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鼓浪嶼為什麼不造橋
原因如下:
1、現在廈門想要去鼓浪嶼遊玩,主要分為兩個碼頭,這其中有一個碼頭是專門給外地人提供的,那麼為什麼不建座橋呢,第一就是沒必要,來這里遊玩的人們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有的人沒有坐過船,來這里也想體驗一下坐船,其次就是廈門為了保護這個原生態小島不被破壞,所以也就沒有建橋了。
如果建了橋,是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是也破壞了小島上與世隔絕的環境,而且鼓浪嶼島上是不允許汽車開進來的,所以修了大橋,就得開放機動車道,這樣就會嚴重破壞島上的生態環境,鼓浪嶼上面最多的就是旅遊觀光車,這些車都是電動的,所以也很環保,如果汽車都能開進來,那就不是鼓浪嶼了。
2、如果要建一座大橋的話,那麼輪船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廈門可是一個旅遊城市哦),那麼輪船公司不就倒閉了嗎,輪船公司一倒閉,那麼就會出現大量的人員失業,畢竟這么大的公司,可以給很多的人們提供工作崗位的。
一旦倒閉,人員失業了,就會造成人才的流失,為了人民生活的考慮,還是不修橋了,看完明白其良苦用心(廈門對人民就業問題的良苦用心)。
與其花那麼多錢去建一個可有可無的大橋,還不如盡力去保護好這座小島,畢竟這也是廈門的特色,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建了大橋以後就沒有以前的感覺了,就好比你喜歡一個女生,最喜歡的就是她的長發,然而有一天她換成短發了,你也就不那麼喜歡了。
所以鼓浪嶼是一座小島,做輪船去就是一種特色,而且沿途還可以在船上欣賞鼓浪嶼的美景,這何樂而不為呢。
3、就是如果建了一座大橋,那麼人們也只能用走路的方式走到鼓浪嶼去,這就遠遠沒有坐輪船的用戶體驗好,走了那麼遠的路到鼓浪嶼上,體力都耗掉一半了,而且夏天是旅遊旺季,廈門天氣又非常熱,人們走在橋上的話非常容易中暑。
別還沒走到鼓浪嶼,自己就先暈了,所以坐輪船是很正確的,坐輪船不僅能避暑,而且欣賞沿途的風景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
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
著名詩人王心鑒的《鼓浪行》一詩,寫道:「世外有鷺嶼,巉岩鎮海門。碧波連碧空,白帆載白雲。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撫琴思國士,竹影拭劍痕。」即說明了鼓浪嶼的厚重歷史和秀美風景。
隨著廈 門的發展,鼓浪嶼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5月8日被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
㈡ 廈門大橋創建歷史
廈門大橋始建於1987年10月1日,1991年4月主體工程竣工,同年5月試通車,總投資1.56億元人民幣。廈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由高崎引道、跨海主橋和集美立交三部分組成。
大橋歷史
廈門大橋建設之前,廈門出島唯一的通道是高集海堤,海堤只有2個車道,而廈門島內的機動車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近1萬部。海堤已經不堪重負,而且經過幾十年「服役」,路面坑窪不平,車速也上不去,一旦發生事故,施救車都難進去,堵上半天更是家常便飯。當時他從島內去同安,早上7點從輪渡出發,要到下午1點才能到,一路都是堵車,尤其是海堤[1]。
1991年,廈門大橋通車了,以後短短數年間,廈門大橋又帶動了島內嘉禾路、廈禾路的改造和建設,島外同集路的建設,島內外交通網路迅速得到改善。這時他從島內到同安,只要一個小時就到了,整整節省了5個小時。
「全國第一」不好當
廈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這個「全國第一」不好當。廈門大橋1987年10月開工,到1991年4月竣工,12月正式通車,花了整整四年,相比之下,建海滄大橋花了3年,杏林大橋花了2年多,集美大橋只花了1年多。
正因為是 「全國第一」,在建橋的過程中,建設者遇到了許多前人從未遇到過的困難。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也留下了對廈門海域水文、地質等方面的詳細記錄資料,為後來幾座大橋和隧道的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建橋過程中,建設者發揮聰明才智,取得了許多技術創新,後來的許多工程都從中受益。朱獎懷回憶說,在建廈門大橋之前,中國建橋一般都是立桿照明,中間一排路燈,兩邊兩排路燈,廈門大橋就取消了兩邊的路燈,把燈光從下面打在扶手上,這樣兩面的視覺就沒有了障礙,開車過橋就更順暢了。這個做法後來在許多橋梁的建設中都得到了採用。
㈢ 廈門哪裡有海釣
思明區海灣公園、員簹湖、
㈣ 「金廈大橋」構想為何至今都未能實現這背後有何難度
引言:金廈大橋的構想不能實現,主要是因為民進黨的反對。從金廈大橋的初步方案中可知,如果這個橋建成,那麼這座橋就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橋。 兩岸之間的跨度非常大,是建設的最大地理難度。除了政治和地理的因素,還有經濟的因素。這座橋的建設肯定要耗費巨資。那麼,大陸和台灣怎樣分配建設資金也是一大問題。提議建橋是一個好建議,但是這座橋的建設卻存在著很多需要商討的問題。雖然大陸方面很樂意去建設這座橋,但是台灣政府方面不積極配合。所以這座橋現在只能存在於構想,不能實現。
