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哪裡有鑄銅像
擴展閱讀
為什麼廈門小吃都很鮮香 2025-02-05 06:36:37
上海農業如何推介 2025-02-05 06:27:29
廣州龜崗有什麼特色美食 2025-02-05 06:26:45

廈門哪裡有鑄銅像

發布時間: 2023-08-24 12:56:35

『壹』 中國著名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是豎立在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間。它是城市裡的一座藝術品,集聚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不僅激勵著人們,還可以讓人們對事物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它在點綴人們生活的同時,也預示著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這也是城市雕塑的魅力所在。

下面一起看看中國十大城市雕塑排名,看看你的城市上榜了嗎?
第十名:湖南——長沙《瀏陽河》

「瀏陽河」雕塑位於長沙市芙蓉廣場中心,是長沙政府花巨資建設的城市標志性雕塑,這座雕塑高15米,全銅鑄成。雕塑上一位少女陶醉在小提琴曲中,少女一頭飄逸的秀發宛如瀏陽河蜿蜒不斷的流水,洋溢著對幸福和生活之美的嚮往。這尊雕塑充滿著青春活力的氣息,給人朝氣蓬勃的感覺!
第九名:河北——唐山《丹鳳朝陽》
這座城市雕塑位於唐山南湖濕地公園,雕塑分為基座和銅雕兩部分,總高度70米。中447噸,中間為球形,寓意「太陽」,上下兩部分為兩組「鳳凰」。在八尊獅子的拱衛下,銅雕高聳入雲,形成獨特的審美效果和視覺沖擊力。如果說鳳凰山的鳳凰雕塑是震後唐山精神的代表,那麼「丹鳳朝陽」則意味著新時期唐山欣欣向榮、在探索中不斷發展。
第八名座:山東——青島《五月的風》

座落在青島「五四廣場」的標志性雕塑,高達30米,至今27米,重達500餘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鋼質城市雕塑。該雕塑以青島作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這一主題充分展示了島城的歷史足跡,有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表現出騰空而起的「勁風」形象,給人以「力」的震撼。旋轉騰升的紅色「風」成了青島一景,而這一束「火紅風」的靈感正來自於青島的海風。
第七名:福建——廈門《回娘家》

這座雕像《回娘家》生動的造型還原了閩南傳統的婚慶習俗,場面溫馨而又倍感幸福。在閩南地區,回娘家時必須帶一隻公雞,意思為帶路雞,還有一個漆器食盒,內裝喜糖糕點等。最重要的是要帶兩根完整的甘蔗(車粱下面那兩根喲),甘蔗有頭有尾寓意夫妻生活甜蜜,白頭到老。
第六名:廣州——珠海《珠海漁女》

珠海漁女是第一座大型海濱雕塑,雕像高9.9米,耗盡花崗石材10噸。這座雕像的外形為「漁女」,她領戴項珠,身披漁網,褲腳輕挽,雙手高高擎舉一顆晶瑩璀璨的珍珠,表情帶著喜悅而又含羞的神情,像世界召示著光明,向人類奉獻珍寶。藍本源自於珠海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現已成為珠海城市的象徵。
第五名:湖南——長沙《撫》

城市雕塑「撫」表達的是母愛是永遠的。它以抽象的表現手法,變現出母愛如海寬廣,母愛似水溫柔,母愛是無私的關愛與照顧。但對於母愛的表達,不一定要驚天動地,母親溫柔的懷抱,柔柔的臂腕,輕輕的一吻,便包含無窮無盡的愛。雖然是一件小小的作品,完整的詮釋了「母愛是人性永遠的正能量」,這種思想內涵打動了無數人。
第四名:廣東——廣州《五羊石雕》

