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閩南語廈門真好怎麼說
擴展閱讀
天津視同工齡指數是多少 2025-02-05 19:57:14
杭州包裝膜多少錢 2025-02-05 19:43:54
杭州市河庄路屬於哪個區 2025-02-05 19:27:56

閩南語廈門真好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3-08-18 16:44:22

『壹』 閩南話的「廈門」「台灣」怎麼用文字(拼音)表達

廈門:ē(廈)méng(門)
台灣:dǎi(台) wán(灣)

『貳』 閩南話常用語有哪些

閩南語的常用語:

你好——li hou哩厚

大家好——dai gei hou逮給厚

吃飽了沒——jia ba me(mei)假爸么/假爸美(後者為台灣音)

多謝——do xia多呷

再見——zai gian (第三音)

閩南語的日常用語:

打招呼:比較正式的交談:你好!——你好!(līhe)

熟人打招呼通常會問:吃飯了沒?——呷飯了沒?(jia bèng mie) /吃沒?(jiǎmia)

問路:XXX在什麼地方?——XXX在什麼所在?(XXX di xia mi so zai)

或者是省略一點的說法:XXX在哪?——XXX在哪?(XXXǐde)

這是哪裡?——這是何落?(jià si de lo)

稱謂:老人家通常沒有直稱,多數會區別性別稱呼:

阿伯——阿伯(a bèi)阿婆——阿嫲(也可以用做奶奶的稱呼)(a ma)

叔叔——阿叔(a z)阿姨——阿姨(發音同普通語相同)

閩南語簡介

"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台地區之閩南語。台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福建話、河洛話、潮汕話、雷州話、汕尾話(古代河南話)、學佬話等;在台灣亦被稱為台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Hokkien)或咱人話(台閩字寫作咱儂話)。

『叄』 廈門全境的閩南話……

你說的沒錯,從外地來廈門生活一段時間後,對廈門方言的口音感覺和你說的一樣,確實如此,集美、同安、翔安這三地的閩南話是一個口音,海滄的閩南話和島內的很接近。
可是,如果是廈門本地人,一般是能夠分辨出這幾個地方的口音,其實真正的閩南話應該是集美、同安、翔安這三地的口音,因為廈門以前屬於同安管轄,解放後才改變的,廈門島內正宗的廈門人很少,多數是福建省內的移民,如惠安、南安、晉江、安溪、莆田、仙游、福州等等。
現在的廈門人口成分更加復雜了,江西、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東北來的也很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聚集廈門,很多人已經融入廈門,學了廈門話,以後的口音就很難分辨了。

『肆』 閩南話怎麼說

閩南話 (Hokkien/Min Nan/Ban-lam-gú/Hō-ló-ōe),又稱福佬話或鶴佬話,屬於漢語族閩語,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閩語。分布在福建南部、台灣、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雷州半島、海南島、閩西龍岩市區與漳平一帶、閩東寧德市的福鼎一帶、浙江南部蒼南、平陽、洞頭部分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漳州話\ 泉州話\ 廈門話(Amoy) \東南亞福建話(Hokkien)\ 浙南閩語\ 潮汕話 \海南話 閩台片 亦即本土閩南語。漳州和泉州是語言學范疇內所指的各種閩南方言的發源地,所有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方面微有區別,但相互之間有嚴格地對應關系;語法及用詞則基本一致。明清以來出現的廈門話和台灣話(兩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縣(市)方言混合而成,均體現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點。基於此,廈門話和台灣話亦被國內外人士視為典型的閩南話。閩台片的的閩南話內部較為統一。東南亞的福建話也就是指閩台片的閩南語。 答案補充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台灣,台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著近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據初步調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閩南人移居台灣據說開始於元代,大規模遷移是在17世紀中葉,大量閩南人隨鄭成功渡海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回台灣。300多年來,閩南人和其他地區東渡的漢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開發祖國的這個寶島,在共同的生活和斗爭中,閩南方言始終作為主要交際工具,保留在台灣人民的口中。特別是今天,大陸與台灣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灣的父老兄弟不斷到大陸尋根、探親、訪友,閩南話顯得更加重要。法國語言大師馬伯樂曾說過,閩南話是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 其一,是說它形成的歷史悠久。其二,是說它保存了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許多特點,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非常顯著的,也是區別漢語共同語的重要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