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入廈門島有幾個橋分別是什麼橋
要入廈門島有4條大橋。一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
『貳』 請問廈門海滄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旅遊景點名稱:慈濟宮
2.慈濟宮地址:蓮景一里1-33號;蓮景路23-53號
3.慈濟宮簡介:景區簡介位於廈門市杏林區海滄鎮東鳴嶺,供奉北宋名醫吳真人。它始建於南宋,歷史悠久,是閩台慈濟第一宮,號稱祖宮,其信徒遍及東南亞和閩台地區,影響極為廣泛。該宮建築庄嚴雄偉、飛檐交錯,金碧輝煌。宮中有四絕:一是彩繪中有一幅鳳頭、龍尾、烏龜身、四腳獸...
4.旅遊景點名稱:海滄大橋
5.海滄大橋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東渡路127號
6.海滄大橋簡介:廈門海滄大橋,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也是廈門市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交通工程項目,工程全長5926.527米,主跨648米,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8.7億人民幣。海滄大...
7.旅遊景點名稱:天竺山森林公園
8.天竺山森林公園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東孚鎮洪塘村天竺山路1號
9.天竺山森林公園簡介:位於廈門市郊西北部的集美天竺山森林公園,距市區30餘公里,佔地4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96.8%;喬木層樹種以馬尾松為主。區內山峰連綿起伏,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米,次高峰仙靈旗海拔916米。有大小五個人工湖,總蓄水量達1000多...
10.旅遊景點名稱:火燒嶼生態樂園
11.火燒嶼生態樂園地址:
12.火燒嶼生態樂園簡介:火燒嶼,是廈門西海域中最大的島嶼,水陸面積27公頃,南北長900米,東西寬400米,海拔34.7米,從南角高處向北錯落遞降,形成三個岬角。往西看儼如隸書的山字,從西往東望,頗像英文字母M。這里岸線曲折岸坡陡峭,地質構造奇特,岩石色彩斑瀾,海蝕...
13.旅遊景點名稱:橋梁博物館
14.橋梁博物館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東渡路185號-1號海滄大橋旅遊區
15.橋梁博物館簡介:橋梁博物館是迄今為止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橋梁為主題的博物館,是由廈門路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集知識性、參與性為一體,集中展示橋梁高科技、橋梁歷史、橋梁文化、橋梁現代化、橋梁科普的太型搏物館,博物館展教面積4000平方米。有海滄大橋...
16.旅遊景點名稱: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
17.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台商投資區角嵩路東段
18.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簡介: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位於海滄投資區角嵩路東段,首期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是福建省第一座集野生動物散養、馴化、表演、展出和野生動物移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繁殖、科學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主題公園。海滄野生動物園2001年元月開園,2003年5月...
19.旅遊景點名稱:廈門日月谷溫泉
20.廈門日月谷溫泉地址:中國廈門市海滄區孚蓮路1888號
21.廈門日月谷溫泉簡介:被古人譽為"天賜良泉"的日月谷溫泉水,源自地心深處,充滿能量與靈性。追根溯源,流淌千年的靈泉有近500年的歷史淵源,滋養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半個世紀後,人與泉又在此結緣,得以享受凝聚了日月精華的溫泉水無限滋潤與呵護。在這一方世外桃...
22.旅遊景點名稱:青礁慈濟宮
23.青礁慈濟宮地址: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海滄鎮青礁村
24.青礁慈濟宮簡介:青礁慈濟宮,又稱東宮,位於廈門海滄鎮青礁村崎山(岐山)東南麓(古屬漳州府海澄縣),四周地域遼闊,景色秀麗。該宮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奉祀北宋著名的民間醫生吳_(音tāo)。吳_(979~1036),字華基,號雲沖,出身於福建龍海市白礁..
25.旅遊景點名稱: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
26.廈門野生動物園地址:福建省廈門市角嵩路東段
27.廈門野生動物園簡介:海滄野生動物園位於海滄台商投資區角嵩路東段。距離海滄大橋8.1公里,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園區依山傍海,錯落有致,景色秀麗,是集野生動物展示、科研與餐飲、休閑娛樂於一體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園內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一百餘種二千多隻...
更多關於廈門海滄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7056616100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叄』 《開端》拍攝地點是什麼
《開端》拍攝地點是:廈門。
開端是一部無限流的電視劇,其中45路公交車是主要的拍攝場景,是講述了游戲架構師肖鶴雲和在校大三學生李詩情在遭遇公交車爆炸後「死而復生」,於公交車出事的時間段內不斷經歷時間循環,從下車自救到打破隔閡並肩作戰,努力阻止爆炸、尋找真相的故事。
其中開端一開始公交車行駛的那段路就是廈門翔安區火炬園的翔虹路,海滄大橋、聯發華美文創空間、健康步道、鍋爐咖啡、廈門理工學院南門、濱海浪漫線、五緣灣濕地公安雲等這些地方都有取景。
《開端》取景地介紹:
1、杏林大橋
杏林大橋,位於廈門市北部西海域,與廈門大橋相鄰,是今後進出廈門島的第五條跨海公路通道。杏林大橋的特色在於駝峰處兩側設立的觀景台,市民可停在橋上看風景,這種設計屬全國首創。
在觀景平台登高望遠,遠處的同安灣、近處的杏林灣盡收眼底;海滄大橋、海堤、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次第延伸,一覽無余。
2、廈門海滄大橋旅遊區
海滄大橋旅遊區以海滄大橋為主線,包括大橋東岸旅遊區與西岸的火燒嶼旅遊區,是廈門的新興旅遊區域之一。
大橋坐落在廈門西港中部,是從廈門島通往海滄的一座內海灣公路大橋。大橋造型本身就十分優美,在本島的海灣公園遙看大橋全景角度尤佳,傍晚的夕陽和晚上的夜景也很漂亮。
在海滄大橋的東錨碇內,有我國第一座綜合性橋梁博物館;西岸火燒嶼旅遊區主要包括火燒嶼生態樂園、市青少年科技館,適合青少年來長知識。
若時間充裕,海滄大橋引橋邊山上的博餅民俗園也可一並遊玩,在這里能夠看到博餅(一種骰子玩法)和當地的狀元玩法。
『肆』 廈門大橋什麼時候建設的
廈門大橋(Xiamen Bridge),是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境內一座連接湖裡區與集美區的跨海大橋,位於廈門高集海峽之上,為廈門市重要進出島通道之一。那麼廈門大橋什麼時候建設的呢?