這座五羊雕塑,高11米,共有130餘快花崗岩雕刻而成,體積約53立方米,僅主羊頭部一塊石料,就重達4千餘斤。雕塑中的五羊大小不一,主羊頭部高高豎起,口中銜穗,回眸微笑,其他四隻環繞主羊,或戲耍,或吃草,還有一隻在吸吮母乳的乳汁。
羊是美好的象徵、祥瑞之物,是漢字「美」拆開來就是「羊大」,即羊肥大就是美。現五羊石雕已成為廣州的城徽。
第三名:湖北——宜昌《鹽水情愛》

雕塑《鹽水情愛》是鑄銅材質,坐落於長陽縣清江岸邊的親水平台下游。這座雕像取材於土家族祖先稟君和鹽水女神。很久很久以前的開疆闢土和愛情故事,他們靠清江,執梭標,掛號角,捕江魚,棲小鳥,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繁衍了一個民族。作者希望通過這座雕塑來體現這位民族母親的偉大,以及土家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
第二名:浙江——杭州《錢王射潮》

位於杭州市錢塘江畔的濱江公園內,雕塑內容為錢王率領手下萬余名將士彎弓射向兇猛的潮神,身邊萬箭齊發,箭頭直指怒潮,一時間朝神落荒而逃,兩岸百姓得享安寧。這座錢王射潮雕塑,表達了杭州人民對武肅王錢鏐深深地懷念之情。它也象徵著錢江兒女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
第一名:陝西——西安《水龍》

這座「水龍」雕塑,高36米,長108米,重280噸,材質是鋼結構和鏡面不銹鋼。水,生命之源,上善若水,道之哲學;龍,民族象徵,中華之脈,生生不息。水與龍的結合,達到了人文、歷史、時代和未來的高度統一與傳承,似乎龍的形象和靈魂也得到了重生和回歸。這是一條真龍,一條人民的龍,一條上善之龍,是民族心靈和文化力量的凝聚。

『貳』 鑄銅浮雕廠家壁畫價格

鑄銅浮雕價格2500元一平方左右。鑄銅浮雕壁畫做工好的鑄銅浮雕廠家推薦:茂名市恆秋雕塑藝術有限公司。是鑄銅浮雕價格不貴的鑄銅浮雕廠家。恆秋緩或棚雕塑的鑄銅浮雕壁畫做得挺好的。你在北京需要鑄銅浮雕壁畫找他們廠家給你發貨就行,據說恆秋雕塑鍛銅浮雕廠家的鑄銅雕塑作品:華東、東北、華中、華南、西南、華北團穗、西北等區域都是可以發貨的。包括:浙江、廣東、福建、湖北、遼寧、上海、江蘇、廣西、黑龍江、河北、山東及深圳、廣擾則州、杭州、武漢、廈門、上海、濟南、東莞、陽江、江門、柳州、金華、嘉興、沈陽、連雲港等省市。他們公司有好多款式的鑄銅浮雕壁畫可以供您挑選的,另外還可以根據你的要求量身定做的,茂名恆秋雕塑是鑄銅浮雕壁畫價格不貴的專業鑄銅浮雕廠家。

『叄』 廈門大學有沒有致知樓

您好,廈門大學沒有致知樓,以下是廈門大學教學樓名稱。

1 群賢樓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時候的

2 建南樓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贈的。

建南樓群系20世紀50年代初,由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資、陳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會堂、成義樓、成智樓、南安樓、南光樓五幢大樓,曾是廈大頗具風格的標志性建築群。

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念其年久失修,遂於1994年開始陸續捐獻1630多萬元巨資,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慶期間舉行了翻修竣工典禮,昔日雄偉壯麗的建南樓群重新屹立在廈大上弦場上。


3 逸夫樓,也就是國際會議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資助。

逸夫樓即「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大樓,位於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萬港元興建。

該樓於1991年3月建成,共7層,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主樓設客房,另設會議室、門廳、餐廳等配套設備。

它既是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級賓館,對於改善學校接待條件,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 明培體育館

明培體育館位於囊螢樓前面演武場西邊,是旅菲華僑、我校海外函授學院1957年入學的學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獻人民幣210萬元(一說30萬美元,又說外匯人民幣100萬元)建造的正規化體育館。

