開間判液運硬山頂建築。大門楹聯是「九龍世代源流遠,雙柱宗支德澤長」,殿內檐懸有一匾,匾書「旨恩賞道御」,左上書「光緒叄拾肆年叄月日」,右下落款為「臣林汝舟恭承」(林汝舟,疑為林則徐長子,清代歷任翰林、侍講。)。祠前有拴馬柱,南首為一排管理房。

吳氏家廟叫垂裕堂,與林氏家廟並列而建,兩姓人家素有通親,關系很好,情同一家。

家廟後院,有棵近六百歲的老樟,從早年開始,就是孩子們遊玩嬉戲的好處所,聽村裡人說,老樟生命力極強,百年遇兩次大火,居然沒燒毀,而且愈發蔥蓉茂盛了。它儼然已成靈樹,親歷了這里的風風雨雨,見證了父老鄉親的喜怒哀樂…

家廟不遠處,有「吳升提督府第」遺址。坐西北朝東南,硬山頂磚石木三落建築,當年總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

吳升(1652--1728)本村人,曾任浙閩提督,授榮祿大夫,左提督、太子少傅加贈太子少保,蒙欽賜祭葬。吳還曾任西沙、南沙群島的父母官。

據《桃源田中黃氏族譜》載:「康熙五十四年,吳升請旨回家建造祠宇,蒙上敕,命海澄縣李奎督造衙署一座,三進」。

在提督府正廳,我們見到了康熙帝的賜匾。匾為木質,長284厘米,寬135厘米,厚約8厘米,匾中間上部陽刻有玉璽印章圖案,兩條龍輝煌地護著方印,印篆書「康熙御筆之寶」六字;匾題「寬惠赳桓」四大楷字,每字高約50厘米;匾左題「賜浙江提督大臣吳陛」,匾右落「康熙55年閏3月初六日」。

在提督府護厝,尚存第三進僅存的石匾,匾為泉州白石質,長約208厘米,寬約78厘米,陰刻行楷三字:澤家樓。

可以想像,當年的提督府第是何等的輝煌。

漫步在這里的大街小巷,如果你穿越到過去,可能在不經意中就有一位威武的將士迎面向你走來;可能深巷裡,官家的小丫頭正在嬉鬧玩耍;可能長老們正捋著長須泡著功夫茶,觀賞著閩南薌劇…

帶著感慨,我們來到了鰲冠沙灘,這里沙石成群,宛如一隻只,一群群奇異動物,它們紛紛探出頭來,在落潮的沙灘,悄悄窺探掘梁著岸上,默默地與遠處的小蝦小魚們眉來眼去,靜靜地卧著,揣測著走過它身邊的每個人,伺機在不經意間搞一場驚天動地的絕地反擊…

我不禁贊嘆造物的神奇,我憧憬著,期待著這塊海滄最後的處女地開發的那一天正式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