1、 廈門大橋於1987年10月動工建設,於1991年12月19日竣工通車。
2、 廈門大橋南起廈門市湖裡區嘉禾路,北至廈門市集美區集美立交;線路全長6.695千米,主橋全長2.07千米;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
3、 因廈門大橋改造加固工程需要,2021年1月1日零時至2022年2月1日零時,廈門大橋實行由南往北(出島方向)單向通行,禁止車輛由北往南(進島方向)行駛。
以上就是對於廈門大橋什麼時候建設的的全部內容。
『伍』 廈門海滄大橋介紹
廈門海滄大橋(Haicang Bridge)坐落在廈門西港中部,是從海滄半島通往廈門島的一座東西方向的海峽性公路大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在當時僅次於丹麥)的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代表著20世紀中國建橋水平最高成就。作為廈門出島的第二條通道,海滄大橋連通廈門本島與海滄半島台商投資區。它的建成,象徵著廈門在21世紀初要實現「廈門各區緊密互動」的大城市格局,並由海滄、杏林、集美、同安組成相互關聯的幾個片區,使廈門從一座海島型城市發展成一座海灣型城市。
大橋是由東渡互通立交東引橋、東航道橋、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西航道橋、西引橋、西引道、石塘立交等大型工程組成的雙向六車道公路特大橋梁,全長5926.527米,主跨648米,橋面寬度36.6米,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8.7億人民幣,於1996年12月18日動土興建,主體工程於1997年6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全橋於1999年12月30日順利通車。
除正在進行開口改造的高集海堤外,廈門島目前已有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等總計五條聯外過海公路要道。
歷史沿革
1996年12月18日,海滄大橋開工建設。
1999年12月30日,海滄大橋建成通車。
2002年,海滄大橋進行第一次翻修,針對問題是橋面的瀝青推移現象,共翻修9000平方米橋面。
2005年,路橋公司與橋面鋪裝的設計單位對鋼橋面鋪裝技術進行優化,對海滄大橋進行了第二次翻修,主要是將原本光滑的鋼板表面,過渡成粗糙的平面,並採用合適的瀝青鋪設。
2010年12月30日,海滄大橋西引橋正式通車,海滄生活區與廈門本島的距離縮短大約6公里。
2013年06月25日至2013年08月25日,海滄大橋啟動自建成以來,第三次是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翻修。為保障海滄大橋橋面良好路況和鋼箱梁結構的安全,廈門市政府決定對海滄大橋橋面鋪裝層進行全面維修。
建築結構
海滄大橋是我國第四座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是我國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吊鋼箱梁懸索橋,懸吊結構在國內首次採用不設豎向塔支座的全漂浮連續結構,為世界上第二座採用此種結構的大型懸索橋。
位於廈門市西港中部,西起海滄開發區馬青公路,跨越廈門西海域並穿過火燒嶼後接廈門本島仙岳路,是廈門島的第二條對外通道。工程全長6419m,由石塘立交、西引道、西引橋、西航道橋、東航道橋、東引橋、東渡互通立交東引道及附屬工程等組成,東航道橋為懸索主橋,長1108米 主跨648米。海滄大橋為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等級公路特大橋梁,兼具城市橋梁功能。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
大橋為三跨連續全飄浮鋼箱梁懸索橋,全長約6000米,主橋3140米主跨648米。鋼箱梁全長1108米。鋼箱梁寬(即橋面寬)36.6米,高3米。分11類94節拼接而成,其中標准箱長12米,重157.5噸,最輕的127.4噸,最重的206.6噸。大橋有140米高的雙塔,上架兩根主纜,主纜由99股1萬多根鋼線組成的,由吊桿把主纜和鋼箱梁拉住,鋼箱梁與海面凈高55米,5萬噸巨輪可自由通航。
海堤修建前,廈門是懸於海上的孤島,交通極度不便。據當時主政福建的葉飛回憶,陳嘉庚先生多次提出建議,要在廈門與集美間建座海堤,以把廈門與大陸連接起來。
從1953年開始,廈門市動員「萬人大軍」,拋石入海,終於在1955年和1956年先後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廈門成為半島,鷹廈鐵路和324國道福建段(福州、經過莆田、泉州至廈門段等)得以連入廈門,對廈門的國防和經濟都有巨大貢獻。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廈門對外聯系的唯一通道,廈門繼集杏海堤、高集海堤 後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等相繼建成,方便了廈門的交通。用這種技術建造大橋,世界上屬第二座,亞洲是第一座。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海滄大橋」橋名,光彩奪目。大橋凌空飛架,俊美飄逸,銀灰色的橋身,與藍天、碧海、紅花、綠樹融為一體 宛如一道飛虹,又似一條銀龍,架在廈門西海上,成為廈門再騰飛的翅膀。
更多關於建築行業獨家信息,敬請實時關注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