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層,建築面積4700多平方米,屋頂採用進口鋁鋅鋼板,設計新穎,造型美觀;館內設有一個籃球場,2000個座位的看台,可作為各種體育訓練和比賽之用。

該館的興建,為我校開展體育活動增添了良好的設施。


5 華僑之家。

華僑之家」樓系菲律賓校友庄中堅先生、陳卿卿女士,以其父輩名義捐款外匯人民幣10萬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設會議廳,兼設套房,是我校僑聯的辦公地點,也是歸僑教職工的活動場所。

6 電鏡樓。

電鏡樓即電子顯微鏡實驗樓,是香港著名愛國人士桂華山先生捐資興建的。

1982年6月,桂華山先生聞我校已接受聯合國有關機構贈予的兩部電子顯微鏡,尚需建造電鏡實驗樓,乃慨然捐贈港幣100萬元,興建此樓。

電鏡樓於1983年開工,1984年竣工,建築面積1021平方米,現做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用房。

7 西校門。

西校門建在廈大舊主樓群賢樓群西邊,由台胞、我校名譽校友張子露先生捐贈10萬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

西校門高7.4米,長25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

採用花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兩角微微翹起的長方形為造型基調,主體對稱式構圖上面配以浮雕,以體現高校大門所應有的莊重性及文化內涵,整個造型簡潔、明快、舒展,富有現代感。


8 薩本棟墓園

薩本棟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廈門大學校長,在抗戰爆發、我校內遷長汀辦學的艱難環境下,帶領全校師生發憤圖強,以高尚的人格贏得全體師生的尊敬。

薩本棟墓園位於成義樓後面(?),其修建系由菲律賓、台灣、美加、香港、泰國、新加坡廈大校友會於1989年發起籌款,後北京、汕頭、南京、合肥、溫州、上海等校友會參與捐款。

修建總投資11萬元,於1991年3月竣工。

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鑲嵌薩校長鑄銅浮雕頭像,在墓後堆設假山假石群並鐫刻薩校長生平傳記;又在墓之東側新建一涼亭,擴大墓前場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築花壇、石階等,使之成為我校師生憑吊先賢之處。


9 自欽樓

自欽樓是旅菲愛國華僑許自欽先生捐款200萬元(一說140萬港幣)興建的學生活動中心,位於芙蓉湖東南面、學校中心地帶「三家村」,建築面積2260平方米,為二層框架與三層混合結構,內設閱覽室、活動室、展覽室、錄相室、多功能廳等。

該樓自1992年3月落成後,一直是學生開展課余文化娛樂活動的一個理想場所。


10 蔡清潔樓

蔡清潔樓是旅菲榮譽校友蔡清潔先生捐款500萬元(石碑上寫明捐款520萬元人民幣)建造的綜合性留學生樓,共10層,座落於小白城山崗上,正面俯瞰大海,氣勢壯觀。

建築面積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

主要作外籍留學生及來自東南亞的僑生住宿、學習和活動場所。

它的建成為我校發展海外教育事業創造了重要條件

11 克立樓

克立樓是廈門大學會議中心,系香港校友黃克立先生捐資438萬元(一說400萬港幣)建造,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共7層,1994年4月落成。

該樓是一座集住宿、會議中心與娛樂為一體的高級賓館,它為我校舉辦各種高層次學術會議提供了良好條件。

黃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畢業於我校政治經濟學系,是香港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曾長期擔任全國政協常委,1997年首批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獎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歲。


12 鍾林美廣場

鍾林美廣場建在西校門入口處的囊螢樓前,是海外華人鍾寶玉兄弟姐妹為紀念母親鍾林美女士,捐贈款港幣60萬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

廣場最主要的景觀是在噴水池後面銅雕一似浪非浪、似鳥非鳥、似書非書的騰飛物,象徵廈大一切都在騰飛。


13 基金樓

基金樓位於我校群賢教學區,共5層,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總造價206萬元,1994年10月建成。

