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漲潮時間如何計算
擴展閱讀
天津沿海沙灘哪個好 2025-02-04 03:56:48
上洋在福州哪裡 2025-02-04 03:56:39

廈門漲潮時間如何計算

發布時間: 2023-09-02 07:06:59

Ⅰ 廈門一般漲潮退潮的時間

計算方法:農歷日期乘以零點八得出是海水高潮。六個小時後是最低潮,接著就是漲潮。(十二個小時後又是一次高潮。一天二十四小時內有兩次高潮)
例:今天是公歷2008年12月20日(農歷十一月二十三)23*0.8=18.4
也就是說晚上大約六點五十分高潮,過了這個時間段就慢慢退潮,六個小時後快凌晨一點時最低潮。類推明天七點多鍾又是高潮,仔細觀察,漲潮和退潮的時間段就變了。
不明白的話你再補充點
好運。。。。。。。

Ⅱ 在廈門,如何算漲潮退潮的時間呢

用農歷來算一天兩次高潮間隔12個鍾頭
像初一十五是0點與12點的高潮水位
初二 是2*0.8=1.6就是一點36分(1點鍾分成10=6分鍾)
初三 是3*0.8=2.4就是兩點24分
……
大於15就先減掉十五~

十六 (16-15)*0.8=0.8就是十二點48分
十七 (17-15)*0.8=1.6就是一點36分

Ⅲ 廈門海邊漲潮和退潮時間、有知道的麽

一般退潮下午三點-六點,,漲潮晚上九點-十二點!,,要到海里游泳得中午或者晚上去,傍晚海里都沒水!

Ⅳ 廈門漲潮落潮的時間

今天是2020年1月15日;

廈門的漲潮時間是:09:24和21:59,落潮時間是:02:52和15:47。

廈門的潮水是半日潮,就是一天有兩次漲潮時間和兩次落潮時間。

漲潮和落潮與月亮和地球,相對廈門這個位置有關。它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是最大潮,後面就是落潮,太陽和月亮與廈門成90度角時,是最低潮,後面就是漲潮。

(4)廈門漲潮時間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潮汐分三類: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

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動稱為潮流。人類們的祖先為了表示生潮的時刻,把發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發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這是潮汐的名稱的由來。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在白天的稱潮,夜間的稱汐,總稱「潮汐」。一般每日漲落兩次,也有漲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發生潮汐。由於夏歷是以月相變化為依據,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現象是月亮起主導作用,以月相變化為依據的夏歷是古時指導海事活動指南。

月球對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點離月球的遠近不同,正對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脹;而背對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離心力變大,海水在離心力作用下,向背對月球的地方膨脹,也會出現漲潮。

根據潮汐周期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半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後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我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

全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等。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區。

混合潮型:一月內有些日子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但兩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較大,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則出現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國南海多數地點屬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現全日潮,其餘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

不論那種潮汐類型,在農歷每月初一、十五以後兩三天內,各要發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時潮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在農歷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後兩三天內,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屆時潮水漲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實際上地球的體積很大,在離月球最近的地面上的物體,繞地、月共同質心做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明顯小於地球質點的軌道半徑,物體所受月球的萬有引力就會大於所受對應的慣性力,這兩個力不能再抵消,其合力與物體受地球的萬有引力方向相反,使物體的重力明顯變小。如果所說的「物體」是這里的海水,那麼這里就會有漲潮發生。

用同樣的方法研究離月球最遠的地面上的物體,月球對此處物體的萬有引力小於與之對應的慣性力,它們的合力又是與地球對此處物體的萬有引力方向相反,也是使物體的重力明顯變小。所以在離月球最遠的那部分海水同時也會有漲潮發生。這就使本應是球形的海平面微微呈現出紡錘體形狀。

Ⅳ 怎麼知道海水漲退潮時間有公式嗎

廈門有個流傳的粗略演算法,是根據廈門本地的潮汐時間訂的,在其他地方不通用
具體演算法是
農歷初一到十五:X*0.8,比如初五,*0.8就是4,也就是漲潮時間是凌晨4點和下午4點左右
農歷十六到三十:(X-15)*0.8,比如二十一,就是(21-15)*0.8=4.8,也就是凌晨4點50和下午4點50左右
因為是粗略演算法,會有些誤差

針對廈門周邊的潮水演算法是農歷初一到十五乘以0.8就是潮水時間(以初三為例:3*0.8=2.4,也就是說潮水時間是2:20和14:20)如果是農歷十六到三十的就減去十五再乘以0.8就可以了(以初二十為例:(20-15)*0.8=4,也就是說潮時是4:00和16:00),這只是個大概數值,僅供參考。

還有另外一種演算法,就是農歷十五和農歷三十都是12:00的水時,其他時候就都是40分鍾的倍數(以初八為例:三十是12:00,初八就是8*40=320分鍾,就是12:00加上320分鍾,也就是5小時20分鍾,就是5:20和17:20)演算法比較煩瑣,不過還是挺準的!夏天水時都會推後一些!
海水白天漲落叫做潮,夜間漲落叫做汐。我國古書有「大海之水,朝生為潮,夕生為汐」的記載。引潮力包括月球、太陽等天體,尤其是月球,同時,隨著地球、月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發生周期性變化,這種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變化。

月球引力和地球離心力是兩種對立的力,兩者結合起來產生的合力(矢量和),就是月球使海水發生潮汐現象的力量,稱為「月球引潮力」。太陽的質量大約是月球質量的2700萬倍,太陽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平均距離的389倍。因此可以推算出太陽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之比為1:2.18,它所引起的潮汐現象雖不易被單獨觀測到,但卻影響著月潮的大小。每當農歷初一(朔)或十五(望)時,地球、月球、太陽的位置幾乎在同一直線上,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是一致的,兩種力量迭加在一起,就使海水出現大潮。可是每當農歷初七、八(上弦)或二十二、三(下弦)時,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與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互相垂直,太陽引潮力削弱了月球引潮力,因而海水就出現了小潮。實際上,大潮往往發生在朔望後二、三天,小潮大都出現在上、下弦後二、三天,其原因是海水在流動過程中受到本身粘滯性和海底地形因素的影響造成的。

計算方法:
由於海水的漲潮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地理現象,因此漲潮退潮是有規律可循,15天輪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漲潮是頭天漲潮時間推遲0.8小時(48分鍾),可根據農歷日期計算每天漲潮的時間,具體測算方法是:按照農歷算,如天數少於15,則天數直接乘以0.8,得出的數字即是當天最高潮時間;如天數大於15。則天數先要減去15後得出的數字再乘以0.8,得出的數字即是當天最高潮時間。同時,漲潮退潮一般間隔6個小時,也就是說一天漲潮退潮各兩次。高潮時間一般能維持一個多小時才開始退潮,最低潮時間在兩次高潮中間的時間。

潮水類型:
在一個潮汐周期(約24小時50分鍾,天文學上稱一個太陰日,即月球連續兩次經過上中天所需的時間)里,各地潮水漲落的次數、時刻、持續時間也均不相同。潮汐現象盡管很復雜,但大致說來不外三種基本類型。
半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後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我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
全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等。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區。
混合潮型:一月內有些日子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但兩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較大,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則出現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國南海多數地點屬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現全日潮,其餘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