關於這座橋的建設,從提出構想到現在,各方面准備都非常充分了。在理論方面,兩岸經常舉行研討會進行商議,因此發表的論文和相關著作非常多。在民生方面,兩地的老百姓都非常希望這座橋的建成。如果兩岸不能和諧相處,祖國不能完成統一,那麼兩岸都不能夠很好的發展。
㈤ 廈門海滄大橋介紹
廈門海滄大橋(Haicang Bridge)坐落在廈門西港中部,是從海滄半島通往廈門島的一座東西方向的海峽性公路大橋,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在當時僅次於丹麥)的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代表著20世紀中國建橋水平最高成就。作為廈門出島的第二條通道,海滄大橋連通廈門本島與海滄半島台商投資區。它的建成,象徵著廈門在21世紀初要實現「廈門各區緊密互動」的大城市格局,並由海滄、杏林、集美、同安組成相互關聯的幾個片區,使廈門從一座海島型城市發展成一座海灣型城市。
大橋是由東渡互通立交東引橋、東航道橋、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西航道橋、西引橋、西引道、石塘立交等大型工程組成的雙向六車道公路特大橋梁,全長5926.527米,主跨648米,橋面寬度36.6米,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8.7億人民幣,於1996年12月18日動土興建,主體工程於1997年6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全橋於1999年12月30日順利通車。
除正在進行開口改造的高集海堤外,廈門島目前已有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等總計五條聯外過海公路要道。
歷史沿革
1996年12月18日,海滄大橋開工建設。
1999年12月30日,海滄大橋建成通車。
2002年,海滄大橋進行第一次翻修,針對問題是橋面的瀝青推移現象,共翻修9000平方米橋面。
2005年,路橋公司與橋面鋪裝的設計單位對鋼橋面鋪裝技術進行優化,對海滄大橋進行了第二次翻修,主要是將原本光滑的鋼板表面,過渡成粗糙的平面,並採用合適的瀝青鋪設。
2010年12月30日,海滄大橋西引橋正式通車,海滄生活區與廈門本島的距離縮短大約6公里。
2013年06月25日至2013年08月25日,海滄大橋啟動自建成以來,第三次是歷史規模最大的一次翻修。為保障海滄大橋橋面良好路況和鋼箱梁結構的安全,廈門市政府決定對海滄大橋橋面鋪裝層進行全面維修。
建築結構
海滄大橋是我國第四座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是我國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吊鋼箱梁懸索橋,懸吊結構在國內首次採用不設豎向塔支座的全漂浮連續結構,為世界上第二座採用此種結構的大型懸索橋。
位於廈門市西港中部,西起海滄開發區馬青公路,跨越廈門西海域並穿過火燒嶼後接廈門本島仙岳路,是廈門島的第二條對外通道。工程全長6419m,由石塘立交、西引道、西引橋、西航道橋、東航道橋、東引橋、東渡互通立交東引道及附屬工程等組成,東航道橋為懸索主橋,長1108米 主跨648米。海滄大橋為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等級公路特大橋梁,兼具城市橋梁功能。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000輛/日,行車時速為80公里/時。
大橋為三跨連續全飄浮鋼箱梁懸索橋,全長約6000米,主橋3140米主跨648米。鋼箱梁全長1108米。鋼箱梁寬(即橋面寬)36.6米,高3米。分11類94節拼接而成,其中標准箱長12米,重157.5噸,最輕的127.4噸,最重的206.6噸。大橋有140米高的雙塔,上架兩根主纜,主纜由99股1萬多根鋼線組成的,由吊桿把主纜和鋼箱梁拉住,鋼箱梁與海面凈高55米,5萬噸巨輪可自由通航。
海堤修建前,廈門是懸於海上的孤島,交通極度不便。據當時主政福建的葉飛回憶,陳嘉庚先生多次提出建議,要在廈門與集美間建座海堤,以把廈門與大陸連接起來。
從1953年開始,廈門市動員「萬人大軍」,拋石入海,終於在1955年和1956年先後建成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令廈門成為半島,鷹廈鐵路和324國道福建段(福州、經過莆田、泉州至廈門段等)得以連入廈門,對廈門的國防和經濟都有巨大貢獻。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廈門對外聯系的唯一通道,廈門繼集杏海堤、高集海堤 後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等相繼建成,方便了廈門的交通。用這種技術建造大橋,世界上屬第二座,亞洲是第一座。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海滄大橋」橋名,光彩奪目。大橋凌空飛架,俊美飄逸,銀灰色的橋身,與藍天、碧海、紅花、綠樹融為一體 宛如一道飛虹,又似一條銀龍,架在廈門西海上,成為廈門再騰飛的翅膀。
更多關於建築行業獨家信息,敬請實時關注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㈥ 台風來臨時,廈門的跨海大橋需要限速限行嗎為什麼
如果碰到大的台風,就要封橋不讓走了。
《廈門市防洪防颱風應急預案》里明確規定:當平均風力達到9 級時,關閉海滄大橋。當平均風力達到10 級時,關閉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五緣大橋、演武大橋等大橋和疏港路高架橋。