1993-1994年,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熱情倡導下,廈門的25家(一說26家)外經貿企業先後捐資約2000萬元,建立「廈門外經貿企業廈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

基金樓即是使用該基金兩年收益的首項工程。

該樓設立外文培訓中心,裝配先進的視聽設備,現為外文學院教學用房。


14 建文樓

建文樓即「廈門大學教職員活動中心」,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捐資434萬元建造,以蔡悅詩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

該樓建於學校大南校門入口處原工會俱樂部舊址,共7層,建築面積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

現作為學校工會的教工活動中心,也是學校舉辦展覽的重要場所。

建文樓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晉江,生於一八九九年,卒於一九八三年。

夙懷大志,穎悟過人,克勤克儉,白手成家。

先後在菲島、香港、日本、印尼、泰國經營工商,懋遷有無,稱譽業界。

既擅計然之舉,得其精髓,豁然貫通。

復效陶朱聚散其財:博施濟眾,造福桑梓;捐資興學,澤裕後昆。

夫人吳淑貞,淑慎貞靜,女宗典型;坤儀芳徽,閭里共稱;訓子義方,宇內揚名;芝蘭玉樹,瑞藹盈庭。

先生令次媛悅詩女士,一九四九年畢業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熱心興學。

有鑒於母校尚缺教職工活動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樓,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饋母校,嘉惠員工,善莫大焉。

茲值本樓落成之際,爰勒石以志之。

銘曰:

巍然黌舍 允懷建文

肯堂肯構 美奐美輪

甘棠遺愛 挹芳揚芬

高風仰止 德范長存

廈門大學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3 聯興樓

聯興樓是一幢5層的多功能教學大樓,油印尼華僑、我校海外教育學院1995年入學的中文函授生林聯興先生捐資200萬元建造。

該樓位於蔡清潔樓西側,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為我校建築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教學之用

14 亦玄館

我校故校長薩本棟教授的學生、機電系47屆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為紀念薩故校長,慨然捐資人民幣200萬元(一說400萬元)建設廈門大學薩本棟微機電研究中心,並命名為亦玄館,蘊「玄妙深奧,鑽研微納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時空」之義。

亦玄館共5層,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

經過幾年的籌建,該館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機電系統和微感測器領域高起點的開放重點實驗室。


15 頌恩樓(嘉庚三)

頌恩樓即嘉庚樓群三號樓,也是嘉庚樓群主樓,由泰國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捐獻2000萬元人民幣建造,而取名「頌恩」,意在頌揚母校獎掖栽培之恩。

樓高21層,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現為校部機關、部分研究院辦公用房和教學用房。

該樓巍然聳立,氣薄雲霄,是我校跨世紀的標志性建築,更是我校行政服務和教學科研的重要場所。

頌恩樓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丁政曾、蔡悅詩伉儷拳拳服膺「自強不息,止於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樓,取名頌恩,以頌母校獎掖栽培之恩;以贊天道化育萬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

木本水源,裕後光前。

愛校情殷,殊足矜式。

爰勒石志之,以垂久遠。

廈門大學 立

二○○一年四月

16 保欣麗英樓(嘉庚一)

保欣麗英樓即嘉庚樓群一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

由香港校友黃保欣、吳麗英伉儷捐資630多萬元建造,現作為管理學院教學和辦公之用。

黃保欣先生1945年畢業於我校化學系,是香港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曾擔任國務院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1999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最高榮譽大紫荊獎章。


17 成楓樓(嘉庚二)

成楓樓即嘉庚樓群二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

由新加坡華僑吳定基、李織霞伉儷捐資528萬元興建,以李織霞女士的父親李成楓先生的名字命名,現作為管理學院教學和辦公之用。

17 祖營樓(嘉庚四)

祖營樓即嘉庚樓群四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

由菲律賓華僑洪文炳先生捐贈款432萬元建造,以其父親洪祖營的名字命名。

現為物理機電學院的教學和實驗場所。

18 鍾銘選樓(嘉庚五)

