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怎麼去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大巴
擴展閱讀
廣州黃沙哪裡租房便宜 2025-02-05 00:19:44
福州蒼霞美食哪裡好 2025-02-05 00:16:35
天津市佳平里屬於哪裡 2025-02-05 00:00:39

廈門怎麼去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大巴

發布時間: 2023-08-26 19:18:40

⑴ 春節好去處,它是廈門近鄰,別樣的旅遊魅力,最全攻略拿走不謝

開篇就揭開謎底,有點無趣哈,我要說的是泉州。認識泉州,比較偶然。旅行中多次在廈門中轉,廈門已多次遊玩,於是做了點攻略,「瞄」上它的近鄰——泉州。廈門到泉州的高鐵,僅需40分鍾左右。廈門機場有直達泉州的專線中巴車,最方便不過了。當然,晉江機場最便捷了。

​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泉州,雖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但似乎我們一直在忽視它。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十餘家宗教,寺、觀、院、堂等古建古跡遍布古城。圖為泉州標志性建築——西街鍾樓,建於民國23年,也就是1934年。

​泉州影劇院位於西街20號,始建於1958年,主體建築雄偉、壯觀,富有閩南特色。從我的經驗來看,住在這里附近,玩起來最方便。周邊有很多的快捷酒店,西街里還有青旅和幾家民宿,「豐儉由人」吧。找好了住處,就開始我們的泉州夢幻之旅吧。

​玩,我們來個先近後遠,我們先逛逛住處門前的西街,這些景點基本都可以步行參觀遊玩。泉州的宗教或者 歷史 上曾經在此活躍過的宗教幾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主要的宗教,比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景教、天主教、基督教、摩尼教、印度教和猶太教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在泉州。

​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徵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 歷史 原貌的建築,西街片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0多處,分屬古建築、古遺址、石刻等多種類別,還有未列入級別但保護較好的古建築、古民居12處,擁有開元寺、東西塔、肅清門等景點。對了,別忘了去西街中部的遊客中心,那裡有可以一覽開元寺雙塔奇觀的觀景台。

​西街最老的佛教建築就是這座開元寺了。開元寺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開元寺是每個到泉州的遊人不可錯過的地方,免費開放參觀。

​逛完西街,咱們再去東街看看。泉州狀元街位於鯉城區東街後街,是條步行街。狀元街西接中山路,北臨東街,中段處是玄妙觀,建有獨具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譽為八閩第一街,而泉州唐代狀元徐晦則是八閩(即福建) 歷史 上第一位狀元。特別是莘莘學子,去找狀元街里的100號街牌合個影,討個彩頭。

​狀元街的中段,沿觀東巷繞到東街新府口就可以到達雲妙觀的正門。元妙觀俗稱「天公觀」,始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初曰白雲廟,是道教傳入泉州後所建的第一座道觀,也是道教傳入福建後的第一座道教宮觀。在春節期間,這里非常熱鬧,大家一起「鑽錢眼」祈福,太有喜感了。

​我們再去不遠處的承天寺參觀一番,承天寺,又稱月台寺,在五代時,此地為節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後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 政和七年(1117年)復名「承天寺」。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里是弘一大師的化身處,你一定知道弘一法師,他是廣為傳唱至今的歌曲《送別》的詞作者,「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不是你熟悉的旋律?

​各位,感受到「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魅力了嗎?還沒?別急,我們再去天後宮看看。泉州天後宮,位於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國海外貿易最高峰——宋元時期的最大港口,媽祖因被引進至海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海外交通的發展,成為全國性海神並遠播海外,所建官廟宮址地處城南晉江之濱,所建廟宇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制規格最高。

​在天後宮對面的幽靜小街里,有一處李贄故居。故居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南門萬壽路,是明代傑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的地方,後人將其居室改為宗祠。近年加以修葺,室內懸掛李贄畫像,以供瞻仰。

​泉州塗門街上兩座寺廟很有意思,一座清真寺,一座關帝廟做了好鄰居。泉州「清凈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遺址,它始建於公元1009年,已有千年 歷史 ,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形式而建的。與開元寺一樣,清凈寺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是我國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文保單位。

​清凈寺旁就是關帝廟,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可見一斑了。它是一所道教廟宇,俗稱關帝廟。因主祀關聖帝君,附祀岳王。泉州關帝廟始建於宋代,廟宇佔地二畝多,由主廟和左右的三義廟、崇先殿三座並列,各有前殿、大殿三進深,後進新建仿古樓房一幢。廟內香火終年旺盛,信徒遠及東南亞及台灣地區。