鍾銘選樓即嘉庚樓群五號樓,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共6層,1998年6月開工,2001年4月竣工。

由僑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華僑鍾江海、鍾明輝和天德集團的鍾瓊林昆仲共同捐資740多萬元興建,以其父名字命名。

現作為學校現代教育基礎中心用房。


19 文正樓

文正樓即廈門大學醫學院實驗樓,位於大學路廈門大學醫院附近,共 層,建築面積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

2002-2003年,印尼著名實業家李文正先生先後捐資1000萬元,注入廈門大學醫學院基金。

為感謝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贈,廈門大學將醫學院實驗樓命名為文正樓,並於2001年9月舉行命名揭牌儀式。

該樓現在作為醫學院的行政辦公和教學實驗用房。


20 成偉樓(醫院門診樓)

成偉樓即廈門大學醫院門診樓,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以他三兒子李成偉的名字命名。

2003年至2005年,李成義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先後捐款共527萬元,重建此樓。

新樓建在已拆除的舊門診樓原址,仍沿襲陳嘉庚建築的特色,共6層,建築面積7175平方米,比舊門診樓大了約4倍,2004年1月竣工。

新門診樓的建成,不僅能為廈大師生和周邊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而且為廈大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創造了條件。

『肆』 廈門革命烈士陵園的概述

紀念碑於1953年12月破土動工,1954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五周年紀念日落成。烈士紀念碑高24米,碑上鐫有陳毅元帥手書先烈雄風永鎮海疆八個金光大字。碑前的緩坡上植有草坪。碑座系兩層台基,外層台基寬40米,前後有數十級台階通達碑體;碑座和碑頂分別雕以海浪和白雲,全部用精工雕琢的花崗石砌成。
碑的周圍,蒼松翠柏環繞、四季鮮花錦簇。紀念碑造型雄偉壯觀,象徵著革命先烈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碑後有廣場,每年清明期間,各檔跡界群眾在此舉行帆並行儀式憑悼先烈。 為紀念1958年八·二三炮戰中英勇犧牲的海軍戰士安業民而建。
安業民烈士墓佔地250多平方米,墓碑前有30多級石階,墓埕四周用16支石柱和鐵鏈圍繞,墓埕正中矗立著高5.4米的花崗岩墓碑,碑上鐫刻朱德元帥的題詞共產主義戰士安業民永垂不朽。在碑後的石屏上,右側刻有安業民日記,左側鐫刻烈士生平事跡,中間鑲嵌烈士遺像。 由中國浮雕協會、西安美術學院浮雕系設計、製作和安裝,2008年4月建成,是100多平方米轎孫大型石質浮雕,展現了從1926年福建省廈門市第一個中共黨組織成立到1949年廈門解放各個歷史時期,廈門市革命先烈英勇斗爭的主要事跡。
浮雕由囊螢之光、罷工怒潮、破獄驚雷、萬眾一心、鋼鐵一群、民主堡壘、黎明曙光、浴血鷺島八個部分組成。浮雕運用現實主義敘事性的手法,藝術地表現了廈門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進行的艱苦卓絕英勇斗爭的場面,其中有楊世寧、羅揚才、陳康榮、尹林平、林松齡、楊基華、劉惜芬、修省等革命先烈。 「紀念解放廈門戰役勝利群雕」——《永志銘心》於2009年10月15日竣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遲浩田上將為雕塑題寫碑名。
《永志銘心》群雕是為紀念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緬懷英勇奮戰和壯烈犧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的。根據參加 解放廈門戰斗的解放軍離休老幹部的建議,經廣泛徵求烈屬及社會各界的意見,中共廈門市委、廈門市政府決定,在新中國成立暨廈門解放60周年期間,製作「紀念解放廈門戰役勝利群雕」——《永志銘心》,安放在廈門革命烈士陵園內,供後人瞻仰和憑吊。雕塑歷時6個多月順利竣工。
雕塑由廈門市知名雕塑家佘國富、林春和楊紹浩創作,並由廈門市的藝術公司設計製作。雕塑由27個人物組成,有指揮員、作戰參謀、船工、衛生員、炸碉堡的戰士等;均用鑄銅製作,基座及渡船等則採用花岡岩製作。船工的原型是張水錦;張水錦一家五口為送解放軍登陸鼓浪嶼,全部壯烈犧牲。
雕塑最高5米,分布在長約60米、寬5米的草坪上。根據解放廈門戰斗史實,分為渡海、搶灘、勝利三部分,順著山坡由下至上安置。[山坡的下部是「渡海」,在一條船上有吹號、射擊的戰士,有戰士剛從船上跳入灘塗。中部是「搶灘」,幾名戰士陷在沒膝泥灘里,艱難地向高處前進。最上部是「勝利」,飄揚的紅旗插到制高點。群雕再現了當年摧枯拉朽、氣吞山河的戰斗場景,展現了人民解放軍為了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精神。 葉飛將軍是菲律賓歸國華僑,出生於1914年5月7日。1928年5月,在廈門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3年至1937年間,領導「霍童暴動」,成立閩東蘇維埃政府,創建了閩東紅色根據地。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閩東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葉飛任團長,後任新四軍第1師師長等職。1949年任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十兵團司令員,參加渡江、上海戰役。之後率部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軍區司令員。1953年起歷任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參與組織指揮金門戰役、炮擊金門等對台軍事斗爭。1999年4月18日12時,葉飛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王於畊系葉飛夫人、知名教育家。1921年 11月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11月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民運工作隊、縱隊司令部、濟南市總工會等單位任職。建國後,王於畊先後在福建省婦聯、福建省教育廳等工作,後任教育廳長兼黨組書記。1977年調入北京師范大學,任第一副校長等職。王於畊在福建省教育工作、北京師范大學學科建設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方面,均作出貢獻;王於畊是全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教育史志第一屆編纂委員會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93年6月29日在京逝世,終年72歲。
2000年4月18日,葉飛及其夫人王於畊骨灰安放於廈門烈士陵園。

『伍』 廈門有什麼雕塑公司

鶴頂紅雕塑公司廈門分公司是一家不錯的雕塑公司,他們主要做玻璃鋼雕塑、砂岩雕塑、假山雕塑鶴頂紅雕塑廠主要經營的產品:樹脂工藝品、玻璃鋼雕塑、手糊玻璃鋼、雕塑彩繪、雕塑貼金工藝製作、砂岩雕塑工藝品、砂岩拼版文化石、砂岩花盆、砂岩裝飾線條、砂岩門套、砂岩壁爐、砂岩屏風、砂岩水景、砂岩噴泉、砂岩浮雕、砂岩鏤空雕塑、砂岩柱子、砂岩羅馬柱雕塑、砂岩門頭石雕塑、夜燈雕塑設計製作、彩色砂岩雕塑工藝製作、仿漢白玉、仿銅雕塑、仿各種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煅銅雕塑、鑄銅雕塑工藝、石膏雕塑工藝品、石膏裝飾浮雕、石膏人像雕塑、酒店裝飾雕塑、會所裝飾雕塑、洗浴中心裝飾雕塑、酒吧裝飾雕塑、別墅裝飾雕塑、景區雕塑、景觀雕塑、創意雕塑設計、小區雕塑、文化牆雕塑、醫院裝飾雕塑、市政府裝飾雕塑、水泥假山雕塑、水泥欄桿雕塑、水泥柱子、水泥構件、水泥GRC構件雕塑、水泥獅子雕塑、水泥人物雕塑、水泥亭子雕塑、水泥動物雕塑、水泥花草雕塑、水泥噴泉雕塑等產品專業生產加工的公司,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漢壽縣鶴頂紅雕塑廠的誠信、實力和產品質量獲得業界的認可。歡迎各界朋友蒞臨參觀、指導和業務洽談。
如果業務需要我廠可以免費設計,甚至現場雕塑製作。
因 為 專 業所 以 出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