​主城區里的宗教文化參觀暫告一段落,我們再去稍遠的地方去看看。其實,泉州洛陽橋並不遠,在西街鍾樓附近坐公交,一小時左右就到了洛陽橋。泉州洛陽橋又稱萬安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泉州東北洛陽江上,宋皇祐五年(1053年)興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歷時六年。橋長834米,寬7米。橋上現存亭2座,石將軍2尊,石塔5座。

​泉州的橋,為何叫「洛陽橋」?原來,唐朝初年,由於 社會 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這些中原人士入遷後,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得名。洛陽橋兩岸的老街也值得慢慢品玩。

​清源山風景區也是必打卡之地,公交到達很方便。清源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多路公交線路可直達景區。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清源山最著名的「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佔地面積55平方米。由於它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副其實。

​崇武古城更是值得一去,稍有點遠。需要從泉州 汽車 客運站坐中巴車到崇武縣城,票價15元。中巴車停在縣城的一條街上,售票員會告訴你古城的入口。這是景區的主入口,古城成人票45元。

​崇武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是為了防禦海盜、倭寇而興建的軍事防禦的海疆要塞。古城四方設門樓, 臨海建有一座燈塔 。整個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崗岩石壘成,高7米,長2456米,有4座城門,城上設有烽火台、箭窗、城樓、瞭望台等設施,是一座較完整的軍事防禦工程。是我國僅存的一座較完整的花崗岩的石頭城 。

​崇武古城全園長約1200米,幅面寬度60-200米,佔地面積約9公頃,地形起伏有序,園里石徑縱橫,綠茵片片。設有25個景區,園中薈萃了作為中國著名石雕之鄉崇武鎮眾多得名師巧匠創作的四大古典名著及「寓言園」、「華夏精神」、「惠女樂園」、「十二生肖」、「黑貓白貓」等20多個主題500多件石雕精品。

​對我來說,最有意思的竟是從崇武古城南門出去後的海門村,這是個免費景區。海門古村的古跡還有不少,分飲井、舊泉春、北佳樓、魏大厝、林蚶伯故居、飼虎埔、湧泉井、詹大厝群、秀山樓、呂濱溪後裔居地、侯伯林、三教祠遺址等。這個古村簡直就是個迷宮,我在裡面轉了2個小時,終於把自己走丟了,太尷尬了。

​鱘鋪村具有鮮明特色,一定要去。從西街鍾樓出發坐1路公交前往鱘鋪村,車程大約1小時,在格林公司站下車,步行前往鱘鋪村。鱘埔村(現為潯埔社區),原名叫前埔村。後因有一次媽祖娘娘做生日時,晉江洋埭村村民聯合敬奉一幅緞面彩帳,無意地把「前埔」寫成「鱘埔」,村民也認為此地盛產紅鱘、蚵蝦,用鱘埔命名更為妥切,因此,「鱘埔」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來鱘鋪村,一定要找幾家蚵殼厝好好參觀一下,至今完整的蚵殼厝鱘埔村還有十幾處。古代,鱘埔人以海上的大蚵殼當建築材料,建成獨特的蚵殼厝,由此成就一種建築奇跡。砌蚵殼牆級講究技藝。這種蚵殼厝外型美觀,又具有冬暖夏涼之功效。

​鱘埔女箸花圍頭飾十分獨特,在鱘埔村裡隨處可見。早期的鱘埔女從孩提起,就把頭發留長,到十一、二歲就將秀發盤於腦後,繫上紅頭繩,梳成圓髻,然後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鮮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環,少則一、二環,多則四、五環,再以發髻為園心,圈戴在腦後。接著在髻新周圍、左右對稱插上幾支大紅、桃紅艷麗的髻花、絹花或鮮花,再插上金或銀製成的雙腳發釵或梳子。使整個頭上,打扮得猶如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壇,美麗芬芳。這就是被稱為「頭上花園」的「簪花圍」。

​泉州的 美食 有很多,最有代表性的十大小吃有面線糊、燒肉粽、土筍凍、薑母鴨、醋肉、蘿卜飯、海蠣煎、肉夾包、牛肉羹和四果湯,不說了,好吃的太多了,都要嘗嘗。

​沒想到吧,一直不被注意的廈門近鄰——泉州, 旅遊 資源竟如此豐富,那麼,問題來了,好好遊玩一下泉州需要多久?我給出的建議是最少一周的時間,慢慢玩需要十天。看來,旅行中最奢侈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